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痴影堂

    楷書是不是書法家必備書體這個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是我知道學書法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想寫好書法沒有說幾年十年就能叫寫好書法的 ,所以才會有很多所謂的不想花功夫練書法的人,找了很多的各種說法來為自己藉口。

  • 2 # 殘墨修者

    楷書成正統

    唐代大一統

    以前蹤無跡

    名家已有人

    成家何必楷

    百花齊放春

  • 3 # 素里布衣楊半

    古代的文人雅士是無需對他們的楷書進行考核的,為什麼?因為科舉制度是所有要走向社會或者加入官場的必經之路,這和現在的人們要經過大學研究生博士生的考試有相似之處,沒有這張文憑想混出個子醜寅卯是真實的不容易,但現在對人們的書法並不計入考核指標,寫好寫壞無所謂,沒有人計較這事,那在過去來說,書法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書法是你人生的第一塊敲門磚,科舉答卷完全楷書進行,楷書是所有考生的必備技能,不能達到優良的水平你恐怕連入圍的機會都沒有,所以誰也不會懷疑這些書生十年寒窗的成果,楷書也成了每個文人雅士的必備書體。

    學好楷書作為行規一直延續至今,在大多數人的意識裡楷書就是一個文人的基本技能,如果衡量一個書法家那就更不用說,如果沒有紮紮實實的楷書功力敢宣稱自己是書法家,這是即荒唐又讓人無法接受的事情。

    楷書是一個書法家的必備書體是一件約定俗成的事,幾千年就這麼個規則,這也是男女老少書法愛好者的共識,這個道理就像油畫家必須掌握素描,鋼琴家必須會彈貝多芬一樣,這不是法律規定,這只是行規吧。

    現在的書法狀況跟以前發生了質的變化,書法完全與個人謀生脫鉤,楷書不是敲門磚了,在一些眼中楷書成了絆腳石,這一筆一畫玩兒的全是真功夫,所以就出現了大量的說法,無非就是楷書不重要,楷書可以不用學,寫楷書有很多弊病,把楷書說的一無是處。

    當然這目的很清楚,如果沒有楷書的阻擋,書法之路一下子就會輕鬆很多,摘取書法家桂冠的途徑容易很多,透過書法快速致富就沒有那麼困難,這種邏輯大家應該很好理解。

    題主給出的問題其實是很好回答,但在一個行業沒有明確清晰的共識情況下,給出任何的答案顯得很無聊且無意義,還是讓時間慢慢的回答這一問題吧。

    附圖圖片:清代沈曾植【臨法貼書屏】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清代卷,沈曾植專輯)

  • 4 # 真空妙有無量壽

    楷書應為書法之基礎,這應該是規律性的原則和觀念。

    有"不會寫楷書″的書法家嗎?

    餘以為,楷書為習書者之基礎,應是不爭之論。但若非"反其道″而行,否定此論,又有誰能強行阻止呢?那是個案,不是通則。

    楷書作為基礎技能,應為所有書法家所"具有″,但不一定為所有書法家所"備用"。

    不會寫楷書,慢說不是"書法家",可以講並不具備書法創作的基本功。只是用毛筆寫字而已。現在形成一種普世的錯覺,一見用毛筆蘸墨在白紙上寫字,就叫書法。已經沒有了"審美標準″和"質量要求的概念″,這是很悲摧的文化現象,這是"書法概念"的混沌丶弱化。

    強調楷書的"基礎性",並非強調個人在書法創作活動中,楷書的"必備性″。

    即便書法家,亦是各有擅長。不能說擅長丶愛好寫楷書的才是書法家,否則便不是書法家。

    不以楷書為基礎,是否就成就不了一個書法家,不在本文論述範圍之內,就此打住。

  • 5 # 小步走不摔跤

    凡事都有過程。沒學走就會跑,麵粉直接變饅頭,認為不可能嗎!人們功利心太重了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好在我們從小用筆,雖是鉛筆但也對寫字有影響,似手控制毛筆也容易了很多,但畢竟缺失很多細節。所以,我認為,寫字還是一步步來。

  • 6 # 宋詳軍

    梅園老人作為一個鑽研書法旳人,這兩個問題還是有把握回答的。

    先反問一下,楷書是每個書法家必備的書體嗎?是不是這樣呢?根據各書體演化的過程,楷書是一種出現較晚的書體,在它之前有大小篆,隸書,章草四種,隸書由小篆逐漸演化而來,章草則是隸書的快寫。這就是說我們初學篆,隸,章草,就不必學習楷書,學習篆,隸可直接從本書體入手,章草要有一定的隸書基礎。而書法家不是天生的,都是從初學者透過努力成為書法家的,由此可見,除非不是把楷書作為當家書體的書法家,都沒有必要把楷書作為必備的書體。

    第二個問題,不會寫楷書就不能稱之為書法家,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如我們創作篆,隸書體為正文內容的書法作品,一般用行楷書題款比較好,但是作為一個書法家卻不會寫楷書,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至於楷書寫得怎麼樣或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首先楷書作為一種相對比較獨立的書體,點畫都是實實在在的,任何一點弊病都可以看出來,要想把楷書寫好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幅楷書書法作品如何達到最佳組合,那是擅長楷書的書法家們考慮旳事,更何況楷書還分小楷,中楷,大楷,梅園老人也覺得楷書夠難的。其次作為一個華人,只要過了義務教育,一般楷書的知識和書寫能力是有的,初學楷書如果認真臨帖加以訓練,相對於其它書體還是比較容易入門的,書法家不會寫楷書那肯定是無稽之談,不過按照書體演變的規律,是楷書之後才有今草,狂草和行書,特別是行書,實際上是楷書的快寫加部分草法而形成的書體,因此,寫行書的書法家必須要有紮實的楷書功底。今草(小草)和狂草(大草)具備楷書點畫的形質,寫這兩種書體的書法家也要在某種程度上掌握楷書的一些技巧…

    總的來說,書法在當代只是人們欣賞,把玩的藝術,連楷書旳抄寫功能也無多大的實用性,書法家的精力更有限,把一種書體寫好已經相當不錯了,因而楷書並不是書法家們必備的書體,如果一個書法家連楷書都不會寫,那他(她)是怎樣成為書法家的?莫非他(她)是一個沒有上過一天學的中國文盲!

  • 7 # 抱庸詩書

    不少書友認為楷書是萬法之王,在他們看來,把楷書壓扁拉寬就是隸書;把楷書按一定規律彎曲摺疊就是篆書;用細長鋒把楷書寫長寫瘦就是瘦金;把楷書寫快一點就是行楷,再快一點就是行草,飛快起來就是狂草……。當然不是這麼回事。今天偶然看到一朋友對此的評語――在書法的世界裡,除了楷書你還知道什麼?我覺得這個反問很經典。

    楷書不是萬法之王,更不是什麼所謂的必備書體,但楷書的確能夠比較直觀清晰的反映筆法結構的基礎。辯證看待這個問題:歷史上不會寫楷書的書法大家絕對沒有,書法大家也沒必要人人都把楷書寫到顏真卿歐陽詢那個程度。舉個例子,歐陽詢楷書一流,如論草書張旭能甩他幾條街。楷書學好了,行書草書未必就好。術業有專攻,學行書草書要有一定的楷書底子,會其大概即可,關鍵還是在自家書體門道的習悟上。

    不會寫與不擅寫是兩個概念,題主所指應當是不擅寫。古人與今人一樣,先生帶學生識文斷字都是從楷書教起,古代知名書法家都是文人士大夫,不會寫楷書還談什麼書法家呢?

    需要強調的是,用楷書水平去鑑評衡量一位草書家行書家的藝術修為,是不科學不靠譜的。

    抱庸妄談。

  • 8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術業有專攻。不擅長楷書,未必不是書法家,人家可能在其他書體上卓有成就,比如,專工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功夫並不是衡量書法水平的唯一標準,只能說它是一個證明條件。

    楷書範圍相當大,歷代都有不同特色的楷書。具有代表性的楷書是魏碑、唐楷。其實,這種說法不夠全面。仔細想想看,魏碑和唐楷多是碑碣墓誌銘上的刀刻字拓下來的,通常叫碑帖。那麼,字帖是什麼呢?主要指歷代名家書寫的中小楷字型之類,多數是墨跡的,儘管有的是刻字拓本,書寫性依然保持比較清楚,故稱為字帖。

    碑帖、字帖是兩大系列,楷書帖風格種類繁多,技法各有千秋……

    不管怎樣,不會寫楷書就等於對楷法不熟悉。只練〈九成宮〉、〈多寶塔〉……顯然書法藝術營養不足,很難跳出寫字的圈子。所以,真正想提升書藝水平,必須碑帖、字帖都得學,歷代典型的楷書都要練一點。

    之所以說楷書是檢驗書法家功夫的一把尺子,是指對楷法是否精通,並不是說非得把很多楷體字帖寫得都特別逼真。總之,不練楷書不行,練的少也不行,不然的話,日後創作過程中,可能會由於缺少楷法這個關鍵元素,影響書藝水平提升。

  • 9 # 千年蘭亭

    “學習書法最好從楷書入手”與“楷書是書法家必備書體”,這是兩個概念,換句話說,學習書法最好從楷書入手,但並一定要求每個人的楷書都寫得很好。

    為什麼要從楷書入門學書法?

    因為楷書筆法豐富,從楷書入手事半功倍。篆書純用中鋒,隸書出現側鋒,楷書則中側並用,方圓兼施,學一體則掌握了五體的基本筆法,何樂而不為?

    為什麼又不要求人人都要寫好楷書呢?

    從楷書入門,是因其筆法豐富,而筆法是書法的基礎。當一個人學習書法的目的是為了主攻行草,那他在掌握基本筆法後,完全可以去學習行草,而不用花太多時間在楷書上。

    網上有些人動不動就讓人家寫幾個楷書曬一曬,似乎不會楷書就不是書法家,持這種觀點的人完全不懂學習楷書的目的。

    再說另一個觀點。現在很多人在藝術簡介中有一句“五體俱備”或“五體皆精”,對於五體,我覺得一是不必都會,二是做到皆精怕是很難,書法史上恐怕也沒幾個人做到。

  • 10 # 翰墨書道

    楷書是通行的使用書體,也是學習書法的入門的首選書體。嚴格意義說,楷書的確是書法家的必備書體,因此,書法家是必須7艘過楷書這一關的。這裡說的楷書關,是指的楷書的技法關,不是說的楷書作品或創作能力關,因為的確有書法家楷書不是專擅,但就楷書的技法亦或楷書技法的原理關卻是非常精彩的。當然更多仍然是具有非常紮實的楷書基本功。在就是楷書具有實用與欣賞兩種功用,而其他書體就要相對退後一些,特別是在使用方面。

    關於楷書不是專擅就不能成為書法家的問題,不是絕對的。

    楷書主要是我們初級入門最適合的一種字型,因為其點畫不相連著,點畫節奏清晰,結構清晰規範,易讀易識,書寫速度相對穩健,利於初學者把握和體驗書法的技法。特別是初學者,即便成不了書法家,也能夠寫一手規範美觀的字。

  • 11 # 可食中國

    這個必備的“必”字,是有待商榷的,今天說的楷書,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之後才形成的,那麼在此之前是不是沒有書法家呢?李斯、張芝,寫《曹全碑》《乙瑛碑》,及諸多傑出的碑刻簡帛之先賢,不懂今日之所謂楷書,是否就不算是書法家呢?答案顯而易見,這些人不但是書法家,還是大書法家,甚至是遠遠超越後世的書法家。

    書法二字,說的是寫字的方法,以及背後涵蓋的美學,哲學意蘊。但篆、隸、楷、行、草,諸體其實各有各法,各有各路。完全是可以並行和獨立而存在的。甚至於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成就大書法家,大藝術家。這個是絕對的。

    但後來隨著楷書的出現,並在社會生活和日常書寫,官方文書中成為了使用頻率最高,最為正式的字型之一。楷書成為了讀書寫字練書法的標配。童蒙求學即以楷書起步,社會打中亦普遍將其認為基礎。

    實際上,楷書是書法練習者的標配,但不是必備。書法家可以以楷書發矇入門,但未必需要深入,甚至是精通。許多書家對楷書的探索,也是點到為止,超於常人,不求建樹。而是將更多的時間放在篆書,隸書,或者行草書上。當然,練好楷書也能為其在不同字型上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促進作用,也是可能的。

    所以,不要說書法家不會寫楷書,也不要說楷書為王。能到書法家這個程度上,楷書再差再差,也不可能不會,即使真有那麼一個不會的,你給他最多半天時間,他都能給你練到會的程度上去,只是水平高低罷了。所以別再問這問題了,問多了,讓人鄙視你,懷疑你的智商是不是有問題。

  • 12 # 翰墨今香

    最近經常看到很多人對現代的很多書家提出質疑,質疑其中有一個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楷書寫的如何。有些人說不會寫楷書的書法家就不能算是書法家,這一點我深表認同,但是不會寫和不善寫是要區分的。

    楷書為何成了書法家必備的書體?

    這個問題有著深遠的歷史原因,在古代書法家和文人幾乎是同一個詞。古代中國眾多書法家,他們首先是一個文人,其次才是書法家,如果你說古代一個書家文化不行,就字不好,那你就等同於在侮辱他的人格。

    王羲之變古體為今體,之後到了唐代因為科舉考試的盛行,以及唐太宗對書法的喜愛和推崇,很多文人可以以書入仕,因此在唐代書法得到了大力的普及。而其中王羲之創造的今體楷書,也因此得到了重視和普及。楷書在唐代發展到了頂峰,楷法具備,但從此唐楷也成了橫在後世書家眼前的一座高山,很難超越。

    到了明清時期,館閣體的盛行,讀書人為了科舉考試,必須要寫一手非常工整的楷書,甚至有的時候不看文章看書法,更有甚者,太醫院的太醫看病不看藥方看書法。

    而作為一個文人,從小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科舉考試,有朝一日能當上公務員,就像今天的高考,如果有一項要求,說你寫字好能加20分,我想用不了多久,全國能寫好楷書的人會多很多。

    不會寫楷書的書家不是書法家

    這裡再明確一下,書法家沒有說不會寫楷書的,只有說善不善寫楷書。在古代書法家首先是一個文人,是文人為了科舉考試就必須寫好楷書,所以古代的書家大多數都能把楷書寫好。

    但是有一點我們要知道,不是每一個書法家都以楷書名世的,楷書是他們的基本功,但也許有的書家擅長行書,例如以“宋四家”為主的宋代書法,基本上都是以行書名世。唐代的張旭和懷素以狂草聞名於世,楷書也還不錯,但與他們的狂草相比,成就就低了好多。

    所以,楷書寫的好不好是衡量一個書法家的因素之一,但不能當成唯一的考核條件。

    為什麼當今書家楷書都寫的不是很好麼?

    很多人質疑今天的很多書法家,就是因為作為一個書法家,你楷書都寫的不好,還能算是書法家嗎?為什麼今天的書法家楷書寫的好的不多呢?

    我想這裡面有下面幾個原因:

    前面說了,楷書在唐代的時候發展到了書法的最高峰,從唐至今再無能超越唐人的楷書大家問世,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也充其量算是比肩了。

    當今書壇,沒有了科舉考試的約束,楷書喪失了必須寫好的約束力,前面又有唐楷這樣一座高聳入雲的高峰,於是很多人就知難而退了。

    今日社會講究創新,主張個人個性、情感的抒發,而這恰恰不是楷書的強項。楷書很難創新,寫的太工整容易被人詬病為“館閣體”,寫的太有個性又不像楷書了,把楷書要寫出個性,再獨創出自己的面貌太難了。

    楷書很難忽悠人,不像行書、草書或者隸書、篆書甚至甲骨文,你寫的好壞一般人看不出來,只要是龍飛鳳舞的就有人給你鼓掌叫好。但是楷書不同,大多數人從小上學接觸最多的就是楷書,你要是楷書寫的不好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來,你要是寫的太好,專家就說你是“館閣體”,反正怎麼寫都會被罵,乾脆不寫楷書算了。

    因為上面這些因素,所以現代以楷書為主要表現手法的書家不多,當若說這些書家不會寫楷書是不對的,寫是都會寫楷書的,但是並不是所有書家能把楷書寫好的,或者說擅長寫楷書的。

  • 13 # 強哥書畫

    我覺著楷書是書法家的必經之路,沒寫過楷書的或者楷書寫不好的書法家不是真正的書法家。第一,楷書就是基礎,我認為學習書法就必須從楷書練起,打好基礎,為下一步做好鋪墊,這個楷書就是樓房的地基!和學習畫畫是一樣的,繪畫有很多型別,油畫版畫,雕塑,素描,國畫,速寫,動漫等等,但是學習這些的基礎就是素描。學習素描是必經之路!所以,楷書也是如此!第二,當代有很多是自認為的書法家,其實他們很少寫楷書,大多數的作品都是行草書,楷書寫的不好,不帶表他們不會寫楷書,相對來說,其他書體更擅長罷了!但是,楷書寫的不好的書法家,他們的行草書是有缺陷的!古代有很多書大家,例如懷素以草書為主,王羲之以行書為主,但是不能說他們楷書不會,可能相對楷書來講,其他的更勝一籌!總而言之,楷書是基礎,沒有楷書基礎的書法家是有缺陷的!

  • 14 # 王乃棟說書畫

    這個問題很成問題,因為:

    一、古代楷書並未成了書法家必備的書體,楷書是魏晉時才產生的,漢魏時還沒有楷書,同樣產生了著名書法家蔡邕、崔瑗、梁鵠、韋誕、鍾繇等書法家,相傳楷書是鍾繇創立的。

    二、後代楷書同樣未成了書法家必備的書體,很多書法老師教書法多從篆書、隸書等正體字學起。

    四、不寫楷書不等於不會寫楷書,更不等於沒有書法基礎。一般人學書法大部分是從楷書學起(少部分從篆隸入手),學會楷書以後才能學行、草書。只有會寫楷書者不會寫行、草書,哪有會寫行、草書的不會寫楷書?就像所見到的每棟摩天大樓必定具有很深的地基,否則怎麼能往高處建立起來?從未聽說有人住高樓先要去看看地基如何。不懂這個書法原理,只能說是不懂書法。或是隻知道實用館閣體和自由江湖字。

    是時候普及書法基礎知識了,新時期不能只知實用的書寫體,不知高雅精彩的書法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上的一些綜藝節目一定可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