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惹人愛的毛毛蟲

    認同。

    1.必須要其中一項,有所專長,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2.藝多本來是個好事,如果沒有一樣精通的,專場的,生活也是問題的話,就不叫特長了。

    3.在養活的住自己生活無憂的情況下,發展其他特長也是好事。

  • 2 # 一朵童裝

    “藝多不壓身”是一句古語,意思是說會的手藝多了可以不必拘泥於一處,任何地方都可以討到生活,餓不死。假如在古代,你會打鐵,會織布,會伐木,那麼自由選擇比較多。

    個人認為這句話大部分情況下並不適合於現代,主要適用於古代,這主要是由於,在古代科技不是很發達, 分工不是特別明確,很多時候學習一項謀生的技能可能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所以一個人身兼好幾種謀生技能是很可能的,這就大大的增加的選擇的自由度。但是在現代,專業細化,每個領域除非經過大量的學習訓練和長時間的積累,否則都難以達到一個可以養家餬口的狀態,(當然,天才除外)。所以如果耗費大量時間學習不同的技藝不如將時間集中起來學習其中的一門更好,很多時候10萬小時定理也是如此。

    你會的越多,選擇越多,越自由。如果這幾年打鐵不賺錢,你可以織布,如果織布不賺錢了你可以伐木。在古代看來,所謂的織布,打鐵,其實就是“藝”。但是在現代,如果你想當碼農寫程式碼,我覺得從小學到大學加上基礎知識至少你要受10幾年的教育,各行各業都是這樣,當然,你也可以賣苦力,不過這就稱不上“藝”了。這就是純粹的苦力活。

    不過我覺得有一種情況適用於“藝多不壓身”,這主要是這幾門“藝”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係或者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學習其他的技藝可以增進自己老本行的技藝。比如說,碼農學習數學學得多了可能程式設計自然就會好了;比如說一個作家如果歷史學的多了寫作的時候對一些典故更容易信手拈來;籃球運動員練習練習健身可能對抗的時候更厲害。所以,這種情況下,就是藝多不壓身。巴菲特的好搭檔芒格曾經提出過一種觀點:要學習不同學科的基礎知識,這樣會擴大自己的視野。其實我們不妨想一想,芒格之所以這麼認為,主要是他是一個投資人士,投資的時候可能分析大量不同的情況,這時候可能需要有很廣泛的視野和敏銳的觀察, 所以學習不同學科的基礎知識可能提供不同的視角,更容易判斷準確。所以芒格說的對,對投資人士來說,可能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真的比專門學習投資學的知識更有效果。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作家,我覺得還是將你學習數學的時間花在寫作上可能對你的提高更大。

  • 3 # 漢江庸叟

    親身經歷告訴我,藝多不養身:十六歲上山下鄉當知識青年,為了認真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起早貪黑,鋤禾日當午,紮紮實實當了四年農民,剛學會種田種地,每天工分從三分長到六分,卻轉行當教師,四年的種莊稼手藝算白學了。

    當了兩年民辦教師,教初中語文,為了“不誤人子弟”,拼命學習,剛漸入佳境,被學校、老師、學生、家長認可,又參加了中考進入了交通學校,老師的手藝算又白學了。

    學校畢業,拿到了畢業證和汽車駕駛證,沒聽老師和同學勸阻,丟棄了坐機關的機會,選擇了駕駛長途貨車。一晃又是四年,年年得獎奘,安全公里三十多萬,帶了兩個半徒弟,成為了高產、安全、骨幹分子,卻因為身患坐骨神經病,不得已還是坐機關,開車的好手藝又算白學了。

    在交通運輸部門坐辦公室,學習交通管理、企業管理、安全管理、機關管理、汽車維修管理,才得心應手,又調進市政府職能局工作,這兩年的手藝又白學了。

    進行政機關又從頭學習行政管理、企業管理,穩定下來,總算有所成就了,卻通知退休了。

    可惜了一輩子學那麼多手藝,件件都可以維持生計,如今賦閒在家,上述手藝一個都用不上了,還真是“藝多不壓身”和“藝多不養身”了。

    跋山涉水走了許多彎路,這就是多彩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村有哪些市面上從來沒有賣過的野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