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元前

    二、齊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因為靠近大海,齊國可以大力發展經濟,而且它的海產資源也非常豐富。

    三、齊國是山東臨海6個國家中最強的國家,甚至當時齊國準備聯合其他候國要滅掉周王朝的想法。

    四、齊國的軍事實力是戰國七雄中最強的。在戰術、武器和人口數量方面齊國超越了其他六國。當時中原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是魏國,尤其是魏國的魏武卒,它的戰力遠遠超出了其他幾個國家的兵種。但是後來魏國卻敗在了齊國的手下。

    五、齊國的文法教育是最強的。當時的孟子、荀子等都是齊國人,而且他們在齊國大力發展教育,這使得齊國的教育發展一度超越了其他六個國家。

    六、齊國是一個擁有八百餘年曆史的諸侯國。它從周朝建國開始就存在了,到了戰國末期它是最強的,能存在這麼多年,其國力肯定非常雄厚。

    七、戰國後期,秦國國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它的軍事實力已經達到了為所欲為的地步,但是卻被齊國攻破了函谷關,秦國被齊國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齊國在戰國時期明明是一個強國,為什麼到了後期,齊國滅了宋國,五國聯合攻打齊國的時候,齊國投降呢?雖然齊國打仗消耗了實力,但面對秦國的進攻,打都不打,實在是讓人不解。

    那麼戰國後期齊國為什麼會投降?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一、齊國國君貪圖於秦王所說的:“秦王為西帝,齊王為東帝”的好處,並和秦國結盟。在其他五國被秦國滅的時候,齊王沒有派兵營救。而且當時的齊國有四十多年沒有打仗了,那麼戰鬥力肯定非常低下,如果當時和秦國對抗,無異於雞蛋碰石頭。

    二、秦國的政治實力已經超越了齊國。秦國的商鞅變法、魏國有李愧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趙國學習胡服騎射,這些國家都在逐步變強。然而齊國卻在坐收秦國的漁翁之利。

    三、戰國後期,齊國國君昏庸無能,不願意武力和秦國抗衡。

    四、齊國後期政治非常腐敗。秦國能夠打敗齊國,除了武力之外,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秦國利用金錢誘惑齊王身邊的人,那麼齊王身邊都成了秦國的間諜。

    所以,此時的齊國根本就是不堪一擊,如果再和秦國對抗,那麼遭殃的只有齊國的老百姓,所以齊國只有向秦國投降。

  • 2 # 盜帥夜留香YE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點。

    齊國並不是聞聽秦國來攻,便直接開城投降了。

    齊王建是打算抵抗秦軍的,並且已經集結了四十萬的兵力,打算舉傾國之力以拒秦軍。只不過齊軍經疏戰陣,連最基本的警覺都沒有,倉促之間將大軍集結在西部,結果秦軍直接從燕國南下,幾日之內就兵臨臨淄城下。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尷尬局面。

    齊王建把手裡的兵將都派出去,準備抵擋秦軍。結果秦軍就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了臨淄城下,而此時的齊王手中已經沒有兵馬,就算是負隅頑抗也只是螳臂當車,抱薪救火。如果主動投降,說不定還能免於戰火,獲得優待。

    在這種情況下,齊王建才打開城門,投降了秦國。

    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山東六國被秦國滅了五個,僅剩一個齊國而已,獨木難支,孤掌難鳴,即使齊國四十萬大軍與秦軍決戰,被消滅也不過就是時間的問題。畢竟秦軍乃百戰之師,戰鬥力驚人;而齊國自田單復國以來,近五十年的時間沒經歷過戰爭,又怎麼可能是秦軍的對手?

    如果在秦滅六國的大勢之中,齊國想要自救,除了六國合縱,幾乎沒有任何辦法。

    韓國弱小,被秦國滅了也就滅了,翻不起什麼風浪。

    但從秦國滅趙開始,齊國就應該積極出兵援助各國,提供糧草軍械,後勤補給,把自己當成一個大後方,積極支援各國抗秦。

    要知道齊國地處山東半島,佔據魚鹽之利,自古便富甲天下。再加上田法章、田建兩代齊王近四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庫中的錢糧早就已經堆積如山。就算不白白贈與,那怕借的名義,也總比日後被秦國直接收繳要來的痛快吧。

    而且出兵幫助他國更有利的一個點,那就在於可以訓練齊國計程車兵,不至於向歷史上那樣,堂堂四十萬大軍,就像是四十萬頭大白豬,被人家刷得團團轉。這樣就算是走到最後山窮水盡的那一步,也能在秦國身上咬下一塊肉來,不至於輸得那麼的屈辱。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在歷史上齊王建選擇死磕到底,結局已經不會有身邊變化。唯一能改變齊國命運的方法,就是不要相信秦國的鬼話,早早就參與到秦滅六國的戰爭中來,這樣還有在黑暗中博得一線的生機。

  • 3 # 勇戰王聊歷史

    那時候的齊國,已經衰落了。

    齊國衰落的轉折點,就是燕國名將樂毅聯合秦、韓、魏、趙四國,搞得五國伐齊。此戰中,齊國五個大城市(臨淄、莒、平陸、高唐、即墨,前三個都被敵人佔領了)丟了三個。齊國積累多年的珍寶、祭器,都被五國瓜分了。可以說,齊國人“一夜回到瞭解放前”。

    雖然,田單後來光復了齊國。可是,齊國已經衰敗了。這一戰,直接把齊國打成了二流國家。而且,此時的齊國跟韓、魏、趙、燕四國算是徹底掰了。也是因此,長平之戰時,當趙國向齊國借糧時,齊國不顧唇亡齒寒的危險,拒絕了趙國的請求。此時的齊國,真是樂於作壁上觀。

    可是,當秦國滅了楚國和燕國以後,齊國也慌了。此時,齊國完全處於秦國包圍之中。請看上圖。

    齊王當時還想掙扎一下,他把齊國主力都給排到了西邊,防禦秦國的進攻。可惜,秦國沒有從西面來,而是直接從燕國南下。王賁率領秦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齊國都城臨淄包圍了。

    齊國早已經被秦國的虎狼之師嚇蒙了,哪還有心思抵抗。齊王在相國後勝的建議下,接受了秦王的招降條件:給齊王割500裡地,讓他當一方諸侯。這個條件,總比其他五國貴族好一些。

    可是,現實是殘酷的。秦王給他的是一片荒地,說白了,就是將齊王扔到一片荒地裡自生自滅。。。最終,齊王餓死了。。。

  • 4 # 浮沉的歷史

    當時的國際形勢

    秦國從公元前230開始,發動了兼併天下的統一戰爭。到了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軍又連續攻滅了燕國遼東和趙國代地的殘餘勢力,並且徹底平定了楚國江南地區,六國只剩下最後一個齊國還沒有滅亡。

    以一個孤立無援的齊國,其國力、軍力都是根本無法與已經滅掉了五國、強大的秦國相抗衡的。

    齊軍虛弱的戰鬥力

    在戰國末期,齊國採取了十分的消極國策,偏安一隅。而當時的列國忙於與秦國進行戰爭,也無暇與齊國作戰,因此齊國保持了數十年的和平環境。

    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齊國軍隊戰鬥力必定很弱,再加上當時的齊國也不太重視軍隊建設。如果齊軍選擇和秦軍作戰,後果也是可想而知的,雞蛋碰石頭——必敗無疑。

    齊國統治集團的腐敗無能

    齊王建和丞相後勝統治齊國時,是齊國政權最腐敗的一個時期。在秦國“賄賂六國豪臣”的政策下,後勝是秦國重點賄賂物件,他以及他的門客接受了大量來自秦國的厚賄,這些人在齊國朝堂中多居於要職。因此他們屢勸齊王建朝秦,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御秦。

    齊國已經其他五國這麼快的滅亡,與後勝有密切的關係。在最後秦軍兵臨城下之際,齊王建還是想要與秦軍打一打,但是在後勝的勸說下主動投降了秦國,最後落得一個客死他鄉的下場。

    綜上所述,齊國幾乎百分百會被秦國所滅掉,如果不投降,齊軍也不可能戰勝的了秦軍。齊國的主動投降,也算是使齊國減輕了戰爭所帶來的破壞。

  • 5 # 寄暇學宮

    秦始皇在決定滅掉六國之前,就已經做足了充足的準備。秦始皇採納了尉繚“賂其豪臣以亂其謀”的策略,在李斯等人的操作之下,齊國的權臣後勝被秦朝收買。

    在後勝的不斷規勸之下,齊王建既沒有資助其它五國抗秦,自身也沒有做好戰備。所以秦軍在滅掉五國之後,齊王建無奈只得選擇投降。

    秦國滅掉了五國之後,只剩下了一個齊國,形勢對比對齊國非常不利。雖然如此,但是齊國擁有著七十多座城池,至少還有數十萬軍隊,並不是不能與秦一戰。

    齊王建雖然有點昏庸,但也並不是十分懦弱,齊王建選擇了與秦兵開戰。只不過這一戰齊王建失敗了,齊王建無奈才選擇了投降秦國。

    齊王建的失敗是必然的,原因大致有兩個:

    一是後勝等許多大臣被秦國所收買。後勝等大臣實際上已經能夠左右齊國的朝政了。齊王建身邊幾乎全是這種人,齊國又怎麼能夠抵擋住來勢洶洶的秦軍?

    二是齊王建的軍事部署出現了錯誤。此時的齊國已經呈現出三面受敵的局面,而齊王建卻把齊軍全部部署到了西面的邊界上。秦國的軍隊卻避開了齊國軍隊,從燕國直接南下直插臨淄,打了齊國一個措手不及。

    秦國滅掉齊國不是偶然的,是秦國策略和軍事雙管齊下的必然結果。

    那麼齊國有沒有可能成功抵禦住秦軍呢?雖然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也絕非完全不可能。

    首先是要收縮防線,退縮到半島一帶,集中所有的兵力守住半島。只要與秦軍堅持上一段時間,秦軍剛剛佔領的地區就會出現變故。

    燕趙一帶,楚國一帶,還有東邊的越地,都會隨之出現抵抗秦國的活動。慢慢地這些地區的人,便會聯合齊國,共同展開反抗秦國的戰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齊國就可以展開反攻了!

    不過在大勢所趨之下,成功的機率非常得小!只能說是有可能而已!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6 # 姜永全1

    大勢已去,秦國統一天下勢不可擋。

    齊國已經失去了抗擊秦國的時機。

    再戰秦國已經阻擋不住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了。

  • 7 # caniforget999

    秦國橫掃韓魏趙燕楚五國,齊國未戰就已嚇破了膽,哪裡還有一戰的勇氣?

    秦國這邊,戰場上連戰連勝,士氣高漲。舉國上下對滅齊國、一統天下具有高度的思想一致性。秦軍在連年作戰中經驗豐富,遠非齊軍可比。就算齊軍求戰,恐怕也無法擊敗秦軍。

    所以,當秦軍大兵壓境之下,齊國亡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歷史的車輪已不可阻擋!

  • 8 # 戰國曲士

    齊國並非一開始就打算投降,而且調集了全部四十萬兵力在西面邊境佈防,但這個防線效果和二戰時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一樣,雖然正面防禦力比較強,但側翼空虛,結果秦軍就派王賁從齊國右翼(燕國地)攻到齊國都城了,齊王建投降,齊國滅亡。

    齊國其實有拯救自己的機會,最好的機會是出兵救趙,趙國是阻擋在秦國和齊國之間的一道屏障,而且趙軍的戰鬥力很強,是當時唯一能對秦軍構成一定威脅的軍隊,齊國出兵救趙的話,趙國不滅亡,就意味著齊國還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令人遺憾的是齊國在其他五國被滅時選擇坐山觀虎鬥,或許還在記恨五國伐齊的事,但更多的是齊王建聽信後勝的讒言,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當在其他五國被秦國一一滅掉之後,齊國已經沒有任何生存下去的機會了。當王賁的軍隊到達齊國都城外,齊王建拼死抵抗或是投降是沒有區別的。

    但齊王建選擇投降有一個好處,就是少死了許多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辨別自己的上司是不是自己的伯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