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順其自然還是要家長引導呢?孩子三歲
7
回覆列表
  • 1 # 寶寶故事

    不管是用西方的教育還是用中國傳統教育教育孩子都要教導孩子學會分享,您可以透過給孩子講一些相關的兒童故事教導孩子學會分享,或者多讀一些繪本,和孩子一起看繪本。

    這樣當孩子逐漸長大的時候,孩子會有好多個各個領域的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些朋友都會出手幫忙的。

  • 2 # 使用者52290093387

    你好,無論多大的孩子都應該學會懂得分享。

    首先,有時候教育要從小培養和養成好習慣,比如分享,從小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和懂得分享,不但可以讓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從中得到很多收穫的。

    我家大寶六歲了小時候從不讓小朋友碰她的玩具更別說分享了,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她才兩歲半,我和老公慢慢給她講故事買繪本經常引導孩子。

  • 3 # rainbowzhong75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分享的慾望的,反而是家長的一些做法,妨礙了他們把這一美德發揮。大部分家長怎麼做的呢?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已經有分享意識了,ta會把沾滿自己口水的餅乾塞打爸媽嘴裡,吃好吃的都想著也給媽媽留一份……只要家長處理得當,本身會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的。但是,我們很多家長確在孩子主動分享的時候說“謝謝寶寶,媽媽不吃,你自己吃哈”,或者在要求了孩子分享,而孩子真的遞過來的時候說“寶寶真乖,媽媽(奶奶、姥姥等等人)不吃,你快吃吧。”往復幾次,孩子就會覺得分享沒用啊,你沒有真心想要啊……自然就不會再分享了。

    當然,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對孩子成長規律的尊重上。1.5-2歲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階段,這個時候孩子能夠明確區分你我,你的我的了,所以如果這一時期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時,不要勉強,可以商量,可以引導交換著吃、玩。

  • 4 # 壯仔媽寶

    可以引導,但是不要強制。

    不要強行讓孩子分享,尊重他的意見,他的東西自己來支配;強行分享只會讓他缺乏安全感。

    孩子3~4歲的時候會經歷“自主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常常強調某物品“是我的”,不但不讓別人使用,即便被動一下也會大哭。表面上看,這類似於傳統意義上的自私,其實不是。

    有很多家長都將這一特徵當成孩子的自私表現,併為此培養大公無私的精神,比如呵斥孩子,強行將屬於孩子自己的物品分給別人。這種做法會造成孩子對物質安全感的缺乏。這個敏感期是構建自我的階段,我們要認清它的意義。

  • 5 # 桃子66002648

    三歲的孩子還是需要家長引導的,孩子從小就學會分享是很好的。

    我有兩個女兒,現在大女兒就已經知道了吃東西之前都會問我吃不吃?或者先讓我咬一口,其實這些習慣都是為了使孩子長大後不那麼自私,還有二女兒大一些以後,我打算每次買東西吃的就買一個,讓她們姐妹倆學會分享。

    以前我的姑姑就告訴我,不管給孩子買什麼吃的,自己先咬一口,讓她們成為習慣,這樣她們以後就會記住不管什麼都先要讓大人。

  • 6 # 蛋蛋巴巴

    是的,教會孩子與別人分享非常必要。

    1,先從身邊做起,與家人分享食物,禮品

    2,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合作遊戲。

    3,與陌生人分享知識,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等等。

    這是一個大致的先後順序,隨這孩子年齡成長,有步驟引導。

    前提是,作為家長必須就有與人分享的良好習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老師,這句話永遠都是對的。

  • 7 # kindergarten扛把子

    可以引導孩子,但是最好不要強迫。分享是一種美德,但是這種美德不應該是教會的,而應該是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的,他覺得這種行為是好的,如果只是教會的話,孩子不一定真的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分享。分享不應該是強迫的,已經是在他願意的情況下,如果他不願意,千萬不要強迫孩子。

  • 8 # 小錢隆

    答案是肯定的。肯定要交孩子學會分享了!我們院子裡有個小男孩比我家姑娘小半歲,有時候我們院子裡幾個大小差不多的小孩會在一起玩耍。可是她家孩子自己的東西不讓別人玩,自己的吃的不讓別人吃。如果別人拿了東西或吃的他就非要玩,不給他,他就非要使勁哭。我們大家都說她家孩子又奸又摳,沒人和他玩!所以大家都還是喜歡和大方又友善的小孩玩。再有就是大家不要在意一時的得失,有一句話,吃虧是福。走向社會大家都會喜歡和這樣的人做朋友。

  • 9 # 壹父母

    分享本來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如果被強迫去這樣做則不會讓人感到快樂。孩子應該自己決定要不要和對方分享自己的東西。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可這些東西,我們未必想和別人分享,也不一定要去分享。孩子也是如此。

    分享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所有的美德都應該有一個前提,就是自願。如果孩子自願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他感到快樂,分享的後果是他滿意的,他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分享”的美德。這是不需要教的。

    當父母想要教給孩子“分享”這種行為時,有一個媽媽的方法可以借鑑。

    她的小孩有很多好看的書,每次有小朋友來,都想借著看。剛開始,孩子是不肯的。後來,她讓孩子把書分了類,有一類是最喜歡的,一定不會借給別人的書;有一類是可以借給送人的書……這些書怎麼分類,都是孩子自己決定的。有人想借或者想看,要看屬於哪一類書。她常給孩子買書,所以一段時間後小孩就會將書重新分類。那些曾經“最喜歡”的書可能會變成“可以借別人”的書……

    如果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也可以在他們被別人拒絕的時候啟發他們思考。當他們想玩別人玩具被拒絕時,可以提出,將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人,再問別人借自己想要的東西。

    屬於孩子的東西,分享不分享,決定權在孩子手上,做父母的,需要慢慢引導他。

    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分享,根本不用批評他,甚至可以告訴他:你可以不用分享。

  • 10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孩子三歲左右的話,應該具備了自我意識,對於分享的事情,父母起初還是不要強迫孩子,告訴孩子與別人分享的好處和意義,徵求孩子的意願。如果一開始孩子不願意分享的話,也不要強迫他非和別人分享;慢慢地,他們長大了,意識到分享的好處,就會樂於和別的小朋友分享了,這也是自我意識進步的過程。

  • 11 # 百合媽媽讀心理

    順其自然好了。

    孩子需要先得到自我滿足與認定,之後才會學會分享。

    如果孩子的內心得不到滿足,沒有樹立自我意識,你就強迫他分享,他雖然做了,但內心卻有缺失。而接受的那一方也許也會有壓力,畢竟對方不是心甘情願的嘛!

    而只有孩子自己先得到滿足,他才願意快樂地分享,並且能感受到分享的快樂,之後才會願意分享。

    所以,有個過程,讓孩子自己慢慢地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吧!千萬不要強迫,一切順其自然!

  • 12 # 暉雪琳源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並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一些小事言傳身教地教給孩子分享。

    如果孩子從小的時候開始不養成分享的習慣,在未來孩子就不會結交朋友、在工作的時候就不會和團隊合作。

    要讓孩子從小就參加不同的社會活動,接觸不同的人,分享自己的喜好和東西,認識不同的朋友,養成分享的習慣。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在小區裡玩耍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和一起玩的小朋友們分享他的玩具、零食······

    比如孩子上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在學校分享他的課外書籍、他的解題思路、他的故事等等。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比較多,在家裡容易是“小公主”、“小皇上”,一定要從小的時候就讓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

  • 13 # 宸寶的雜貨鋪

    2-3歲的孩子正進入“物權敏感期”,知道你的和我的。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但不要去強迫孩子分享。

    我孩子2-3歲的時候也不願意分享玩具,有次一個大他4個月的小姐姐來家裡玩,什麼玩具都不讓姐姐動,哪怕平時不玩的東西。他之前也去過那個姐姐家,兩人一起玩得很開心。

    之後我們刻意會經常去小朋友家串門,讓他體會到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好處,也知道玩完了要把別人的東西還給別人。後來還準備一些小小小小的禮物讓幾個小夥伴體會借和送的區別。之後再有小朋友來家裡玩的時候,就大方了很多。

    同時,也會告訴孩子分享是自願的,一起分享可以將快樂變成兩份。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非常珍惜的東西,不願意與人分享,這也很正常。比如他和他爸爸就是我不願意與人分享部分。

  • 14 # 張小刺

    這麼小的孩子,如果家長不引導的話,他不會知道要去分享的。

    孩子從小就要讓他學會分享,這個事情不需要刻意去教,只要把它溶入到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即可。

    慢慢的就會養成一個習慣,因為我孩子和姥姥姥爺住,現在孩子不管有什麼,都會想到要給姥姥姥爺。 從家人做起懂得分享,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當他的小夥伴來家裡玩耍的時候,我都會問他,可不可以把你的玩具拿給小朋友玩玩,他一開始的時候會不願意,可能他認為給了小朋友他就沒有了。可以告訴他,小朋友只是玩一會,走的時候就會給他了,而且他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那麼多玩具,可以自己給小夥伴挑選玩具。後來他都會很樂意把自己的東西給小夥伴玩。

    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告訴孩子該怎樣做,小的孩子還不能理解為什麼,但是他知道爸爸媽媽也這樣做的,會模仿的。

    所以榜樣的力量很重要,只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不用刻意教,孩子也會自己學會的。

    當如果孩子不願意時候,家長切忌不要強硬的逼著孩子分享。這樣的話孩子以後會更不願意分享,甚至會變的討厭分享。可以在以後的生活中加強對這方面的引導,慢慢來,不可心急。

    相信如果給孩子營造一個大家都愛分享的氛圍,孩子慢慢會主動去分享的。

  • 15 # Avivi遨翔雲端

    我覺得有必要教孩子學會分享。

    現在雖然二胎政策開放了,很多家庭還是一個孩子,這一個孩子真的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很容易讓孩子養成霸道、專制的。

    所以無論是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都要教會孩子分享。像我家,每次給孩子吃的我都會問孩子要點吃,這樣的目地就是讓孩子習慣和爸爸媽媽分享,而不是一個人吃獨食。

  • 16 # 小鮮育兒手記

    今天在看《爸爸去哪兒》最新一期的節目,新的一期節目迎來了媽媽的探班。在做早餐的環節,應採兒對做早餐手足無措,各位媽媽紛紛來應援,分享自己做的早餐。她說了一句話:“Sharing iscaring ”(分享即是關愛),這是要教給小朋友的道理,就是分享。

    讓孩子知道,和別人分享是她的一個權利,而不是義務。你可以把握好這個權利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在公用設施的物品上,要教會孩子分享,因為這不是自己的所有物,需要徵求別人的同意。而在自己的私人物品上,讓孩子知道自己有選擇支配的權利,可以分享也可以拒絕。而不是和一群不認識的或剛認識的孩子,只是想要從你手中拿走玩具玩耍的夥伴分享。

    當然,我們要傳達給她和別人分享的益處:可以融洽朋友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好;可以互幫互助,讓別人感覺到你是善良的有愛心的小寶貝。

    在和別人分享的時候,可以引導寶貝說:我把我自己的東西分給你玩,你可以做我的好朋友嗎?

    在徵求別人的分享時,可以引導寶貝說:我想和你做朋友,可以和你一起玩這個玩具嗎?你願意和我分享嗎?

  • 17 # 父母堂

    其實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大人出於融入集體與社會的考慮想要孩子學會的,因為一個人只有學會分享,才會有利於交往,得到別人的回饋。

    分享的本質就是交換,無論是交換感激、善意還是物質。

    但是太小的孩子無法領會一些人際交往規則,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幾乎沒有分享意識,長大了就不利於融入社會。這時候我們既不能強迫,也不能放任,而是需要爸爸媽媽來引導:

    1、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便是模仿,所以想要孩子大方不自私,需要從父母自己做起。比如家裡做了烘焙,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分享給鄰居奶奶等等。

    2、鼓勵孩子交換

    可以用教孩子交換的方式和別人分享。出去玩的時候,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給小朋友一起玩,這樣別的小朋友也會樂意分享自己的玩具。上幼兒園了可以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圖畫書,卡通片等拿到學校借給小同學玩和看。然後再從同學那裡借來自己喜歡的東西。無論是吃的還是玩的,一個人總顯得很孤單無味,如果大家一起吃、一起玩就會有意思的多,

    3、讓他感受到分享的好處

    在家裡父母不要總是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要教會孩子有好吃的先拿出來給其他人吃。當孩子拿東西給父母吃的時候,也不要拒絕,要接受並且表現得很高興。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受父母歡迎的,是被鼓勵的,從而會繼續這樣的行為。如果常常拒絕孩子的好意,就有可能造成孩子不敢分享或者分享受挫的想法。

    4、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

    一些父母在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會提醒他把帶的零食、玩具分享給小夥伴。但是孩子卻不願意,這時候我們要尊重孩子。誰都有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寶貝的時候,我們要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孩子沒有多少理性思考,他們會有一個直觀的感覺,就是把東西分給別人了,自己就少了或沒有了,所以他們拒絕給予。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自己不願意分享的話,別人同樣也不會把他們的東西分享給自己。孩子會為了能分享別人的東西而分享。

  • 18 # 侯媽家庭教育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裡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大人對他們的要求是有求必應,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難以與人分享,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作為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習慣呢?

    一、不讓孩子獨享

    很多孩子在家裡習慣了獨享,所有好吃的、好玩的父母都給孩子一個人享用,製造了不平等,所以父母要平等地對待孩子,及時轉變這種觀念。

    二、給孩子創造分享的情境

    三、多表揚孩子

    對於孩子有分享的行為,父母要多表揚和鼓勵,讓孩子養成與人分享的習慣。

  • 19 # Mili牽著蝸牛去散步

    與很多人以為的不同,低幼時期的寶寶反而需要”自私“一些。

    3歲之前,孩子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不懂分享的概念,家長不要在這個階段強行讓孩子與他人分享,為的是讓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物權意識」;

    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開始萌發「物權意識」,認為只要是自己看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這個階段孩子的任務是,學習“你的是你的,別人的是別人的”這件事,明白自己的物權受保護,也不去侵犯別人的。

    3歲之後,當孩子搞清楚了物權意識,讓孩子對所有物有了安全感,可以適當引導孩子分享,因為分享這件事畢竟是讓孩子順利融入社會生活的重要一步。具體可以這樣做:

    1.嘗試讓孩子接受“交換”

    跟小朋友們交換玩具玩,但是要建立在雙方都對彼此的玩具感興趣且願意的基礎上;

    2.讓孩子有“輪流”玩的概念

    對於公園的遊樂設施或者公共玩具,讓孩子建立起排隊輪流玩耍的概念;可以透過計時或者數數的方法來規定每個孩子玩多久。

    3.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當有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時,可以讓孩子提前把自己最珍愛的,不想分享的玩具藏起來,千萬不要隨意把孩子的玩具送出去。

    總之,對於低幼寶寶,要以尊重意願為主,適當地引導,家長不要著急,覺得孩子自私,低幼的孩子自私很正常,等他們慢慢長大,經歷得多了,就能明白互惠互利的道理。

  • 20 # 阿斌小戈戈

    分享,一般來說對於學步期兒童是很難的,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般還理解不了分享的概念。

      我聽過太多的父母說這樣的話:“不就是個皮球嘛,你不能拿出來分享嗎?”我想問問他們,一位女士願意把自己最心愛的禮服拿出來分享嗎?一位男士願意把自己最貴的西裝拿出來分享嗎?小寶寶也並不會喜歡分享的,他們理解不了為什麼需要分享。他們會為一個玩具而爭奪,並將這看作生活中最重要的鬥爭。

      

      並不是說小朋友們喜歡用蠻力解決問題,而是他們有這樣的思維模式我看到它—我想要它,它是我的。可能過一會兒,兩個孩子都會把那個玩具扔在地上置之不理了我一般會對兩個爭奪中的孩子說:“你想要它,但別人也想要它。”然後就退在一旁看孩子們如何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引發了肢體的衝突,我會給他們指出另一個可以選擇的玩具。他們也許會有人對替代品感興趣。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有孩子受傷。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孩子在經常出現的你爭我奪中受傷,要儘量讓孩子和與他出於同一發展階段的孩子們一起玩。比如,如果你的孩子處在學步期,就不應該讓他和幾個幼兒園的孩子一起玩,如果你的孩子還在滿地爬,就不要讓他處在都是會走路的孩子中間。

      父母們經常會問我:“如何讓我的孩子學會分享呢?”我會跟他們說:“你要給孩子做出分享的好榜樣,這樣他們自然就會慢慢學會分享的父母的分享行為,給孩子塑造了一個慷慨大方的行為示範。當你發現孩子主動分享時,也要給他積極的語言上的鼓勵,比如對他說:你願意把你的卡車給蘇珊玩,真是太好了。她也很喜歡玩呢。”

      

      我也經常聽到父母對孩子們說:“把它給他,他先拿到的”或者“你們要輪流玩”。大人世界的邏輯,在孩子們身上並不管用。強迫孩子分享,只會讓他感到氣憤而不是感到愛。此外,教孩子分享,並不能讓孩子發自內心地願意分享,而後者才是我們的目標。在育兒小組裡,父母們礙於情面,總是會要求孩子分享。你不妨尋找那種並不強迫孩子分享或輪流玩的育兒小組,並與其他孩子的父母溝通一下,看他們能否接受同樣的理念,不要急於介入,而是等一等,看孩子們自己如何解決

      你可能會感到焦慮,是不是孩子不喜歡分享將來就會形成自私的性格呢?是不是這會成為你教育孩子失敗的反映呢?需要牢記的是,學步期孩子有一個階段佔有慾特別強,這是很正常的,也是會過去的。

      

      我記得在幼兒育養法的課堂上,有一次我們將分享作為當天的主題。20個月到2歲大的孩子們,整堂課的時間都在出來進去地跑,互相追逐,把玩具從籃子裡倒出來,再把它們扔回去。他們互相扔皮球,互相摟抱。有時候,兩個孩子會同時緊緊地抓住了一個玩具,誰都不想撒手。一次,薩拉和查德都抓住了一個紅色的籃子,查德還算平靜,他的手指緊緊地攥住籃子。薩拉想搶卻搶不過來,開始大哭。兩個人都不撒手。我看看他倆的父母,對他們說:“這就是孩子們的生活。”

      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某些大人都辦不到的事情,孩子怎麼會做到呢?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詩試圖在告訴人們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