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星樂
-
2 # 使用者善上若水
心寬屋自大,享受生活不是一定要大房子,只要你幸福比什麼都重要,若果你為了大房子而失去了很多快樂,有個大房子你也不會開心的是嗎!帶上滿足、帶上快樂、讓幸福生活一步步向前走
-
3 # 文采任風流
要想實現你住上大房子的夢想,現在在大城市的房價這麼高,你除了要努力賺錢,讓你有足夠買下大房子的經濟實力外,應該沒有別的辦法吧
-
4 # 郭大俠風險管理師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個溫馨的家;
但不是所有人能實現這個夢想的,有的人辛辛苦苦了一個輩子也沒有能實現,究其原因,與工作,生活,理財,搞風險,規劃都有關係;
所以,要想住上大房子,更的勤奮與努力;
-
5 # 默娛
如何住上大房子?範圍有點廣,不知該怎麼回答,也不知道你家現狀。
如果家裡有房,只是想換個大的,那麼很好辦,把小的賣掉,直接添點錢買個大的。
如果家裡沒房,想買個大的房子,那麼得看你要在哪買,如果市裡一線城市,大點的房子得有幾百萬,那首先得有錢。
如何才能住上大房子?如果家裡沒那麼多錢,那麼只能邊等邊找機會,遇到合適的機會,有好的樓盤混二手房,當機立斷買下來,錢不夠可以按揭。
我家以前在農村有處房子,自從來城裡打工,一直租房住,租房住的日子不好過,遇
到房主要收回房子,隨時都得搬家,所以一直也想買處房子,這樣才能穩定下來。
2014年,房子剛剛有點降價,正好趕上有一處樓盤,我看了很長時間,因為房價有點高沒出手買,在網上瀏覽的時候,看到了我能承受的價位,於是就馬上去看房,那是期房,剛蓋幾層,選了個喜歡的樓層,兩天就定下來買了。
房子雖然不大,但總算有了自己的家。
有想法,就想辦法去實現,不要猶猶豫豫我的一個同事,來市裡二十多年來,一直在租房住,他們也想買套房子,但房價上漲他們等下跌,房價跌了以為還能便宜,就這麼一來二去的,幾十年過去了。
如何才能住上大房子,主要看你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只是每天喊著我要住大房子,不去行動,永遠都住不到。
-
6 # 吳蝶奶奶
量力而行!為啥要住大房子?大房子大的概念是多少?有張自己的床,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陽臺,相對於無房者,那就是大房子。比比故宮,曹德旺家的莊園也是小房子。所以啊,心有多大,房子的需求就要多大,當然是錢才是最真實的。
-
7 # 飛狐客
生而為人,住多大的房子才算有尊嚴呢?
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城市,千尺都被稱為豪宅。
而從全美的範圍來說,新房的中位數面積已經達到了2687平方英尺,僅過去四十年的面積增量就有1000平方英尺。
同為人,不同命。
我們應該以住多大的房子為目標去努力呢?房子真的是越大越好嗎?
作為一家海外房產機構,雙極在分析全球房產市場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國家和地區房子越住越大,而有的則越住越小。
在未來,我會住怎樣的房子呢?
我也想過空蕩蕩的生活
在網上,很多人認為房子並不是越大越好,空蕩蕩的、閒置空間很浪費。
但其實,這背後的關鍵是收入問題,住大房子帶來的快感,跟承擔高房價帶來的壓力不匹配。
當房價和家庭收入保持在合理關係的前提下,理論上來說人們會像對著如意金箍棒一樣,狂喊:大!大!大!
美國的情況就反映了這一點。
住大房子寧有種乎?
早在1910年,那時候美國的新房中位數面積有129.87平方米,家庭平均人數是4.5人。人均也不過是28.86平方米。
而到了1980年代,新房面積中位數已經上漲到149.76,而家庭平均人數卻下跌至了2.7人。人均已經達到了55.47平方米。
已經算得上舒適了對不對?
而時至今日,美國新房的中位數面積已經到達了2687平方英尺,平均家庭人數已經下降至2.54人。
也就是說,美國新房的人均面積已經上漲到了117.54平方米。全部住宅的人均面積也上漲至了大約77平方米(不同機構資料差別很大)。
有聽過美華人到處抱怨房子太大嗎?並沒有。
雖然我們的居住面積還不及美國,但很幸運,我們也處在一個越住越大的國家和時代。
1978年中國的城市人均住宅面積僅為6.7平方米、農村住宅面積僅為8.1平方米,而在2018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了39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為47.3平方米。
40年,5.8倍的居住面積增長,已經是全球最高水平。
試想一下,如果華人越住越大,最後過上了跟美華人一樣人均百平的生活。
很想,又不敢想。
有沒有房子越買越小的國家呢?
很多,英國就是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2010年以後,英國新建房屋的平均居住面積僅為67.8平方米,達到了1930年以來的最低點。而上個世紀70年代則曾經達到83.3平方米。
人均住房面積也跌過了中國,下降到33-35平方米。在一份2001年的報告中,這個數字是44平方米。
與此同時,少於37平米的微型房屋,在英國房產市場開始備受熱捧,在2016年建造了近8000套,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由於各機構統計的資料存在較大差異(樣本選取及規模、是否含公攤等),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準確的資料進行評估,但整體來說歐洲的人均住宅面積是在逐漸減少的。
比如說法國,雙極看到的06-09年之間不同機構的統計資料在39.9-43平方米之間,而17-19年的多家機構資料,是在33-35.2之間的。
德國、西班牙也呈現出類似的趨勢。
那麼華人置業較多的東南亞主要城市呢?
1990年的時候,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積是20平方米,曼谷16.5平方米,吉隆坡和馬尼拉都是12平方米,雅加達僅有10.2平方米。
而那時的北京,人均居住面積還比不上雅加達。收入也是遠低於曼谷、吉隆坡這樣的城市。
而到了華人在東南亞買買買的2017年,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了32.38平方米。
而當年超過北京的東南亞城市呢?
馬尼拉的人均建築面積僅為14.4平方米;曼谷和吉隆坡2010年以後的資料基本上在20-30平方米之間浮動。
雅加達人均建築面積低於7.2平米的居民佔比,在27.89到34.67之間來回波動。
多大面積會成為主流?
海量的因素決定了我們住多大的房子。
如果時間倒退回30年前,我們會簡單粗暴的給出一個結論,居民收入決定住房面積。
因為如果我們看1991年全球主要城市居民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積的散點圖,除了某座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城市之外,全球其他主要城市都反映出一個結果:賺多少錢,住多大房子。
不管是什麼體制、何種政策、多少的人口密度、土地是否稀缺,都只是影響因素,核心決定因素就是居民收入。
直到2001年,世界規則還是基於這樣的邏輯,而且還能很清晰的得出一個結論,人類宜居的上限是40-50平米每人。
如果我們看那個時候,世界各華人均收入和人均住宅面積的散點圖。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之後,收入對住宅面積的影響就不大了,整體會停滯在30-50平方米之間。
而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下,尤其是4000美元以下、人均面積24平方米之前的階段,居民收入的增長會帶動住房面積需求的大幅提高。
那為什麼現階段這個規則失靈了呢?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跨過了人均4000美元這個門檻。
居民收入已經不再成為人均居住面積的核心因素。
接下來決定人均居住面積的核心因素,雙極分析師的觀點是,收入房價比將會是未來10年的主要決定因素。
美國就是收入房價比因素的典型代表。
同樣作為大國,美國在平均居住面積飆升的同時,內部的不同城市和地區其實是在拉開差距的。
奧蘭多、達拉斯這些國內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城市,新房的平均面積已經分別達到了277.59平方米和242.75平方米。
而波士頓、洛杉磯、紐約,新房的面積僅僅是84.44、106.83、114.27平方米。
像聖安東尼奧、達拉斯、拉斯維加斯、聖地亞哥等城市,住房面積都呈現暴漲趨勢。尤其是拉斯維加斯,1920年時,新房面積僅為74.32平方米,但現階段,已經達到了224.73平方米。
而紐約,2010-2016年之間的房屋建造面積比1910年還要低10%,邁阿密則要比1910年時低25%,舊金山灣區的居民居住面積要比1906年低28%。
收入房價比的區間是多少呢?
這個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也存在巨大差異。按照目前OECD的資料,成員國房屋支出平均佔到家庭收入總額的20%左右。
這可能是因為,在達到舒適的居住面積之後,佔比過大的房價負擔將會逐漸超過住大房子帶來的快感。
雙極的分析師認為,在到達30平方米以後,人均房屋面積將根據房價逐漸向這個比例靠攏。
也就是說,在海外投資的過程中,那些房價負擔與家庭收入比遠超過20%的國家,人均30平米左右的小戶型,整體是具有長期熱度的。
10年之後呢?人口年齡結構,生育率可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小結
強國恆大,小城恆大,大城趨小。
我們還能住更大的房子嗎?
只要國家還在持續快速發展,我們一定會住上更大的房子,這就是時代的洪流。
我能住上更大的房子嗎?
如果你堅守在大城市,按照過去一百年的經驗來看,會越來越難,這就是時代洪流之下個人的選擇與命運。
-
8 # Hao草木有本心
努力工作,擁有財富,就會實現住大房子的夢想。
我的意見,房子不要住太大,太大了是浪費。花錢多,侍弄費時費力,沒用太大用處。
應該把錢用到關鍵的用途上,無用投資是巨大浪費。人們要向理智消費發展,避免跟風消費,無用消費。
-
9 # Z一G一M
這個沒有什麼標準。想住大房子就存錢買。二口人就住6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夠了,不需要折騰,多存點錢,以後養老就行。
回覆列表
住大房子是人人嚮往的生活,如何才能住上大房子?得賺更多的錢啊,按時下的房價和收入算,工薪族奮鬥一輩子也未必能買得起好地段的大房子,當下社會畢竟做買賣的有錢人佔少數,大多數是普通的工薪階層。
以廣州為例,普通打工者的工資7000元左右,買一套60平米的房子,越秀區均價4萬,總價240萬的房子,首付3成80萬,銀行貸款160萬,40年才能還上,剩餘工資僅夠吃飯的,……想有個小房都有問題,大房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天方夜譚,當然小城市就不一樣了,這個目標可以實現。
想住大房子得有錢啊,年輕人買房父母可以幫助拿首付,小兩口可以共同出錢買房,年輕人得奮鬥多賺錢,認準的路就去走,世界上的富豪有許多都是普通人成功的,靠打拼才會贏。
還是希望房價在政府的干預下能降下來,幫普通人圓了住房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