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ill79804537
-
2 # 彥姊情感觀
提到我的家鄉,我最先想到的是舒適、簡單、安逸,別人最先想到的應該是草原。推薦一個距離我的家鄉較近的草原——克什克騰草原。
克什克騰草原是由草原、森林、湖泊、河流、高山、沙地、溫泉、石林、冰臼、火山群等多種獨特而稀有的地質地貌景觀組合而成。這裡有美麗遼闊的達裡諾爾湖,鬼斧神工的阿斯哈圖石林。這裡還是影視劇的熱門取景地,比如《還珠格格》、《康熙王朝》、《狼圖騰》、《羋月傳》。歡迎來草原做客!
-
3 # 雲說經濟
家鄉是一份揮之不去的記憶,那裡有根,有記憶,有童年,有父母。我會想到親情,愛情,友情,然後是童年,然後就是家鄉的各種美景和美食。
每提到家鄉,或許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家鄉的特色小吃,或許也不止一次向別人介紹過。那些小吃也許是高中旁的小攤,也許是餐桌上的大菜,也許已是當地的一種文化,也許,只是你心裡最難忘記的美味,那種味道,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最重要的是親人還有故鄉的那份親近感。兒時的童年,兒時的玩伴,兒時的那堵破牆。都是一份份珍貴的回憶,還有自己的爸爸媽媽,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方言口音。家,永遠在心中。
-
4 # 暢魚隨心
提到家鄉,我就會想到家鄉的花瑤服飾,華麗的衣服和裙子,一身就要製作大半年。
花瑤服飾都是花瑤人自己一針一線縫製而成。每當看見自己家鄉的新聞或者話題,我就變得非常敏感,就想了解家鄉的變化,畢竟在外讀書許久沒有回去過了。
還有一個印象就是家鄉的臘肉和豬血丸子,那是家鄉的特產,雖然在外也可以吃到,可不是在家裡吃的味道。沒有那麼讓我想念。
最喜歡家鄉的菜了,這是每個漂泊在外的人,想用錢都買不到的。
還有家鄉的金銀花,記憶中的金銀花是多麼的美
-
5 # 孟可的思想空間
提起我的家鄉,我首選想到的是丹頂鶴和烤羊肉串。
因為丹頂鶴,我的家鄉又被稱為“鶴城”。所以,只要一提到我家鄉的名字,首先讓我想到的就是丹頂鶴。
我家鄉的美食,我認為是羊肉串。我家鄉有燒烤一條街、美食一條街。而各色美食中,羊肉串必不可少。親朋好友相聚,即使吃完了滿漢全席,也要再來頓烤串,只要是東北人,都喜歡坐在街邊店裡擼兩串,整瓶啤酒。最好身邊還有個扒蒜穿貂的小妹兒相陪。
-
6 # 周延龍詩歌原創
久違的鄉愁
http://www.toutiao.com/i6350523432521695745/
-
7 # 九末十初
我是東北人,提到家鄉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父母,爺爺奶奶,還有美食,東北五花肉燉酸菜,還有兒時美好的回憶
-
8 # 孤獨舊人咕咚
其實出門在外打拼那麼久,能想起家鄉的好,大多數都是小時候的回憶了,小時候的家鄉雖然艱苦,但是資源環境,農副產品都很豐富,辦什麼活動都是人山人海,很熱鬧……出來工作後,每次回老家過年,都感受到它的變化,使生活越來越便利,但也有時候莫名的感到家鄉的人情變得有點陌生。。。感覺自己,還有一切都回不到從前了。
-
9 # 胖達院線
不請自來
說說我的家鄉涼山州鹽源縣,涼山州在外面人的眼裡就是貧窮、落後的代表,我也不得不承認,有的地方現在確實很貧困。
我生在鹽源縣一個叫樹河鎮的地方,哪裡山清水秀,風景秀麗。雖然交通不便,進出只有一條路但是我也熱愛著它。
下過雨後,山腳下的河水變成了泥土的顏色,還記得小時候常常到河裡去游泳,河中還有許多的雨,經常去捉魚一去就是一天,回到家難免遭受一頓打,但是心裡也是歡快極了。
進出小鎮只有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去鹽源縣城,另一個是去攀枝花米易縣城。鎮上只有一條長長的街道。小鎮的倆邊是高高的山峰,但是鎮子裡也有像圖片裡面的五層小樓房。
這是離鎮裡七八公里處的一個江河—雅礱江。每次出現都要經過這裡坐船過河!河裡的水還是十分的清澈!
-
10 # 彩虹26057
家鄉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陪伴著我們慢慢長大。有許多不可磨滅的回憶,想想都是一種快樂的源頭。
一說到家鄉,我便想起了小時候家門前的那個池塘。我最喜歡夏天時候的池塘,因為池塘會帶給我很多驚喜。我記得那個時候一切都是那麼的原生態,沒有那麼多汙染,看起來都賞心悅目。
池塘裡住著很多靚男靚女,靚男一身青衣,在風中飄揚著,看著就像仙氣十足的美男子。旁邊還有一個穿著一身輕盈白色紗衣,如上天的仙女一般。看著是如此的郎才女貌。
現已經再也看不見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池塘已無法呈現之前那般美麗。
-
11 # 陳立偉75216426
謝謝你的邀請!要說我的家鄉,實在是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位於豫東平原上。沒有高高的山,沒有清清的水,更沒有那些恢弘偉大的歷史文物,古蹟。有的只是那平整的土地,筆直的水泥路。和村民們自行修建的,整齊劃一的兩層的小樣樓。更有哪剛剛過過冬季,沒有返青的,墨綠色的麥田。剛剛過了春節。空氣中還有那種消煙的味道,我們勤勞的親人們便開始在麥田裡澆水施肥!這是我的家鄉!美麗富繞!
-
12 # 小白龍335
提起老家,首先想起厚重家鄉方言,想起兒時的,玩伴,小學老師,同學們,想起了父母,哥姐,還有養育我長大的水土。
-
13 # 愛吃不胖De秋
老家Sunny明媚的天空和清新通透的空氣,工作所在城市的天氣和空氣質量真的差太多了,雖然在政府大力治理下,已經改善很多了。
-
14 # 嘚吧嘚吧法
我的老家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下屬的一個叫興和縣的小縣城裡,雖說是國家二級貧困縣,但是隨著近年來來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再加上我們縣地處於河北、山西、內蒙古自治區的交界地帶,地理位置突出,有“雞鳴聞三省”的美稱之優勢,自2012年以來全縣的經濟狀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火車站建起來了,呼和浩特到北京的高鐵穿縣而過,風能發電廠建起來了,中西部物流園區也建立起來了......這些公共設施的建立大大促進了縣城裡人民的就業和發展,我的家也從以前的舊城區搬到了新城區,為家鄉的變化感到欣喜。
要說談到我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方言哈哈,因為山西內蒙交界地帶的人們一般都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走西口走過來的,與當時烏蘭察布的“土話”相結合,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烏盟話”,基本在山西北部和河北西部是通用的,人們都聽得懂,舉幾個例子大家看看:
有一種人叫做砍貨;
有一種年輕人叫做後生;
有一種壞人叫做灰個跑
有一種胡說叫鬼嚼
有種疑問叫甚了
有種暱稱叫個跑
有種著急叫做撲死個呀
有種一般叫做但求是
有種厲害叫做抗硬
有種快樂叫活撒
有種撫摸叫逼鬥...........
一來是因為我們的方言出了這片區域大部分人聽不懂,二來是因為每年回家過年一聽到此地話總會有種親切感,會有種到這才到是家的感覺,也許吧,這個小縣城才算是我心靈的港灣。雖說外面的人指出烏盟人有很多缺點,但我自信自己在外地絕沒給烏盟人丟臉,未來也是如此。落葉歸根,未來的自己在奮鬥半生之後,可能還會回到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
-
15 # 小渝美食
提起老家,我腦海裡第一個場景就是我們家紅磚青瓦的老房子,還有父母在房前忙碌的身影。哎!這些都是多年前的場景了,它只能在夢裡再現了,我親愛的爸爸已經離開我們二十四年了。
說起老家,還想到春節的肉糰子,也就是肉圓,斬肉。我們那裡叫糰子。
在老家,每家每戶都會在春節前一兩天把糰子炸好。炸糰子時,我們這些小孩子都會圍著灶臺,等著吃剛出鍋的脆糰子,剛剛炸好的糰子外面香脆,裡面鹹鮮,我一次能吃十來個,等到媽媽端一碗紅燒肉圓上桌的時候,我已經不想動筷了。現在我自己也經常做這道菜,但是總吃不出兒時的味道,到底是食物改變了,還是我自己變了?也許那是媽媽的味道,是獨一無二的。
還有就是小溪裡的小魚小蝦,那時候農村水質非常好,河水喝在嘴裡甜絲絲的。野生的魚蝦雖然個頭不大,但味道非常鮮美,每次燒小魚小蝦,我都吃到撐。直到現在還是喜歡吃小小的魚蝦,我老媽經常說我是屬貓的。我現在拍的影片就是我真實的飲食習慣,小魚小蝦經常在我們家餐桌上出現。
-
16 # 東籬園阿文
阿文作為一名山東大漢,很有必要講一講山東的家鄉趣味了。
提到山東,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不打廣告)”。
作為孔孟之鄉的山東,熱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作為禮儀之鄉,禮節是少不了的,但是並不妨礙對於來客的熱情。
談到待客就要說說經典了,作為山東大漢的首選,煎餅卷大蔥,小米麵攤出的薄薄的煎餅,刷上一層醬,剝上一棵潔白的大蔥,好肉的再捲上肉絲,快捷,美味,簡單,爽口。
數不勝數......
-
17 # 中原行者2
我的老家在南京棲霞山麓,一提到金陵府,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場好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幾十萬軍民寶貴的生命壯烈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國恥難忘。上個世紀血的教訓牢記在心,如今國富民強的中華民族正在闊步前進,化悲痛為力量,力挽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手臂,走向明天的輝煌。
-
18 # 山下村民
老家臨海,鹽鹼地,糧食難長,百姓過去是“澇天有蛤蟆,旱天是螞蚱”,平素日子是黃宿菜,去年平生第一次回到老家,卻沒看到鹽鹼地,問及侄輩,因為改革開放以來,農民下功夫改造鹽鹼灘,基本都是良田,除了種莊稼,廣種冬棗,如今黃宿菜已經是高階飯店的菜蔬,百姓生活大幅度提高,走出貧窮落後的窮日子。
回覆列表
是啊,說到家鄉我會想到什麼呢?說實話,我是一個有家鄉又無家鄉的人。籍貫,也就是老家,我是有的。那就是父親的家鄉,這,也是派出所定義入籍人員的規則。因為我的孩子在北京出生後我去派出所上戶口,登記人員問我孩子的籍貫是哪裡,我在猶豫,不知道怎樣回答時,對方緊接著問道:孩子父親的籍貫呢?我報上了我的籍貫,結果,我的孩子得到了她的爺爺的籍貫。啊,我迷茫,因為那個地方我都沒有去過,更不要說是印象和/或鄉愁了。而現在,我的孩子,出生在北京,成長在北京,居然成了外地人,一個她聽都沒有聽過的地方的人。哈哈,你說怪不怪。說了這麼多,我就是要說,在現代,人的籍貫往往與他的家鄉不相干。而我的家鄉在哪兒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經歷,小時候的生活。因為父親是個軍人,所以走南闖北,家,也隨處安置。所以我的鄉愁就是幼兒園、小學的生活經歷,老師、小夥伴的相處。在社會越來越發達的當下,這類經歷的人生越來越普遍,所以,鄉愁對於我們來說那真是“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尷尬了。我想,生活在城市裡的那些八零後九零後們的鄉愁也是越來越沒有詩意般的如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