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月
-
2 # FUXI羲裔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東北,每逢到了年三十,喜氣洋洋的人們就開始張貼年畫、對聯、福字和掛旗兒等喜慶之物,迎接年的到來了。
晚飯後當大人們都在忙著包餃子,準備年夜飯的時候,不顧寒冷的兒童們早已三五成群地提著燈籠到戶外去遊玩了,在這些燈籠中,只有少數的摺疊式彩紙燈是買來的,其餘的都是家長們用秫秸和紅紙等原料製作的。而手腳笨拙的家長為圖省事,往往只是用一根細繩系在空罐頭瓶的口沿處,以便孩子提在手中,然後再把俗稱‘’磕頭了兒‘’的小蠟燭粘在瓶底,就算是一盞簡易的燈籠了。也有的人家利用錐形的鐵皮小水桶(當地叫做‘’畏德羅‘’)作模具,製作一盞晶瑩剔透的冰燈,再點燃一根蠟燭放進冰燈裡,然後擺到門外的。
那時最小的鞭炮是一元錢一掛,總共一百響,但家長給每個孩子只買一掛。這種被稱作‘’小鞭兒‘’的鞭炮,個頭僅比火柴桿略粗一些,因此爆炸時的聲音和威力也都不大。三十的下午得到鞭炮以後,我們並不會一次性的去燃放,那樣太奢侈了。我們都是先把整掛的鞭炮拆散,然後很節制地,一個一個的去燃放,只有這樣才能從三十晚上開始,斷斷續續地一直燃放到第二天。所以那時的三十夜晚,是聽不到那種翻江倒海般狂轟濫炸的鞭炮聲的,因此那時的三十晚上,只能聽到零星而又不斷的小鞭炮在燃放,同時也有少量的‘’二踢腳‘’的爆炸聲在夜空中迴響。
結束了戶外的玩耍回到家中後,全家人開始團團圍坐,其樂融融的吃著凍梨凍柿子,咬上一口又涼又甜的冰凍水果,往往會感到涼得痛徹牙齒,但也仍然心滿意足,因為在平日裡,是根本吃不到這些好東西的。
與隔壁的鄰居相比,我們家的年味其實並不算濃,因為我們家從來都不供奉什麼,而鄰居家除了張貼門神和灶神的畫像之外,在正屋的祖宗牌位前,還恭敬地擺著水果和帶有紅點的饅頭一類的供品。
初一的早晨吃完水餃後,寫字檯上擺起一盤盤的花生、瓜子和糖果,再沏上一壺熱氣騰騰的紅茶,等待即將到訪的人們。而孩子們則全都跑到大街上去看秧歌了,隨著嗩吶鑼鼓和不斷炸響的鞭炮聲在逐漸臨近,由各個單位組織起來的秧歌隊紛紛扭上街頭,在黑壓壓的人群簇擁之下,秧歌隊由遠及近正在緩緩地走來,數不清的摺扇在上下不停地翩翩舞動,而摺扇的綢邊則彷彿掀起了一片絲綢的海洋,在這片絲綢的海洋裡,金色的巨龍在極遽地上下翻滾,鬃毛紛披的獅子不時地縱身一躍騰空而起。行至街心後的秧歌隊將隊形展開,然後繞著場地跑起毛驢和旱船來,其間一個頭戴草帽,掛著白色髯口的黑衣老漢,與身旁小船中的女子步調一致地左傾右斜,時進時退地蹈著碎步,彷彿在風雨中起伏顛簸,同時還煞有介事的用力搖著手中的一隻木槳。還有彎腰駝背,寡眉細眼的‘’媒婆‘’揮舞著手中的長杆菸袋,使出渾身解數逗得觀眾爆笑不斷。四個憨態可掬大頭娃,故作忸怩地不時抬起手臂在面部瘙著癢,讓人忍俊不禁,還有令人驚悚的高蹺,在一步一步吃力地行走。還有翻著筋斗的悟空、扛著釘耙的八戒,還有唐僧,沙僧。扮做河蚌的女子背後展開一對巨大的貝殼,還有青蛇白蛇等古裝戲劇人物。孩子們氣喘吁吁的跟著秧歌隊在不停地向前奔跑,偶而駐足略作回望,旋即又迅速地向前跑去......。
這些就是童年時所看到的北方春節習俗,可惜的是,這些美好的回憶在轉瞬間就已經過去六十多年了。
-
3 # 崇傑說易
座標湖南長沙,還是比較想小時候過年的味道。每家每戶都要準備年貨,臘魚臘肉是必須的,還有糖果,木炭,那時候沒有電爐烤火,都是用木炭烤火,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就是天倫之樂啊!男孩子喜歡玩爆竹,女孩子跳橡皮筋。小時候總覺得時間過得慢,長大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
正月,龍燈,春牛,各種民俗活動開始熱鬧起來了。現在,經濟發展了,反而這些活動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打麻將,撲克牌,唱K這樣新民俗活動。
-
4 # 漁友王政秋
。說到過年在我們南方,其實在年二十四就已進入節日的氣紛了。小年二十四在家打掃衛生,特別是清掃灶臺,準備年貨過新年,好不忙碌。擺上一桌豐盛的酒席,一家人團聚一起,乞求灶神的保佑,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平平安安,五穀豐登發大財。這只是一個小序目,真正的大戲還是大年三十了。這一天人們起床之後給祖先燒一柱香火,點上幾張錢紙,祈求祖先的保佑。接著便是帖對聯、窗聯弄得滿屋的喜氣。晚上的團年飯,那就更不要說了,孩子們穿上斬新的衣服,與大人們一起圍座在酒桌前,十大碗熱汽騰騰的菜餚,加上醇香撲鼻的老酒上桌。唉呀媽呀多誘人啊,你看大碗的扣肉香氣逼人,辛辣紅紅的抄牛肉,清烝的東安雞……另有一道酒席上不可或缺的大菜鰱魚,記注是整條鰱魚菜,從大年三十到新年初三,這道菜是不能動的呵。意寓著年年有餘。吃完了年夜飯,晚八點一家老小國座在電視機前,觀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此時的窗外只見禮花炮映紅了天空,啪啪啪的鞭炮聲響切雲逍,孩童們揮舞著手中的煙花跑動著,歡笑著,一片熱鬧,非凡的節日氣紛。真是今夜無眠,難忘今宵……夜深了長輩們開始給孩子們發紅包了,這在我們南方老家是叫給孩子們壓歲錢。並再三叮吟來年要好好學習聽話乖巧,健康成長。
隨著新年的鐘聲副響,新的一年來到了。在新年到來之際,祝全華人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祝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
-
5 # 憩柳樹的豬小姐
我家過年一直都有個習俗,就是年三十晚吃完年夜飯,要到年初二開年(就是宰雞殺鵝祭拜)了,才能吃葷的。
年三十晚會在床頭、電視機旁,廚房,衛生間放3個年桔,然後過完元宵再撤掉。
一定要在整點鞭炮齊鳴後才開始貼揮春。
-
6 # 小龍旅行e族
我們大年三十晚上所有的小的要圍著老人一起坐坐,聊聊一年的情況,直到晚上十二點菸花放完才入睡。大年初一大早上要給全村的老人去拜年!拜完年就開始兄弟姐妹們一起喝酒聊天!大年初九,有農村的社會,也是最具有年味的!
我們的社火有很多遺傳下來的節目,扭秧歌,舞獅子,打鼓,舞船,唱社火歌等等!
-
7 # 銀城80後
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小時候,過了臘八真的就是年,開始辦年貨,買雞鴨魚肉,炸丸子,蒸饅頭,蒸包子,小孩等著買新衣服,那時候還流行買套裝的衣服。現在的年味,就是除夕夜吃個團圓飯,初一初二去走親戚,不知道是年味淡了,還是人失去了過年的期盼~~
-
8 # 李蘭的生活日記
家鄉過年的習俗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給長輩們磕頭了吧!大年初一那一天早早的就得起床,因為老人說新年那天賴床對自己不好,所以從記事起,初一那天都會被媽媽從被窩裡給趕出來。穿上自己的新衣服,然後站在院子裡把耳朵捂上,看爸爸點響新年的第一掛鞭!然後就跟著爸爸媽媽去給爺爺奶奶的排位先磕頭拜年,再去給其他長輩們磕頭!等拜完所有長輩們後兩個膝蓋都腫了,不過也還是很高興,過年就圖個樂呵嘛!
-
9 # 小歐家電清洗
我們老家有個習俗就是,在三十晚上去上香,我們那裡有個寺廟,縣城裡面那天晚上有很多人去上香,初一白天也有很多都要拍隊,有點類似於春運火車在一樣人山人海的。
還有些人借這個機會再晚上買一起,小玩意在路邊買,待著頭上的啊拿在手上的都有,到了那天晚上整個縣城的警察民兵都要出動,路邊很多賣香的香都有手那麼大有一個人那麼高,一兩公里都是買那些東西的,在以前晚上燒香都在山頂上燒,山頂上有一座塔想在哪裡燒就在哪裡燒,現在不行了了晚上那些警察手牽手不讓上山,要燒香在他們指定地方去燒,不過他們這樣做也為了老百姓的安全都能理解,都乖乖的跟著大部隊一起去指定地方燒香。
白天就可以上山頂在塔邊去燒香了,我們一般晚上也要去燒然後白天也去,在初一那天燒完香就要在外面玩一上一天,下午才回去下午回去的時候還不能打空手,要帶柴回去柴代表財,在新的一年裡要財源廣進的意思,四川有種植物叫黃金樹,在那天都會找它帶回去意思代表著黃金,在那天塔邊的的黃金樹都會被別人弄光,在那天中午還要吃涼皮涼麵,這個是為什麼就不是很知道了,反正在那天我們縣城就會有很多賣這些的,很多家裡面自己做也是做涼皮涼麵。
還有就是在三十晚上要洗腳,老年人說三十晚上要洗腳不洗沒吃的,好像是怎樣的。
而且在快過年的時候不能說不吉利的字,也不能打爛東西,說了不吉利的話或者打爛東西,在下一年就會不好的事要生,或者做什麼事都不順。
特別是在過年當天在和家人一起吃年飯的時候,不能有人來串門家家戶戶吃年飯都關著門,也不能要電話響,在那天電話都會關機。
如果在年飯時有人來串門,就要叫他坐下來吃飯不吃是不行的,必須吃不然主人會生氣,脾氣不好的可能就會罵人的,因為串門那個人不吃飯主人家在下一年就會做事不順,吃飯有打電話騷擾也是一樣不吉利的。
你們哪裡也是這樣嗎?
-
10 # 永生196045664
最熱鬧的是年初一的“新丁酒”。只要村裡有新出生的男孩,第二年初一都要在祠堂裡拜酒席。巨大的蠟燭,長長的鞭炮,還有各種儀式。酒席完成後還要敲鑼打鼓一番。
-
11 # 圍著太陽
以前鄉下過年要殺年豬做臘肉,現在生活質量好了,臘肉做的少,鄉下養豬也嚴格控制,殺年豬這種習俗活動基本上絕跡了。但是另一種我記憶很深的習俗倒是一點沒變 那就是大年初一,村裡小孩和男人,上全村人家挨家挨戶拜年。一般是十五歲一下的小孩去的最早,是第一批,每個拿一個塑膠袋(去裝拜年後每家發的糖果)。然後是沒結婚的年輕人一批,最後就是已婚男人一批,上了年紀的老人則不去,留在家裡招待來拜年的小輩。
-
12 # 西安張美麗
臘八、祭灶就不用說了,二十四五打掃除,哦對了祭灶哪天給男孩贖神(就是在小孩小的時候在灶王爺跟前許個願等到孩子十三歲了再還願。許願也是為了孩子茁長成長,許的啥就還啥,有許雞的、有許羊的、有許豬的,祭灶當天還要待客人)。
二十七八跟年集、蒸年饃蒸蒸碗,三十早上貼春聯、請先人、煮年肉、包餃子,晚上做幾個冷盤拿瓶酒去自己最親的長輩家裡拜年,期間長輩和叔輩們要給孩子發壓歲錢。,十二點放炮慶祝新的一年到來!
初一早上天麻麻亮吃臊子面,吃完飯給去本家家去拜年,然後去本家祠堂祭拜祖先。
初二到初五走親訪友,初五放炮斷狼(這是個老講究了,現在是哪裡來的狼呀)初五還要吃絞團包穀珍也就是五穀雜糧,吃了幾天好的東西也讓你吃些五穀雜糧,免得以後吃這些東西你不想吃,這也是老黃曆了,現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想吃啥就吃啥!
-
13 # 鄧思琦一家
過年了,要說習俗。只能說農村裡的,城市裡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就好比放鞭炮吧,現在很多城市都倡導綠色環保,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大過年的,不就是圖個喜氣,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麼,現在也只有農村能過體會的到。
說完鞭炮,再說說拜年。在農村裡,一到拜年的日子,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的可以隨便串門。城裡嘛,這種感覺就淡了很多。
-
14 # 只羨鴛鴦噠
在我的家鄉陝西石泉,過年從臘月二十幾號就開始了,家家備年貨,準備迎接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早早起來貼對聯,貼門神,穿新衣服,準備辭舊迎新,小孩子們等到十二點時,不約而同放起了鞭炮,什麼擦炮,掛炮都有
-
15 # 南靠山
臘月二十三開始祭灶,扎馬讓灶王爺上天報告,之後幾天開始買年貨,做豆腐,殺豬買肉,打掃衛生,蒸幾鍋饃饃,豆包,菜包,年前去老丈人家送節禮,封雞殺魚準備貢品,過油炸蘿蔔丸子,江絲,年三十中午貼春聯,吃水餃,放鞭炮,下午上林放鞭炮請先人回家過年,晚上要掛天燈,疊紙錢,所有屋子裡的燈全部開啟,要亮三個晚上。三十晚上本家男人聚集在一塊喝酒守歲。初一凌晨五點開始點香擺供祭天,祭灶,挨個門口祭門神,用酒和紙錢,一般貢品為整雞,整魚,一方肉,一盤饃饃,一盤蘋果等。然後下水餃,放鞭炮,發碼子,吃水餃。然後出門拜年,先給自己爺爺奶奶父母等磕頭拜年,再去本家拜年,最後所有本家人聚集在一起,去別人家拜年,拜遍整個村。中午,可以去別的村中的本家拜年。初二去自己姥姥家,舅家拜年。初三初四去自己姐姐家,姑奶奶家,姑媽家拜年。初五初六去自己岳父家拜年,初七初八去姨家等遠親拜年。過去走親戚拜年要磕頭,現在不用了。到了正月十五,家家亮燈,所有門口兩邊都點上紅蠟燭,道路兩邊也點上紅蠟燭,所有沒燈的地方用蠟燭照一遍,散燈。
-
16 # 手機使用者6822124157美
我們河北廊坊這邊一進臘月就有年味了。先是家家戶戶準備熬臘八粥。因為按當地風俗過來講,過了臘八就是年了。給大人孩子準備新衣服,備年貨,掃房擦玻璃大掃除。串親訪友。家家熱熱鬧鬧,喜氣洋洋。我最喜歡過年的份圍。處處充滿了合諧的氣份。我盼望著過年!
-
17 # 在小巷大街
以前過年前家家都要打餈粑,大家族相互幫忙,要是碰上那家殺年豬就可以美餐一頓。過年後初一要在家守年,初二開始走動串門,初三去外婆舅舅家拜年
回覆列表
從臘月二十五開始買過年用的食材,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必須吃餃子,初一早上,也是餃子,有素餡的和肉餡餃子,吃完飯碗裡不能吃完,必須要剩下幾個餃子,也不洗碗這是老輩子留下來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