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蕭晗之十二子門
-
2 # 6別無選擇6
古代為什麼稱"社會"為"江湖"?“江湖”是相對於“朝廷”而言。
朝廷:指官府也就是政界。當官人的圈,朝廷指封建社會(分封制)下,被王國、諸侯國擁戴為共主,共主建立的統治機構(政府)的總稱。在這種統治制度下,共主通常被稱為皇帝。中國曆代的中原王朝通常被認為中國的正統王朝,屬於中央政權,周邊被征服的民族、部落,絕大多數臣服中原政權,被封為諸侯國。中原王朝的統治機構——朝廷被稱為“中原朝廷”。
江湖: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與河流、湖泊並無關係,也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場所。江湖在中文中的本義是指四處流浪、賣藝、賣藥的人的一種生活狀態;這個詞也經常與朝廷(官方政府)相對。隨著時間推移,在唐人小說中,江湖是遠離朝廷的民間社會,而到了宋元話本中,則演變成了打鬥比武的場所。 在許多中國文學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中,江湖是俠客們的活動範圍。所謂江湖,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關於江湖的愛情故事,關於江湖中的豪情,義氣,關於闖蕩江湖的點點滴滴讓人刻骨銘心,小說裡面一個個經典的故事讓人們對它充滿了嚮往,很多人們都受到它的影響,也因為這樣,傳奇一類的江湖遊戲才會在中國那麼火。
江湖一詞出自《莊子·大宗師篇》:泉涸,魚雙與處於陸,相掬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什麼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麼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江湖是美麗的,在深夜的街頭獨自揮舞著刻著自己名字的劍,像風一樣瀟灑,江湖是無奈的,看著自己的師友至愛喋血黃沙,為報仇也只能十年面壁。這就是江湖。在江湖裡,你可以和你的愛侶雙劍合璧,共奏一曲“笑傲江湖”。也可以憑著自己的絕頂聰明,找尋傳說中的秘籍,練就絕世的武功。或者開山收徒,成為受人景仰的宗師。也可以打一把自己的劍,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成為傳說中的孤獨劍客。等到完成了一些近於苛刻的條件,你就可以拜風清揚、張三丰、達摩祖師、王重陽、楊過這樣的傳奇人物,學到令人豔羨的武功。
江湖的稱謂最早是由莊子提出的,出自《莊子 大宗師篇》,原句為“泉涸,魚雙與予處於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原文意思是: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及時離開,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兩條魚動彈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使對方保持溼潤。此時,兩條魚便緬懷起往日在江河湖水裡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識的生活。而後古龍在一本武俠書中借殺手燕十三之口說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成為驚世之言,至此,江湖的稱謂為更多的人接受,也有了更深更廣的內涵。最終,還是由古龍先生為江湖的稱謂做了總結: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誠如斯言,記得徐克版的《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水墨山水、純真作品,因為任我行“只要有人,就會有恩怨”變得沉重。追溯莊子,歷來以寓言的形式闡述玄妙的真理,可謂寸字寸金。江湖,而非溪海,正因為溪水不能容納更多,給人的感覺更是潺潺細水、清澈見底,我們不能忍心看到渾濁;海,又失之巨大,猛烈而駭人,心中只有敬畏,感覺望而卻步。只有江湖,才能真正表現意境,江有溪之雋永綿長、且有奔渤之勢,複雜的水境泥沙混雜;湖,另有海之深沉,無窮的生命蘊涵之中。
人之悲哀,就在於江湖。江湖血雨腥風才有味道!社會長治久安才奔頭!人可以沒有江湖,但人絕離不開社會!江湖崇尚個人,社會期待大眾!江湖人士,諸如東邪西毒等,儘管性格怪戾,動輒殺伐,但能獨樹一幟,仍可以橫行江湖,自在逍遙,無所忌憚,凌駕於眾俠之上!社會梟雄,譬如夏桀商紂,縱然坐擁雄兵,喜好殘暴,難免強弩之末,再不能禁錮天下,荼毒生靈,要風得風,最終為大眾所棄!在江湖的人,一定在社會,在社會的人,未必在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社會個人自由!
-
3 # 吃不起肉的學者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江湖在哪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的概念很多。
除了湖泊江海,還指代民間(“今江湖間俗語,謂錢之薄惡者曰慳錢”、“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退隱(“江湖心自切,未可掛頭巾”)。
後逐漸演變為武俠中常見的“江湖”含義。
現代武俠小說中常見的江湖的翻譯,一般是各自找尋其他含義,例如《笑傲江湖》的官譯強調流浪(Proud Wanderer),有的強調非官方、與政府管制相對的(underground);有的則是繼承古龍的說辭,直譯為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江湖其實是我們,我們也屬於江湖,這就是我們退不出江湖的原因。
一劍一刀,一笑一悲,江湖中人,又豈非不是普通人
-
4 # 行者文孜
讓文孜帶著您一起走進江湖,看看江湖,聽聽江湖吧。
江湖最早出自莊子逍遙遊和大宗師: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句原本是東周官學崩裂,天子失勢,士隱不出,泛舟江湖,潛心於道的代名詞。史記上說范蠡也是這樣講的“乘扁舟浮於江湖。”一直到宋代都是與朝廷廟堂相對的隱士致仕的說法。
後來到了明清,就從民間在野變成了現在這種江湖的概念。當然這也有小說家們的功勞啦。所以江湖相比河海江海而言,是一個出自文明深處,用典習慣的演化問題。而且音韻上也是有講究。
在古代,武俠小說式的江湖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它和我們的想象有何異同?
殘酷的「江湖」
江湖之所以叫江湖,是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江湖人士活動的場所是真正的「江」和「湖」。中國沒有西方式的騎士階級或日本式的武士階級,唐宋以後,武力和武器便由官方高度壟斷。動輒持械決鬥的俠客,皆屬於專政物件。因此,歷史上真實的所謂江湖人士,其實都是為官方所不容的刁民、流民,盜匪。說起盜匪,人們的直覺是藏在山林裡的「綠林好漢」,但古代更為常見和普遍的是棲身於水上的水賊。
我們的江湖
我們也處在一個江湖之中,這個江湖叫做社會。
初次邁出校門,在社會上摔跟頭,分分鐘被教做人。被坑被騙,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學校的那麼簡單。再到後來努力工作,朝九晚五,乃至996,壓的我們喘不過氣來。
每天忙忙碌碌,擠公交,擠地鐵,沒有時間思考未來。我也曾懷疑過人生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可是一轉身大腦就被各種任務書佔據,企圖壓榨完你最後的腦細胞。我突然想逃離這一切,想逃離這個社會,就像武俠小說中的那樣退隱江湖。
可是,我們可以逃離嗎?
-
5 # 付久佳
親,江湖和社會定義不是一個層面。社會包括江湖,社會是所有人大家庭,社會里有好人也有壞人。而江湖是對一些有故事的人統稱。
舉個簡單的例子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他們都在江湖。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是在殺人和被殺之間徘徊。古代過著血雨腥風的日子的人成為江湖人。
-
6 # 天下雕客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我是醉舞經閣一卷書 ,嘗試回答一下。
‘’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險惡,水深火熱,。就是說人心複雜,做事情要多方考證,避免吃虧。
行走在社會,就像在江湖乘船。水深難測,風雲突變,沒有足夠的水性經驗,很容易翻船,萬劫不復。
-
7 # 大餡餃子雜糧五穀煎餅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都說有人的地方 就是江湖 ,可見“江湖”二字包羅永珍,最直白的就是武俠小說中的“江湖”。我們知道古人把“社會”稱為江湖,但原因是什麼?
江湖的稱謂最早是由莊子提出的,出自《莊子 大宗師篇》,原句為“泉涸,魚雙與予處於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原文意思是: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及時離開,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兩條魚動彈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使對方保持溼潤。此時,兩條魚便緬懷起往日在江河湖水裡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識的生活。
而後古龍在一本武俠書中借殺手燕十三之口說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成為驚世之言,至此,江湖的稱謂為更多的人接受,也有了更深更廣的內涵。最終,還是由古龍先生為江湖的稱謂做了總結: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追溯莊子,歷來以寓言的形式闡述玄妙的真理,可謂寸字寸金。江湖,而非溪海,正因為溪水不能容納更多,給人的感覺更是潺潺細水、清澈見底,我們不能忍心看到渾濁;海,又過於巨大,猛烈而駭人,心中只有敬畏,感覺望而卻步。
只有江湖,才能真正表現意境,江有溪之雋永綿長、且有奔渤之勢,複雜的水境泥沙混雜;湖,另有海之深沉,無窮的生命蘊涵之中。
“江湖”的詞源 :從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到江湖文化第一元典《莊子》
陳平原對“江湖”一詞的釋義是:“‘江湖’原指長江與洞庭湖,也-可泛指三江五湖。”這一浮泛釋義的癥結在於,他找到的最早出處是秦以後的《史記》:“《史記·貨殖列傳》述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
他顯然知道,這不可能是“江湖”的詞源,於是又自己加以否定:“其中的‘江湖’即指五湖。故《國語·越語下》又稱范蠡‘遂乘輕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終極。”
“江”、“湖”兩字分開使用時單獨成詞,作為專名固然特指長江和洞庭湖,作為共名固然泛指三江和五湖,然而“江湖”一詞既不是“江”、“湖”兩個專名分開解釋後的簡單相加,也與“三江”、“五-湖”的共名無關。
在中國文化中,“江湖”是一個意義特殊的專名,“江”、“湖”兩字僅僅是詞素,不能單獨成詞,也不能分開釋義。
更重要的是,“江湖”這一專名的特殊意義,決非從唐代豪俠小說到當代武俠小說對此詞的事後追加,而是唐以前的先秦時代早就有的:民間社會的江湖文化與專制朝廷的廟堂政治相對。
因此並非先有“俠客”,後有“江湖”,而是先有意義特殊的“江湖”,後有縱橫笑傲的“俠客”。這是因為,此詞的真正詞源出自始終不被儒家傳統承認為正式經典的中國文化第一元典《莊子》。在《十三經》和所有先秦典籍中,都沒有出現過“江湖”一詞。
《莊子》全書使用“江湖”是漢語中最早出現的“江湖”,按順序依次如下: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內篇·逍遙遊第一》)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內篇·大宗師第六》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內篇·大宗師第六》)
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遊之壇陸,浮之江湖。(《外篇·至-樂第十八》
夫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飢渴-隱約,猶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於罔羅機辟之-患。(《外篇·山木第二十》)
有意思的是莊子與韓非是針鋒相對、不共戴天的兩個先秦思想家,儘管莊子死後-數年韓非才出生。但莊子左右了江湖文化,韓非則主宰了廟堂政治。
陳平原說:“‘江湖’的這一文化意義,在范仲淹如下名句中表現得-最為清楚: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儒道兩家對於“江湖”理解最大的區別在於政治立場不同:
儒家廟堂所推銷的政治人格是忠君牧民的“君子”,道家江湖所弘揚的文化人格是傲視王侯的“自由人”。“江湖”的文化意義,與范仲淹的儒家思想自然難以相容,所以范仲淹筆下的“江湖”並非文化中國的“江湖”,而是政治中國的“江湖”。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因而揭示的只是因失意而暫處江湖的儒家政治人格,卻遠未揭示那些安居江湖、樂處江湖、傲立江湖的“自由人”的文化人格。
說到底,江湖之大獨不能達廟堂,廟堂之下盡是江湖。從古到今,有人追求廟堂之高,亦有嚮往江湖之遠,因志向和立場不同,對於“江湖”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
但廟堂和江湖的界限就那麼涇渭分明?都說‘山林’少煙火味,而‘江湖’多血腥氣”。廟堂之高那看似風平浪靜,道岸貌然底下的現實,誰說不是你死我活的爾虞我詐,腥風血雨?只不過是明暗之別罷了。
-
8 # 笑檀郎
江湖,是相對於“廟堂”來說的。
廟堂就是朝廷,統治階級,大人,君子的代名詞;
江湖,就是民間,被統治階級,草民,小人的代名詞。
雖然這種對立的階級和意識區分自古就有,但首先寫明並推廣開來的,應該是范仲淹,他的著名的《岳陽樓記》: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至於“江湖”這個詞具備了黑社會意義,可能是從《水滸傳》開始的。也可能有其他作品也這麼用過,但肯定沒有《水滸傳》名氣大。《水滸傳》寫的雖然是宋朝故事,但作者是明朝人。
而明朝之前小說並不發達,尤其是描寫民間普通人生活的小說,更是少見。
因此,黑社會意義上的“江湖”這個詞,認為是明朝開始流行起來,應該問題不大。
-
9 # 是名豐收
字面意思是江河湖泊,人早期聚居部落的分佈就是在有水的地方,也可以理解為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所以早期江湖之意為人群的總稱,類似於“天下”這個詞的意思。後來隨著人類部落結構和分工慢慢發生變化,尤其是禮儀的出現,人類群體裡產生了人情世故,因此“江湖”也不再是原來只代表人數量分佈的名詞了,而是有了突出人情世故的含義。
最終發展成了人們習慣認識的那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如果將江湖和社會劃等號,那麼二者相通的地方恐怕就是人情世故了吧!
一家之言,拋磚引玉。
-
10 # 歷史鑑春秋
江湖是古代對社會的俗稱,近代以後在廣東沿海及香港、澳門等地流行 ,意思泛指人多複雜的地方,那麼為什麼稱社會為江湖呢?
因為古代江河湖海眾多,造船業雖然發達,但也有船翻人亡的事故常常發生,那麼有些水性好的船手即使船翻了也能活著回來,於是就誕生了一批敢冒險行船的人,後來就有了闖江湖的說法,也叫弄潮兒。
船走江湖時危險性很大,社會上也有打家劫舍的強盜及黑社會之類,常常發生死人的事件,所以把社會的複雜和江湖的險惡相提並論,慢慢就把社會引申為江湖。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江湖作為一句俗語在如今的民間仍然廣泛使用,
-
11 # 風去了無痕D
古代啊,貌似史書從未正式以“江湖”二字去稱呼過社會!只是清末的武俠小說興起之後,使得整個古代,都彷彿全成了江湖!
江湖,水深,套路深~!
回覆列表
這個世界可以是入世的,比如儒家裡面的人間的世界,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一個世界是出世的,比如道家,那麼出世的莊子能夠說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話,這說明江湖雖然不入世,但是卻也在關心人間疾苦,這裡就有天下無道則現,有道則隱的世外高人之存在,而這裡的閒雲野鶴的生活又被另一群人所羨慕,那就是墨家,他們也期望憑自己的能力控制世界,這裡就把這樣的江湖泛化了,以為為匪為盜就是江湖,而實際上這裡他們的主張大相徑庭,而這樣的是非就是都是一群無所事事的人,只是他們的做法不太一樣,有俠有盜亦有生活習性,而江湖又指代了另一種生活方式,比如漁民,靠水吃水,所以是在江湖上漂泊,假如靠山吃山就是綠林,假如是草原就是草莽,處在沙漠就是大漠,戈壁灘就是西風,東北就是黑社會,這裡只是對這樣的無所事事的人所在環境的一種稱謂,而他們的生活習性不一樣所以他們的做法也就不太一樣,但是說了這麼多為什麼這裡卻把這樣的無所事事的狀態叫江湖呢,因為江湖範圍更大更廣並且最能夠描繪這樣的無所事事的人的生活狀態,莊子說這樣的話是對他的修道生活的總結,而這實際上是對於自己的無所事事的認知,後來認識清楚了認為無所事事是不對的,有官不弟是自慚形穢,雖然有所顧忌,但是與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還是有著入世和出世的不同,所以這是另外的一種無所事事的生存方式,但是卻是有別於別人工作和學習的異類,所以這樣的生活脫離了實際,只是閒來無聊時打發時間而已,有事做了就沒有江湖了,假如真的以打家劫舍為生相信警方也不會放過你,這只是自甘墮落誤入歧途的表現,則與正常人的生活是沒有關聯的,假如有則是干擾的敵對與破壞的犯罪活動,所以被打擾的都是受害者,但是中國文化很深,所以這樣的人又會有什麼匪夷所思的做法是正常人無法預知的,亦不是效仿的物件,即便是他們有時成為了英雄但是亦與人間的正題無關,所以不被納入人們生活的範疇之中,即便是外出旅遊也只是觀瞻但絕不是效仿的物件,是無所事事的詬病之深的緣故,所以是異於正常人的異類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