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4
回覆列表
  • 1 # 夢幻城堡0818

    我記得尹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裡這樣寫到,很多時候,我們都一再強調,大部分事情,並不是孩子需要被教育和講道理,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或者對身邊的人,轉嫁了太多自己內在無意識的,不成熟的心智生產生的情緒和想象而已。如果我們覺得孩子就是不懂事,就是不聽話,就是需要批評教育,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懂事,越難教育。我們越是把孩子當成大人那樣去對待,給予平等和尊重,甚至是向她請教,孩子表現得就越來越像大人。

  • 2 # 恆努力啊

    把教化當做教育,這樣的教育,不如不教育。思想學家盧梭曾說過,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可惜千百年過去,我們依舊純熟地運用著它們。

    我們應該順應孩子的喜怒哀樂。3歲以前,孩子本身處在認知矛盾中,意識中的自己還可以掌握世界,但現實中他們連指揮父母都做不到,他們弱小而天真,我們卻常常不自覺把他們放在成人的標準裡,指責他們“無理取鬧”、“沒事找事”。

    我們應該順應孩子的認知高度。很多時候,我們想教育孩子,是因為我們自認為比孩子更懂得這個世界,但其實,關於這個世界,不是孩子不懂,而是我們不懂。

    他們凝神於窗外,因為他能聽得懂鳥兒的交談;他們放肆地奔跑,感受得到風的速度和溫度;他們不按要求亂塗一氣,因為那樣的線條更讓他們自由。

    他們是獨一無二的星星,我們所執著的教育,無情加上了限制和枷鎖,讓他們慢慢熄滅了自己的光芒,最終歸於成人世界的平庸。

    最近我三歲的兒子迷上了玩手機,幾度阻止無效,我接受了這就是時代特徵,10後的孩子天然跟電子產品捆綁,與其抗拒形式,不如重視內容。我下載了一些自認為很不錯的動畫片,兒歌app,兒子沒有刻意學過兒歌,但透過看免費的B動畫,兒歌app,他嘴巴里常常哼唱出小兔子乖乖,兩隻老虎,三字經等,我也並不奇怪。想當初,若是一味阻攔他玩手機,甚至玩起“貓和老鼠”的躲藏遊戲,想必現在手機反而成為他心心念念最放不下的神器,一旦得到,會玩得貪婪又急切,更難放手吧

    教育,從來不是孩子的功課,而是父母的修行。愛是一種本能,但高質量的愛,需要永不停息的自我成長。若有一天,你懂得四兩撥千斤,懂得了潤物細無聲,懂得了因勢誘導,懂得了共情與尊重,你會發現——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不教育。

  • 3 # 玖月成長記

    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大人想著教育是按著成人世界的規則來教育孩子。最好的教育,我認為是在正常,沒有危險的情況下,不教育,順勢引導孩子的行為。

    很多時候,大人都是拿自己的標準,或者自己不想麻煩來藉口,要求孩子不準做這些,不準做那些。現在這個天,天天下雨,門口積水,我們家一週4個月的寶寶,喜歡踩水玩。每次邊踩水,邊對我開心的笑。真的是簡單至極,對於他來說小小的踩水,就是很高興的事情。然而他的這點樂趣,會經常被爺爺剝奪。原因是,爺爺認為,踩水是件很髒的事情。水不乾淨,而且衣服容易溼掉。溼掉之後就需要給他換衣服,洗衣服。所以,為了省掉不必要的麻煩,爺爺阻止寶寶踩水,而且還告訴他這是不能做的事情。

    其實,我是不贊同的這樣的做法。每次我都會給他換上小靴子,然後再帶他出門踩水玩。這樣做,既不會把衣服弄髒,也保護了孩子玩耍的好奇心。

    比如危險的東西,我會讓他試著碰碰,覺得痛了,他就再也不會亂碰了。燒飯的電飯鍋,每次我們家寶寶好奇,想去摸摸。每次叫破嗓子,也沒用,根本就不聽你的。有一次,我就把他手放在鍋旁邊,讓他感受燙的溫度。趁此機會,我告訴他鍋是燙的,尤其是正在做菜的鍋,不能碰的。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會碰燒飯的鍋。因為他知道鍋燙,是不可以碰的。現在是看見了,遠遠的看著,不會隨便用手亂摸了。

    教育是什麼?教育不是光光的講道理。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父母根據孩子的行為,因勢利導,引導孩子的行為。

  • 4 # 教練型培訓師楊景雲

    為什麼說不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其實不教育在中國是完全不可能的。中國的父母已經傾向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條件,幫助孩子鋪好他成長的路。中國的教育又是應試教育。父母們都想孩子考高分,都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孩子活著都是父母的老路,甚至是為了活出來父母的夢想。

    這時候很多人就提出了不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完全對孩子放任不管,也不是最好的教育。不教育就是不要對孩子說教。適當地引導孩子活出真實的自己。而不是給他設定條條框框。規定孩子這樣不能做,那樣不能做。

    不教育是不光對孩子說教。而是給孩子具體的方法,給他設定明確的目標,讓孩子知道怎麼活出自己,這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作為老師不教育是不要,給孩子設定限制,不要對孩子有看法,相信孩子都是完整的,都能夠學習好的,只是他們還沒有領悟到。要透過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去成長,這樣的教育才有意義。這樣才能交出優秀的學生,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充滿潛力的。

    我們說的不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應該是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不要給他束縛,讓孩子輕鬆地成長,在孩子這個年紀就應該快快樂樂的,不要被學習的成績,分數壓垮孩子。

  • 5 # 王大妞看世界

    突然間,我想答這個問題。

    孩子需要大人教育嗎?怎樣的教育是正確的?

    我想只有法律賦予的允許和不允許之分,沒有正確與不正確之分。

    比如,孩子有兄弟姐妹,一起玩的時候,就有喜歡搶東西的孩子,你是鼓勵他搶呢?還是批評他?

    鼓勵吧,一家人就沒有忍讓。不鼓勵吧,就怕走上社會不知道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可到底怎麼教育呢?很多專家支招,有說鼓勵搶的,也有不鼓勵搶的。

    其實孩子自己是最明白的,他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搶,什麼時候不可以搶,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學會,用的著家長教育嗎?越是教育,孩子會不知道怎麼辦。

    孩子是最聰明,求知慾最強,他們在交往中,在學習中,不斷調整自己,讓自己適應這個社會。

    家長的教育和幫忙,某些時候不但不能給孩子幫助,還給孩子製造麻煩。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每個孩子來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自己的位置。孩子都會向著自己的方向努力,並不受家長的控制。

    不教育其實就是最好的教育,放養的孩子並不一定沒有出息,沒有成就。

    家長全力以赴教育的孩子,並不一定都有出息,教育環境是一部分,主要還要看孩子。

    我就說這些了,不知道說的對錯,這是我的看法。

  • 6 # 微微的樂觀育兒經

    不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像易中天先生這樣的,像馬雲這樣的,像王朔這樣的,像黃磊那樣的,他們說不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信!因為他們的條件,他們的處境,他們的資源,無處不再,就是最好的教育環境!但是普通老百姓呢,如果自身沒有學識,沒有眼見,沒有學習的動力,不理解孩子,不懂得如何教育,那教育和不教育可能會是一個正負抵消的結果,有可能還真不如不教育。

    “真正的教育在教育之外你看不見的地方”,孩子最重要的起跑線其實是家長,最好的教育首先留給家長,才能在教育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 7 # 健康開心曉

    教育就是管好孩子的日常習慣,言傳身教。不用去說教,講道理,讓孩子獨立去體驗,孩子從體驗生活中會有自己的觀念形成。但是凡事做好,好好做人,好好說話是必須管好的。管好習慣。孩子的習慣從哪來,就是按照全家的生活節奏和氛圍來的。

    剩下就是保護好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不要給孩子灌輸太多東西,體驗出來的最深刻,你想教育帶領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是現在時,他們是將來時,他們的世界我們無論如何不會有他們懂。他們才是將來世界的代言人。所以不要灌輸我們舊的東西。把品德習慣抓好就可以了。可以分享我們的智慧,但是選擇權在他們。

    所以從不灌輸不講道理不控制的角度來說就是不教育吧。我覺得管還是要管,就是管下品德和生活習慣,而這些都是為了他們身心健康的基礎。

  • 8 # 氣有浩然范成大

    所謂不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一方面是指不要特意去教育孩子,這樣會扼殺孩子的天性,會起到揠苗助長的副作用,最好的教育就是無為而治的不教育。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身體力行,讓孩子從父母的身上學習到閃光點,而不是用嘴天天在孩子耳邊嘮嘮叨叨,效果會更好。

    當然這個說法頗有些哲學的韻味,形而上的層次,畢竟人的成長還是離不開教育的,不教育豈不都是文盲了?因此,還要把這句話理解透,就好比獨孤九劍的無招勝有招,前提是你得先把有招都練熟練透,最後達到無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高手,教育亦是如此!

  • 9 # 艾米莉老師

    從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來說,每個時期的孩子都有他的特點,最好的教育是順應孩子的發展過程,給予孩子充足的成長空間,用大人的方式干預孩子,其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就像一粒種子靜靜的發芽,就像一朵花靜靜的開放。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拔苗助長。我們也應該保持平靜的心,耐心的等待種子發芽。孩子的成長也不是一帆風順,當孩子犯錯時,我們應該理解孩子,讓孩子自己領悟。孩子的成長主要靠自己,讓孩子多經歷,多思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 10 # 愛跳舞的豬大嬸

    我是一線的老師,我想對於這句話,我是最有發言權的。不教育不等於不作為,而是讓我們成為孩子學習行為的支持者。

    記得多年前,有位外國的家長狀告老師,他要求教師鉅額賠償,因為教師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事情是這樣的,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O”,然後指著圓告訴學生:“它象數字裡的0”,家長說,如果老師不這麼教的話,孩子面對這個圓會有許多創造性的想象。現在老師禁錮了孩子的想象力。以後孩子看到圓再也不會聯想到其他東西了,只會把它當作數字零。

    這個新聞我記得當時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那個時候教育界提出了避免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把學生當作教育的主體。教師會在課堂上提供教育機會,讓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對於那位成為被告的倒黴老師,大家幾乎是一邊倒的同情。都認為碰上這樣的家長,讓老師很為難。這樣的家長就該把孩子帶回家,不要接受學校的教育。

    如今我們的教育理念更為科學、合理。我們回過頭再來看,這位家長的舉動,確實有些道理。這也就回到了我們的主題:不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學齡前孩子的想象力是最為豐富的。我的兒子兩歲多的時候就會拿著洗衣機的下水管,模仿電視裡的歌星唱歌,他以物換物的想象力常常讓我們大吃一驚。

    在幼兒園也是如此,小班孩子想象力比中大班的孩子強很多。記得有一個活動《繩子的秘密》。小班的孩子面對三段不同長度的繩子,可以把他們想像成爸爸、媽媽和我;大雨、中雨、小雨......中大班的孩子卻只是根據生活經驗,把他們變成釣魚線、捆綁繩、曬衣繩等等。

    這些是不是教育產生的後遺症呢?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大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提出不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們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讓孩子運用多種感官去體驗、學習。教師的正確做法是:閉上嘴!管住手!睜大眼!讓孩子真正變成自己的主人。他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學習。我們成人只需在旁邊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發展需求,對孩子的行為提供幫助和支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把經驗教授給孩子,讓孩子失去很多體驗的機會,這樣的學習和灌輸式又有什麼不同呢?

  • 11 # 弄墨聽簫

    相信這種說法的父母最後一定自食惡果。這種觀點是片面和錯誤的,不教育、放任自流的孩子不但不會成才,就是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的可能性也不大,甚至走上與社會為敵的犯罪道路也是有可能的。

    首先作為一個家庭,父母有教育孩子成為有道德底線人的業務。孩子從小要養成尊老愛幼,長幼有序,遵紀守法,樸實上進的好品德,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終身發展起關鍵作用。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品德高尚的父母孩子的德行也不會差。大是大非面前父母一定嚴格要求孩子,樹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那種對孩子放任自流不關注,不溝通、不教育的父母是不合格的父母。不要孩子一有問題就推卸責任,甚至問責學校老師,這樣的父母是愚蠢的。真等孩子出了大問題,後悔都來不及。

    其次,作為學校和老師,本身就擔負著對學生教育責任。及時糾正學生思想上學習上的錯誤或者片面認識,是義務也是責任,雖然現在教育大環境不利於學校、老師嚴管學生,但是作為長輩作為成年人不能任由學生不正確的思想發生發展,靈活平易的和學生多溝通交流,儘量盡到一個老師的教育責任,做到問心無愧。

    教育孩子也不是事事面面俱到就好,可以抓大放小,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凡是不違背做人做事原則的事情儘量交給孩子自己處理,父母恰當積極引導,這樣能夠鍛鍊孩子們的意志品質又讓孩子有主動探索事情發展規律的動力,家長不妨試試。

  • 12 # 大山博士

    孩子剛到這個世界,就是張白紙,純淨的不能再純淨,天性應該是善良的,也就是孟夫子說的人之初,性本善,完全讓他自我成長,你不如養頭羊算了。完全剝離家長的角色,想想狼孩就知道什麼後果了。教育孩子,應該是不斷糾正方向的過程,必須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干預,但家長需要有底,什麼時候干預,干預的程度多大。孩子逐漸長大,要逐步給他傳遞普世價值,傳遞美好的品格,堅強,勇敢等。

    真正不要干擾的是他們認知社會,認知自然的的天性。保證他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不受損害,讓他自己去探索真相,不要用你覺得的對與錯去影響他們獨特的創造力。華人成年後創造力匱乏不是沒有原因的,那怕他家庭的美德教育很成功!

    養不教父之過,到現在依舊有參考的價值!如果你們學著雞湯裡的教育法,到時候孩子變成熊孩子到處去刮豪車,看你怎麼收拾殘局!

    越努力,越幸運!

  • 13 # 高波111

    這個問題本身有這錯誤,不教育也是教育方式的一種,只要有孩子,就有這教育的存在所謂的不教育只是家長不對孩子進行干涉,但孩子受到的教育來源於很多方面,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學校教育,所以不教育這一情況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更不要提不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了。那麼讓我們探討一下好的教育吧,教育的範圍非常廣,影響人發展的事物都是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一次教育,不可以具備功利色彩,只需讓孩子明白是非,理解對錯即可,最主要是讓孩子健康發展,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給予孩子快樂童年的教育。社會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二個教育,這種教育家長是不能控制的,只能進行少許的干涉,篩選孩子所接受的社會資訊,但切記不可過度,要給讓孩子去接觸社會的機會。最後是學校教育,這也是人一生中可以自己控制的教育,孩子學校的好壞,學習的成績等這些都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影響學校教育的因素有很多,師資,教材,父母等只要控制了大多數因素,教育就會按照理想的方向發展,社會中有很多放養式教育,也就是所謂的不教育,在這種教育之下,也不乏成功的例子,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正如我所說,控制大多數因素,教育會向著理想的方向發展。

  • 14 # 文傑說道

    秉承天性,但也要以身作則。

    這個“不教育”就看怎麼理解了。

    這句話也是多數懶惰家長的擋箭牌,覺得最好的教育就是放養,讓孩子自己去發展。

    這就跟搞預言一樣,給一百個人發信,說你明天能撿到錢,結果有50個人真的撿到了;又給這50個人發簡訊說你明天還能撿到錢,結果有25個人真的撿到了,到最後總會有人信。不管怎麼樣,到最後總會有人信,信了就開始傳播,然後到問答裡面問:為什麼會有人預言這麼準?

    也就讓很多家長找到了自己教育失職的理由。“你看人家XXX,天天爸媽都不用管,自己就知道學習了!你再看看你!”家庭環境都不一樣,這有什麼可比性?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身輕言微,沒有社會地位,大家對你的話只會冷嘲熱諷,但是我還是想說,這句不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針對的是那些能夠以身作則,在生活中,把自己的優良習慣潛移默化得帶給孩子的家長,而不是那些失職父母口中的擋箭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跆拳道這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