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秀水平夷1
-
2 # 嘻哈狂躁
我看他的畫,一般都是看色彩搭配,至於他的抽象畫風也是找不出讓我能夠長期欣賞的地方。我曾經看過BBC公司拍攝的紀錄片,裡面有拍畢加索這一生的幾大轉折以及出身的故事,可能是我悟性不夠吧,所以看不懂他畫裡真正有價值的一面。你可以去看看那個紀錄片,然後在結合他的畫進行一個分析以及欣賞。不過不得不說,他對顏色的敏感程度不是一般的高,他對色彩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那種色彩的跳躍性以及理解性,值得探討學習。
-
3 # 李永華199767614
所謂的抽象主義繪畫,就是指用兒童的視角,成人的思維,以符號的形式,著強烈的色彩對比,催生夢幻,激發想象,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意識,這類畫多半都象是給讀書出的一個迷題,你猜我在想什麼?要表達什麼?你感嘆,你讚美併發揮你的想象,不吝溢美之詞,那你就猜對了;你若看不懂,你批判,你反對,那你就是不懂藝術,或者還沒達到這個境界,還得繼續思考;這和皇帝的新裝差不多。據說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某電視臺鋪就了一張巨大的畫布,聘請了幾個清潔工,用拖布任意沾滿不同顏料,在畫布上隨意塗鴉,裝表妥當後掛在電視臺的大廳裡,然後舉辦了招待會,同時請來許多世界級的藝術評論專家,對該作品進行綜合評價。專家門心裡都知道能掛在這裡的作品,再差至少也是名師,於是乎充分發揮了他們極其豐富的想象力,一會兒是宇宙的浩瀚,一會兒又是海洋的廣闊,天地運轉,星河燦爛,總之這個作完美極了。當他們都評論完畢了,主持人請出了該畫的作者,倫敦街頭的清潔工。專家門如夢方醒,尷尬不已。總之皇帝什麼都沒有穿,但都不敢說,並且都還要想辦法去讚美,誰願意承認自己看不懂?這才是抽象大師的玄妙之處。你看不懂活該……
-
4 # 藝知現代
如何欣賞畢加索的畫?一旦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很多現代主義的世界名畫的欣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從文學的角度來解決之,也即一種巧妙的觸類旁通的辦法。
首先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接著讀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最後讀卡夫卡的《城堡》與《變形記》當你硬著頭皮把上述的小說讀完,而且在自己覺得依舊不太清楚的情況下一讀再讀,最終你變得開始喜歡讀這樣型別的小說,而且開始去尋找類似的小說來讀之時,那麼恭喜你,你就開始會喜歡欣賞畢加索的立體派與超現實主義繪畫了。
這是一個相當神奇的辦法,為什麼我讀現代主義小說會影響到我對於現代主義油畫的欣賞?
因為這是必然的結果。
歐洲的現代主義小說與現代主義繪畫幾乎是同時興起的,甚至有些小說還走在繪畫之前。正如畢加索在其立體主義的繪畫裡重構了繪畫物件一樣,歐洲的現代小說也重構了現代歐洲人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這樣說這之前的歐洲小說注重情節與人物故事,在這之後的許多歐洲小說則開始注重情節之外的東西,比如意識流比如故事人物與情節的符號化。
通常我們閱讀小說的目的要麼是放鬆要麼是尋求刺激,但新一代的歐洲現代主義小說則不一樣,它們的情節結構鬆散,人物的思想與行動較為難以理解,不僅如此,即便是小說裡文學修辭也變得如同歐洲超現實主義繪畫一樣晦澀難懂。
比如,洛特雷阿蒙在其小說《瑪拉多瑞之歌》中,把一個英國少年描繪成:“像一架縫紉機鶴一把雨傘在一張解剖臺上巧遇那樣美麗。”
與此同時,我們再來看看義大利超現實主義畫家德·契裡柯的一幅超現實主義畫作《愛之歌》。
怎樣?是否與前面洛特雷阿蒙的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卡夫卡的《城堡》裡,由鴉群環繞著的城堡始終在 K 不可企及的地方存在著,它表面上是物理存在的,但因 K 在使盡渾身解數都不能抵近半分之後,逐漸地,我們就瞭解了那座城堡是一種形式的意象存在,一種深刻的隱喻,而 K 這會就有意思了,沒有名字正好說明了他的名字,那就是 K 指代所有人。
我們再來看畢加索的一幅有意思的立體派畫作《戴帽子的男人》。
在我們從右向左看這個頭部時,色彩也從明轉到暗,報紙本來是代表面頰的亮部,但因時間長已退色。深藍色表示他面部陰暗面,左側的深黑色則象徵隱於暗處。就這一幅簡單的畫作而言,畫中的印刷品並非隨意選擇的,而是含義深刻,意指肺結核病,在畫中它標明瞭人上胸部位置,也指畫中的鼻孔和牙齒,它垂直蓋住了嘴巴和鼻子。
我們在這裡用卡夫卡《城堡》的意象與畢加索《戴帽子的男人》來作比較,實際是暗指兩者思想核心的一種相似性。正因如此,我們要想能欣賞畢加索的畫 ,首先得熟悉畢加索那個時代的現代主義思潮下的思想,這便是為什麼我們要讀卡夫卡與喬伊斯的小說之故。
之所以先推薦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是因為從閱讀的趣味性來看,昆德拉的小說更具有可讀性,而思想基本也是一致的,具有深刻的現代主義探索的味道,一旦你熟悉了昆德拉的風格,再去讀卡夫卡去讀喬伊斯就更方便了些。
回覆列表
畢加索是立體派的代表,他用扭曲變態的語言揭示了現實社會人類“醜惡貪婪“的本性……以及畫家本人對“真善美“的絕望!其他名畫根據每個畫家的世界觀不同對世界的解釋也就千差萬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