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FOXGaTsVE
-
2 # 滷肉姐養生坊
透過穴位按摩,調整人體陰陽平衡,改善症狀,降低血壓。
人體有三個降壓效果明顯的穴位,就是太沖,太溪和曲池.無論哪種證型的高血壓都可以用這3個穴位.每天堅持按揉這三個穴位,200次以上,2個月後可以看到顯著的效果.
太沖穴:在腳背上,大腳趾的間隙後方的凹陷處.
太溪穴:手指從腳的內踝最高的地方向後,跟腱前的凹陷處就是太溪穴.
曲池穴:屈肘,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再推薦一下足三里穴和湧泉穴,這兩個都是保健穴位,具有強壯作用,也可以輔助降低血壓,還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足三里穴:膝蓋下三橫指處。按摩方法:以中指對準左腿足三里穴,用力連續按壓,有酸脹感,每次3分鐘。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右腿足三里穴,早晚各1次。
湧泉穴:在足心處,按摩方法:先以右手大拇指對準左足心揉搓3分鐘,再揉右足心,早晚各1次
-
3 # 使用者4183034402
有一個應急降壓穴位效果不錯,就是耳後的降壓溝。位置在耳背後外耳輪後面,上下方向凹溝,方法是取一根火柴棍,略微彎一下,使之正好貼在降壓溝位置(將降壓溝分3部分,上三分之一就是,同時選雙耳)用手捏貼在降壓溝上的火柴棍大約10-15分鐘,再量血壓,會發現血壓降下來了。然後用醫用膠布粘住。每隔1-2小時捏一捏。
本方法適用於血壓突然升高,身邊又沒有降壓藥,現買來不及的應急降壓,為去醫院或買藥爭取時間,不能作為常規治療。
-
4 # 小中醫邱邱—脾胃
高血壓是困擾許多中老年朋友的健康問題。中日醫院按摩科副主任唐學章向中老年朋友推薦一種“六字按摩降壓法”。
第一招:推橋弓橋弓穴位於人體脖頸兩側的大筋上,左右移動頭部的時候都能用手摸到。用大魚際緩慢地從上到下,每側可以推三十到五十遍。橋弓穴是頸動脈竇,刺激後可以引起血壓降低。要雙手交替做,不能同時做,否則可能引起反射性的血壓降低。
第二招:抹前額抹前額用四個手指的指腹從前額正中向側方抹三十到五十次,動作要和緩。抹前額可以起到治療眩暈、頭痛的作用。
第三招:撥風池風池穴在腦後發線與耳垂齊平的凹陷處。兩手中指和食指按住風池穴,進行向側方的撥動三十到五十次。以酸脹感覺為度,區域性酸脹。
第四招:壓勞宮勞宮穴位於第二、三平掌骨之間,握拳屈指時,中指尖所觸及手掌的部位。同樣按摩三十到五十下。
第五招:摩肚臍雙手重疊在腹部,沿著順時針的方向在肚臍四周做環形運動,按摩三十到五十下。
第六招:搓腰府兩手在腰部環形帶搓動三十到五十下,以局部發熱為度。可以使得四周的血液迴圈加快,一些小動脈痙攣可以得到解除。
1、明目——太陽穴、攢竹穴
位置: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攢竹穴在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
用兩拇指分別按揉兩側太陽穴,兩食指分別按揉兩側攢竹穴。具有明目作用,可以緩解高雪壓縮引起的眼花等不適症狀。
2、平肝——百會穴、率谷穴
位置:位於人體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透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率谷穴位於人體頭部,當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
用兩中指按揉百會穴,兩拇指分別按揉兩率谷穴。可以平降肝火,高血壓引起的不適得到緩解。
3、止眩——風池穴、天柱穴
位置:風池穴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天柱穴位於後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釐米左右即是此穴。
兩中指按揉百會穴,兩拇指分別按揉天柱穴,可以解除頭暈、頭脹、眩暈、頭痛等高血壓不適症狀。
4、醒腦——梳理頭部
位置:將兩手手指微微分開,治癒前髮際處,慢慢向後髮際移動,如梳頭髮一樣,但移至風池穴時,用拇指在風池穴左環狀揉動。可使頭腦清醒,對頭部其他病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5、降壓——喬空穴
位置:位於兩耳後根部,顳骨乳突下前方至鎖骨上窩缺盆穴一直線。
將頭微微想左傾,用右手大魚際置於在喬空穴處,然後做自上而下的摩動;然偶同法按揉對側,具有平肝熄風、清腦明目、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用於降血壓。
6、清熱——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的準確位置位於人體手肘彎曲有橫紋的凹陷處。
左前臂屈曲90度,置於腹前,掌心向腹,用右手大拇指按在左側曲池穴左前後方向的撥動。然後再以同樣的方法撥動右側曲池穴,可以平肝降火,清洩內熱。
7、補心——內關穴
位置:內關穴位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即人體手腕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位置。
左前臂屈曲90度,置於腹前,掌心以45度斜向上,右大拇指指端按在左內關穴做前後的撥動,以同樣方法撥動右側內關穴。可改善心臟功能,對胸悶不適有較好的效果。
8、降血壓特效穴
捏手掌心
血壓急劇上升時,捏手掌心可作為經濟降壓措施。具體方法為:先從右手開始,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右手掌心,並從手掌心一直向上按到指尖,然後,返回掌心,直到每根手指指尖都按到,然後在照樣按左手掌即可。
按摩指甲根部
在手的大拇指指甲根部,以另一隻手的大拇指與食指夾住,轉動的揉搓,然後,自指甲邊緣朝向指根方向慢慢地揉搓下去,勿用力過度,吸氣時放鬆,呼氣時施壓,儘可能的於早起、午間、就寢前做三次,這樣可以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按摩湧泉穴
坐於床上,用兩手拇指指腹自湧泉穴推至足跟,出現區域性熱感後再終止操作,每日1-2次,可以達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你可能從未注意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這個安靜的“殺手”也盯上了自己。中國疾控中心調查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已突破3.3億,18歲及以上居民患病率高達33.5%。如何控制高血壓侵襲的腳步?
受訪專家: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 歐陽平
在中醫領域,原發性高血壓屬眩暈病,其常見證候包括以下四種:
腎氣虧虛證
腰脊痠痛(外傷性除外)、脛酸膝軟和足跟痛、耳鳴或耳聾、心悸或氣短、發脫或齒搖、夜尿頻、尿後有餘瀝或失禁。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痰瘀互結證
頭如裹、胸悶、嘔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處或拒按)、脈絡瘀血、皮下瘀斑、肢體麻木或偏癱、口淡食少。舌胖苔膩,脈滑或舌質紫暗有瘀點,脈澀。
肝火亢盛證
眩暈、頭痛、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口乾、口苦、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
陰虛陽亢證
腰痠膝軟、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耳鳴、健忘。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
眩暈病患者在治療期間除遵從醫囑外,在醫師指導下可適當選擇降壓操進行鍛鍊。
預備動作:
坐在椅子或沙發上,姿勢自然端正,正視前方,兩臂自然下垂,雙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關節呈90度,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肌肉放鬆,呼吸均勻。
按揉太陽穴:順時針旋轉一週為一次,共做32次。
按摩百會穴:用手掌緊貼百會穴旋轉,一圈為一次,共做32次。
按揉風池穴:用雙手拇指按揉雙側風池穴,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次,共做32次。
按摩頭清腦:兩手五指自然分開,用小魚際從前額向耳後按摩,從前至後弧線行走一次為一次,共做32次。
擦頸:用左手掌大魚際按摩右頸部胸鎖乳突肌,再換右手按左頸,共做32次。
按揉曲池穴:先用右手再換左手,旋轉一週為一次,共做32次。
按揉內關穴:用大拇指按揉內關穴,先揉左手後揉右手,順時針方向按揉一週為一次,共做32次。
按揉足三里:分別用左右手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旋轉一圈為一次,共做32次。
擴胸調氣:兩手放鬆下垂,然後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後擴胸,最後放鬆還原。
-
5 # 大洋網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教授王清海表示,根據中醫“平肝熄風”的理論,高血壓患者可針對相關的經絡及穴位進行按摩,以調整微血管的舒張作用,解除小動脈痙攣,達到疏通氣血、平穩降壓的功效。進行降壓操時,老人要取準穴位,以按摩至區域性酸脹、面板微紅為度。隨後,可逐漸感到頭腦清醒、精神放鬆。
第一節:預備式動作要領:端坐於椅子上,雙眼目視前方,兩臂自然下垂,雙手放在大腿上。膝關節呈90度,兩足分開與肩同寬,保持全身肌肉放鬆,呼吸均勻。
第二節:按揉太陽穴動作要領:將兩拇指分別置於太陽穴(位於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上,以順時針按揉太陽穴,共轉32圈。可疏風解表、清腦明目、止頭痛。
第三節:按摩百會穴動作要領:用右手手掌緊貼百會穴(位於頭頂處,為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旋轉,共旋轉32圈。可寧心安神、清腦明目、降血壓。
第四節:按揉風池穴動作要領:用兩拇指分別按揉同側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以順時針按揉風池穴,共轉32圈。可提神醒腦、明目降壓。
第五節:摸頭清腦動作要領:兩手五指自然分開,用小魚際從前額向後耳按摩,共按摩32次。可舒經通絡、平肝熄風、降血壓、清醒頭腦。
第六節:魚際擦頸動作要領:用左手掌大魚際擦抹右頸部的胸鎖乳突肌,再換右掌大魚際擦左側的胸鎖乳突肌,兩側分別擦抹32次。可解除胸鎖乳突肌痙攣,並有助降血壓。
第七節:按揉曲池穴動作要領:先用右手拇指按揉左側的曲池穴(位於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再換左手拇指按揉右側的曲池穴,分別按揉32圈。可有清熱、降壓的作用。
第八節:內關寬胸動作要領:用右手拇指按揉左側的內關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再換左手拇指按揉右側的內關穴,分別按揉32圈。可寬胸舒心。
第九節:引血下行動作要領:分別用兩手拇指按揉兩側小腿的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4橫指處),共按揉32圈。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第十節:擴胸調氣動作要領:雙手放鬆下垂,然後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再向後擴胸。如在做操過程中有頭痛、心慌、胸悶等症狀,應暫時停止鍛鍊。
王清海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教授
-
6 # 大醫本草堂
2018年上半年最新資料:中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3.2%,高血壓前期的患病率則高達41.3%;大家都知道,高血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現在,大多數人都不是特別重視高血壓這個病,雖然平常它沒什麼症狀,但是如果等它嚴重起來再重視,可能就晚了。
據統計,70% 的腦卒中和 50% 的心肌梗死與高血壓病有關,而降壓治療可降低腦卒中風險 35%~40%,降低心肌梗死風險 20%~25%,降低心力衰竭風險超過50%,因此,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是遏制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
怎樣才算高血壓病呢?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 3 次測量上肢血壓,收縮壓≥ 140 mmHg 和(或)舒張壓≥ 90 mmHg 考慮為高血壓病。
即以下三種情況均包括在內:
1
收縮壓 ≥ 140 mmHg 且舒張壓 ≥ 90 mmHg
2
收縮壓 ≥ 140 mmHg 但舒張壓< 90 mmHg
3
收縮壓< 140 mmHg 但舒張壓 ≥ 90 mmHg
需要注意的是:2017 年美國心臟病協會(AHA)釋出的高血壓指南重新定義高血壓為≥ 130/80,但中國指南中,高血壓診斷標準仍沿用以往 140/90 的標準。
現在,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通常無症狀,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血壓高,是體檢或偶爾測量血壓時才發現,所以才稱高血壓為“無聲殺手”。
也許,日常生活中高血壓這種病我們都很常見,可能身邊的朋友、父母親,爺爺奶奶等都有得這個病的,但是它真的這麼可怕嗎?
你可能不知道,耳朵和舌頭還能辨識高血壓!
從耳朵辨別高血壓
人類的耳朵其實很神奇,它堪稱是全身的縮影,看耳朵就可以診查出全身所有臟腑器官的病症。所有血壓有問題的人,耳垂都變得圓、厚、肥大,並且在耳垂上會有一個明顯的分界。
但是,如果你出生時耳垂就是圓厚肥大的,這種先天的因素可能跟高血壓關係不大,只是可能後天有可能會有高血壓。
王教授:耳垂圓厚肥大叫做血壓耳,但不代表直接針對高血壓,只代表血壓有問題。但是高血壓和低血壓還不能夠確切判斷。
那麼,具體判斷高血壓就要看耳背了,如果把耳背翻過來,耳背有一個丫字形的溝,叫耳背溝,也叫血壓溝。耳背溝可以劃分成三個等份。
如果上1/3紅,代表血壓輕度增高,剛剛超過140/90mmHg。
如果上部和中間都紅,代表血壓中度增高。
如果整個耳背溝都變紅,代表血壓重度增高。
如果只有下1/3紅,一般是暗紅,說明這個人低血壓。
王教授:經常不斷地按摩自己的耳背溝,從下向上的按摩,就可以起到降血壓的效果,低血壓的人按摩方向正好相反。
從舌頭辨高血壓
血壓高的人,血脂同樣也會偏高,舌苔也會比較厚,舌色或偏暗或偏白。所以觀察舌頭的情況,也可以搞清血壓的情況,同時還可以知道血脂的情況,因為血壓和血脂往往是不可分割的。
王教授獨門降壓技巧
按摩衝陽穴
衝陽穴位於足背,正好在腳背上最高的這一點。這一點我們可以摸到足背動脈的搏動,中醫叫趺陽脈。從衝陽穴向下按摩,按摩到衝陽下穴,這段距離經常按摩的話,可以降血壓,這是有科學實驗作為依據的。
按摩曲池穴
曲池穴的位置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把袖子挽起來後蜷胳膊,蜷到90°的時候,肘部就會出現橫紋。在橫紋的頂頭,就是曲池穴。按摩時按到感覺酸、痛、脹效果開始顯現,同時血壓也會下降。
按摩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透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太沖穴的兩個作用,一個是可以平復情緒的衝動,另一個就是可以平穩升高的血壓。
降血壓的代茶飲,瞭解一下
除了穴位按壓法,王教授還推薦了可以降壓的代茶飲,這可是不喜歡吃藥朋友的福音,如果你因為工作太忙忘記吃藥或者不想吃藥都可以服用這個代茶飲。
三大寶貝讓你安全降血壓
代茶飲由三種中藥材組成。第一種叫羅布麻,經過中外科學家的科學實驗,可以確切地降血壓。
第二個是桑寄生,也有很好的降血壓的效果,而且可以補肝腎、強筋骨。
第三個是杜仲,杜仲祛風溼的效果很好。
把這三種藥放在一起,沒有任何怪味,而且羅布麻還有些清香,把這三個藥取6-10克,一比一,放在保溫杯裡,用滾開的開水泡10分鐘,然後就當茶喝。估計有一週或十幾天的時間,血壓就會慢慢降下來,並維持在正常範圍。
其實,面對高血壓,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良好的心態,放鬆心情,理性面對,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最大程度的預防高血壓。
-
7 # 曉娟談養生
首先,足三里穴可以去按摩來幫助降血壓。足山裡位於膝蓋下三指橫。按摩方法一中指左腿足三里穴,用力連續按壓,有三張改,每次三分鐘,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右腿足三里,早晚各一次。
其次,湧泉穴。在祖星處按摩方法協議右手大拇指崔總又如新有按三分鐘,再揉左足心。早晚各一次。
最後,耳朵後上1/3處為降血壓的位置,平時可以去揉搓耳朵後側凹陷點,每次揉按大約五分鐘,可堅持下去,一週即可看到血壓的變化。
-
8 # 哲醫論壇
吃降壓藥有毒副作用,最佳的選穴方案:
湧泉配百會,先百會,後湧泉,可灌通上下氣血!以上是基本方案,複雜高血壓要根據情況分析之後出更詳細方法。
-
9 # 夢奇115
有二種辦法降壓效果很好,長期堅持,可保持隱定並停藥。一.雙手拇桅掐中指第一節紋,閉目作自然慢呼吸,注意腳湧泉穴。待呼吸心意穩定全身放鬆,將左腳提起,雙手提起至胸前。腿微屈。做金雞獨立勢。如要鐵倒,可將提起之腳尖沾地以調節。堅持3分鐘以上。中指乃心包經,湧泉穴能降血壓。二.得二手中指平搭在窗沿上,抻直,雙腳頭沾地,一上一下躍動,腳跟不沾地。心中默數數次,閉眼。躍動5oo次停,慢慢睜開眼。此方法降血壓,強肌肉,壯腰腎,佔時少,易堅持。初期腰會酸,待腰不酸後,天天一早晚各一次,到老腿不軟。血壓正常,中風遠離。
-
10 # 亞海36
輕度高血壓透過按穴位等有一定作用,但中。重度高血壓者一定要同時監測血壓情況,看達不到降壓要求的應及時用藥以免影響健康!
-
11 # 早春記憶
高血壓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按摩或是針刺放血“耳溝穴”,位置在整個耳廓與頭部連線的那條溝,平時或是血壓高時都可以用左右手多中指順著耳溝上下搓,也可用消毒的針點刺並擠出少許血來。另外也可把雙手搓稍熱,然後進行“幹梳頭”,也就是由前到後用十指進行梳頭動作,這個平時或是血壓高時都可以用。
說明:這些方法只是用於輔助治療和平時預防,血壓過高時或是還有其他疾病的必須用藥物療或是去看醫生。
-
12 # 家人健康系統
哪個穴位都降不了血壓,只有管住嘴邁開腿能降低血壓,當然是指那些單純性的高血壓。要是器官有問題造成高血壓,管住嘴邁開腿也不起作用,先要康復有問題的器官。個別穴位只能說對預防高血壓有好處,減緩高血壓引起的某些症狀有緩解作用。
-
13 # 儒姐在北京
按摩百會穴、湧泉穴、風池穴、大椎穴、曲池穴、足三里、神門穴等穴位可以降血壓,高血壓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主要原因是中醫認為按摩某些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穴位降血壓,清熱解毒,提高細胞活躍程度,提高身體免疫力。
-
14 # 田間地頭網路科技
頸源性的血壓可以針灸頸椎旁開0.5寸的夾脊穴,風池、腕谷,這些穴位都可以起到一個降壓的作用。此外還可以選用太沖、行間、合谷等一些穴位,都具有一個降壓的作用。如果這個患者是因為腎虛引起的一個肝陽上亢,可以選用太溪、照海、復溜這些穴位。
回覆列表
高血壓一種慢性疾病,對於患者來說一開始的不明顯導致了最後的治療困難。很多人覺得高血壓不可怕,可怕的事都是留到後面的,前期高血壓只會讓人覺得頭痛、頭暈、胸悶,後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影響心、腦、肝臟,嚴重威脅到生命安全。
高血壓
目前控制高血壓是唯一的治療手段,除了日常服用一些藥物治療外,還應增加一些其它的治療方法,如自我按摩保健法,喝茶養生法,都是可以緩解高血壓的病情的。
風池穴位
按摩療法主要是出自中醫穴位裡面,這裡包括了風池穴、太陽穴2大緩解高血壓引起的頭疼眩暈的症狀。
每天使用雙手,由太陽穴揉到風池穴,來回旋轉揉10次,然後改用2手指按住風池穴,效果以達到痠痛為最佳。建議堅持每天做一遍,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緩解高血壓的病情。
按風池穴位
飲茶做為中國傳承已久的養生療法。研究也表明飲茶對於高血壓患者有很多好處,但是不能喝濃茶,只適宜喝淡茶。巴馬做為長壽之鄉,它也少不了有一套飲茶養生的手段,那裡的老人常飲火麻茶,做為日常養生調節生活的必須品。
火麻茶
根據國際自然研究學會考察,發現這火麻茶中含有可以降壓的功效,它含有人體大量微量元素和豐富的亞麻酸以及亞油酸、不飽和基酸等,可以有效果的降低人體內的脂肪組織,改善高血壓的頭痛、眩暈等症狀。
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人群,途方便的可以選擇袋泡茶,想自己煮的今天配方也附加上來了:
黑木耳,火麻仁,決明子,番石榴果,桑葚,葛根,槐米,黃精,萊菔子
做法是收集以上材料,然後放入砂鍋中煎熬半小時即可代茶飲用,也是比較簡單的,不過這樣直接煮氣味有在點,建議還是選擇袋泡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