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明月醉酒歌
-
2 # 寰宇新史野
這還不至於達到,現在馬拉松比賽比賽全程42.195KM,也有小馬拉松和迷你馬拉松,到後兩種是大眾健身專案,嚴格意義不屬於競技馬拉松。再說黃包車大多是城市中短途,過去有黃包車的歷史中大部分城市規模相對於現在比較小,所以距離不會很長。黃包車伕腳力雖好,但未達到專業馬拉松運動員的水準。
-
3 # 小樓聽雨71514
黃包車伕是跑個三里五里,就歇了,等下一個活,但天天如此,也有個別特別能跑的,如果吃的能敢上現在的運動員,出個世界冦軍,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
4 # 體育新知識
當然不是,
①馬拉松賽是一項長跑比賽專案,其距離為42.195公里(也有說法為42.193公里,但比賽都是用42.195公里)。這個比賽專案的起源要從公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講起。
“馬拉松第一人”菲迪皮茨雕像
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史稱希波戰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儘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菲迪皮茨計程車兵回去報信。
菲迪皮茨是個有名的“飛毛腿”,為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訊息,他一個勁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已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地喊道“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說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拉黃包車的大都是年輕人,上了年紀的要麼就是幹不動,要麼就是腿腳沒那麼靈活,大部分人也不願意坐他們的車,這樣收入也會減少很多。據說當時的黃包車大部分都是從車行租過來的,交了押金就可以拉著黃包車出去拉客,然後再每個月上交一部分收入,最多的時候要上交一半。這樣算下來一個月也沒有多少錢到自己的口袋。勉強能夠維持生計,養家餬口。在那個年代,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飯,黃包車車伕相對來說還算幸運的
黃包車伕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的拉客,等客,他們沒有什麼閒暇的時間能夠做其他的事情,甚至還要防止自己不要犯錯,因為車是租來的,如果哪天不小心犯了錯,把車子給扣押了,要交贖金才能把車贖回。這樣的話自己就很被動了,而且贖金對他們來說也不低,車行也會對自己有看法,如果車行不願意繼續把車租給自己,就等於失業了,又要重新找一份事才能養活自己。
② 對於黃包車這個職位來講,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有一部分人還是有機會能夠買到一輛黃包車,自己買了黃包車以後,收入會增加很多,因為不用再上交自己的收入,所以大部分拉黃包車的車伕,他們最大的想法就是透過自己的努力,最後能夠擁有一輛自己的黃包車,但是隻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夠實現這個想法。自己辛苦當了一輩子的車伕,掙得收入幾乎要上交一半,最後一輛黃包車都買不起,真的讓人心酸
-
5 # 每日兩場
不是!黃包車伕為的是掙錢而拉車!而且他所產生的運動量是隨客人多少輕重決定的!與現在馬拉松運動員團結拼博的精神不一樣!所相比的競技水平也不一樣!
-
6 # 沈銅匠
馬拉松是一種競技運動!黃包車伕只是一種養家餬口的體能職業!為了生存而拚命奔跑,累死累活而掙幾兩棒子麵錢。二者不能同題而論!出題之人腦殼注水了,毛病!你的命題讓我想到一部電影《京都球俠》。醒醒吧,喝口水。接著睡,接著夢!森林大了什麼鳥都有?
-
7 # 體育經紀人
不可相提並論,馬拉松競技是涉及個人心肺耐力、乳酸閾值、肌力及肌耐力、柔韌性、核心穩定、 肌肉彈性回縮力、速度等因素的高強度運動專案,馬拉松競技運動員成績與排名相差在數秒或數10秒間。2015年以來中國馬拉松運動取得了高速發展,特別是業餘馬拉松愛好者,每年的增長速度很快,熱門城市、高等級馬拉松一號難求,報名數10萬人次以上的比賽數量不斷增加,抽籤參賽成常態。黃包車伕不能和競技運動員相比,但可以和業餘馬拉松運動員可以PK一下,解放前的黃包車伕為生活還奮鬥,雖然並非一天數10小時都在不停拉車,但他們接客時要有足夠的體力與耐力接客戶到目的地,今天我們的業餘馬拉松運動員不一定可以做到;42.195公里對於業餘運動員來說,更多的需要努力和堅持。參考,參考,關注我,瞭解馬拉松。
-
8 # 鴿子洞下捕魚人
估計達不到吧,黃包車拉起來如果沒有上坡的情況下不是很重,而且黃包車的執行距離很短,一般不超過5公里,所以我認為傾向性不一樣
-
9 # 時光18275673
估計提問者根本就不瞭解馬拉松這項運動[我想靜靜][我想靜靜]長跑是講究節奏的,黃包車伕別說運動員,就連稍高一點水平的業餘大神都跑不過!
-
10 # 球哄哄
這個問題也很有意思,這都不是觀眾戰秦瓊了,而是跨行業的大比拼。其實有一點他們就沒法比,那就是負重跑和空跑完全是兩個概念。黃包車伕是一個很辛苦的職業,馬拉松運動員是一個很艱苦的職業。你可以體會一下兩個“苦”在漢語中的含義,就能感受他們之間的不同。黃包車伕可以跑跑停停,而馬拉松運動員一跑就要42公里多,兩者之間是存在非常不同的。黃包車伕是短途的,基本上是是三公里以內,而他需要負重,而馬拉松運動員是搞長途的,不需要負重。明白了這些你就明白了,這雖然是兩個都以跑為職業的專案,但差別實在是太大。黃袍車伕一天可能跑42公里,但馬拉松遠動員要在3小時內跑42公里,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許經過專業訓練後,黃包車伕能成為馬拉松運動員。馬拉松運動員經過訓練後,也能成為黃包車伕。
-
11 # 首席特妖平論猿
不是。
1、這兩者沒有可比性。你非要比,無非是想問黃包車伕的體力、耐力是否可以和現在的馬拉松運動員相提並論。答案也是:不能。
2、因為黃包車伕的運動強度很低,馬拉松運動員的運動強度很高。這個高和低,是個相對概念。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跑標準操場(一圈400米),跑一圈所需時間大概在1分05秒以內,國際頂級馬拉松運動員可能一圈只要50秒。你自己可以跑跑看這是個什麼速度。我跑5公里大概21分鐘,我衝一圈400米大概在1分10秒左右,這是我全力衝刺哦,而且只是400米。人家是跑42.195公里哦。
-
12 # 山野村夫道格拉斯
就怕遇見陳真這樣的車伕!從某種角度來說車伕天天負重訓練。一練就是一天。連續體能或許達不到的。前半程應該有點優勢。挑山工也是一個道理,整天負重爬山,身體早已訓練出來。身體差的人,完全可以去山裡來這種訓練。
-
13 # 春暖花開003
我爸,1945年開始,17歲,在廣州拉黃包車。
拉黃包車之前,在鄉下幫走私鹽的做挑夫,從海邊挑鹽到山區,再從山區挑米到海邊。
每次看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他就很興奮。哇,如果我拉黃包車的時候,有人叫我跑,我也拿金牌。
1945年他拉黃包車的時候,一臺車是兩個人拉的,一人拉半天,大概一天拉十小時。
當然也不可能全天在路上跑,他們還要經常蹲在廣九車站,大三元之類的地方等客。
我問我爸,最怕拉到什麼客人?
他說,如果拉到肥佬,還要過橋,就慘了。
1945年,廣州已經有海珠橋了。很多有錢人,是住在海珠區的江邊的,拉肥佬過橋雖然怕,但還是經常拉到。
很多黃包車伕,是沒有能力拉一個肥佬過橋的,所以橋下就有人專門做推車上橋的生意。幫車伕推車上橋,賺兩個辛苦錢。
我問我爸,一般你一天跑多少小時?
他說一般一半時間等客,一半時間跑。哦,大概一天跑五小時。
最遠一般跑多遠呢?最遠從白雲路廣九車站跑到河南,就是今天的海珠區。
4.6公里。
最慘一次,在廣九車站拉一個國民黨軍官去達道路,普通話聽不懂,拉了他去大德路,然後又從大德路拉到達道路。
3.4公里+5.2公里=8.6公里。
左算右算,我覺得他一天怎麼也得拉四五十公里。
拉車的,比跑馬拉松的辛苦。
馬拉松是空身跑,拉車是負重跑,
拉車的,夏天為了省鞋子,光腳跑,馬拉松的有跑鞋。
拉車的,餓著肚子得跑,吃飽了有客也要跑,馬拉松運動員,生活有人照顧。
如果遇到惡劣天氣,馬拉松會取消,拉車的,如果老爺肯加錢,打颱風也會跑。黃包車伕屬於全天候跑男。
算來算去,哈哈,如果1945年讓我爸不拉車,去運動員跑馬拉松,一定跑贏今天中國的長跑運動員。
這也是我爸每次看人家跑就唸叨的,唉,1945年,如果有人找我幹這個,我就不拉車了。
-
14 # a股漲過老美
要看哪種黃包車,有一種是有人包的,就是每天定時定點從哪拉到哪。假設這種人的單程是40公里以上,然後你告訴他如果能跑進多少時間就能給一個月工錢,讓他練個幾個月,估計能行。那種沒人包的拉拉散客的估計難。
-
15 # 越馬長弓
應該是達不到,黃包車是人力車,因為那個時代城市面積小,所以實際上活動的區域並不是很大,一般應該在十公里以下,當然十公里也很不簡單了,車重加人物重量,一把拉上百公斤應該是平常,但是這事有辦法偷勁,車伕並不是全程都在發力狀態的,有一個大重量車體作為慣性支撐,車伕只要讓車速起來以後,就可以藉助這個力量,跑幾步借幾步,這是個熟練工種
-
16 # 逗你玩38903233
跑馬拉松拉不了黃包車,拉黃包車的也跑不了馬拉松,說白了,一切體力勞動者參加和其勞動相似的體育運動,都白扯,最多比不經常參加運動的人表現好點
-
17 # 日懶倦梳頭
要比拉車,馬拉松運動員肯定不如車伕,要比長跑,車伕自然也不是運動員的對手。競技體育早就不是光靠傻練就能出成績的時代了,問這樣的問題,至少也是缺乏對專業起碼的認識和尊重了
-
18 # 勇哥在義烏
在解放前的黃包車車伕,生活是相當的艱苦,一天也掙不了幾個銅板,個個都是面黃肌瘦,今天拉到人了就能吃點飯,明天拉不到人還要餓肚子,解放前的黃包車是從日本傳過來的洋車當時在北京很流行,慢慢地流傳到全國各地。解放前黃包車伕都是最底層的人,他們的情況就比我們現代的農民工還要差勁多少配,現在的農民工不管你正錢多錢少,最起碼生活上還是能過得去,在解放前的黃包車車伕,都是餓的骨瘦如柴,基本上活不過40歲,常年的辛苦勞作,營養又跟不上,他們的生命了,都不很長。在解放前的時候,黃包車車伕他們還沒有什麼尊嚴,要是遇到不給錢的主,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就這樣白白的拉一趟,那黃包車伕他們的競技水平能跟到現在的馬拉松相比嗎?那真的是天方夜譚,想一想就知道了,現在的馬拉松競技體育這些人從小就是開始鍛鍊,他們都有很好的體格和體能,身體素質是相當的好,可以說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那時候呢?黃包車車伕很多人都是租的車,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去挑,只要是個人,你能拉得動就可以了。
就算有些黃包車車伕,他的體能很好,但當時拉黃包車車伕的你體能再好,它也可能是營養也跟不上,拉黃包車車伕的人,他一般都是生活很艱苦的人,他才去拉黃包車,長年累月的勞累,不要說營養了,就是能吃飽飯也算不錯了,
他們的身體早都嚴重透支,怎麼可能和馬拉松競技運動員的水平來相比了?現在的馬拉松長跑運動員,他們是重在參與輸贏對他們來說也沒有多重要,因為要在短短的時間跑完那麼多里程,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拿解放前的黃包車車伕來和現在的馬拉松競技運動員來比那真的就是胡說八道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
19 # 高紅權先生
黃包車伕拉車時是一種勻速跑,就好比我們的健身跑一樣,一般都是一個速度。同時,黃包車伕也會量力而為,不會用很快的速度去跑,他會一直自覺地把速度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也就是儘可能按照自己舒服的節奏來跑。就像健身跑一樣,如果把節奏控制好了,我們可以跑很遠很遠的。
而長跑比賽不一樣。長跑比賽是典型的變速跑。參加過長跑比賽的人都知道,跑長跑最怕節奏變化太多。如果被別人帶著走,一會兒快一會兒慢的,那要不了多大功夫,身體就頂不住了。但是你不變節奏還不行,畢竟你是在參加比賽,總不能自甘落後啊!
因此,不管是馬拉松運動員,還是其他中長跑運動員,變速跑能力強都是看家的本領。專業運動員他們平時練的是啥?就是不斷地變換節奏跑下去。
如果讓黃包車伕來參加長跑比賽,雖然他的耐力可能非常好,但是由於他不具備變速跑的能力,那麼他很快就會力不從心,沒有多少時間就會敗下陣來。
奧運歷史上確實有像1960年奧運會冠軍,衣索比亞的阿貝貝那樣從一個放牛娃直接奪得馬拉松金牌的美談。但那畢竟是六十年代,體育競技水平還不夠高,阿貝貝又是百年難遇的天才人物,才會有那樣的結果。
到了現在可是不行了。即便是衣索比亞、肯亞那些天賦極高的選手也要經過嚴格現代化訓練才能奪得好成績。
所以,黃包車伕絕對不能和真正的馬拉松選手相比。
回覆列表
這個應該不是,黃包車伕他們類似於開出租車的,只是在城區拉人謀生,競爭大,短程的最多到城郊,而且沒有活的時候他們路邊休息等客源。馬拉松是體育競技比賽,需要一氣呵成跑完十公里,中間不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