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步lifeway
-
2 # 月下離殤666
不行。
“水是萬物之源”,“存在即合理”,假如黃河重新規劃的話,“牽一髮而動全身”,它會對中國的各個方面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我們不應該向大自然“宣戰”,應該和諧相處。(PS:人類違背大自然的規律,破壞生存環境,為此我們也付出慘痛的代價。)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們偉大的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為我們帶來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的幹流及支流養育了三分之一的中國人。人們習慣傍水而居,黃河的水不知道為兩岸的居民帶來了多少福祉。
假如重新規劃一條黃河水道,不知道又要多少父老鄉親背井離鄉,“鄉土情結”,為了人們的幸福,最好不要。
-
3 # 瑾名軒起名大師程中華
現在黃河在渤海入海,渤海早晚有一天被填平,渤海是我國內海,填了沒有什麼好處。從開封花園口改道賈魯河,入穎河,再入淮河,從江蘇入海,把江蘇沿海淺灘填滿成為陸地,可以再造一個江蘇。將賈魯河,穎河,淮河全部河底河岸全部鋼筋水泥化,可以定期清理河道。
-
4 # 紅9九
想挖新黃河,或讓黃河改道,個人想原因有三個:
①怕黃河下流越懸越高,勢能越來越大,決口危險很大。
②怕黃河把渤海灣越填越小,即影響渤海港口運輸,又影響渤海生態。最怕渤海沒了。想改道流入黃海。
可以還有別的原因,什麼風水之類,那就不知道了。
-
5 # 渤海觀潮
黃河從江蘇入黃海,不太久遠就可以再造一個小半島來,再造一個崇明島,可以將中國的陸地邊緣向東延伸,可以獲得更多的海洋權益呀!
-
6 # 點迷津
在我國多年的努力治理下,黃河不在有害,正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多建河道水利設施造福中原大地,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
7 # 老兵水暖
黃河自古多次改道,才造就了華北平原,現在應該發揮黃河造陸的先天優勢,向黃海要陸地,直至填平馬裡亞納海溝!!!
-
8 # 雲湖洋
談黃河改道,為什麼要改道到江蘇,遠了幾千裡,改道從青島北邊入海,不影響渤海瘀的問題,改道距離最短,損失最小,黃河母親之河,這份榮耀還繼續保留在你家山東了。從江蘇入海要三個省幾千萬人口遷移,帶來莫大生態破壞。
-
9 # zxz19461029
黃河從新規劃應該可行。結合南水北調工程黃河中下游利用舊河道挖河築堤開發成梯級運河深河高堤能夠分流大量長江洪水滿足江淮地區華北地區生態環境用水工農業用水需求滿足內河航運水產養殖需要減少長江洪澇災害改變北方地區乾旱缺水問題旱澇保豐收黃河大堤保證萬年無憂多年調控水源補充地下水位恢復生態環境。還能減少長江汎期棄水擴大三峽水庫發電能力梯級黃河逐級開發完全自流灌溉開發水電資源構建內河航運網路能源運輸大通道開發太陽能貸輪低成本無能耗運輸西北地區能源河海聯運走向世界。
-
10 # 本機電信2
國家層面個人認為就應該改道江蘇入黃海,理由是:一減少地上河的護堤壓力為民生,二取道江蘇減少佔地幾十上百公里河道平面,在起點不變取直後提升河道水沙泥流速,方便帶走河道中的汙泥沙量,開發古河道增加相當數量的耕地湖泊溼地生態為民生,三取得黃河中的泥沙填海造地向公海強行擴張佔海造地為己有合法,四增加勞動就業崗位創造社會價值,提升內需並帶動相關產業去庫存利國富民的千秋偉業。
-
11 # 詩酒論英雄
讓黃河換個地方入海,個人認為不可行。
其一,南水北調,雷聲大雨點小。到了山東以後,由於水價過高使用並不多。最近隨著小清河,大運河2014年申遺成功,南水北調和大運河通航,逐漸熱了起來。
其二,除了水價問題,水土不服也是南水北調以後,山東使用較少的重要原因。
當然,黃河水對山東的重要程度,已經遠遠超過歷代,所以沒有黃河的山東不可想象。
其三,現在的黃河水量很小,雖然鄭州以下都是地上懸河,但是防洪難度不大。儘管是地上懸河高十幾米,但是黃河水量不足以對兩岸形成大的威脅。
其四,黃河口每年向海200米的泥沙衝擊,帶來了每年50平方公里的年輕土地。所以,山東黃河斷流是不可想象的,也是轉型期間的山東不可或缺的母親河。
其五,黃河故道,不論河北還是河南江蘇,現在都變成了果園良田,恢復太難。河南大片果園,安微大片果園和稻田,江蘇大片稻田和麥田,已經完全沒有了河道的跡象。
其六,歷史上漢代唐代元明清的黃河,水量足夠大,但是1960以後華北缺水了。現在不要說雄安新區的白洋淀,還是華北平原,都是地下大漏斗區域,屬於特別嚴重缺水的區域。
最主要的,是經濟性和實用性。黃河故道之所以成為故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水,並不是水患,自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華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地下水,地表水,都大幅度下降,嚴重缺水是目前的現實。所以,沒有水源的黃河還有故道,操作證不大。
歷史上黃河曾經多次改道,一次在江蘇衝擊形成了大面積陸地。還有一次奪路濟南以南的濟水,讓古代非常出名的四瀆只剩下長江,淮河,黃河。三缺一的局面從此延續下來。
即便真如某些專家所說,黃河可以重回黃河故道,因為黃河帶來5500平方公里土地的山東也不會同意。另外,黃河故道河南,安徽,江蘇段,已經成為優勢林果,糧食產區,再重新開挖黃河,也是多此一舉。
-
12 # 崑崙還東國
這個問題下的許多答主三言兩語就說不可行,顯然沒有深入瞭解黃河。實際上學術界的共識是黃河下游改道是自然規律的必然,提前為下游設計好備用河道是必須要做的工作。我在悟空回答了許多關於黃河的問題,大家的評論反饋都很關注重新改道的問題,下面我來聊聊大家關心的黃河備用河道問題。
如果把上圖類比到黃河,圖中的峽谷就是我國的晉陝峽谷,那個葉子般的沖積扇就是我國黃海、黃淮平原。每年黃河從晉陝峽谷流過的同時,攜帶了10億噸泥沙,造成黃河不斷改道沖積出了黃海、黃淮平原。有記載以來,黃河有26次大改道,如果按時長劃分,黃河在現在河道以北地區行河3326年,以南地區行河時間大概660年,中部區域行河時長146年,可見黃河一直遵循著淤積--->河床抬高-->決口-->遷徙改道的發育規律。
目前黃河下游河道面臨洪水決溢風險現在雖然經過人工治理,黃河得到了幾十年的安瀾,但目前黃河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已大大不如前,形成同流量水位增高,小流量高水位的情形。例如1992年花園口流量為6260m3/s,水位比1982年15300m3/s流量的水位高0.34m。2002年夾河灘斷面不足3000m3/s,水位就達到了1996年洪水水位。根據研究,在1958年洪水22300m3/的背景下,整個黃河都會處較高風險級別的決溢,有483km處於 高風險的決溢。
由此可見人為活動只能延緩自然規律的發展,但無法改變自然規律。
後備河道的設計針對目前黃河存在的風險,我國也在積極的研究後備流路的設計,下圖是2008年綜合考慮了地形地質構造,行河規律,和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所設計出新流路。這流路避開魯中隆起地,在裂谷下沉的低窪區行河,能有效穩定河勢,可最大限度利用地形優點,延長河道的使用年限。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關於備用的河道,國家已經想到前頭了,就看這些研究成果什麼時候實施了。
-
13 # 魏東雙
短期內沒必要。
黃河目前主要的問題:
1、水源減少。巴顏喀拉等冰蓋縮小。必須涵養支流水源,改善生態。
2、水資源利用失控、不合理。中游甘寧蒙陝都乾旱缺水,大量汲取河水,致使下游時常斷流。必須調結構,宜牧則牧,宜農則農,工業民用節水,迴圈利用。治理荒漠,改變生態,涵養水源。
3、中游水土流失。退耕還林還草。
4、政策、資金、技術傾斜,治理西部生態。
-
14 # 天下無邪惡
其實用盾構機挖一條地下隧道最合適,改道從江蘇入黃海,可以造一大片陸地,只要按一定坡度挖就行,不影響地面任何建築,良田。
-
15 # 七一251
水要改遒利國利民高山高源河水河道越拉.越深水的方源面的就更小了象反多修一條河道也提高了地上水的增大了流向面的 有很多有利的好處
-
16 # 思之狂飆
1.透過中游水庫的出口,讓黃河的上層水和下層水分流。
2.泥沙量較少的上層水,向北走。在華北平原在黃河下游地區,選擇地勢高的地方,用堤壩圍成水庫,地勢低的地方做自灌區。
3.泥沙較多的下層水向南走,在黃海入海。用黃河泥沙造陸。
-
17 # 錦陽川水
這個問題,是個老問題。也是爭論不休的話題。按理來說,黃河水道,應該尊重自然,應該成扇面自然改道入海,但是,現在下游已經沒有這樣的條件了,只能選擇性方案,現在的河道,也是自然形成的,應該是最佳的,不用勞民傷財。但是,這樣下去,我們自己的內海—渤海,會越來越小,越來越淺,對於中國長遠的發展,沒有好處。最佳的方案就是讓黃河入黃海,從蘇北入海,這樣的話,攜帶的大量黃沙,很快就會給中國造就大面積的陸地,可以考慮,兩個河道都存在,洪水期特別是小浪底排沙期間走蘇北入海,枯水期可以走山東水道入渤海!
-
18 # 遊俠4031859656561
為黃河重新規化設計河道可行嗎?經濟政治成本算過嗎?那得佔用多少良田,拆遷`移民`遷廠用工及補償多少?舊河道改造、平整`復墾費用多少?新規化改變了原有政治軍事佈局,重新規化`建設`佈防成本多少?誰能保證新河道不淤積不再改道?與其如此,不如防護疏通舊河道。
-
19 # 黨書學
如果重新規劃設計,一條新的黃河水道,可行嗎。一人一個觀點,我認為可行。1,填海造陸,2,建設用沙。關於填海造陸,我想大家都能想到,自然而然,成本小,收穫大。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如果能沿半島往大連方向更好,那可能得千年才能見效。再是建沒用沙,原來黃可抬高,主要是農耕時代對河流沒有破壞。今天進入,大規模工業革命和現代化建沒,新開一個河道,最好走前面的最高的一個原河,可以讓原來堆積的泥沙,經過開採,解決建設問題,為人類服務。3,就拿丹江來說吧,上世紀六、七、八十年代一漲水,市區以下,兩岸地被水淹,堤被沖垮,樹被沖走,那河裡的大樹象漂草一樣被洪水沖走,小河的水倒灌,淹莊稼,年年抗洪修堤栽樹,年年被洪水衝沒。兩岸稻田年年水漫。沿江干部都沒法當,就是水災太多。4,世紀前後,公鐵建設把大量的河沙挖走了,現在河床一下子平均低了三、四米,有的地方超過六、七米,以我村修的河壩為準。現在又開始封河了,現在估計沒有三千年,河床不會上來三米高,住在丹江岸邊,身知河水氾濫,所以我認為新開黃河古道,很必要。但沿線遷移量大,總的來說,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利大於弊。
-
20 # 響箭6
那隻能是傾全國之力,還未必能用上多久。
回覆列表
這個不好回答,需不需要設計一條新的黃河水道首先要回答是否真的需要,需要的話就進行專門的研究,需要對方案的可行性就行調研,確定流經的路線,畢竟黃河水道跨度大距離遠,涉及到拆遷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工程投資也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