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書人國師
-
2 # 陳挺36
好,這個我來回答,歷史以來農民起義沒有一次成功的,1農民無組織無級律性。2農民見利忘義,3,沒見過大的場面一鬨就閃,4,沒有特別的軍事練習只能當炮灰。本來到是勝者王,敗者寂,但的確農民是不能式功的。
-
3 # 隨風147314387
口號應該是當時幾呼所有人的訴求,比如宋代王小波口號是:非善法:我行法:等貴賤,均貧富,可想而知在當時號招力有多強,因為當時制度混亂不堪,民不了生,貧富差距巨大,雖最終以失敗告結,卻是古代起義口號政治和生活的完美結合,也為後人的成功起義墊定了堅定的基礎,可喜的是殺了不少貪官算是,連夢都不敢夢,卻讓自己親身做了一回吧,….
-
4 # 泰山英姿
放眼中國歷史,被壓迫者都是打著為勞苦大眾謀生存謀利益的幌子,號召廣大人民起來抗爭,打倒了壓迫者,然後呢?自己又變成了獨裁者壓迫者,之後呢?又被被壓迫者打倒了。這就是中國的歷史
-
5 # 白耀亮
口號的特徵是簡短上口,鼓動性強,而且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說白了都是以社會利益均等為口號的核心意義。
就這個特徵來說,口號就是個偽命題。人往往不患貧而患不均。利益永遠只屬於少數人,如果大多數人都有的,還算什麼利益?大多數都有的就是平常一般了。一般認為稀缺的物或事才叫利益,稀缺的怎麼可能大眾都有呢?
而且社會均等這種口號違反了自然發展的規則。自然最大的規則之一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強者是靠掠奪弱者提供自身的生存條件的。弱者在整個歷史中都是當做供給方與炮灰的形式存在的。
這提醒我們,不要跟風,一看連普通老百姓已經蜂擁而上的事,趕緊離遠一點,比如現在炒房。
-
6 # 三好男人就是我
這就跟我見過很多加工廠小老闆一樣,剛起步時沒幾個工人,每餐都是豬腳排骨的,等人多了公司走上正軌了,就是冬瓜加蘿蔔,你愛吃不吃。
-
7 # 求圖55
呵呵!
一、口號是用來喊的,又不是用來做的;
二、口號是用來鼓動人心的又不是用來做的;
三、口號是用來在目標達成以前做的,目標達到了就不用做了;
口號是為目標服務滴,只要目標能達到,口號做到做不到無關緊要!
目標沒達到,口號做到了也會被叫停;
目標達到了,口號做到了也會被叫停;
……
-
8 # 非常道畢延河
從陳勝吳廣開始,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幾千年來,最鼓動人心的口號就是“等貴賤,均貧富”。雖然是一個幾千年都實現不了的烏托邦,但是誰不敢藐視它的號召力。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 ,王小波、李順在四川發動農民起義時曾說:“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他們提出了“均貧富”的口號。後來義軍首領王善說過:“天下大變,乃貴賤貧富更替之時”,這就在“均貧富”之外,增添了“等貴賤”的內容。“等貴賤、均貧富”思想否定了那種維護封建制度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天命觀。
從此以後,“等貴賤,均貧富”成為中國農民起義的旗幟。 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的起義,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等口號。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進一步提出“均等”及“太平”思想,要消滅天下之“不平”,主張人人自食其力,公平均等。
唐末黃巢起義正式提出“均等”口號,平均財富和人身平等。唐末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北宋鐘相以“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為名揭竿而起。明末的李自成,揚獻忠起義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
洪秀全起兵建立太平天國,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頒佈《天朝田畝制度》,號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
“等貴賤,均貧富”這是農民幾千年的夢想,雖然從來沒有實現過,經常被政治家利用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卻體現出農民內心樸素的要求。
有人認為,“等貴賤,均貧富”實際上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天下大同。《禮記·禮運》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等貴賤,均貧富”與儒家的大同理想是不一樣的,不能混為一談。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就提出了“權有無,均貧富”的思想,商鞅曾提出“治國之舉,貴令貧者富富者貧”,主張透過國家制訂賞罰手段實現均貧富。
“等貴賤,均貧富”是農民的本能反應,天下大同是儒家的政治理想。在《論語》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朱熹在《四書章句集註》〈論語集註〉中說:”寡謂民少,貧謂財乏,均謂各得其分,安謂上下相安。“孔子不是平均主義,而是要各得其分。“《說文解字》說:“均,平,徧也。從土,從勻。勻亦聲。”勻兼表字義。均就是指土地分配均平。
儒家不同意等貴賤,講究以禮治國,堅持上下尊卑的等級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均貧富也不是儒家的基本主張,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
貧富極端分化,這一直都是社會面臨的嚴重問題。董仲舒痛切指出:“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漢書·食貨志》)農民過著“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漢書·食貨志》),“老者不養,死者不葬,贅妻鬻子”(《淮南子·本經訓》)的悲慘生活。
貧富分化與等級制一直都是緊密相連的,高高在上的都是權貴,食不果腹的都是農民。對農民而言,”等貴賤,均貧富“就是最大的動力,振臂一呼,響著雲集。
口號就是口號,鼓動宣傳的作用,不可能完全實現。農民起義發動者,首先考慮的是滿足大家的夢想,畫一個誘惑力的大餅。農民最講究實際,儒家大同世界太虛無縹緲,不如一頭牛兩畝地實惠。
“等貴賤,均平富”,“替天行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農民起義往往打倒舊的皇帝,樹立一個新的皇帝,殺了一批老權貴,迎來一批新權貴。洪秀全就是個典型,說什麼天下都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可是自己當天王別人當臣民,比清朝皇帝還荒淫無道。
中國農民不怕窮,怕的是不均勻,哪怕是大家一起窮。如《管子·牧民》說“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當貧富差距到農民難以生存的程度之時,就意味著社會變成一個火山口隨時爆發。
貧富分化問題,中國幾千年來找不到答案。《群書治要·漢書二》中“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餘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農業社會對貧富分化沒有很好的方法。儒家是復古主義者,提出一個天下大同,“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的原則,然後以“井田制”或“均田制”而平均分配給百姓耕種。王莽真以為這是救世良方,搞什麼井田制,結果天下大亂。
儒家講“仁政”、“王道”,“回到三代”,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天下歸一,天下大同。儒家的大同夢想做了幾千年,卻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
農民不懂什麼天下大同,但內心深處渴望“等貴賤,均平富”,不管誰舉起這個旗幟,就能最大影響鼓動農民起義。要麼死亡,要麼造反,農民還有選擇嗎?在世界上,中國農民以其勤勞、溫和以及強大的忍耐性而聞名,要不是無路可走,誰還會造反?不要嘲笑農民愚昧無知,在歷史的潮流中,誰又能置身其外。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沒有平等權農民就有造反的正義性,你能當皇帝我憑什麼不能!
“等貴賤,均貧富”,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確實落後,問題在於封建王朝等級森嚴特權社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農民不可能提出先進的思想,有它的歷史侷限性。
等級問題,特權問題,貧富分化問題,孔子儒家解決不了,封建王朝解決不了,農民造反血雨腥風改朝換代,只能在歷史週期迴圈中哀嘆。
-
9 # 山澗野草
被統治被壓迫時,為了推翻前政權都會喊出激動人心的口號,大規模地進行傳銷式的洗腦。一旦奪取政權成為統治者,以前許下的諾言就變成了大忽悠。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是如此反覆罷了。
-
10 # 穿越中的書生
其實,這跟打群架,有區別嗎?先找個理由,自已先跟自已紮起,有理了,膽就壯,打出去的拳頭,才會老實不客氣,歷史上,官方的說法,叫師出有名。民間的說法呢,更直接,有理走遍天下,怕個錘子!
以前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將一切的起義,都定義為農民起義,教科書的模版,反正什麼都敢往裡裝。比如說梁山水泊,依《水滸傳》來說,分析這一夥上夥的好漢,階級成份,就五花八門,各種鳥人都有。比如說前老大晁天王,妥妥的富民或地主一枚,宋三郎,押司一枚,宋朝低階公務員,軍師吳用,西席一枚,驗明正身,也是黑培訓中心的在業人員,其它的,花和尚,除脫了軍籍的在野軍官,武松,雙規過的前武裝部長,其它好漢,依次可以類推。
梁山起義有口號嗎?晁老大是有的,有點像現在的傳銷,凡是入會會員,大塊吃肉,大塊分金銀,典型的拉人風采。宋三郎有嗎?也有。忠義堂前掛起了忠義旗,忠心獻給趙王君。可惜,我輕賤的頭腦裡,老是有黃文炳嘲諷的畫面,賊配軍,落草的強人,你臉上的“鋼印”,一世也洗不清。
從陳勝到洪秀全,在這場蕩蕩的起義洪流裡,各路人馬的口號,就像股市裡永不停息的題材,你方唱罷我登場,說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念什麼“沖天香陣進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一旦進了城,全都是李自成,都是不及格的舉人。
我站在世代的世風下,秋風一吹,起義的口號,如木葉般紛紛落下,好不大煞風景!
-
11 # 端木賜香
口號可以常青,但現實一直灰的。
做到個啥哩?
找幾個典型說說吧。
第一個典型,陳勝吳廣起義。口號,一個是:伐無道,誅暴秦。一個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前者,還不算忽悠。秦法確實苛,秦政確實暴。但是,伐過之後,天下就有道了?只不過換了一家公司而已。
後者,翻譯成普通話:王侯將相,這個還能遺傳麼?
當然遺傳。
遺傳可以分多種:歷史遺傳、文化遺傳、社會遺傳、代際遺傳——最後這個代際遺傳,既包括家族裡的代際,也包括王朝的代際!雖然家國興衰,都有自己的興衰線,但是不得不承認,在一定的代際之內,遺傳力還是槓槓的。
不過我倒是認為,所有的農民起義中,陳勝吳廣這個口號,還是最高貴的政治層面上的平等:反貴族特權,倡人格平等。可惜,從來做不到。倒是人分三六九等,一直遺傳到現在。
更可惜的是,以陳勝吳廣的身份與人脈資源,根本做不到起義成功。陳勝一個長工,吳廣一個農民,知識與素養、經驗與交際,都不足以支撐他們走到最後。一個被自己的車伕給玩完了,一個被部下殺死了。所以陳勝吳廣的口號不如改成這樣:咋也是個死,咱不如玩回死亡遊戲吧,死也痛快!
第二個典型,黃巾起義。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蒼天是指東漢政府,黃天是指張角發明的太平道,甲子是起義當年,184年是甲子年,天下大吉,到底啥是吉,就是跳大神了,你走路摔了個跟頭,沒有磕掉門牙,都可以算大吉。實際上,貧農張角,也想不出啥高階的口號,而且這個口號,已夠神叨叨的了。一句話,兄弟們跟我走,開獎的時候,到底出啥獎,再說。事實上沒等到開獎,張角就死了。再神,他也沒有算到,即使病死了,漢軍也不放過他,破棺戮屍,把其首級掂到了京師。只能這樣說,統治者素質有限,想不到歷史週期率,或者想到了,也做不到有效防備,而被統治者,素質更有限,有造反的精神,但沒有造反成功的資質。所以,就是在歷史週期率裡陣痛N久,直到有資質的人接盤,貼上、複製、備份、重組一個新的王朝。新王朝比上前王朝有啥進步不?有,至少開創者,會借鑑前朝的一些教訓,但效果不大,因為兩三代之後,其不肖子孫們就全遺忘了,就是被統治者,也忘了造反不過是自己給人充當改朝換代的炮灰而已。
第三個典型,王小波、李順起義。口號是,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這個更是哄二傻子哩。有意思的是,這種口號,居然一直流傳了下來。
這得道德多麼墮落、智商多麼低下,才會把均貧富當作理想?均貧富的前提,肯定是平等。可是,真正的平等,是建立在資質平等的前提之上的。一句話,我勤勞,你懶惰;我聰明,你愚蠢……你怎麼能跟我均呢?那不是對我極大的歧視與不平等麼?
所以,均貧富,既不智,更不道德,也根本無從實現。但是現在的歐美福利,確實是取長補短的。但是得把握好一個平衡,就是,既不挫傷能者多勞的動力,讓他們足夠富足;又不鼓勵懶人懶漢,只讓他們有起碼的生活保證。但人家是靠政策搞來的,不是靠起義。凡是靠起義的,沒有真正能搞出福利社會的。都是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均嘛呢,就是拔毛,把富人全哈滅了,毛拔自己身上。江湖所謂的,殺富不濟貧也。典型形象就是梁山上的那些所謂好漢,打的是替天行道,實質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大刀殺人。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是天,他們想幹嘛就幹嘛才是道。
第四個典型,鐘相揚麼起義。口號是:法分貴賤,非善法;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
均貧富當然是抄襲前輩。等貴賤,雖是政治上的一種平等訴求,但問題依然是做不到。總之,雙,做不到。政治上沒平等,經濟上沒均平。
第五個典型,元末農民起義。口號是: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或者: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你說元朝的統治者沒文化吧,連人民也給帶傻了,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傻的起義口號了。但是,正因為傻,所以就這個做到了,不就是個反嘛。
第六個典型,李自成起義,口號是:等貴賤,均田免糧。政治上追求平等,繼續哄人;均田免糧,起義不成功的時候可以。幸虧起義沒有成功,若真成功了,你見過歷史上的哪個王朝免過皇糧國稅?不過從者也變聰明瞭,知道都是哄弄哩,所以民間喊的卻是: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夠找闖王;不當兵,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就是快活一場而已,其它都是假的。
第七個典型,洪秀全起義。口號是: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保暖。這是中國歷史上牛逼吹得最大,打臉打得最狠的一個口號了。第一,從來沒有執行過。第二,即使執行,也是消除私有,實行原始公產,結果只能是肥了上頭,苦了下頭。第三,洪秀全這個神漢,把自己搞成妖怪一樣,從未與大家平等過。男女士兵不能私談戀愛,就是兩口子都得分居男館女館,但是洪天王本人,後宮女人數不清,還天天想著法子從民間選秀。就是《動物農莊》裡的那句口號:所有的動物都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你把平等,讀成不平等就成了。
最後總結,把所有的農民起義,都當傳銷看就成。不過是肥了上線。廣大的下線,永遠是龐大的金字塔底座。僥倖推翻前王朝了,新王朝依然是金字塔型的。你呢,第一混不到上線;第二,連底座都可能混不到,因為起義過程中,你不定哪天就死翹翹了。只有一種,是可以理解的,就是不跟著起義,當時就得死翹翹。農民,真是歷朝歷代命不好。
回覆列表
喊口號也得按照基本法。大部分農民起義領袖啊,沒有什麼文化水平,更沒有什麼政治訴求(主要是自己想當皇帝或者混口飯吃),整天只想搞一個大新聞,口號空空泛泛,整天說什麼藥丸藥丸,這種口號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當然這些都是很難被記入史書的,真正能在史書中大書特書的都是些極有煽動性的政治口號。我們先來羅列一些比較著名的口號:
一、陳勝吳廣起義:大楚興,陳勝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二、黃巾起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三、黃巢起義:天補均平。
四、、宋朝王小波、李順起義: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等均之。
五、宋朝鐘相揚麼起義:法分貴賤,非善法;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
六:元末農民起義:“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和“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七、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口號:等貴賤,均田免糧。
八、太平天國洪秀全起義:一律平均。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等。
大家會發現,農民起義的口號中,“平均”,“均田”類似的口號非常普遍,基本堅持了一兩千年沒怎麼動搖,實際上反應的是中央集權的專制王朝下,農民和地主之間尖銳的矛盾。
所以這類口號只要在中國古代封建的政治體系框架下,就沒有實現的可能。大多數農民起義都具有侷限性,平均最終變成了合法的打家劫舍,燒殺擄掠,藥丸是遲早的事情。
真正實現農民階級的解放,那得等到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