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睿萬相皆數
-
2 # 鄜延路節度使李
蒙古軍假道伐金主要還是當時金國扼守潼關,以開封為依託,憑著黃河與蒙古對峙。在這之前的1227年,成吉思汗臨終前遺言借宋道攻金之計:“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就是說要降低戰爭成本,減少損失,儘快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達到戰略目的。而蒙軍假道之後在三峰山之地滅掉了金國軍隊主力,此戰之後,金國滅亡指日可待了。
其過程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在其一生戎馬生涯中,慣於運用遠交近攻、以敵制敵之策略,而且這種結盟要惟其馬首是瞻,不然,非友是敵。早在1222年七月蒙古不斷派使臣入宋尋盟之同時,進攻金陝西鳳翔府的木華黎就已命偏師出秦隴以張聲勢,“且視山川夷險強弱處”。此支蒙軍南越牛嶺關,抄掠宋鳳州(今陝西風縣西北)而還。是為宋、蒙軍隊第一次直面接觸。1227年成吉思汗攻滅西夏時,也另遣一車翻越摩雲嶺天險,攻下宋階州(今甘肅武都)。
南宋在川陝前線以三關五州作為抗擊金兵的防線,三關指七方關、仙人關和武休關,五州指階州、成州、西和州、風州與天水軍。此地屬南宋利州路,地理上稱作“蜀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蒙古要徹底殲滅陝西金軍,勢必要插足這一甚具戰略意義的地區.但宋四川制置使鄭損因宰相史彌遠所示當年荷夢玉與蒙人“和議密旨”,對蒙軍突襲不知所措,輕率作出棄五州、保三關的決定,於是諸州守將遁逃,關外民眾因失去宋兵保護而遭到蒙軍的大肆殺掠。隨即蒙軍因得到成吉思汗病死的訊息,而自動退出宋境。因為是年干支為丁亥,故南宋文獻稱作“丁亥之變”。蒙軍此次行動帶有探路與假道性質,其志並不在此,但由於宋軍指揮無方而遭慘敗,並大為蒙古人所看輕。
當時成吉思汗還另派出兩名使者,一至西和州,一至秦家壩。鄭損隨即將蒙古遣使“欲和”的訊息上奏朝廷,宋理宗說:“我朝與北朝本無纖隙,不必言和,只雲通好。”認為只要稱“通好”就名正言順了。但宋臣李復鳴卻從入川的蒙古使者“大書例號於牌之上,自謂為天所錫,附以幅紙幾百有餘言,狂僭異常,悖嫚無禮”的現象上看出,蒙古“只欲吾投拜,否則撕殺耳”。因此所謂“講和也,通好也,皆吾國婉為之詞”,蒙古只是“以投拜為和”,那蒙、金關係即是如此:“金非不通好也,通好而不投拜,其禍卒不可解,於他國亦然。”'
故宋廷有鑑於此,對與蒙古聯和一事十分謹慎。是年十月,李全與蒙古張宣差並通事數人至宋楚州,聲言為南宋“決和議”,宋廷斷然拒絕接待蒙古使人,但因李全往來山東,可稍寬北顧之憂,故供其糧餉不絕。1230年,蒙使李邦瑞使宋,欲“假道淮東以趨河南”,但被阻於淮東寶應(今屬江蘇),不久在山東李全護送下南來,再次被宋拒絕,第三次取道湖北,宋人オ與之聯絡,但宋廷對他頗為冷淡。《元史・李邦瑞傳》稱其與宋人“議如約而還”,似乎宋人答應履行同蒙古的密約,但並未有任何響應的舉動。因為金朝雖是百年世仇與死敵,可一旦涉及敏感的假道問題,宋人仍記著唇亡齒寒之古訓,使蒙古人的外交碰了一個軟釘子。但宋廷對於日益迫近的蒙古威脅還是缺乏緊迫感,反認為蒙古乃“霜獗小夷,非有囊括並屯之志”,而荷安度日,不為遠慮,使得國力日衰的南宋,在以實力為後盾的宋、蒙交往中逐漸陷於被動挨打的劣勢境地。
1230年冬,蒙軍在猛攻風翔時,遣偏師自寶雞、大散關突入宋境,焚掠一番後退回;同時又遣使者速不罕等至宋境強索糧食二十萬斛。面對蒙古如此無禮舉動,繼任四川制置使的桂如淵也是一個十足的庸之輩,秉承史彌遠意旨,不惜委曲求全,一味退讓,派人往風翔蒙古大營通好,並督促興元帥府置辦牛酒犒勞蒙軍,同時命諸將“毋得擅出兵沮和好”;為緩和緊張局勢,桂如淵還不顧將領們的堅決反對,草率作出“悉召並邊之師入保七方關”的決定,以免與蒙軍衝突。蒙車攻下風,見宋人如此儒弱,便在遣使武休關議事的同時,於1231年三月以追殲金軍殘餘為名,長驅進入宋境,攻破風州、興元府、西和州、天水軍與成州等地,大肆蹂躪關外邊地。宋忠義總管田燧、知風州李實、知興元府郭正孫、知西和州陳寅等死難,宋軍狼狽退保仇池。拖雷假道宋境入河南,本擬趨散關,但宋軍兩次吃虧後已有所防備,事先燒燬了那一帶的道,迫使蒙軍不得不改由兩當出魚關。八月間,蒙軍首先攻佔西和州,失去五州掩護的宋三關防守也隨後相繼潰散,但東去河南的道路依舊控制在宋軍之手。
十月十七日,拖雷遣使臣速不至河州青野原(今陝西略陽北),正式向宋提出了假道要求,以求加快行軍速度。宋將張宣遣部將馮擇偽降,誘殺了速不罕。拖雷得知後大怒說:“彼昔日遺苟夢玉來通好,為何突然自食言背盟乎!”並以此為藉口,分兵大舉進攻宋軍,以武力強行假道。對於宋將青野原誘殺蒙使,《元史・睿宗傳》與元人耶律鑄《雙溪醉隱集》等文獻都認為“此其伐宋之端也”。其實這只是元人推御罪責的自飾之詞。在宋人誘殺蒙使之前,蒙軍早已在宋境內大肆掠殺了,要說“食言背盟”,反倒應是蒙古人。二十日,蒙軍攻陷沔州,兵分兩路南侵東下:東路軍由拖親自率領,由按竺述為先鋒,自沔州向東南而行;並派李國昌使宋索糧,讓按竺邇與駐紮興元府的宋制置使桂如淵重開談判。按竺邇軟硬兼施,以宋、金世仇,蒙古假道滅金有利於宋為由向桂如淵提出,假道興元府東抵河南地區,並不無威脅說:“師旅已壓君境,勢不徒返,君不得不假吾道也。”桂如淵屈服於蒙軍重壓,並因蒙軍東下滅金確對宋有利,故答應提供糧草,派人作嚮導,讓開大道,棄守饒峰關(今陝西西鄉東北)要衝。蒙古人於是順利越過宋車防線,經金州(今陝西安康)、房州(今湖北房縣)東下,然後北渡漢水,直指金朝唐、鄧州地區。西路車於大安軍(今陝西寧強縣陽平關)擊敗宋軍後,撤屋為筏,順嘉陵江長驅南下,若入無人之境,殘破四川城寨達一百四十餘處,殺人無數,略地至西水縣而還。宋蜀帥桂如淵不敢抵抗,連夜逃向三峽避讓.
蒙軍此次強行假道,盡破南宋蜀口關隘,深入四川腹地,充分暴露了南宋防禦力量的脆弱,並使蜀ロ山川險易、兵力強弱,乃至川中地理、軍事部署等,多為蒙古人所探悉,為日後蒙軍長驅入川創造了條件。
而對蒙軍的全面進攻,金廷內部意見不ー,缺少策劃,而被各個擊破。十ー月,蒙軍假道饒峰關而東的訊息傳來,金哀宗急詔平章政事完顏合達、樞密副使移刺蒲阿統帥諸軍入鄧州阻擊。十二月初,金延又遺提控劉天山以“札付”下宋襄陽制置司,相約同御蒙軍,“且索軍食”。由於“札付”為敕令、命令等“指揮”之別名,故而遭到宋京湖制置使陳賅的痛罵。金廷此時雖有求於宋,卻仍不願放下昔日“上國”的架子,使得宋、金不能冰釋前嫌,從而對金軍大為不利。
蒙軍強渡漢水時,金將張惠等建議乘蒙軍半渡時邀擊,但移刺蒲阿不聽。二十餘天后,待蒙軍全部北渡,屯駐順陽的二十萬金軍連夜進兵,拂曉來到禹山佈陣,分據地勢,山前為步兵,山後屯騎兵。拖雷得悉金軍的部署後,便以輕騎突擊金軍騎兵陣後,在禹山下與金兵激戰。當時蒙軍除轁重外僅二萬餘人,分三隊而進,而金軍多達二十萬眾,但在蒙軍衝擊下陣腳兩度動搖,完顏合達斬一千夫長,督金軍殊死血戰,蒙軍才退兵,於三十里外紮營。金軍以大捷奏報,金廷百官上表稱賀,諸宰相甚至在朝堂上設宴慶賀。拖雷因自己兵馬遠較金軍為少,便改變戰術,利用蒙軍善於機動作戰的特點,以一部分兵力吸引與牽制金軍主力的行動,而將主力分散北上,直趨汴京。
蒙軍一路上攻城拔寨,焚燒金軍重,截斷後方與鄧州金軍之間的運輸線。金帥完顏合達等因求與蒙軍決戰不成,又擔心蒙軍乘虛攻入都城,只得於1232年(宋紹定五年,金天興元年)正月二日,率騎兵二萬、步兵十三萬倉皇北上汴京,半路上,遇到楊沃衍、武仙兩軍來會。金軍北上途中,不斷遭到蒙軍的邀擊騷擾,且行且戰,加上一路上所有積聚都為蒙軍焚燬,無所給養,士兵損失頗多。十二日金軍渡沙河,蒙古兵渡河襲擊,使金兵不能紮營休息,又不得飲食。金軍行至黃榆店,遇大雪不能前進,就地紮營,距離鉤州(今河南禹縣)僅二十五里。十四日,完顏合達接到金帝密旨,稱蒙古騎兵已近汴京城郊,命他率軍儘速馳援京師,於是金軍立即起程。此時蒙古中路軍已渡過黃河,佔領了鄭州,其一部趕來與右路軍會合阻擊金軍。
金將楊沃衍、完顏陳和尚率軍衝破蒙軍攔阻,殺開一條血路,金軍急進,距離鉤州僅十餘里。蒙古兵退向三峰山東北、西南,金軍追擊,蒙車便退向三峰山之東,金將張惠、按得木領軍從山上衝下,蒙軍再退。忽然大霧四塞,對面不見人,金軍只得收兵。少時霧散,金軍再向前追擊,卻發現一道闊數丈、長數里的大潤橫亙在前,如若無,則此支蒙軍處境十分危險。此真可謂是“天不佑金”了蒙軍採取疲敵逸我的戰術,不斷撤退引誘金兵急追。金兵沿途作戰,極為疲勞,士兵甚至有三天未食者,加上漫天大雪下了三天,戰地多為麻田,人馬所踐,泥淖沒脛,刀槍結冰,將士披胄任立雪地,幾乎不能行軍作戰。拖雷所率蒙軍得到了中路軍的增授,四面包圍,士兵輪番休息,燒火烤食牛羊肉以御飢寒。蒙軍知金軍士卒已十分疲憊,便有意讓開去鉤州的一條路,待金軍北走時,出伏兵夾擊。勇將樊澤、張惠、高英戰死,移剌蒲阿被俘,武仙率三十騎突圍逃走,完顏合達與完顏陳和尚率殘部數百騎敗入鉤州,楊沃衍也退人鉤州,金軍全部敗潰。蒙軍攻破鉤州,完顏合達敗死,完顏陳和尚不欲無名地死於亂軍中,親自來到敵營,拒降被殺。;楊沃衍殺死蒙古派來的勸降者後自殉難。數日後,移剌蒲阿也因不願降蒙而被殺。
三峰山之戰,是金、蒙間的一次決定性戰役。經此一役,金朝主要抗蒙名將大多殉國,此後蒙軍攻汴時,就曾在城下揚言道:“汝家所恃,惟黃河與完顏合達耳。今合達為我殺,黃河為我有,不降何待?”金兵主力也在此一戰中全部敗潰,此後金軍再也無力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金朝滅亡已指日可待。
戰後敗兵逃到附近各地,如昌武軍、洛陽。武仙成功逃脫,收羅十萬敗兵屯紮在鄧州一帶,“遂走南陽留山,收潰軍得十萬人,屯留山及威遠寨。立官府,聚糧食,修器仗,兵勢稍振。”1233年,武仙被南宋大將孟珙擊敗,武仙本人“易服而遁”,孟珙“降其眾七萬人,獲甲兵無算。”1234年正月,即三峰山戰後兩年,宋蒙聯軍攻陷蔡州,金國滅亡。
回覆列表
對於中國北方來說,長城,燕雲十六州,是古代最好的天然屏障。即使強大的蒙古騎兵,也是很難攻克的。
然而,歷史上強大的防禦工事,也不是無懈可擊。比如二戰中法國強大的馬奇諾防線,被德軍繞過就毫無作用了。
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當正面進攻不能奏效或者不好使用時,迂迴包抄是最好的方法。
第一,出其不意。敵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正面防守上,對自己的側面或後方會不太重視,造成被動甚至失敗。
第二,側後方和正面攻擊相結合,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包圍圈內的人們物資供應都會收到控制甚至斷絕,精神壓力極大。
第三,蒙古人的野心不僅僅是金國,他們透過和宋軍聯合進攻金國,也側面瞭解了南宋的經濟、軍事實力。為將來滅掉南宋做準備。
有這麼多的好處,蒙古當然更願意迂迴攻擊金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