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害怕讀過之後產生失望或讚賞嗎?
10
回覆列表
  • 1 # 安眠冬夜

    你看過莫言的書之後就會發現,他的書全部都是迎合西方審美趣味的,內容無一例外是醜化中國甚至中國人的。

    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只說明他的作品對西方人的口味,不代表中國人的文學主流。中國的餘華,蘇痛,畢飛宇這些人,我都覺得比他的作品好。特別是《推拿》和《妻妾成群》都是無一例外關注特定歷史人群,卻不會醜化祖國。

    順便說一句我個人的觀點,他的作品難登大雅之堂,那些因為他獲獎而吹捧的人也是一群哈士奇。

  • 2 # 武松

    不會,他的書好像和我不對路,看了根本沒有感覺,現代書只喜歡平凡的世界。路遙是真牛啊!可以故去太早,要是活到今天不知道又有多少好作品,黃易也是,王小波也是!難道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可惜啊,現在書出的多,大多沒什麼內涵,弄的我只能看網路小說了,唐磚很好,贅婿也不錯,推薦修真聊天群,絕對好!

  • 3 # 向前走又是一道風景線

    莫言獲得的獎再大和我沒關係,我不會買他的書,我對此人不感冒,也見過他多次,打心裡不喜歡,更不喜歡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沒有一個不是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從不看。他的作品根本就沒法和矛盾老舍路遙的比。

  • 4 # 瘞花秀士

    我是在莫言獲獎之後買了他的書的,只買了一本《生死疲勞》。

    最早看莫言的書是十幾年前,06或者07左右,在網上看了《豐乳肥臀》,認為是中國當代第一流的作品。當時有個政府的朋友特別崇拜莫言,甚至認為他超過了馬爾克斯,我說差遠了,他很生氣。

    莫言獲獎的時候,我又在網上看了《蛙》,很失望,還不如《豐乳肥臀》,但是大家一定要分清,《蛙》獲的是茅盾文學獎,而不是諾貝爾獎,茅盾獎的是具體作品,諾貝爾獎的是作者的整體創作。

    莫言的作品我看得不多,但是知道得不少,我身邊的作家作者們經常在談論他,基本瞭解了他的一些創作情況和作品優劣。所以當我決定買的時候,就選擇了《生死疲勞》。

    但既然我並不是很欣賞他,為什麼還要買他的書呢?因為不買的話我覺得對不起中國文學。二十多年來我很少讀中國文學,現當代尤其讀得少,長篇小說只讀過阿來的《塵埃落定》、韓少功的《馬橋詞典》、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格非的《人面桃花》、餘華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再就是莫言那兩本,以及其他少數幾本不怎麼好也不大記得的書了。

    閱讀和購買了大量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後,我在諸多契機的促使下,終於於近年決定拓寬閱讀面,比如在年少時曾是我最愛也是我的強項、但後來徹底放棄了二三十年的中國古代詩詞,近年我就買了《唐詩鑑賞辭典》《唐宋詞鑑賞辭典》《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和《古文鑑賞辭典》。

    其次是以批判現實主義為代表的西方傳統文學,過去二十年間很少再讀再買,現在有種虧欠的心理,又買了雨果《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巴爾扎克的《幻滅》《驢皮記》《交際花盛衰記》《幽谷百合》,福樓拜的《情感教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短篇小說集,屠格列夫的精選集,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等。

    同一時期,也重新開始閱讀和關注中國現代文學,買了曹禺、沈從文、汪曾祺、孫犁、廢名、蕭紅、艾蕪、李廣田這些曾經被我拋棄了二十多年的作家和作品。在我內心中,我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興趣更大於現代文學,我既然買了那麼多現代文學作品,怎能不買當代作品呢?所以我又買了大量中國當代的小說、詩歌和散文,小說有陳忠實的《白鹿原》,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莫言的《生死疲勞》,白先勇的精選集,鐵凝的精選集,殘雪的自選集等;詩歌有歐陽江河的《如此飢餓的博學》,翟永明的《潛水艇的悲傷》,韓東的《你見過大海》,楊煉的《週年之雪》,雷平陽的《山水課》;散文有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和《在新疆》,周曉楓的《周曉楓散文選集》和《有如候鳥》,木心的《哥倫比亞的倒影》,張銳鋒的《復仇的講述》,于堅的《棕皮手記》,祝勇的《紙天堂》,格致的《風花雪月》,以及一套九十年代初出版的《當代散文潮流回顧》。

    也就是說,莫言的書是在我大量購買中國現當代文學書籍的時候買的,並且只買了一本,談不上有多重視,可以說近年買的這所有列舉出來的書籍,除了當代詩歌之外,我都不是有多麼熱愛,這只是一種補償心理的體現。

  • 5 # 大洲文苑

    莫言獲獎之前買過他的書讀,是先讀了有關的評論才買來看的。記得很久以前,《文學評論》上有文批評他的作品有低俗化傾向,舉的例子好象是他寫高粱地裡拉出的大便像香蕉,有薄荷的香味。莫言很會講故事,語言很生活化,是一位個性鮮明的作家,特別是《紅高粱》電影推廣了他的作品,但高粱地野合與酒中撒尿確是以醜陋為美的經典。細讀他的小說,語病很多,也不精練,特別愛寫好地主與好日本鬼子,令人反感,於是書沒讀完就送人了。莫言是爭議最大的作家,而且不喜歡他作品的人很多,但很投合西方人對中國滿後愚昧的固化認知,所以獲諾獎有其必然性。最近讀他新詩,說實話,真難稱好詩,不像文學大師手筆,見出文學底蘊的不足。

  • 6 # 老路書法

    莫言的文學作品不同凡響!在他獲獎之前,就讀過他的《紅高粱家族》,他的語言描寫特立獨行,有敲打金屬般的聲音,和其它中國作家不一樣。我之所以選擇《紅高粱家族》閱讀,都是因為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後來,有機會讀了《豐乳肥臀》,又一次震撼了我。倒不是內容有多精彩,而是作品的敘事風格和敘事角度讓我耳目一新。一個先知先覺的剛出生的嬰兒,是這個故事的敘述者,魔幻現實主義再度發揚光大。

    但是之前的《透明的紅蘿蔔》,在我的心目中的地位,超過了這兩部作品的總和,語言美,人物美,作品中的黑孩讓我流戀忘返,特別是對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村的描寫可以說是入木三分,紅蘿蔔的意象更讓人值得反覆玩味!莫言,值得敬佩!

  • 7 # 雲端摘星客

    我是不會的。但是我還是很尊重莫言,畢竟他的書能評上諾貝爾文學獎,說明他的書一定有出彩的地方。但是我並不是一個透過一個獎就會去買一本書的原因,可能這就是我成不了大人物的原因,因為我不狂熱,也不激情。下面說說原因吧。

    首先,每個人看書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人愛看武俠,有人愛看言情,有人愛看玄幻。人的味口是不一樣的,莫言雖然獲了獎,但是他的書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味口。也許你會說,四大名著不是全中國老少都看嘛,好的小說能聚集不同喜好的人。但是你也得看看,中國幾百年才出了四大名著,老祖宗篩選出來的東西是精華中的精華,肯定要看的。但是,莫言的書似乎還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啊,如果真的是好,我相信幾百年後也會有人成群結隊的看的。

    其次,諾貝爾文學獎畢竟是外國人評的獎項,外國人的審美一定和中國人相同嗎?這不一定吧。外國的月亮又不比中國圓,好的東西我們知道好,不用你來說。我們不能被獎項左右了,而是應該實事求是一點,好的書自然會被大家捧起來,例如《明朝那些事》,《三體》等等,這樣才不會本末倒置。

    諾貝爾獎的確是很高的一個獎項。也說明莫言寫的書有水平。但是,如果我連四大名著都是網上看的,其實說明我不太去買書,我也不是作者迷。所以我不會去買,我是不是太直接了???

  • 8 # Lee世立

    首先,我不會因為莫言獲過諾貝爾獎,就去買他的作品。我買一個作家的作品,主要看自己的喜好,是不是適合自己讀,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其次,再來說說若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是諾貝獎系列其中之一,它的整個評判標準都是以西方人的觀念意識形態為基準的。但每個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多樣性,各不相同,所以被評為了諾貝獎並不能說明就是最優秀的作品,沒有被評為諾貝爾獎的作品就是垃圾作品。我們中國有很多作家的作品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並不影響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並不影響他們成為經典作品。例如:老舍,魯迅,巴金,矛盾,餘華,王蒙,陳忠實,賈平凹等等一大批作家。

    也許,這部作品在你的眼裡,是珍寶;或許,在另一人的眼裡,就是糞土。

    莫言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之一,但不是因為他的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早在他獲得諾獎之前,我就讀過他的一部分作品,如:《紅高粱家族》,《蛙》,《檀香刑》。我之所以會買,真的出於真心的喜歡。我們在買書的時候,一般都會先開啟看幾頁,所以首先能讓我們產生買的動機就是它的語言風格。我當初第一眼就會買,就是被作品的語言征服。之後,才是整個作品所講的故事以及其它方面。

    所以,買不買莫言先生的作品,全憑個人是不是喜歡。

  • 9 # 百花袁

    莫言獲諾獎之前我讀過他的《透明的紅蘿蔔》,《爆炸》和《紅高粱》卻一直沒買,一是對作家比較熟悉,二是對作品裡的場景也很熟悉,總覺得沒有必要買。

    莫言獲諾獎後,他的長篇短篇結集出版,我才覺得有必要全部買來,那年趁元旦書城打折,一口氣把他的20本書全搬回了家。以後又陸陸續續買了一些《莫言批判》《海外莫言研究》之類的書籍。

    對於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來說,要弄清楚中國這麼多與莫言同時代的作家為什麼只有他能獲諾貝爾文學獎,那就要在讀他的作品的同時,還要看一些有關專家學者對莫言的說法和看法。這樣才能更好更深入的瞭解並理解他為什麼獲獎,他獲獎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總之,你不看他的書,只道聽途說,便匆忙下結論。那也只能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了。

  • 10 # 高惠均

    當代眾多知名的作家,唯獨對莫言的作品沒有一口氣看完的衝動,更沒有買他作品的慾念。對於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認為意義不大,說明不了莫言的文學成就,就是當代中國文壇最出類拔萃的。他的中後期作品,故事幾乎都界定在舊社會時期,且多以虛幻和魔幻的手法表現,超出了現實生活。唯有獲茅盾文學獎的《蛙》講的是現在的事,比較務實些,讓人能看得進去。縱觀當今文學界中,年輕的從未經歷過舊中國的,卻大量寫那個時期的文學作品的作家不再少數,如劉恆、葛水平、蘇童等。他們的題材和莫言大致相同,但文風卻完全不同,所表達的社會價值更是相差甚遠。莫言一味地追求運用大膽誇張的手法,描述一些真假摻合的離奇故事情節,消遣性太多,現實意義不大。一個負責任的作家的文學作品,應立足社會生活而超出生活,還應為弘揚社會正氣服務,不能一味地為揭露社會的陰暗面,而大肆放大丑化人性的弱點。

    其實在當今中國文壇,文學境界遠超莫言的作家多的是,這可能和作家各人的學識修養有關,所以看待事物本質的深度也不同,其在文學作品中的表達方式也就不同,產生的社會效應也就不同了。

    我認為在這些方面超過莫言的有閻連科、遲子建、葛水平等學者型的作家。尤其是閻連科和莫言的經歷極其相似,但是他的作品社會意義和價值是遠超莫言的。而同樣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遲子建、路遙和陳忠實的作品,都是讓人過目難忘的經典之作,為什麼不會引起諾獎評委的青睞呢?所以聽起來很高大上的諾貝爾文學獎,已經不能完全公正地反映一個作家的真正實力水平了。它遠不如其它的科學獎,那麼公正地反映獲獎人的貢獻含金了。

    莫言獲諾獎,與其說是其實力的反映,不如說是他善於投迎諾獎評委的口味標準的偶然結果。對於兢兢業業從事嚴肅文學創作的作家來說,才不會也不屑去拍諾獎評委的馬屁。而對於莫言來說,敢運用第一人稱講述幾假亂真的荒誕故事,光書名就夠驚世駭俗了,也的確是個另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3000以下的手錶都是廢物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