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農一代(40、50、60、70年代出生的人)的基本特徵是離土、出村、回村、返農,大趨勢是從中西部地區往東部沿海地區遷移,他們參與了城市化的程序,但最後又返回農村搞農業了。農二代(80年代後出生的人)是現在整個遷移的主體,他們的經濟社會特徵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城市化。過去的農一代是離土出村,老了之後再回村,而現在農二代是就業在城市,孩子初中以下的教育在自己工作的城市完成,高中階段的教育轉移到老家當地的縣城。在城市的農二代還會再回到村莊嗎?
7
回覆列表
  • 1 # 村姑說村事

    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這是在城市的農二代無可奈何的現狀!嘗慣了城市生活無限便捷的農二代,如果在回到冷冷清清的農村,無論如何都感覺是一種倒退!

    大家都知道,農二代進城為城市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多數從事的是建築領域農民工,更或者是便民服務領域的小商小販,他們生活在城市的角落裡,他們享受不到市民一樣的福利待遇,子女教育更多以借讀形式或是留守農村。

    進城農二代只是表面上進了城,他們的身份卻無法改變!面臨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尬尷卻又那麼實在!

    因此,堅持不住回到農村也是一種大勢所趨。也會有少數人因為自身的特殊本領和機遇最終會留下來。但必須付出比城市人更多的努力!

  • 2 # 聚焦鄉野

    在農村人們的生活中,雖然如今與城裡人生活沒有什麼差距,而且現在似乎農村人的生活要更讓人羨慕一些,因為他們有著自己家的土地,只要努力的耕種就可以了,起碼不用擔心會失業。如今在城市當中,人們的生活壓力過大,所以他們會更加羨慕農村人。

  • 3 # 幽默乖巧

    在城市的農二代還會再回到村莊嗎?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一部分人會回到村莊,一部分人會繼續留在城裡

    一 ,農二代回農村。農二代有一部分在市裡面,主要是打工,做小生意來生活。在市裡面掙錢不算多,但是比在農村掙錢多。這一類的農二代,他勢必需要回到農村自己的老家,因為在市裡面生活,消費水平太高,掙的錢也就是剛剛夠花。如果這些錢在農村裡面,他會過得很好,而且沒有房貸的壓力。

    在心裡面,市裡面永遠只是打工賺錢的地方,而不是自己的家鄉。在市裡面上班打工,做生意沒有親戚朋友,比較孤單。所以這一類的農二代,終究會回到自己的農村老家,農村現在也發展的非常好。

    二 ,一部分農二代留在市裡,不再回農村。這部分農二代在市裡面有不錯的工作,或者在市裡面開了公司,開了幾家連鎖超市,生意都相當不錯。在市裡有了自己的房子,媳婦也是市裡的,孩子,從小在市裡長大,也在市裡上學。這一類農二代不會再回到農村老家,因為市裡面有他的家,有他的事業,他已經習慣了市裡的生活。

    所以農二代會有一部分人在市裡繼續打拼,留在市裡,一部分農二代會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

  • 4 # 建行漸遠

    在城市的農二代還會再回到村莊嗎?

    題主的這個問題正適合我們這些“農二代”,我肯定還是要回到村莊的,因為那裡才是我的根。

    “逃離”村莊

    我上個世紀70年代出生在膠東半島淘金河畔的一個小山村,那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在當時,村裡人都以能夠離開農村到縣城工作為榮,父輩們過夠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都想方設法不讓下一代留在農村“受苦”。於是,我在父親的安排下背起鋪蓋捲兒,來到小縣城,開始了自己的城市打工生涯。

    遊走於縣城與鄉村之間

    小縣城的企業經濟效益不是十分的穩定,剛進城務工的那個廠子倒閉了。於是,我又回到了農村。後來,喇叭裡廣播有一個國營企業招工,我便報名參加考試,透過努力,我再次來到縣城工作,成為一名“合同制”工人。農村老家還有責任田,這期間,我便遊走於縣城與鄉村之間,來回奔波。

    定居小城

    結婚後,和妻子租住在城鄉結合部的農房裡,為了生活打拼著。慢慢地手裡有了一點積蓄,為了在這個小縣城裡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湊錢買了樓房,算是安頓下來。有了自己的“小窩兒”,也算半個城裡人了。也只有在城裡有了自己名字的房產,兒子後來才能名正言順地來到城裡的學校讀書,接受教育。

    嚮往鄉村生活

    農村有我的親戚,逢年過節、大事小情,我還會回到農村,那裡沒有城市的喧囂,也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空氣汙染,也沒有人頭攢動。那裡有街坊鄰居親切的問候,那裡有我兒時的記憶,那裡有我熟悉的身影。等到退休的年齡,我還要回到生我養我的山村,看春回雁歸,聽夏日蟬鳴。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筆下的山村生活,是否也是你的嚮往?

  • 5 # 奧安菸酒糧油

    應該不會回農村生活了,2000年以後生的小孩對在農村生活沒有什麼技能或者說不能適應長期在農村生活,即使是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對農村老家也只是心中的記憶和牽掛。大部人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終生四處漂泊,小部人透過努力或上門入贅安家城市。

  • 6 # 老農民說事

    在城市的農二代還會再回到村莊嗎?

    現在從農村去城市打工的基本上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存生活環境。也是屬於季節性遷徙的現象,春天外出打工,過年的時候再回到老家過年,能夠在城市定居的人畢竟是少數,能定"居的大多數都是透過考大學出去的。我認為大多是人最終還是要回到農村的,在我生活的農村可以看到很多這種情況,即使常年不在家裡住,也會在家裡的老宅基地修建房屋,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大多數人還是有老了以後回農村養老的打算的。對於農二代是否能回到農村,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考慮:第一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完善;第二農村地區的教育環境是否完善;第三農村是否有一個比較開放的環境。只有這三個方面都得到提高和改善以後,才能吸引更多人回到農村,吸引更多的人願意去到農村生活。農村地區更美好、鄉村生活更幸福,鄉村生活幸福指數的提高才是吸引人口迴流的重要原因。我相信誰也不願意背井離鄉去外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去生活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一點點積累人脈,一點點去把自己的圈子建立起來,回到老家就完全不一樣了,自己生,自己長的地方,什麼都方便,做什麼事情也會容易很多。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 7 # 98年老阿姨969

    這個關於城市的農二代是否還會回到村裡的問題,是現在大家所積極議論的也是國家重視的問題。

    首先,城市的農二代這個代名詞在許多人眼裡心裡都把它作為貶義詞來看待。其實這也不能怪這些人,因為許多農二代因為在城裡掙到了錢,就有些飄飄然而忘乎所以了。他們把自己放到了一個高人一等的地位上,甚至有的人開始瞧不起那些在農村兢兢業業的本分的老實人。因而覺得回農村是件不光彩事。

    然而導致上述農二代形成的原因,正是因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就拿結婚這件終生大事來說吧:現在的大多數女方家長都要求男方家裡有一套樓房。無論是農村家長還是城裡家長。事實上有的家長還要求你具有城市戶口。這些農二代為了自身的發展以及生活的美滿,不得不選擇留在市裡,不得不被迫變得像個城裡人一樣。再者,這些農二代們回到了農村能做些什麼呢?他們的土地已經被就轉了,親戚們大多也都在城市裡定居了,他們也都習慣了城裡的生活。

    其次,我要談的是想要回到農村的城市裡農二代們。有一個詞叫近鄉情怯,還有一個詞叫鄉土之情。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對故鄉的熱愛,那裡有不可磨滅的記憶。正是這種記憶的推動和親情的牽扯驅動他們回到闊別已久的農村。還有一種可能是他們想回歸那種寧靜的生活。

    我認為農二代們回到家鄉投資,促進家鄉發展也是回到農村的一種途徑之一。例如馬雲,劉強東等人,他們的事業發展壯大了,回到家鄉建設工廠,幫助村民們就業。可是他們卻因為許多原因不能回到農村。這也是有情可原的事情。

    就我而言,不回農村的農二代會比回到農村的農二代人數要多的多。這不是我的一種貶低或是什麼,而是隨著城市化發展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 8 # 使用者8976887201020

    這也是因人而異吧。時代發展,農村的人口越來越少,幾乎都是些上了年紀的人,年輕人都會選擇在城市打拼。農二代為了離開農村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考上大學,找到相對穩定的工作,能夠定居在城市。但這個社會是殘酷的,少數人能夠成為富一代,而大多數人都只能月月付房貸車貸,每天拼命掙錢。

    但我更傾向於他們會回家。中國人深有“落葉歸根”的情結,在城市裡生活雖有一個安身之所卻仍有一種漂泊.寄人籬下的感覺,孤獨寂寞冷。另外,因為父母大多不在城市,生活在農村幾十年的父母可能不習慣城市的生活,缺少了鄰里之間閒聊的時光,出門購物也會因為高物價不捨得花錢……種種情況都會讓父母感到不適,何不讓父母度過一個開心幸福的晚年呢?還有,現在城市農二代多會在逢年過節回到家鄉過節,這也許多了一些節日的味道,離開的時候還會帶著農產品。最初的起點才是最真實可靠的。

    同樣有些人他們來到城市的目的是學到先進的文化和知識以及在資金方面積累,最終回到農村,回報家鄉,為家鄉做出貢獻。這樣毋庸置疑會回到農村。

    個人意見我認為農二代應該回到農村,畢竟那是生你養你的地方,難道就不該為她謀求一個發展的未來?在屬於我們的農村也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活出自我。其實,即使在城市有了房也可以在農村在蓋一處房也是不錯的選擇。成本不高,還可以增值,也可以給自己留條活路,留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這個問題不能客觀的回答,我們也不能以什麼標準去評價任何人做出的任何抉擇。

  • 9 # 探村博士聯盟

    大部分有條件留在城市的農二代應該不會選擇回鄉。所謂有條件留在城市,應該是指有戶口、有住房或者可以穩定的租房子、有一份生計、有能力在城市組建家庭的人。

    為什麼要留在城市呢?因為一個人的地理背景對他/她來說太重要了。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自己中了卵巢彩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各方面的條件就很優越。我的家庭環境很好,因為家裡人談論的都是趣事;我的父母很有才智;我在好學校上學。我認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這非常重要。我沒有從父母那裡繼承財產,我真的不想要。但是我在恰當的時間出生在一個好地方,我抽中了‘卵巢彩票’。”他把生在美國列為最大的幸運之一,是因為這個“平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很好的發展機會。在中國的中大城市,這種地理位置加持的作用是相似的。

    在城市和鄉村,資產的價值也不同。假設1990年,有人在上海買了個小公寓,有人在偏遠地區的鄉下蓋了個房子,都花了6萬塊錢。現在上海的房子可能價值2千萬,而鄉下的房子可能價值30萬,房子的質量不重要,它在哪裡很重要。美國小孩上美國的好大學,比中國小孩上美國的好大學至少容易十倍。而中國的農村孩子現在上箇中國的好大學都何其難也。70年代,上大學的很多都是農村出來的,現在10個好學校的大學生裡都沒有一個農村人。北大清華可能二三十個學生裡才有一個真正的農村學生。農一代沒有辦法保證孩子出生就是愛因斯坦,只能儘可能給他們創造一個好些的條件。城市裡顯然有更好的學校、師資和更高的錄取比例。農一代從村裡到城市,如果真正能站穩腳跟,中間這一路不辛苦的是很少的,他們可能不希望孩子要一樣辛苦。或者比農一代更辛苦地去擠一個更窄的門—因為現在的階層板結比他們那時更嚴重。

    當然,總會有一些人有情懷、有門路、有想法,他們可以回鄉創業甚或反哺故鄉,這樣的人是比較少的。更多的可能是出於無奈回去的。

    如果有一天,農村的教育機會、就業機會跟城裡差不多,那麼生活在城市還是農村徹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了,也許自願回去的農二代會多起來。

    答題者: 杲杲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可持續農業與農村社會學博士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從張國榮,譚詠麟,張學友,周杰倫中選出一名歌王,你選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