-
1 # 王榮輝快樂育兒
-
2 # 蜜桃姐姐
孩子的平衡感沒有很好,走路經常不穩而跌倒?這可能是習慣“W型坐姿”所導致。
什麼是“W型”坐姿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習慣的姿勢,無論是看電視、滑手機或讀書,但若姿勢不正確,長久下來就會對骨骼造成傷害。幼兒0~5歲之前,在地板玩遊戲的時間很長,坐得穩是影響骨骼發育的重要階段。大約6、7個月的寶寶,便能獨自坐穩,因此,當寶寶學會坐之後,父母必須開始注意坐姿問題,有些孩子喜歡採取跪坐姿勢,使兩腿形成英文字母“W”狀或將兩腿壓在屁股下,這種姿勢坐久了,可能會讓孩子將來走路變成內八字腳(正常走路姿勢為腳尖朝前或微向外約5~10度),此為“W型坐姿”。事實上,“W型坐姿”也常見於電視機前的孩子,因此,在國外又被稱做“Television sitting”(電視兒童坐姿)。
及時糾正,告別“W型坐姿”想要預防“W型坐姿”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父母培養寶寶正確的學習坐姿觀念,通常6~8個月的寶寶會自己坐起來,代表軀幹肌肉有力氣、坐姿平衡沒問題,10~12個月的寶寶想站立,12~15個月想放手站或已經可以放手站幾秒。
原則上,孩子在成長髮展上會自然而然發生,切勿過度保護,減少不必要的攜抱,例如:寶寶一哭就馬上抱起來,或者擔心地板髒而不讓他在地上練習爬等,此時父母應該給予安全的環境,增加孩子活動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運用自身的力量來成長。
過程中若出現“W型坐姿”,也無須太過緊張,這也可能是成長髮展期姿勢變換中的短暫過度期,除非2歲後仍經常出現此坐姿,甚至跌倒情況頻繁,再請專業做評估及治療。此外,提醒家長不要過於心急要求儘早孩子學站、學走,應該視孩子的發展過程,只要孩子準備好,時間到了自然就會走,不建議家長以強迫方式過早讓孩子站、走,避免軀幹與下肢力量發展尚未完全,反而增加不正確的姿勢發生,造成負擔。然而,若發現孩子已經習慣“W型坐姿”,父母也不要太驚慌,及早發現、及時糾正,就能減少上述問題出現的機率。
發現後應及時糾正0~5歲的幼兒是地板活動最多的階段,一旦發現孩子有“W型坐姿”,必須立即糾正,提醒或協助孩子變換坐姿,導成以下的正確姿勢。
盤腿坐:雙腿向內彎曲、交叉坐姿,這是一開始寶寶練習坐時最鼓勵的坐姿。
半盤腿坐:一條腿伸直,一條腿向內彎曲。環坐姿:坐在地上,雙腿的腳掌相對貼合,形成環狀。V坐姿:雙腿向前伸,呈現V型的斜狀。長坐姿:雙腿往前伸直,呈現平行狀。側坐姿:先採取長坐姿,再將雙腿彎向同一邊。以上6種坐姿可多鼓勵孩子輪流換坐,因為不同坐姿所鍛鍊的肌肉群不同,如果已經習慣“W型坐姿”,剛開始切換成其他坐姿會不適應,家長應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以新坐姿玩耍,讓他們逐漸適應,並且採取柔性勸導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千萬不要給孩子過多壓力,反而使內心產生抗拒。
若仍無法改善孩子“W型坐姿”的習慣,建議替孩子準備適合體型的座椅,坐椅子可避免“W型坐姿”的發生。
肌肉張力正常化與提升肌肉力量長期觀察下來,如果孩子在2歲之後,已經發展出站立、走路的能力時,“W型坐姿”還是很常出現,且平衡較差、容易跌倒,或有上述提及的姿勢不正確之疑慮,建議家長帶給復健科評估,若確診為肌肉張力低張、肌肉力量不足所導致,可經由復健強化孩子肌肉張力與肌力,進而改善坐姿。
事實上,家長除了要給予安全的空間讓孩子學爬行、學走,也要陪伴孩子到戶外活動,增加跑、跳的時間,例如:公園的遊樂設施、爬山等,在玩樂中也能訓練孩子肢體力量,減少懶得動的機率。另外,提醒家長勿輕易嘗試替孩子伸展或矯正動作,因為做法不一定正確,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負擔,許多專業的訓練動作仍須交由專業治療,根據實際狀況做評估,才能在正確的動作上,做出有效的訓練。
-
3 # 寶貝初長成計劃
1.改變坐姿(盤腿/膝打直/側坐)
建議爸爸媽媽可以提醒孩子還有其他的坐姿。可以盤腿坐,即是跟W型坐姿完全相反的動作;或著是膝打直著坐,並且直接彎曲;再來可以使用側坐。這三種坐姿都可以輪流交替著使用
2.提供適合的成長桌椅
爸爸媽媽也可以找到合適的椅子,讓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玩耍,即不會有W型坐姿的問題。
3.拉筋
拉筋時,可以讓小朋友的腳掌相對,就是像盤腿坐,只是腳掌相對!接著爸爸媽媽從寶貝的膝蓋兩側往下壓,輕輕的壓至有點緊緊時,再維持15秒鐘左右,重複幾次即可。如果孩子不喜歡拉筋,建議爸爸媽媽可以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孩子的接受度就會提高一些唷!
4.進行強化核心的活動
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來強化寶貝的核心!例如:鴨子走路遊戲。就是用蹲姿的情況下,走路一段時間,或是可以跟寶貝玩搬運東西的遊戲!
如果孩子的W 型坐姿一直都調整不過來,加上又有內八、足弓塌陷的情況,建議爸爸媽媽關注孩子的身體情況,必要時建議找專業醫生治療。
-
4 # 小小芬
在開始訓練孩子坐姿的時候,孩子是要付出點痛苦的。 首先要給小孩子買適合小孩子坐的桌子,比如可以升降的學習桌和椅子,可以調到合適的高度,讓孩子有保持正確坐姿的客觀條件,客觀上就減少了寶寶往桌子上趴的衝動和機率。 其次,我們作為老師或家長,要明白一個道理: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是要經過多次的重複的。 孩子在行為型別上,視覺型的孩子佔29%,聽覺型的孩子佔34%,動覺型的孩子佔37%。也就是說,動覺型的孩子非常多,在養成正確的坐姿方面,他們可能做的不好。這個時候,由於他是動覺型的,我們跟他說很多,他可能不接受。你如果與聽覺型的孩子用語言督促他坐直,這個可能他願意聽。當你面對動覺型的孩子,你如果反覆說:“你坐好了,你不要坐沒坐相,站沒站相,說你多少遍了”,孩子就會煩惱。 這種情況下,我們家長或者老師就要改變一種方法:最好是走到他身邊,然後往他後背上拍一拍,這樣他就得到暗示,然後他就坐直了。這個就符合動覺型的孩子。因為拍一拍是一個動作,這個孩子又是動覺學習者,他喜歡別人拍他。我們發現,我們用語言去強調他坐直、坐正,這是諸多方法的一種(適合聽覺學習者)。 我們也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一行字:“請同學們坐直”(符合視覺型學習者)。家長在家可以寫個卡片放在孩子的桌子上。這樣一來,我們就從視覺上、動覺上、聽覺上全方位的強調,並且這三種方法要分別對待不同的孩子:孩子是聽覺型的你就跟他說一下:你看你這一堂課就坐的很好,下一堂課老師希望你還能坐直;孩子是視覺型的,你可能在黑板上寫一行字對他起作用;動覺型的,就像我剛才說的,你要經常走到他後邊拍一拍他,這樣他就知道要坐直,不用說話的。今天上午拍一拍讓孩子坐直,下午拍一拍讓孩子坐直,明天拍一拍,時間長了孩子就形成了坐直的習慣。 一款好的學習桌椅能夠提高寶寶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孩子保持正確坐姿,舒適地學習,有效預防因不好學習習慣和坐姿對孩子身體的傷害。防患於未然,遠勝於亡羊補牢;修復永遠沒有原本的好! 信而立人體工學家居里有,人體工學兒童桌椅,什麼寶什麼網搜店就可以了。
-
5 # 鄭堃育兒經
1、可以給寶寶的後背墊一個靠枕,這樣能放鬆背部的肌肉。另外,秋季開始變涼了,寶寶習慣坐在地下的話,建議要穿秋裝,防止著涼。
2、可以陪寶寶一起玩耍,比如玩滾球的遊戲,這樣能讓寶寶多爬多運動,減少坐的時間。
3、調整為正確的坐姿。正確坐姿有盤坐、長坐、環坐、側坐,這些都對寶寶發育有好處。
盤坐,即“印度”坐姿,兩腳交叉;長坐,即兩腳直直往前放,呈V字開啟;環坐,即腳掌碰腳掌,形成一個環狀;側坐,即兩腳彎向同一邊。
建議給寶寶買一款爬行墊,能給寶寶更多的保護,在爬行墊上學爬、學坐、學走、玩耍都要更為安全。
4、給寶寶準備一張專用的小沙發。學坐期間的寶寶可以選擇一張充氣學坐椅或沙發,對寶寶坐姿的培養有幫助。
如果是已經學會坐了的寶寶,可以準備一張有扶手的小沙發,這對寶寶正確坐姿的養成以及良好習慣的形成有好處。
正確的坐姿對一個人身型的影響很大,媽媽們應該經常鼓勵或者有意識地幫助寶寶輪換不同坐姿,這樣才能讓身體的肌肉群得到不同的鍛鍊。
-
6 # 小蝌蚪吖
現在孩子四歲半,教他這數字時我告訴他寫字的時候不能亂動 不能說話 坐好才能寫好,本子放好才能寫好,其實小孩子現在不是要讓他學的越多越好,寫的越對越好,而是先養成好習慣,注意力集中。
-
7 # 安妮希拉vlog
小朋友剛開始學習,或剛上一年級時,我們家長就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方面著手,一點一滴的進行培養。一般來說,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都要求孩子坐直,自然放鬆,這個是我們家長經常強調的一個學習習慣,這個習慣很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坐姿,小孩也容易疲勞。有一種方法,比方說,跟他講坐姿一定要直,肩膀要端平,目視前方,當時跟他可能會聽進去,過一會可能注意力轉移時,又會做不到,這時候家長要多一點耐心反覆跟孩子講解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去養成習慣
回覆列表
我們常常看到孩子雙膝很自然的向後彎曲,坐在地上看書或玩玩具。這但這種姿勢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是不利的,如果不及時矯正,對孩子的體形、行走和跑步能力都會帶來長久的負面影響。選好坐姿,幫孩子“去邪歸正”
1“印度”坐姿
如果孩子已經持續“W”坐姿一段時間 ,他的雙腿和背部肌肉會因為沒有得到拉伸而有緊繃感,這種情況就要讓孩子練習用“印度”坐姿——坐下時雙腿盤在身體的前方,膝蓋向外彎曲,從每天幾分鐘開始逐漸增加時間。這種姿勢是孩子每天最好的練習,重力會幫助拉伸大腿內側的肌肉。
有些孩子在練習“印度”坐姿時可能會覺得困難,坐著時候有些駝背或者身體向後倒,那是因為長期的“W”坐姿讓他們身體的某塊肌肉繃得太緊,不能適應正確的坐姿了。父母可以讓他坐著的時候背靠著沙發或者傢俱,幫助放鬆其背部肌肉,併為他講講故事陪伴他,分散他對身體不適的注意力。
2其它姿勢
另一種讓重心拉伸肌肉的方法是,坐著時兩隻腳的腳心相對,膝蓋向外側彎曲,雙腿做“蝴蝶”狀上下振動,將膝蓋往下壓。孩子還可以平躺在地板上,向上彎曲膝蓋到胸部,雙腿從一側緩慢的轉到另一側,並且保持膝蓋不接觸地面,這種做法可以拉伸和強健背部下方的肌肉。如果孩子的問題比較嚴重,應該及早找兒科正骨醫生或者理療師來幫助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