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夢先生

    源自於《孫子兵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因此日本將此總結為:風林火山。

    如果詳細解釋,則是行軍打仗所講究的四字真言。

    其疾如風,孫子兵法中有言: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只有神出鬼沒,機動性強的軍隊,才能讓對方難以預料,從而掌握戰爭的主動性。紅軍搶渡金沙江,打了蔣介石一個措手不及,便是運用到了行字決。

    其徐如林,講的是軍容整齊,三軍可散,三軍氣勢不可散。一個軍容齊整的軍隊,動作協調,步伐一致。從實戰上來說,更容易協調調配,從心理上來說,會給敵人造成心理壓力,草木皆兵。

    侵略如火,說得是攻擊時,要有火燎山野般的氣勢。在孫臏兵法中十種陣型,進攻用的便是火陣。關鍵在於借勢,利用地形氣候等條件,讓自己計程車兵浩浩蕩蕩的撲向敵軍,自然攻無不克,所向披靡。

    不動如山,說得是在防守時,要有泰山一般的威嚴,陣勢嚴整,防守嚴密,才不容易被攻破。如果敵軍來時,便以自亂陣腳,打起仗來自然難以防守住敵人的進攻。

  • 2 # 桂圈兒

    中國是日本的文化母國。所以,日本文化的“風林火山”毫無例外地,也是脫胎於中國兵法經典。

    使用“風林火山”這一概念最出名的小日本子是日本戰國時期的武田信玄。他在本方軍旗上面就用漢字和假名一起書寫了“風林火山”。

    可見武田是把這幾個漢字作為他自己最核心的作戰理念的。

    追本溯源。“風林火山”源自於春秋時期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原文是“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意思是軍隊作戰反應要迅速,指揮排程要順暢,進攻要如同烈火燎原,防守要如同一座大山一般穩固。

    毫無疑問,這是帶兵打仗的四大原則。小日本子還是蠻識貨的,一眼就找到寶了。

    可惜的是,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小日本子學會這個之後,打贏了甲午戰爭,然後又侵略了我們十四年,給我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究其原因是他們認定了一樣東西或者一種理念,就會把這個做到極致。而我們則缺少這個特點。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啊!

  • 3 # 聖地雪域

    出自中國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一篇,風林火山講軍隊應該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日本戰國時代各家大名當時很喜歡中國的文化和書籍,孫子兵法傳到日本後受到各大名喜愛和運用,其中將孫子兵法用的最出神入化的是甲斐國之虎武田信玄,他不光深邃研究孫子兵法還將風林火山四個字做成軍隊背後豎起的旗幟!可見當時中國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 4 # 斯內克丶張

    大家都說的挺清楚了,我就補充一下,在日本風林火山旗並不是武田晴信的獨創,最早玩出來的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鎮守府大將軍北畠顯家。

  • 5 # 四爺的歷史觀

    風林火山就是脫胎於中國的《孫子兵法》啊。大河劇《風林火山》裡的山本勘助說:“兵者,詭道也。”也是孫子兵法的話。

    熟讀《孫子兵法》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就憑著這幾行字被稱為“戰國第一兵法家”,但實際上就是靠著騎兵和所謂的啄木鳥戰法(聲東擊西),而且這種戰法一直被武田家臣真田一族用到了結束戰國的大阪夏之陣上。

    風林火山在日本現在是一種精神,已經神話,但是說起來,一般都是特指武田信玄。

  • 6 # 鍛彰趣義

    “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是戰國日本大名武田信玄尊奉的治軍原則,簡稱“風林火山”。這四項原則來自《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中《軍爭》一篇說得清楚:“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也就是說,用兵以詐,要機動,要分分合合,急行軍和緊急撤退時要講究神速,像颶風一樣有力。軍隊調動、候陣、埋伏時要像叢林一樣沉靜,井然有序。攻城掠陣時要像烈火摧枯草一樣猛烈。戰事不利,屯兵固守時,要像山嶽一樣堅固,不可動搖。

    武田信玄就是以治軍嚴整和行動富有機動性著稱的,這才有了聞名戰國的赤備鐵騎。

    但有一點很有意思,《孫子兵法》中這四句話下面,其實還有兩句,“難知如陰,動如雷霆。”這兩句話武田信玄為什麼不用,也不寫在自己作為軍旗的孫子之旗上?有人開玩笑說可能是軍旗篇幅有限,寫不下了,這當然只能是玩笑。

    可能的理解是,後兩句和治軍無關,是對指揮官的要求,難知如陰,就是要隱藏自己的作戰意圖,不讓任何人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行動,動如雷霆,就是要指揮官准確把握戰機,在瞬息萬變的戰事中攫取最大的戰略利益。既然和作戰無關,是指揮官的事,當然沒必要寫在軍旗上,讓家臣和步卒們知道。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日本製令國眾多,守護大名也多,戰事規模不大,大部分都是有限戰爭,因此很少需要分兵作戰,大名牢牢掌握指揮權也不會忙不過來,也就沒有專門去培養指揮人才的必要,這是軍事專業化程度比較低的表現。再者,守護大名們都是領了官職的一方諸侯,他們之下,只有家臣,沒有國士,家臣都是要上場殺敵的,他們只需要服從指揮,不需要自己發揮。當然“難知如陰”武田信玄本人是做到了,外交手腕一流,戰機預判一流,可惜旁邊還有越後之龍上杉謙信,誰也吃不掉誰。

    不需要培養指揮官,不重視戰略傳承的結果就是下一代大名如果是個腦殘,那大家只好跟著一起完蛋。武田信玄死後,武田勝賴率領的赤備鐵騎在長篠之戰中被德川、織田聯軍打得屁滾尿流,最後被迫自殺,誰能知道武田信玄的兒子能把赤備鐵騎用成這樣。

  • 7 # 秋山三國

    孫子兵法曰: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其實原版應該是“風林火山陰雷”。

    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村長)武田信玄看了《孫子兵法》,頓覺醍醐灌頂,於是寫下了自己改造的一副“對聯”

    “疾如風徐如林慢,掠如火不動如山”

    為了銘(炫)記(耀),武田把這個作為了軍旗,與自己的麥菱家徽一起供著。而且武田信玄還自稱自己的兵法核心就是這“風火林山”,從此開創甲州流兵法。武田家滅亡後,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父子又將甲州流的名望推向巔峰。據說德川家康奪取甲州後,由於特別欣賞把他打得拉褲子的武田和玩弄於股掌之上的真田(受虐人格爆棚),因此開展甲州流軍事改革,組建“赤備”(穿紅色鎧甲的中二騎兵隊)。

    後世還流傳著一本集吹武田牛皮大成的書,叫作《甲陽軍鑑》。

    由於日本歷史類題材喜歡日本戰國題材(就像中國的三國),因此,不可避免要體現一下武田家的特點。特點是什麼呢?除了中二感十足的赤備,也就是甲州流兵法了。

    而且武田騎兵隊不管是歷史還是遊戲中都是大殺器,所以不少人慕名選擇武田家。從軍旗到遊戲中的人物技能,被各種“風林火山”洗腦。從而進一步宣揚了“風林火山”文化。

  • 8 # 飛鯨足球

    風林火山的概念出自中國春秋末期兵聖孫武的兵法鉅作《孫子兵法·軍爭篇》。

    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的武田信玄在作戰中能充分運用《孫子兵法》,最著名的是他所制定的軍旗,其上援引有《孫子兵法·軍爭篇》中“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14個大字,被稱作“孫子旗”。如今這面原旗仍儲存在日本鹽山市雲峰寺中,或許是武田信玄於1551年在此出家為僧的原故。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所歸納的“風林火山”的戰略是表現出《孫子兵法》常變一體、靜動一元的特色。武田信玄的兵法在慎戰、全勝以及不戰而屈人之兵方面與《孫子兵法》有共同之處。

    川中島之戰

    在日本戰國時期最“宏大”的12年5回合的川中島之戰中,武田信玄最終戰勝了夙敵“越後之龍”上杉謙信,其基本模式是面對進攻的謙信,信玄則採取“善戰者不戰,善戰者不死”的策略,以堅固的防守為背景,步步向前推進。

    三方原之戰

    而在幾乎取得天下的三方原之戰中,則讓德川家康記住了這一生唯一的一次慘敗。

  • 9 # 蘭闍藝文

    第一次看到這四個字是日本的動漫《名偵探柯南》中564——566集有一個系列《 風林火山 迷宮的鎧甲武士》+《 風林火山 陰和雷霆的對決》,是一個連續殺人案件,這個全線貫通的線索就是“風林火山”這四個字,所以讓我印象很深刻。

    這個翻譯成日文是——

    疾(はや)きこと風の如(ごと)く、

    徐(しず)かなること林の如(ごと)し、

    侵掠(しんりゃく)すること火の如く、

    動かざる(うごかざる)こと山の如し

    武田信玄日本戰國時期甲斐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為“戰國第一兵法家”。他將這四句話奉為信條,並總結成“風林火山”四個字流傳了下來,這幾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前行速度疾如風;靜止時,其行列齊肅則如林木之森然有序;發動侵略時要如火般炙熱猛烈;防守時,則如山嶽之固,不可動搖。

    武田信玄在作戰中一直運用這個原則,還將“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這十四個字印在了軍旗上面。

    其實這個兵法後面還有兩句,就是——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意思是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

    這個對於日本在戰國時期影響十分深,以至於到現在都是十分有名的歷史軍事故事。

  • 10 # 唐吉利安諾

    據說啊,日本有個打仗的人得到了那本天下第一兵書《孫子兵法》,也沒弄太懂咋回事,不過好歹對了那麼一點點(軍爭篇),就記住了四句話: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這娃作為孫武的腦殘粉,就在自己的部隊灌輸這種思想,甚至軍旗上都寫上這風林火山(這只是孫子兵法的皮毛,其精髓那簡直妙不可言)!這是一種典型的腦殘文化吧!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武經七書那才是真正的文化,排第一的就是《孫子兵法》了,連在老美的軍事學院裡也是第二本必讀的書(第一是他們家憲法)

  • 11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歷史上日本曾深受華夏文明影響:漢光武帝曾冊封日本列島上的倭奴國國王為漢倭奴王,魏明帝冊封邪馬臺國女王為親魏倭王,在隋、唐兩朝日本頻繁向中華遣使,由此開啟了日本史上上千年的唐化時代。日本文化中的“風林火山”恰恰正反映了華夏文明對日本的巨大影響——這個典故最初起源於中華經典《孫子兵法》,其原文為:“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用我們今天的大白話翻譯過來就是:軍隊行進作戰中要迅疾如風,當需要徐徐前進時要像樹林一樣整齊有序,對敵人發起進攻要像烈火燎原,不動之時要穩如泰山。

    在日本歷史上有一個封建領主割據爭雄的戰國時代,儘管因為國土的狹小導致日本的戰國時代就規模而言遠遠不能和中國的戰國時代相提並論,但就縱橫捭闔的激烈程度而言絲毫不亞於中國,這也導致中華先民在春秋戰國戰亂中積累的兵學經驗在日本廣為傳播。當時有一位號稱日本戰國第一名將的武田信玄將出自《孫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寫在自家軍旗上,從此武田家的軍隊就以“風林火山”之名聞名日本。

    不過其實日本版的“風林火山”其實並不是武田信玄發明的:大概在相當於中國元末明初的年代日本出現了南北朝對立的格局,當時的南朝有一位名叫北畠顯家的武將在討伐開創日本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時以風林火山為陣旗,這才是日本歷史上首次記載有武將使用風林火山陣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舍友用洗衣粉洗頭髮我該如何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