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藝知現代
-
2 # 文物樑子
看了由125位畫家歷經多年完成的油畫畫面構成的電影。不懂他的藝術,但我對“Teana之音”,對凝固的音樂有了點感悟,他的畫展示了我們夏天看遠處景物時,出現的那種熠熠燃燒的感覺!“s”形或斜線構成的畫面,是對西洋透視藝術的揚棄:空間、色彩、流動的瞬間組合!
-
3 # 呂永亮
幾年前,中國有一個很喜歡音樂的弱智青少年,他很“幸運”的登在 國內外 的大都會舞臺,歡樂無比的揮舞著雙手,指揮著國內外著名的交響樂團演出……
舞臺上,樂團的演奏者們盡情而愉快的配合著弱智青少年演奏著……
臺下的觀眾席上坐滿了高貴優雅的紳士淑女們,他(她)們不時的為弱智天才的精彩指揮而驚歎著……
吃瓜群眾們從媒體瞭解並知道了這個“真相”後,一時間紛紛議論著,世間實際上有很多弱智天才存在著……
二年前,梵高的《星空》主題來到了上海展,觀眾們不但熱情的去觀展,而且幾乎都成了專家級觀眾……
而我,難道非要說出梵高就是個精神病人嗎……
-
4 # 莫折念生
梵高,這個名字代表了成功的商業運作。
梵,在漢語裡表示“帶有異國風情的,有佛教哲理的,神秘的”,高,當然就是高明,高尚的意思,van Gogh這個名字原本是沒有這些含義的。
梵高的畫作,按照公開的文宣說法,是一個荷蘭人極度熱愛日本浮世繪,從而模仿創作的,所以它代表著荷蘭人對日本藝術的高度肯定。
世人推崇梵高,主要是因為日本人出價2500萬美元拍下了《向日葵》,這體現了話語權和藝術品定價權運作的強大魔力。
梵高是個精神病人,身世悽苦,他能夠用於創作的時間,是可以算出來的,對比存世的數量眾多的作品,顯然他是被後人偽託利用了的。
所以梵高是不過就是被泡沫經濟時期的日本文化商人炒作起來的一個品牌。
-
5 # 旅讀歐洲
包括梵高在內,我認為讀懂任何一位畫家的畫,如果不瞭解畫家生平,不瞭解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你就不可能真正看懂和欣賞一幅畫。
如果你說不對,我就能看懂蒙娜麗莎,我覺得她很美。那很抱歉,說難聽點,我只能說你是附庸風雅,你所認為的美,是在你能接受的審美範圍內別人灌輸給你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題主所謂的“梵高的藝術”。
梵高並沒有創造一種藝術形式,他只是印象派後期的代表畫家。如果想看懂梵高的畫,你首先得補習一下西方藝術史。
這裡我簡要說幾句。在梵高這群印象派之前,主流美術是古典畫派。什麼叫古典畫派呢?就是那種,人物特別完美,特別細緻,或者是說跟照片兒一樣特別真實的畫。
比如我隨便拿一幅比梵高早幾十年的安格爾的畫。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挺美的。大家都能看出來,這是一種在我們審美力範圍內的美,大家都知道這美。
但是這種畫梵高畫不出來嗎?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還真能畫出來。只是他不願意畫,為什麼呢?
梵高最崇拜的人,是同時期的畫家米勒。這位畫家出現在古典畫派和印象派出現的過渡時期。之所以要提這個人,是想讓你知道,大時代背景會對一個畫家的畫作產生巨大的影響。看一幅古人的畫,一定要了解時代背景。
來,看一下,這是米勒的畫,發現跟上面那一幅有啥區別沒?
最大的兩個區別:
他畫的是戶外,也就是說他跟古典畫派不一樣,他是在室外寫生的,畫他眼睛真正看到的東西,而不是在室內找個模特,然後憑著想象開美顏,討好畫家的金主。
他畫的是農民,或者說普通老百姓。這些人可不會給畫家錢,這些人也沒讓畫家畫他們,畫家之所以畫他們,是因為畫家關注民生,也認為勞動的人很美,畫家的畫中出現了一種情緒,而不是像照相機一樣,去記錄別人要求你記錄的東西。
這正是米勒,後來的印象派,以及梵高所推崇的思想,說白了是一種繪畫方式、繪畫目的的全面轉變。
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轉變呢?因為當時,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了,王國不停的被推翻,宮廷畫家都失業了,整個社會的國民性驟升,逐漸成了主流,這就帶動著藝術界也產生了同樣的趨勢——關注平民。
最後我們還是回到梵高身上。瞭解梵高的畫,當然要了解梵高的生平。否則你當然看不懂他的畫。
梵高一直不太得志。他很早就擁有繪畫天賦,但性格卻與世俗格格不入,從繪畫經銷商叔叔的店裡辭職回家後,他嘗試過在爸爸的要求下去當一名神父,最後失敗了。整個家庭都排斥他,除了他的親生弟弟提奧。梵高最終毅然決然決定去追逐夢想,他來到巴黎,與當時的印象派畫家們相識,並且開始自己作畫。最後,又是因為跟世俗不能融洽相處,他從繁華的巴黎搬到了寧靜的南法普羅旺斯,在阿爾勒定居,開始了他專心的作畫生涯。
可以說他一生中最多、最有名的畫作,基本都是這兩年時間畫的,而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兩年。
不瞭解梵高的人,可能會對梵高的畫有這樣一些評價。
畫面粗糙,筆觸一點都不細膩,不懂他為什麼這麼畫畫,看不出有什麼美的。
用非常多的顏料,在畫布上塗抹厚重的色塊,給人感覺不輕盈,油膩,沉重。
畫的畫不寫實,跟卡通插畫一樣,感覺像小孩子畫的。
會在畫布上畫很多難以理解的影象,這些影象根本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他想象出來的,但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意義。
好了。那我們現在來解答一下,梵高為什麼會這麼畫畫。
因為他樂意!
因為這就是他在抒發自己內心的情緒!就跟你生氣的時候想罵人是一個道理~
梵高的畫不是用來迎合大眾審美的,這就是他靈魂的寫照,他內心的激情,他用畫畫的方式把這些表達出來了,你說他是不是個天才?
如果換做是一個普通畫家,一定不會這麼幹。他會去迎合別人的想法,畫別人想讓他畫的東西,而梵高的特別就在於他從不迎合,自始至終遵從自己的內心。
好了,就說到這裡吧。
現在題主應該明白了。如果你看的是一個學院學生,或者是一個宮廷畫師的畫,那種冷靜是沒有任何辨識度的,對於他們來說,繪畫是他們的職業,是用來養家餬口的,是一種技能。這種畫家,頂多可以稱為畫匠,跟掌握了刷油漆技能的工人區別不大。
但是梵高不是,包括之後的很多畫家都不再是了。在這一群印象派畫家的帶動下,藝術有了更深層更自我的含義,藝術開始被用來表達,而不僅僅是用來刷油漆。
這可能就是梵高以及印象派,對世界藝術史的最大貢獻了。
-
6 # 千千千里馬
這是你太自信你自己的欣賞能力了。書法中的楷書,基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就你看懂,就像一個孩子,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就聽懂兒歌一樣。但是,不是所有的兒歌你都能懂。
例如,你要聽懂舒伯特的《鱒魚》就有一定難度的。
藝術的創作和欣賞是發展的。
例如,古典的繪畫,大家都覺得畫得很像,色彩和悅就是美的。
但是,浪漫主義繪畫強調色彩的跳躍飛動,看起來有些亂哄哄的。
但是,畫家的激情在畫中了,我們感受到的是畫家奔湧的熱血和情感的奔放。
現代人更欣賞表現自己內心世界的那些繪畫。因為閱讀這些繪畫,可以與畫家的內心世界更容易溝通,也更容易看出畫家在想什麼,訴說的是什麼樣的情感。
梵高的繪畫沒有古典繪畫的安謐與恬靜。而是把自己的心肝腸肚直接掏出來,具有最直接的表達性和原始的生態性。這是他感人的地方。
繪畫有不同層次的表達。描寫眼前的真實是一種表達,把自己和眼前的世界當做一個夢幻,也是一種表達。
中國明代有個畫家叫徐渭,他畫得葡萄,不是一顆一顆的圓粒兒,而是大雨點一樣的墨點,畫家傾訴了自己“墨點無多淚點”的心情。
我們從梵高的繪畫中也找到了與徐渭類似的內心精神。
而徐渭比梵高要早300多年呢!
梵高的繪畫中,色彩好像都是用線組成的一樣,而且,整個畫面搖搖晃晃 ,好像一點安靜的世界都沒有一樣,這就是梵高給我們獨特的繪畫感受。
他用孩子一樣的不舒服就哭的筆觸,描繪了自己和自己的身邊世界。這是非常寶貴的有靈魂的繪畫,所以,他的繪畫感動了世界。
當然,梵高的繪畫基礎造詣不是很紮實,所以,有一部分人作品,也不是很成熟,這是瑕不掩瑜。
欣賞藝術還是要有自己的直接感受和判斷,跟著被人說好說不好,這不是自己的感受。
我非常欣賞你對於梵高的不欣賞。因為欣賞什麼藝術作品,我們有人類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傳統。
-
7 # 榮話
謝謝樓主的邀請!很樂意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看來你是不是也不太能理解或者看明白他畫的畫呢?估計也是聽了很多人的讚賞吧!其實說實話,梵高他確實是一位繪畫天才,這點是可以毋庸置疑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對每一位畫者的看法和評論,這也是很正常的,包括你梵高的畫的不理解也很正常。
直到去年有一部《至愛梵高·星空之謎》這部電影,我才去認真的瞭解了他的有關知識。這部電影是用梵高的畫作來表達梵高一生的經歷,很是貼切。每一幅作品穿插的也非常的好。如果你想了解的話這部電影就值得你去好好地看一下,也許就能明白有些作品的內在含義。在結合著他的作品去看,你就能多多少少的能看懂一些了。至於深淺,就看你個人的理解了。其實明白也好,裝逼也罷,都不過是給外人去看的。真正能明白的是你自己的東西,誰都那不走的。
-
8 # 疾飛昏鴉
任何藝術形式和創造都不可能獲得所有人一致的認可和共鳴,這是藝術創造的侷限性所帶來的固有特性。
但是昏鴉相信文森特·梵高的藝術是真正屬於人民的藝術創作,類似他這樣的偉大藝術是完全有可能突破階層固有意識達到一種普遍共識的效果。
很多人去盧浮宮觀賞藝術的同感就是首先奪目而出的就是梵高的《向日葵》,她首先是感官的刺激和咄咄逼人的震撼,容不得你猶疑和組織一些腐朽的審美概念做抗拒。
如果人類連對最基本的感官刺激都沒有反應了,只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天生形同行屍走肉的麻木不仁,為你的不幸深深惋惜。二是固有僵死的審美概念已經將你封閉在了一個狹小空間內被徹底禁錮了。
請原諒昏鴉的實話實說,梵高的繪畫肯定不是審美的唯一標尺,不能說不喜歡梵高就是審美層次不夠高,至少說明你的藝術審美太過狹隘和封閉。換而言之你說感覺還好但是並非多麼喜愛才是成立的態度,至於所謂理解那純屬牽強附會,被刺激到了,被震撼到了那就是最生猛直接的藝術感受呢。
梵高的藝術內容都是真正的勞苦大眾,那不是置身事外的好奇描述,而是悲天憫人的感同身受,象神性般的博愛表現著農民、礦工、風塵女、小市民……。
那是建立在真正的人性平等上的不朽謳歌,你看不到真誠?看不到率性?看不到那被強烈個性燃燒的絢麗光芒?
好吧,你能看懂古典的端莊之美,殊不知那種藝術本就不是為大眾服務的,那是服務於教宗殿堂和王公貴族的藝術!你能理解山水文人畫和仕女圖?昏鴉很遺憾地告訴你那更是文人騷客“遊於藝”之陽春白雪,裡面的情懷與意象沒有十幾年的豐富學識你根本就看熱鬧的附庸風雅!
昏鴉實在搞不懂這麼擰巴和扭曲的審美是從何而來的怪現象,動輒就要代表大眾和百姓,你真能代表真正的樸實大眾嗎?難道真的搞不明白現代藝術就是把藝術本身從殿堂皇宮、博物館、美術館生生地拽進了生活和我現有的世俗社會?
就別提什麼瞭解繪畫的思想與歷史背景極其社會影響、現實意義等等深入的話題了。先把社會化錯誤認知先拋掉吧,找回屬於最真的本初再去談什麼藝術欣賞吧,藝術沒那麼高深,是你自己搞的過於高深了而已。
-
9 # 樂活光陰
尊重自己的“第一視覺體驗”,在它還沒被“汙染”之前,可能比你更懂自己!樂活如是勸告!
“不涉理路,不落言詮。”我忽然想到中國文論上的這句話,就是說對於藝術品,一種“先入之見”足以成為“理障”,隔斷美感的達成。越是“孩子氣”的直感童心反而易於“通感共鳴”!
需要的可能是對壞死、固化的感官“破痣潰癰”,成為生命感受性強的人。有人認為,新世紀比拼的,還有一個人的審美感受能力,此話有理。
由於近幾年我給孩子們教美術,梵高的畫《向日葵》、《星月夜》,我都作為“示範畫”畫過。但要讓我“說出”這些畫“好”在哪裡,表達、反映了什麼,我確實一直不知道該怎麼說。
不過,想一想,一副繪畫作品能拍賣到上億美元、能征服世界上億萬民眾,沒有“價值”是不可能造成這樣的“奇觀”的!
梵高的畫《豐收》
《豐收》這幅畫,我記得我上鳳翔師範時,利用晚自習用彩色粉筆臨摹過,記得還有莫奈的《日出》,都是印象派手法。可以說,從那時我學會了欣賞、感受模糊、非具象、非寫實的繪畫。藝術感受力算是開了“竅”,不一定非得說出什麼理由。可能與我之前喜歡、痴迷徐渭的“大寫意”潑墨畫有關,他們二人的藝術精神是完全相通的,雖然徐渭要比梵高早三百年,所用繪畫材料也不一樣。
梵高處於西方美術古典、浪漫主義,到西方現代藝術過度時期,屬於印象派後期,是變動劇烈的革命時期,所以風格十分不穩定很有張力。不可否認,是受到東方藝術“浮世繪”的“洗禮”,克服所謂反映現實的寫實主義,已經走向“抽象化”之路。
所以,我們不能以現行的美育教育術語,來評論梵高的畫,即對不上號也不搭界。重要的不再是“畫的是什麼”,像不像,表達什麼“目的”?而是觀者的生命體驗,接受“重構”“重塑”的能力,視覺生成、衝擊,你的“參與性”,這些“主體主觀”的能動性才重要。作品的意義解釋權下放給了個體的具體感受的人,藝術給你“自由”,“藝術讓人成其為人!”
梵高的風景畫,不同於浪漫派的田園牧歌抒情,它勿寧超越於萬物之上!我們應該聯想到天空、大地、萬物一體、生命輪迴、自然之神,這些色彩本身就是活的,美好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齊一!”
記得西方有位哲學家,把藝術家分為兩類:
即“智慧型”,比較穩定趨於理性,典型如歌德、安格爾、米羅等一大批藝術家,他們也很偉大,但不可能因藝術獻出生命,往往是“發乎情,止乎禮”,懂得“中和節制”之美。
另一類即“生命型”,是尼采所說的“酒神型”藝術家,典型人物就是梵高、高更,中國的徐渭、曹雪芹等人。藝術對於他們似乎是危險之物,使他們一生註定顛沛流離、窮愁潦倒,最後被藝術“吞噬”。
徐渭的許多畫,雖是用毛筆水墨畫的,但狂放、酣暢淋漓,只能理解是酒神“附身”了。我在上初中時就被徐渭的墨葡萄、芭蕉所“震撼”、陶醉,這是藝術感受力的問題,勉強不得!
如果不喜歡梵高的畫,也沒什麼,不必假裝附弄風雅,現代藝術已幾乎沒有邊界,總會有你喜歡的風格!
樂活談藝錄,分享!
關注樂活,一起學習!
-
10 # 騎驢去高考
大部分人愛上凡高,不是因為他的畫,而是因為他的故事。
凡高的熱情代表了人類對生活最高的熱情,凡高的單純代表了人類對自然最美的單純,凡高的善良讓每一個聽到他故事的人都止不住痛哭流涕。
如果我是一個億萬富豪的話,你拿任何一幅凡高的《向日葵》來找我,你給我說,“夥計,你運氣太好了,兄弟最近缺錢,急等著用,這幅凡高的真跡,5000萬美金賣給你,你轉手至少賣一個億!”我給你說實話吧,對於那幅畫,我最多隻能給一百塊,人民幣!但如果我聽過凡高的故事的話,我願意把5000萬美金無償贈給那幅畫的作者,因為我無法忍受一個這麼善良,這麼純淨的一顆心靈卻要遭受如此令人心碎的痛苦,我願意替整個人類向這顆偉大的靈魂贖罪!
一個死後的成功者,贏來無數人的讚美與熱愛,真讓我覺得噁心,這幫人從來不敢正視自己內心的骯髒,也看不清別人的可貴。說起凡高來你看他們那眉飛色舞的樣,頭頭是道,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對凡高的認識有多深刻!要放到凡高活著的時候,他們肯定會把凡高滿街追著打,望著他狼狽的樣,淫笑著罵道,“傻子!”
現在的畫家一提到凡高的作品總是嘖嘖稱道,恨不得寫個二千萬字的論文盡情傾洩自己對大師的仰慕之情。是這吧,你現在拿著凡高的《星月夜》到西安美院隨便找個教授,你不要說是凡高畫的,你就說是你畫的!你猜那教授什麼反應?你信不信他把畫直接摔到你臉上,然後氣得發抖地讓你滾開,後面還要用標準的陝西話加上一句,“你畫這是你媽的個皮!”哎呀,叫獸都說藏話咧,不得了咧!是的,就是這個樣子滴!一個天才站在你面前的時候,大部分人大部分時候是有眼無珠,甚至狗眼看人低,而我們卻譏笑那些輕辱凡高的人,真是可笑至極!
凡高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誰!凡高畫了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讀懂他內心的痛苦與人生的悲傷!很可惜,我們不懂,我們裝懂!讓我感到臉紅的是,小丑滿街走!
-
11 # 陸空
梵高是用生命來作畫,已經把自己融合到大自然裡,藝術作品屬於現實主義,非常寫實。比如《向日葵》以及天空,就是現實中的植物與天空出現的大氣的形狀。他的內心與思想已經融進於宇宙之中,達到人們看似“精神分裂”,為了美的追求,寧可把自己的耳朵割掉。實際上他已經進入一種無我無物的境界。雖然他當時的畫作不被人看好,但隨著他去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才真正認識梵高這位偉大的畫家。
回覆列表
要理解凡高的繪畫藝術,就需要理解印象派的繪畫藝術。
那麼印象派繪畫藝術的特點有哪些呢?
學院派與印象派一、印象派的繪畫大都戶外即時創作,這便與當時所推崇的學院派的繪畫不同。
學院派畫面強調秩序與整潔,構圖講究完整細膩的線條,色彩要求準確而不露痕跡(調色盤上先調好色在塗抹),儘可能地符合透視原則,以期在二維的平面上完美地呈現出事物的三維原狀。
學院派畫家安格爾作品
印象派強調現場的即時性,即捕捉住某一刻自然風景與人物的光影效果。正因是現場寫生畫作而成,印象派的繪畫的線條感就不如學院派的精確。又因要強調即時的光與影,故其上色強調色彩的自然性(各原色直接在畫布上混色)。
印象派畫家莫奈作品
二、印象派繪畫的目標相較於學院派要大大擴充套件
學院派作為官方推崇的畫派,其繪畫的目標基本上不會脫離到官方所喜歡的事物之外,即基本還是達官貴人、宗教以及與官方有牽連的各種事物等。
學院派畫家安格爾作品
印象派則不一樣,伴隨著印象派畫家的足跡遍及法國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他們的畫面自然反映的必是那些在學院派眼裡上不得檯面的景象,要麼貧窮散亂要麼雜亂無章犄角旮旯的小鄉村有什麼可以值得反映的?
與他們所表達的事物一樣,印象派畫家除少數幾位外,大多是貧窮苦痛潦倒一生的,他們生前過得極不如意,卻不知知在過世後竟獲得了無比的榮耀。
印象派畫家莫奈作品
凡高與其後印象派我們時常稱之為印象派的油畫畫派其實分為三個階段,即印象派、新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凡高就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那麼後印象派與印象派又有什麼區別呢?
就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莫奈來說,比如,我們上面看到的他的兩幅作品就顯示出,即使畫面不如學院派的來得精細,但畫面事物的形狀還是完全遵從自然的規則,即莫奈只是用色彩來詮釋了自然,但自然依舊還是那個自然。
凡高則不一樣。凡高曾經這樣寫道。“畫畫不是畫物體的原狀......而是根據畫家對事物的感受來畫。”
後印象派畫家凡高的人物作品
因而,對於凡高的藝術,我們要更多地從其色彩、筆觸以及由此構成的或人物或風景中獲得自己對於該表達事物的感受而非僅是該繪畫事物的外在形式。
一旦你把握住了這點,你就可充分地感受到凡高當時在現場作畫時的那種感受那種無以比擬的精神狀態。這正是凡高希冀從他的作品中向人們所傳遞的藝術財富。
看凡高的畫一定不要看像不像而是看自己的內心是否因凡高的畫而升騰出一股難以抑制的精神力量。這才是理解凡高藝術的 point。
凡高·靜物
凡高·花卉
凡高的風景
凡高的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