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933616763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本科學歷人才,也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這幾年,有部分獨立學院發展相當不錯,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與肯定。自身社會知名度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這個向上的勢頭確實令人欣喜,不過如今也遇到了前行中的三岔路口,向左、向右?今年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學院由分校轉為校區引起了軒然大波,往屆十幾萬畢業生及家長面對即將消失的學校,但心畢業證被無形貶值,相當不滿意。地方政府為了引進高等名校,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提升城市競爭力絞盡腦汁。名校為了擴充套件自己的校區,增加招生人數,不得不吞併下面的二級學院。看似雙贏的局面,可這樣做真的有利於高等教育的發展嗎?我看未必,一但兼併成功,民辦高校裡面又少了一位優秀榜樣,對民間資本投資高等教育是否是一個打擊?廣大的原校老師何去何從?是否影響考生報考獨立院校的信心?學校沒有了,往屆的畢業生參加社會工作是否會受到誤解…相對而言,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做的就不錯,直接政府接管,公費招生,對學校發展相當有利,分數提高了,生源好了,學費少了,學校知名度也上去了,往屆畢業生更沒啥意見了。政府買斷,企業應該也不虧錢。也許,這種小跨越才是獨立學院應該走的正確道路。

  • 2 # 時光匆匆微微甜

    全國現階段擁有256所三本獨立院校,獨立院校是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補充,為國家高等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重要的貢獻。

    一、獨立院校隨著高校改革程序,一部分獨立院校勢必會被國家各類公辦高校合併,這是國家建設雙一流高校規劃發展的必然重要歷程。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聯合釋出的《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流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1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數量進入世界前列,建設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強國。要實現這樣的規劃,在高校改革發展過程中,部分辦學體系好、辦學實力突出的高校會逐步轉型成為部分著名高校的一部分,擴充著名高校的整體實力,促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的力量。

    二、也不排除一部分獨立院校褪去“民辦本科高校”的標籤,搖身一變成為國家公辦高校,正式加入國家公辦普通高校的序列,招生、錄取、人才培養體系、學科建設等具有很強的規範性。這樣也是國家對於民辦三本獨立院校的正確引導和關高校體制改革過程中比較突出的體制轉變,利用高校體制轉變,擴充國家高校合理執行的一種措施。

    三、現階段我國民辦獨立院校發展的時間還不算是很長,從2000年到現階段一直在探索中發展,由於市場競爭機制以及民辦高校的辦學性質的制約,所有民辦本科高校目前的學費很高,而且學費設定機制混亂,沒有一定的法律法規有效的制約民辦高校的比較突出的收費問題,而且民辦高校的後勤工作服務保障機制處於無法有效監管狀態,致使部分民辦高校的整體辦學體制完全以市場盈利模式的導向發展,不利於高校的學術科研和辦學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見民辦獨立院校的改革、合併、“回收”為公辦高校的問題趨勢是勢在必行的。

    四、當然個別辦學實力一直不突出,學科體系不完備,不能適應高校體制改革需要,而且在辦學過程中出現諸多社會辦學問題和爭議以及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輿論的民辦本科高校會被取締招生資格,直接會被社會淘汰,預想當前這類民辦高校應該不在少數。

    五、部分國家著名高校為了擴大影響力,協助地方高等教育發展,援建一些沒有國家著名高校的省份的高等教育,會設立分校。但設立分校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地皮,個別獨立民辦高校也會作為首選目標,利用民辦高校現有的辦學設施和辦學條件,在此基礎上投入資金和補充師資力量,會更加節省成本投入。

    總體上,民辦獨立院校的出現,是國家實施高等教育階段的補充,但我國正處於國家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現階段執行各類民辦獨立院校的市場辦學方向最為重要的補充,但隨著國家高校建設實力增強,高等教育發展世界影響力提升,隨著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增強過程中,民辦獨立高校會逐步被以合併、調整、回收成為公辦高校,甚至被取締辦學資格,這將是民辦獨立院校的最終結果。

  • 3 # 左輪7253

    我們國家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實行12年制義務教育,大學教育市場化產業化,但這是長久的目標。就目前的廣大學子而言,努力學習,能夠上公辦學校最好。

  • 4 # 深圳的水流到阿拉斯加

    依照2008年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聯合下發的全國獨立學院工作會議參閱材料《關於〈獨立學院設定與管理辦法〉的工作說明》的最後一部分有明確的說法

    (1)基本符合《辦法》要求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向教育部提出考察驗收申請,教育部組織考察驗收,並對考察驗收合格的獨立學院核發辦學許可證。

    (2)符合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設定標準的,可申請轉設民辦高等學校,頒發民辦教育辦學許可證。

    (3)既不申請考察驗收,也不申請轉設民辦高等學校的,可繼續教育教學活動,但必須按照《辦法》的要求,規範體制機制,充實辦學條件,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有序地做好報請驗收或申請轉設工作,過渡期結束後,嚴格按照《辦法》的要求辦理。”

    通俗地說就是考察驗收、轉成民辦、維持現狀三種情況。

  • 5 # 葉老師數學課堂

    迴歸到獨立學院的設立目的和定位角度上看,讓人才自身獲得價值,從而提升獨立學院的價值

    筆者認為,要解析獨立學院的未來發展,一定要回歸到獨立學院的設立目的和定位角度上看。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機制的有益探索,以及對大學教育資源的必要補充。獨立學院在其發展過程和建設過程中,需要逐漸擺脫因辦學機制和教育資源配置(最重要的是師資問題)的不合理而形成的困境。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當迴歸到辦學的初衷,實現對辦學機制的創新和對教育資源的最佳化,這樣才有可能促進獨立學院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雖然創辦獨立學院的籌建和運營費用不是國家支援的,但也不能把獨立學院僅僅某個學校或者機構的商業行為,需要站在教育的本源去引導和疏通,透過對人才的培育,讓人才自身獲得價值,從而提升獨立學院的價值。

    經濟發達地區的優質的獨立學院和民辦大學,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已經比很多普通公立學校要高

    武昌首義學院(原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都是非常好的民辦大學和獨立學院,這些學校憑藉區位經濟優勢,在人才引進和硬體建設方面,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比很多普通公立學校好很多,尤其要比很多三四線城市和偏遠地區的大學要好。其次,這些學校的學生在畢業後,也可以就近找工作,獲得的機會也會比小地方多。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空間感都會很好。也正是憑藉這兩樣優勢,獨立學院在沿海發達城市和經濟好的地方,招生就有優勢,所以前景一定會很好。

    你的認可,是我努力的方向~

    作者簡介:筆名“無骨魚粉”,法學碩士,職業獵頭,產品經理,兼任多家教育機構教學和管理顧問。曾供職合作於國內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和K12教育公司,10年職場經歷。對網際網路、人力資源管理、線上教育和大學生職業規劃有豐富工作經驗、獨立認識和深刻理解,長年為教育公司和身邊朋友提供高考志願填報指導和考研諮詢。

  • 6 # 學霸俠

    教育部關於“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定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對佈局合理,條件具備,辦學行為規範的獨立學院,鼓勵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設定程式,申請轉設為獨立設定的本科學校。未來獨立學院發展必將脫離母體,走著三種情況:1、母體學校原有股份佔比額轉讓給其它民間資本,成為民辦大學。2、被當地政府接收,轉公辦。3、被裁撤。

    這樣一看,似乎第二條路被當地政府接收,轉公辦,是最好的結果,而且最近也有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轉設成功,貌似能成為眾多獨立學院發展的模板。但能這樣發展的只是鳳毛麟角。

    首先最主要的還是看省裡和市裡面願不願意收,浙江大學城市學院之所以能轉設成功,主要是因為它是由浙江大學、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辦學,並與浙江省郵電管理局(現浙江省電信實業集團公司)共同發起創辦的,沒有任何民間資本參與。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響應要求轉設,當地政府不接管誰還能接管。

    其次還要看還要看省裡是否缺大學以及是否缺錢,再拿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舉例子,浙江是出了名的缺大學的富省,尤其是缺一流大學,浙大城市學院之前就與浙大關係緊密,有共同培養的研究生,具有成為一流大學的潛質。轉設為公辦如果發展的好,完全可以彌補當年浙江當年頂尖四校(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併時,留下的頂尖高校緊缺的現狀。

    學校自身具有實力,當地政府又願意接受,並且還不差錢。試想一下,能夠達到這些條件的獨立學院,確實是少之又少。所以大多數獨立學院是會走第一條路,母體學校原有股份佔比額轉讓給其它民間資本,成為民辦大學。目前來看,從獨立學院水平參差不齊,水比較混。在選擇獨立學院時還需謹慎。

    所以在選擇獨立學院時,可以參考上面的情況,看看這所院校民間資本參與有多少,當地是否缺好大學,且這所獨立院校本身實力如何,來看其是否有轉設公辦的可能性。在選擇由獨立學院轉設的民辦大學時,可以參考這所學校新進入的民間資本之前是否有成功的辦教育的經驗,對教育事業是否有情懷,以及這所院校在獨立學院時的實力如何,以及目前與之前母體院校聯絡情況來判斷。

  • 7 # 職業教育線上

    獨立學院的確是特殊時代的中國特色辦學模式,是過渡狀態,起了很多好的效果,但也面臨一些問題。關於獨立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早在2008年下發的教育部“26號令”明確獨立學院將面臨6條出路:

    第一、以獨立學院的形式繼續辦學,

    第二、轉設為民辦普通高校,

    第三、轉設公辦本科院校,

    第四、“迴歸”申辦普通高校,

    第五、併入其他民辦高校,

    第六、被終止辦學資格。

    目前來看,獨立學院大多選擇了第一和第二種方式。

    走第一條路的獨立學院目前還有248所,當然還會有獨立學院會轉設,就在2020年3月18日,教育部剛剛公示兩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本科院校,公示至2020年4月2日,該不會有什麼意外,公示結束後,數字將發生進一步變化。

    走第二條路力度最大的是湖北和東北地區,湖北已經有14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本科院校,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轉設的民辦本科武漢學院,已經納入一本招生,而黑龍江已經有8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本科,僅剩一所獨立學院,獨立學院也成了中國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孵化器”,已經有64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本科院校。

    走第三條路的院校還較少,目前只有4所,能轉為公辦院校,對高校而言是理想狀態。

    後三種是不是出現過,還有爭議。比如,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將從2019年起逐年調減招生計劃,於2021年停止招生,2024年終止辦學,北京師範大學利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以及已協議收回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用地、校舍建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到底是第三種還是第六種還存疑。

  • 8 # 文字老窖

    所謂獨立學院其實質就是公辦高校自辦或與社會力量聯合舉辦的高等學歷教育單位。其存在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高校擴招的產物。無論這類獨立學院未來發展方向如何,都必須堅持誰辦學誰負責,誰辦學誰保證質量的原則。今年教育部要求國內各類獨立學院必須完成轉設,要麼民辦,要麼公辦,要麼停止辦學,但這樣的轉設雖然是阻止公辦高校透過獨立學院盈利,但更多的顯然是為參與舉辦獨立學院的高校減輕了負擔。簡單地將獨立學院與舉辦高校脫鉤,誰來保證獨立學院的辦學質量?誰來保證在轉設的過程中,國有資產不流失?誰來維護獨立學院學生的利益?這樣的轉設太輕率!倒不如,誰辦學誰收回,你有多大的辦學實力就辦多大規模的學校,實力不濟就減少辦學規模。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收回母體,讓獨立學院每一個師生都有一以貫之的歸屬感,對師生的成長和發展都有好處!不要說獨立學院的師資不好,獨立學院的學生不行,你當初敢招進來,就意味著你相信這些師資,你有能耐將這些學生培養成才!何況你收了人家的銀子?那就多下些工夫吧!個個優秀誰願意花大錢上你辦的獨立學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的畫素普遍提高了,為啥UFO目擊事件反而變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