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是金庸小說中俠客的最高標準,那英雄志又是什麼了,大家來評論評論,學習學習
10
回覆列表
  • 1 # 民間奇譚

    浪得虛名《英雄志》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孫曉《英雄志》這兩年倍受網友追捧,儼然已成為當代武俠小說代表。如果僅從休閒閱讀的角度評價,如此溢美之詞尚算勉強;倘以創作角度去賞析,那麼《英雄志》不僅是名不副實,而且實在是誤人子弟。故,各位在閱讀之餘,必須對此書寫作技巧中的諸多硬傷有所明晰。筆者前後閱讀此書兩遍,第一次看了二分之一,第二次看了三分之二;實在難以為繼。筆者對此書粗略評價為:“大象初具,細形缺失”,以下簡略作解:      

    1、敘事詳略不當。這個缺陷在《英雄志》前期尚不算十分突出,大概初寫之下成竹在胸,故節奏緊湊,尚能掌控;隨著情節發展,人物增多,作者力有未逮,或說缺乏大刀闊斧割捨的魄力,經常出現大篇幅平淡的對話,無聊的情節,不僅缺乏閱讀性,而且不能推動故事發展。講故事,情節精彩為第一,詳略得當為第二。但凡關鍵環節必須濃墨重彩,於過渡轉承之處輕描淡寫。如此而言,情節精彩讓人慾罷不能,詳略得當不會招人厭煩。《英雄志》中期文戲武戲相互穿插,其中文戲部分無聊尤甚。男女對話缺乏靈性,又感情單薄,雖有偶爾的調皮話,但整體感覺仍然味同嚼蠟。孫曉知道何處重,但不知何處輕;通篇《英雄志》基本趨近裹腳布的境界。筆者以為,《英雄志》若想成為經典,最起碼需要刪除三分之一的篇幅。或者說,孫曉為了經濟利益,故意扯個長淡?       

    2、環境描述不真。孫曉學金庸,實在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單單環境一節,捉襟見肘之象已一覽無遺。傳統武俠小說多數為歷史小說,對歷史環境的還原,是最基本的素質與要求。金庸多以明清歷史為背景,乃是那一時期歷史環境容易考證,相對熟悉。《英雄志》中人文風俗,政治關係,名銜官階,經濟風貌,日常用具、民間俚語等等,缺乏考證,多數純以個人想象為主,破綻百出,不僅缺乏歷史的厚重,而且使小說整體時代調性紊亂。從語言來說,即常有文言夾白,古人說新詞的生硬之感。這些硬傷,如米飯中的砂磣,時不時刺痛讀者的閱讀神經。即便我們喜歡創作,也不能生硬的模仿,而該結合自身知識結構揚長避短。金庸尚屬老式文人,他們自小接受的是“文史不分家”的教學理念,往往精通史籍,況且其人也有志於歷史研究。這些基本素質,一般的當代人無處可學。缺乏這些學問基礎,而去生硬模仿金庸風格,無異於東施效顰,驢子學馬叫。      

    3、人情世故不通。《英雄志》人情世故不通之處多矣。但凡幾個反角出現,必然會有內爭,或者諸人搶攻,或者爭風吃醋,或者勾心鬥角,對手還未撂倒,自己已先開打。綜合給人的感覺,反派小兵都是一幫弱智;即便他們存在有諸多矛盾,也不能以書中幼稚可笑之法進行描述。不僅如此,文中智者形象也有極大不足。比如卓凌昭一向以陰狠機詐著稱,其與強敵決鬥,往往取巧,類似於任我行之類的角色。但觀其決鬥中所使手法,極感誇張失實,編的不圓不通,讀來莫名其妙;卓凌昭最後被人玩弄致死,機詐之名,從何而來?簡直敗筆中之敗筆(卓凌昭之死還有其它角度的失敗,稍後敘述)。文中男歡女愛之所以羅嗦而平淡,亦即作者於男女之情不通之故。“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此言可奉為小說寫作之圭臬(尤其是中國古典小說)。常說創作是“來源於生活”,即指創作者對生活中諸事有深度感知,行文之中方顯真實。《水滸傳》王婆所言“潘驢鄧小閒”,即是對淫婦心理的深度總結,有此作為基礎,才能在故事中延展利用,促進故事情節也好,豐富人物形象也好,增加閱讀性戲劇性也好,都十分精彩。孫曉於此缺失極多,使得《英雄志》瑕疵遍佈,這一缺陷實屬內傷,即便在他其它小說中,也不易糾正。如創作者在此有較大不足,理應避免傳統小說風格(也多為現實主義風格,注重人情世故等細節),借鑑古龍小說、推理小說等冷峻格調,以簡略的敘事避開人情環節。     

     

    4、情節節奏不暢。《英雄志》情節整體有構思強大,而區域性存在諸多硬傷,大抵為鋪墊過度,導致節奏感差,往往高而不潮,硬而不射,讓讀者心理落差較大。全書前期無數篇幅圍繞“神機洞”展開,“戊辰歲終,龍皇動世,天機猶真,神鬼自在”,搞得雲山霧沼,待讀者真的隨眾人進入神機洞中,也並無驚人發現,對情節也未有即時促動。“羊皮卷”所隱含秘密,前後變更,一波三折,這種吊胃口的方法,實因作者無法為續,強行更改,好比孫悟空鬥不過妖精,吳承恩便搞出個神仙剋星。卓凌昭決鬥失敗,忍辱雪恥,千方百計獲得神兵,練就無上劍氣,人物之間的矛盾也隨之拔高深化,更難化解;無數讀者對此拭目以待,期待一場大戰。這本是體現作者對情節的把控與創作能力之處,孰料卓凌昭最終卻死於江允一群烏合之眾之手。卓凌昭真的能被江允一幫人打死?卓凌昭不死則江允必敗,江允敗則故事無法講述。所以,與其說卓凌昭死於江允,不如說他死於孫曉拙劣的情節處理上。好比打猛雷下小雨,鼓足了勁卻放了個悶屁。除情節失控之外,卓凌昭之死還有其它敗筆意味。毛澤東說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而武俠小說中重要人物的處理,必須遵循“寫的費勁,死的所值”之方針。須知,對作者而言創作一個經典人物實在不易,亦必物盡其用,即便是死,也要死有所值。所以,餘滄海必須死在林平之手裡,東方不敗必須死在任我行手裡,洪七公與歐陽鋒雙雙比武共亡,郭靖必須死於守城之戰。於情節推動也好,於反應主旨也好,於體現人物情懷也好,都屬於死有所值。這種情節傾軋了人物,而非人物促動情節的死法,哎,敗中之敗,拙中之拙。比較類似的還有張之越之死,僅為反襯毒女之毒及個人倔強,實在扯淡。      

    5、細節想象不豐。首先說人物細節塑造上。《英雄志》中主要人物盧雲、伍定遠形象最豐,薛奴兒、劉敬、陸孤瞻及怒蒼山群雄等一眾配角形象也不錯。楊肅觀、秦仲海、卓凌昭等有形無神,可謂敗筆。究其原因,盧雲、伍定遠形象較為普通,生活之中也可常見,故易摹繪。楊秦二人,一個梟雄一個貴人,作者現實中無處尋覓,人情世故又不練達,故豪傑心腸只能生刻硬畫,僅以其行事來體現性格。這兩人只有輪廓(秦仲海草莽形象到有,但才略不足,形象失之均衡;如果你非說那形象逼真,那我說你是信球),而無細形。東方不敗聽黑木崖殺聲響起,即知任我行到來,是為機敏;黃藥師身居“桃花島”,弄笛吹簫,玩“彈指神通”“落英神劍掌”,是為飄逸;歐陽鋒彈鐵箏,創“蛤蟆功”,養寵物毒蛇,是為凜冽陰沉;這些都是人物形髓兼備之典範。相比之下《英雄志》中人物塑造實在平平。

          

    再說情節想象。一來情節模仿痕跡嚴重,僅開篇類似《笑傲》與《倚天》,華山比武也有《笑傲》賭約的影子;盧雲等送公主和親平定內亂模仿《天龍》蕭峰等等;二來《英雄志》中重要環節及場合,很少有經典之處,例子極多,恕不贅述。三來戰事描繪薄弱,秦仲海再興怒蒼山,太過容易,竟如兒戲;排兵佈陣等基本生硬模仿三國等古典小說等等(金庸著作於此處也很薄弱,畢竟現代人不通軍事,尤其是古代戰爭);四來部分情節老套,嚼之無味,比如盧雲之經歷,有部分如古典愛情,包括被人誣為賊人,實在無趣。      

    《英雄志》中的其它零星細節,少有神來之筆。值得一提的是寧不凡幼時破解秘訣,稍有風味,但以“來跳舞”的形式來表現卻又太過現代化,不倫不類;盧雲、伍定遠等遭遇算命先生一段也極富戲劇性,在全書中算是難得一見了;可惜類似環節實在太少。金庸小說往往於細節中極富機智。王重陽詐死,一指點破歐陽鋒蛤蟆功;周伯通與歐陽鋒打賭失敗跳海,眾人皆以為必死,誰知竟騎鯊遨遊;黃藥師破解林朝英手指石上刻字;黃蓉歐陽鋒鬥智;令狐沖田伯光鬥勇;令狐沖假裝將軍;周伯通自練左右互博;黃藥師設計讓老婆過目成誦竊取《九陰真經》;任我行越獄;令狐沖與任盈盈相識;虛竹結緣夢姑等等等等,兔起鶻落,機智百變,這些點綴均非俗筆,極具欣賞性,而且於大情節極相融洽,渾然天成。如此功夫,才是文心錦繡,才是胸懷瑰麗,才是寫作神髓,才是創作者真正應向金庸學習的地方。凡有志於模仿金庸的,需於此處多加觀摩,而不是學他的語言及歷史運用等寫作表象。另外,《英雄志》中對武術的描述也差強人意。無論各類神功的名稱或打鬥場景,了無新意。      

    以上為《英雄志》主要硬傷。對通篇《英雄志》而言,作者於情節、人物、主旨等都有較為完整的規劃。情節貫穿前後數十年,具體又分為數個階段;人物選取盧雲、伍定遠、楊肅觀、秦仲海四位主要人物,來自不同階層,有不同性格及追求,也是四種人物的代表;主旨也較為大氣磅礴(盧雲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其實基本沒落實)。無奈整體架構之下,缺乏細形填充,徒具干支而血肉貧瘠。故此,在寫作技巧上筆者評價為:“大象初具、細形缺失”。對整部書做綜合評價為:一部二流的武俠小說。當然,如果還有可誇之處,也就是孫曉堅持寫作,實在不易,值得效仿。

  • 2 # 龍天一馬

    英雄志還行我六歲時看的,但太監了所以不喜歡作者孫曉好像叫這個忘了,之後看雪刀這是唯一能和射鵰三部曲比的經典武俠小說而且有現代小說的味道,看書多的人能明白

  • 3 # 竹木草蟲魚

    我算是很著名的小說越看不下去的人,《英雄志》對我就是這樣,不太好評價,不過到現在還沒有聽說拍成影視更方便的傳播給觀眾,應該還是無法和金庸和古龍的小說相比的吧。

  • 4 # 斌比冰水冰

    英雄志中俠就是夾,左邊是仁,右邊是義,頭頂灰天,腳踩泥地,讓人看著是一頭的灰心喪氣。不是為國為民,只為了追求正道,匡扶的是天下人心,卻不是天下人。盧雲也是儒俠,卻和郭靖完全不同。英雄志同時也提供了其他三種不同的英雄型別,為天下劃出規矩的楊肅觀,一心維護規則執行的伍定遠,還有打破規則誰也不服啥也不理的秦仲海。是一本耐讀的武俠小說,只是太監太久了。

    盧雲本是儒生,但是卻因為入了監,失去了科考的機會,最後在秦仲海的幫助下逼迫貪官改了卷宗,而後依靠自己的才華考取了狀元。更難得的是透過讀經書自己領悟了無絕心法,被追殺而習得劍芒。後來更是在大瀑布下待了十年不能重入人世,學會了正十七,成為一代武功宗師。在瀑布出來重入人世後,未婚妻已嫁,功名早除,又成為一個賣面小攤販。相比金庸的小說來說,沒有主角的爽度,甚至連蕭峰雖然命運糾纏但是氣魄蓋世的豪情,是一個讀了書有點執拗,但是願意為了正確的事情願犧牲生命,失去一切也會去堅持的儒俠,和郭靖似乎完全相反,郭靖是為了大眾,盧雲卻是為了那些被侮辱被忽視無法反抗的小人物個體而戰,一個完全不同的俠客型別。

    在為了幫助伍定遠,被潛龍重傷,惹得他的未婚妻顧倩兮因此十分傷心和擔心。而後又為了救柳昂天的遺孤,帶著人去怒山找秦仲海,秦仲海卻告訴他這正是楊肅觀的計策,以遺孤引來朝廷怒火,會連累一山的兄弟,所以不能相留,甚至拔刀相向,欲殺了這個嬰兒,而盧雲又是以身相代,隨後帶了小孩逃亡。從此和一生唯一的牽掛未婚妻遠離,墜入大水瀑,被沖刷了十年。

    可以說盧雲極慘,也可以說盧雲極正,可是他做的事卻讓他失去了兄弟朋友,情人老師。其他和他道路不同的三個主角都敬重他,喜歡他。可是同時又都怕他,討厭他。因為他做的事實在是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對天下蒼生似乎也沒起到什麼作用,該十年大旱還是十年大旱了,朝廷和怒蒼年年征戰,楊肅觀和秦仲海更是互相暗算。盧雲卻無法對這個蒼生做點什麼,甚至他自己都明白了,水清水濁,皆是大家自己選擇的,所以也只好置身事外,欲歸隱了世。

    郭靖笨拙,卻是為了民族平民百姓的大義,助守襄陽。盧雲卻是為了一個小小遺孤,為了兄弟朋友拼命努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雖人極聰明,卻總是在大勢中被人耍的團團轉。俠的型別除了光鮮亮麗人人稱讚的大俠,也有這樣守著人間正義,不論形勢,不論安危,過的比誰都慘,被形勢所迫下隱忍活著的人(百花仙子胡媚兒)罵到狗血淋頭的盧雲,書極虐,卻帶給人很多思考。在金庸之後能出現英雄志這樣的小說,在所有人追求娛樂至上的時代還能有直面矛盾的思考的英雄志實在是異類,但是正因如此,才顯得這本書的難得,希望孫曉能儘快結尾吧。

    若如盧雲一般面對怒蒼一山兄弟,和懷中無人能救的無辜嬰兒,兩個只能選一個,大家選那邊呢?

  • 5 # 小c雜文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剛開始我是拒絕的。因為金古梁的地位在我的心中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一開始是很抵制的,但是後面一段確實沒有好的小說看的時候,我嘗試著看了一下這部小說。在我心中的感覺是雖然確實不好與金古梁等傳統小說比較,但是確實是不同於世俗的網路小說的。最之一字 ,見仁見智了。

    觀海雲遠。這部小說現在給我最大印象的就是這幾個主角了,還有那一直沒有更新的斷尾。感覺在主角的際運上是有借鑑融合金庸等武俠中的遭遇的。但還是有自己的故事發展線的,這裡面的主角我最喜歡的就是盧雲了,我認為四個人中也只有他有傳統意義上的“俠”氣。其他人的英雄體現可能更在於個人,在我看來是沒有俠的,只有自己追求的目標,也就是自己的志向,嚮往了,其中可能不乏手段。這種俠,金古梁是寫不出的。

    好在其中還有俠氣,所以希望作者可以早日更新,也能夠結尾可以給到大家一個滿意的“俠”

  • 6 # hg170000

    各有喜歡吧,不過我就覺得《英雄志》是最像現實世界的。裡面的各式人物,各式人物在所在情境事件下的各式反應變化,哎感覺和現實中的人物事件是很契合的。

    沒有這麼多的理想模式化的東西,有的是更多當時生存環境下各人的無奈與抗爭,其中的悲歡離合有時想想現實中不就是這樣嗎。

    就是結尾難等,有時想想也就是這樣,有的人在等聖光,有的人在煎熬受苦,有的人在躍躍欲試,有的人在偷著樂,有的人看熱鬧,有的人在接受悲哀的結局。

    最後裡面的世界會怎樣,裡面的各個主要人物會怎樣,現在不知道也有不知道的好,有個懸念可以讓更多人參與去想象。

    希望盧雲和秦仲海會有個好的結局,兩個人都做了這麼久的單身狗,受苦又要受到什麼時候呢,畢竟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 7 # 年青代當

    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不可否認,《英雄志》確實是一本優秀的武俠小說,且不說江山代有才認出,總會有優秀的作品超越前任,就這本書我覺得仍有以下幾點不足。

    1、可能是由於篇幅過長,導致全文框架稍顯散亂,情節不夠緊湊。作者塑造了非常多的人物,希望借他們展現出不同階級在某個時代下的樣貌和遭遇,可以算是別出心裁,但是這就很考驗全文的框架構建功力。

    2、我覺得作者對與政治的解讀稍顯薄弱,但卻又在書中加入許多政治格局,感覺有點拿捏不住,像是力不從心的感覺。就拿楊肅觀來說,他的設定政治能力很高,但表現出來的就有點差強人意了。

    3、後期情節注水

    不管是一本書,一部電影,電視劇都需要拿捏好劇情,何時平淡,何時衝突,何時高潮。可作者的總體框架都有些亂了卻還要強行加入角色和情節,有點勉強了。

    當然這本書也是有許多優點的。

    1、這本書給了讀者選擇的理由。正是因為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鋪墊人物面臨選擇時所處的環境,讓我們更加容易懂得他們這樣做的原因。

    2、書裡情懷滿滿。盧的家國天下,堅守正道,作對的事情。伍由基層成長,敗了無數次,他小農思想的本質註定了結局。更別說楊願天地罪孽盡加於吾身的情懷,誰能懂?

    總結來說就是作者的野心超過了他的文筆。時代總在進步,我相信,金庸的時代遲早過去……

  • 8 # 小武68728266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很多人對這兩句話有誤解,覺得是和金古比較甚至超越的意思,當然要比較固然也可以,見仁見智,但僅這兩句話而言,就像樓主問的,是後金庸時代最好的武俠小說嗎?注意是金古之後,我想說,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櫻桃怎樣嫁接獼猴桃,什麼時間嫁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