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總探長
-
2 # 夏目歷史君
倘若說到蔡鍔這個名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他,他在雲南四川一帶的名氣非常高的,只不過這個人英年早逝,在34歲的時候因得了咽喉癌而去世。
他是民國初期一個不可取代的風雲人物,倘若他活著的話,可能天下的格局發生很大變化,通俗的來講,日本在侵華戰爭的時候可能就沒有那麼容易會打到中國腹地,不會有蔣介石的北伐故事,更不會讓蔣介石輕易發動軍變。
那麼蔡鍔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物?如果他要是沒有死的話,天下格局又會可能出現哪些現象呢?
一、蔡鍔是個怎樣的人?蔡鍔老家是湖南的,家裡面特別窮困,他特別的聰明好學,在十三歲的時候就考中了秀才,後來被梁啟超看中收為徒弟。
在1902年的時候被清政府派到了日本陸軍學校學習,在畢業之後回到國內在各大軍校之中擔任老師。
在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在剛爆發的時候,他由於受到了梁啟超的新民主思想,所以和同盟會走的特別的近。
清朝滅亡之前他被派到了雲南,後來的雲南王唐繼堯就在他手下幹活。
蔡鍔真正對於中國造成影響的時候是1911年底,蔡鍔響應了武昌起義,推動了辛亥革命革命成功之後。
清朝滅亡之後他被升任為雲南都督,當時雲南被蔡鍔實際控制在了手中。
袁世凱擔任民國總統之後,為了控制雲南就將蔡鍔騙到了北京,並且將其幽禁。蔡鍔的軍政大權也就落到了他的手下唐繼堯的手中。
後來在日本和袁世凱密謀簽訂21條的時候,蔡鍔也就從北京再次逃回了雲南。
袁世凱稱帝之後,蔡鍔作為唐繼堯的手下便派兵攻打四川反對袁世凱稱帝,歷史上稱之為護國戰爭。
正是因為蔡鍔帶兵獲得大勝,給袁世凱稱帝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袁世凱被迫下臺,當時黎元洪勝任民國大總統,蔡鍔也順勢升級為四川督軍。
當時蔡鍔剛34歲,正值年輕氣盛,可惜的是他卻得上了咽喉癌,最後在日本福岡搶救無效去世。
二、若蔡鍔沒死,歷史走向如果蔡鍔沒有死的話,以他的性格特點還有思想水準來說,在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推進共和統一的時候,蔡鍔應該會積極響應。
因為當時雖然是民國的名號,但是卻被各地力量所割據,整體還是處於一種4分5裂之中。
如果蔡鍔當時加入北伐軍的話,國民政府整體的北伐會更加的順利,因為唐繼堯當時雖然割據了雲南,但是畢竟曾經也是蔡鍔的手下,二人也算是合夥關係,唐繼堯自然也明白蔡鍔的能力,再加上當時唐繼堯又處於蔡鍔和國民軍隊的包圍之中,自然也就沒有能力做出對抗。
北伐過程中有了雲南,還有四川的支援,吳佩孚和孫傳芳等軍隊根本不會做出太多的抵抗,整體的北伐戰爭會更加順利。
如果蔡鍔沒有去世的話,那麼蔣介石也不敢發動革命政變,當時的國民政府也不會出現動盪和分裂,從而讓中國的基礎工農業可以發展的更完善。
如果有了這樣的一個基礎,在1931年日軍準備侵佔東北的時候,蔡鍔也會第1個不答應。
在東北就與日本展開鬥爭的話,中原地區可能也會藉此機會迅速發展進入戰備狀態,也不至於在抗日戰爭中輸得那麼慘。
-
3 # 魏青衣
蔡鍔,一個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英雄,曾經在袁世凱復闢時發動了護法戰爭,率領滇系軍閥進軍四川,極大的打擊了袁世凱的復辟,但卻在護法戰爭後,因為咽喉癌發作去世。從蔡鍔的過往中可以看出來,蔡鍔也是一個曾有過豐功偉績的軍閥,如果沒有在34歲的時候英年早逝,或許未來還能有些不同凡響的成就。
如果蔡鍔沒有死,民國的走向會有什麼變化?首先看蔡鍔的個人定位。當時的民國,高層政治領袖基本分為三類人,不是簡單的袁世凱領導的北洋軍閥與革命派,而是北洋軍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以及清末曾經希望君主立憲的立憲派。
慈禧也曾經做過關於君主立憲的計劃,可惜,還沒等清政府實施這一計劃,辛亥革命就爆發了,而君主立憲也自此遙遙無期。
蔡鍔是什麼人?早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蔡鍔就被派到了雲南地區做督軍,可以說蔡鍔是雲貴地區的最大軍閥,而唐繼堯當時也不過是蔡鍔手下的一員而已。
只不過清朝覆滅以後,蔡鍔肯定也坐不穩自己的督軍之位,袁世凱為了看住雲貴軍閥,將蔡鍔栓到了北京,自此,蔡鍔算是失去了自己的勢力。但在這一過程中,蔡鍔不是站在袁世凱一邊,也不是站在孫中山一邊,而是站在立憲派一邊。
從反抗袁世凱稱帝這一點就能看出來,蔡鍔的確是不支援封建餘孽繼續作威作福的。但蔡鍔又不會直接站在革命黨派一邊。
從蔡鍔的個人定位來看,在已經君主立憲無望的情況下,蔡鍔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倒向革命黨,也就是倒向孫中山等人。
但問題是,蔡鍔真的能夠在倒向革命黨後有一番大作為嗎?蔡鍔不過是曾經的立憲派中的一員,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軍閥而已,在被袁世凱拷在北京以後,蔡鍔已經被唐繼堯等人架空,雖說後來也得了一個四川督軍的職稱,但畢竟蔡鍔只是一個手中無兵的軍閥,這個位置是坐不穩的。
即使蔡鍔沒有因為咽喉癌而死,蔡鍔也不會有太大作為,更不會改變歷史走向,蔡鍔繼續活下去,只會讓他的定位很尷尬。
即使是強如張作霖那樣的軍閥,不也在開戰前遭到了日本陸軍部的暗殺,雖然奉系軍閥打下了一片天,但卻扔舊在開戰以後迅速崩潰,奉系軍隊終究是落了一個被蔣介石拆分做炮灰的下場。
-
4 # 史研
蔡鍔將軍是中華民國剛開始建立的時候最傑出的軍事領袖,他一生之中做了非常偉大的兩件事情,那就是在辛亥革命的時候,積極的參加了起義,最終是和孫中山等人推翻了清朝統治,但是革命的果實卻被袁世凱奪去了,於是就導致了第2件事情的發生。
袁世凱這個人雖然為推翻清朝統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沒想到這個人卻是具有狼子野心,他想要當真正的皇帝,可是現在都已經民國了,蔡鍔這些人是不同意的。於是就發生了第2件事情,那就是蔡鍔將軍組織了一支軍隊,最終是在很多人的團結協作下,袁世凱終於放棄了當皇帝,可是蔡鍔將軍得了癌症,最終導致了自己英年早逝。
像他這樣意志堅定的人,要是能夠活下來的話,必然是民國的大元帥。很多人以為蔡鍔這個名字非常的好,家裡肯定是特別的有錢,畢竟在當時的教育條件下能夠擁有這麼軍事才能,而且都到日本留過學肯定是非常厲害的,但是這是很多人都已經想錯了,蔡鍔的家裡不僅沒有錢,而且是非常的窮,甚至是很多人都看不起的。
蔡鍔出生在一個裁縫家庭,經常是吃不飽飯,但是從小就非常的聰明,在當時有一個名仕看上了他這個人非常的愛惜人才,在蔡鍔6歲的時候就讓蔡鍔讀書,沒想到蔡鍔讀書非常厲害,12歲就考了秀才,這個果真的就是神童。而到16歲的時候,他進長沙讀書的時候,受到了梁啟超的賞識。
後來他有機會能夠到日本去學習軍事,瘋狂的去學習那些軍事文章,而且在軍校讀書的時候非常的厲害,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是以當時第1名的成績並且獲得了天皇的配件,就連日本人很多人都敬佩他。
憑藉著這麼好的條件,當然這些條件都是自己爭取過來的,所以他在清朝的時候能夠過得很滋潤,但是他經歷了很多的磨難,同時也學到了新的知識,他認為必須要推翻清朝的統治,於是在辛亥革命的時候他出了一份力。
在辛亥革命之後,他知道英國對中國各地是虎視眈眈,同時還有法國,於是他在這些英國和法國人的設計範圍制定了邊防,最終是保護了新生的民國。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打敗了袁世凱,最主要的是憑藉著自己帶兵打仗的能力,在當時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要是他能夠活下來的話,在當時都已經是四川省的省長了,而且年紀才30多歲,再過幾十年的話可能都可以當上真正的大元帥,甚至不用多少同時都有可能當上總統,有資歷更有才華,還有一顆上進心,這是當時很少有的。
就連孫中山先生對他都是讚賞有加,要是他們兩個能夠聯合起來,或許就能夠重新的整頓民國,那麼甚至都可能成為孫中山的繼承人,這一切都是可能的,也不會讓蔣介石有機會,更不可能讓汪精衛有機會,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
-
5 # 湘中明珠Zxp
護國戰爭勝利後,蔡將軍出任四川督軍兼省長,但不久後便因咽喉病死於日本。一代英雄就此隕落,在留下了無數功績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有趣的話題,就是如果這位再造共和居功至偉的將軍沒有離去,他的仕途將是怎樣一番光景?
作為蔡鍔將軍的同鄉,本人從感情上來講絕對希望他能入主北京,成為總理總統或其它大員。但理智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雖然老袁垮了,但北洋軍並未受損,北洋政權還在北洋軍人手裡,當初你蔡鍔反對帝制,反對老袁,北洋大佬們並不與你為敵,甚至還與你暗款曲,但如果你挾功自傲想與他們爭權奪利,那麼段祺瑞馮國璋等人一定會團結起來,分分鐘滅了你,所以說去中央謀個好差是此路不通的!
中央去不成,那就好好經營四川吧?沒那麼容易!在當時的環境下,封疆大員必須有軍力支撐,而他沒有,所謂的護國軍牌子雖然很大,但實力不強,而且還是唐繼堯的,作為一個軍閥,唐將軍應該不會把兵借給他。那麼,一個得不到北洋政府支援,自己又沒有嫡系軍隊的空架子外鄉佬督軍又怎麼能在天府之國呆下去?
也許有的朋會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去南方參加革民黨總可以吧?不好意思,同樣不行!蔡鍔將軍是梁啟超的弟子,而梁啟超是進步黨的老大,雙方理念不同,所以根本就尿不到一壺去!就算沒有梁老師這層關係,革命黨大佬們也不會接納於他,因為蔡鍔的名頭太大了,大家都擔心他會喧賓奪主呀,要知道革命黨內的水也深著呢!
那麼他終究會幹什麼呢?不得不說他什麼都沒得幹!前途並不會特別光明。不過,他的後半生一定會錦衣玉食,風光無限,會過著有大名無實權的瀟灑日子!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6 # 漢水白石言
如果蔡鍔不死,以他善於辨別政治風雲、順應歷史潮流和堅定反封建的革命性,一種可能是蔡鍔會設法統一四川、雲南,成為與馮玉祥一樣的,傾向革命的西南軍閥;一種可能是蔡鍔思想發生轉變,與孫中山一起領導國民革命,支援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新三大政策。但是,歷史沒有假設,蔡鍔就是一位反封建、維護民主共和的領袖和鬥士!
1.蔡鍔。網路配圖
蔡鍔(1882.12.18--1916.11.08),原名艮寅,字松坡 ,湖南寶慶(今湖南省邵陽市 )人,民國初期傑出軍事領袖。
2.蔡鍔。網路配圖
1899年,蔡鍔赴日本就讀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面對清王朝的黑暗腐敗統治,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3.蔡鍔書法。網路配圖
1900年,蔡鍔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並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並形成了“因時以制宜,審勢以求當,未可稍有拘滯”的軍事理論和實踐。4.蔡鍔。網路配圖
1904年初,蔡鍔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歸國,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省教練新軍,暗中“絕對同情支援”同盟會。
5.蔡鍔和長子。網路配圖
清宣統三年(1911),蔡鍔先任雲南新軍第19鎮第37協協統,後任雲南都督。他革除弊政、整頓財政、裁減軍隊、興辦教育、開發實業,使雲南呈現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6.蔡鍔指揮刀。網路配圖
1911年10月30日,蔡鍔任總指揮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領導雲南新軍響應武昌起義。雲南辛亥革命成功後,任雲南軍政府都督。7.小鳳仙。網路配圖
1913年10月,蔡鍔被袁世凱調至北京,加以籠絡與監視。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後,蔡鍔利用小鳳仙為掩護,設法潛回雲南,組織發起護國討袁運動。
8.護國起義形勢圖。網路配圖
蔡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分別從四川、湘西和廣西三個方向出師討袁。1916年春,蔡鍔率部在四川納溪、瀘州一帶擊敗優勢北洋軍;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7月6日,蔡鍔任四川督軍兼省長。
9.長沙嶽麓山蔡鍔墓。網路配圖
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鍔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1917年4月12日,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蔡鍔舉行國葬。
-
7 # 金鑼山讀史
如果蔡鍔不死,他會如何發展自己的前途?猜想一下,大概有三種情況:
1理想主義。追隨自己的老師梁啟超,不斷探索各種主義,脫下戎裝成為一名政客,最後被時代的潮流的所拋棄,最後人們只會漸漸厭煩他的喋喋不休,他的護國事蹟終將會被遺忘。
2現實主義。據地自雄,做一個軍閥。有道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只要有了權力還怕不能實現自己的報復嗎?或許在他的治理治下,四川也會是一個模範省呢!
3辦一所軍校,教育興國。四川人傑地靈,擇一地址,誠聚天下英才為將來培養優秀的軍事人才,待天下有變則出兵北伐,說不定未來的領導人還要叫他一聲校長哩!
-
8 #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袁世凱一開始稱帝時,在京的國會代表,各個省的督撫包括蔡鍔都是贊成的,獨獨是北洋軍閥的馮國璋,段祺瑞等是反對的,而在袁世凱稱帝時,日本以承認袁世凱稱帝為條件,提出了二十一條,而袁對二十一條是堅決反對的,曾尋問段祺瑞,如果中日一戰,中國可有勝算?段祺瑞回答毫無勝算,袁世凱無奈對日本來了個修整的二十一條,答應部分條件,但事關國家主權的一步都沒有讓。引起了日本人的震怒,隨後就有了蔡回雲南起兵討袁,而蔡是日本士官學畢業,雖然沒有證據證明蔡和日夲有聯絡,但是從一開始支援袁稱帝到袁拒絕二十一條,蔡就開始起兵討袁,(南方的革命黨大多數都是親日派)這不得不讓人相信其中有貓膩,所以幸好蔡死得早,很難得到對蔡不利的事實,如果蔡不死,到了抗日戰爭,是英雄?還是狗熊?倒也難說。
-
9 # 老楊在鄉下
最次也是雲南王,發展得再順利一些西南王,再順利一些西南西北王,再順利一些沒啥蔣的事就是長江以北王,再順利一些幹倒北洋政府就是中國王,再順利一些就是東北亞王,再順利一些吞併亞洲,再順利一些地球王,反正也是假設誰說得好吶,可惜的是不太順利英年早逝了啥王也沒戲,以後不如問問關公戰秦瓊誰贏了,真他m無聊
-
10 # 不書
回到民國三年,蔡鍔不曾罹難,病癒從日本歸來,其發展或有兩條路。
二、如大家所望,繼續回川治蜀,勵精圖治十幾年,以此為根基發展國民軍隊。
但是從其離開四川前往日本治病前種種部署與囑咐來看,個人還是更加傾向其回川做“諸葛武侯”的可能。(段祺瑞)
我們從當時任川邊鎮守參謀長劉顯良語錄中可看出蔡公在離川前,已經看出了滇軍的驕橫與紀律鬆散不受控制,加上羅佩金手握重兵強行接替其位置,雖然西南看起來安穩,但是一旦他離開,肯定會因為羅偏私思想與乖張性格,導致自己多年施行的“三二一”戰略與平衡川滇軍的思想與作為付諸流水。於是其分別部署親信在打箭爐與雅州駐紮,伺機而動,等他回來,共商大計。
(羅佩金)
果然不出其所料,羅佩金重滇弱川的思想與行為最終導致了川、滇內訌戰火,一發不可收拾。
可以想象,蔡鍔既然洞悉了一切,如果回來自然不會置之不顧。他回來一方面會整治軍隊,讓川休養生息,發展軍力、民力。另一方面其為川眾望所歸,民心依附所在,唐繼饒也不敢過於膨脹。
一旦蔡鍔在四川站穩腳跟,憑著天府之國的資源力量、勇悍的軍隊、自己聲望與卓絕政治與治軍能力,雖不敢說放大至全國,但起碼四川各地豪傑斷不敢與之爭鋒,四川西南軍閥混戰史也必將改寫。
此外,因為護國一戰其“為四萬萬同胞爭民主!”的思想與成績,蔡鍔早已經盛名天下,一定意義上他是國民心中的救世主,民心深入,由此可見蔡鍔在四川穩定下來後,非池中之物,必定待不長。(袁世凱)
其早在1909年四川就說過:中國要奮強於世界,至少要打倒一個帝國主義,現在只打倒了滿清,但是中國仍然積弊眾多,還是一個被帝國列強鯨吞蠶食的落後國家。所以在他率領護國軍進入成都時候說:救國唯有強軍,希望自己能夠投身軍隊,訓練出一個能夠保衛疆土的強大護國軍隊以重振華夏大國之風。
蔡鍔在四川治軍嚴明,他主張對軍隊的治理要注重軍人精神(不怕犧牲,勇敢晚上,艱鉅奮鬥保衛疆土為己任務),軍人關係(官兵如父子,兵間如兄弟)。
蔡鍔料定,此後中國必定會被列強侵犯,憑著中國落後的國力,難以正面禦敵,中國軍人只有憑著忠貞不渝的底線,頑強鬥爭的精神,不怕犧牲的思想,在今後的戰爭中在毅力與意志上強於敵人,利用中國廣闊的縱深地與國民基礎,且戰且退,運用時間打持久戰才能拖垮敵人,後來我們才驚奇的發現“這就是論持久戰啊!”
蔡鍔既然有此才此德,其不死回來的話,不敢說能夠成為挽救中國的天之驕子,但是至少我們的軍隊在其帶領下不至於如此孱弱,或與日軍一戰局面不至於如此不堪。
蔡鍔不死,他將成為現代意義上國家軍隊的真正締造者也未可知。
-
11 # 走過滄桑1962
這個一切的回答都只能是假設,但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想想汪精衛刺殺攝政王時,是多麼的英勇,他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是何等的豪邁!但最後呢,成了人人不齒的漢奸賣國賊。如果那時他就此被清政府殺了,他也將和歷史上的英雄一樣,被後人稱頌,而名垂青史!也至於成漢奸。
英年早逝對蔡鍔個人來說,肯定是令人惋惜的,對那時的國家來說也是個損失。但他留下的是一個光輝的形象,永遠的名垂青史!
-
12 # 懷疑探索者
蔡鍔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會怎麼樣?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雖然歷史不能重來,但是我們可以假設。首先,我們要知道,蔡鍔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給蔡鍔歸納為三點特質。第一個,蔡鍔是大公無私的人,第二個,蔡鍔是軍事天才,第三個,蔡鍔是不黨不群,一切以國家利益為先的人。
第一個,蔡鍔是大公無私的人。1911年,年僅29歲的蔡鍔,當了雲南的都督。這是一個有實權的官職,相當於土皇帝,完全可以和其它軍閥一樣為所欲為,即使不幹壞事,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也是應該的。但是,蔡鍔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富貴考慮,而是一門心思撲在建設好雲南上面。蔡鍔還是全國第一個主動給自己減低薪水的都督,由原來的600元一下子降到60元,降薪幅度為90%。蔡鍔的家人投靠他,想謀取官位,結果蔡鍔一口回絕。蔡鍔說,我的家人也不能依靠我做官。
第二個,蔡鍔是一個軍事天才。蔡鍔在推翻滿清在雲南的統治之前,就已經是協統,相當於旅長。那時候,蔡鍔才29歲。後來,袁世凱稱帝,倒行逆施,蔡鍔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起兵討伐袁世凱。袁世凱派10萬北洋軍隊,氣勢洶洶的去鎮壓蔡鍔,而蔡鍔這個時候,手裡面僅僅有八九千人馬。但是,蔡鍔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華,兩個多月就消滅了北洋軍一個師,擊潰兩個師,一共消滅了3個師。以一當十,還能取得這樣輝煌的戰果,蔡鍔不愧是戰神!
第三,蔡鍔不黨不群,一切以國家利益為先。蔡鍔終身都沒有參加同盟會,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間,蔡鍔積極支援孫中山,發動起義解放了雲南。袁世凱就任大總統,蔡鍔極其支援。宋教仁被刺殺,很多人懷疑幕後黑手是袁世凱,南方要起兵討伐袁世凱,蔡鍔堅決反對,認為必須調查清楚之後,由參議院彈劾,一切走法律程度,而不能輕易的動用武力,那樣會造成生靈塗炭。袁世凱稱帝之後,蔡鍔又第一個起兵反對,通電全國,表示要討伐袁世凱。蔡鍔就是這樣大一個人,他不參加任何一個派別,完全站在以國家利益為先大立場上。只要有益於國家,他就完全支援。她是依靠他的良心做事情,而不是為了派別利益。
這樣的一個蔡鍔,可謂是聖人了。如果他沒有去世,必定成為將界的楷模,而且他很年輕,前途不可估量。但是他堅持做不黨不群,這樣始終不可能進入最高層面。所以,我認為蔡鍔如果沒有去世,會繼續統治雲南十年以上,雲南的國民民生一定會是全國名列前茅的好。
-
13 # 螺旋管制造商
梁啟超才不在治政,無力任總理!
蔡將軍威不過雲貴川,難馭全國之軍。所謂護國只掛了名,實則為各省以護國之名鬧各省自立,因為袁世凱實行的是立憲君主之制需收各地實權充實皇制!故就算蔡將軍不病逝也難成民族之帥!
-
14 # 蘭臺
我覺得蔡鍔是近代史少數幾個“死得其時”的歷史人物,他沒有得罪之後華夏政治舞臺上唱主角的各大勢力,在迫使袁世凱廢除帝制後死去,真的太恰當了;如果蔡鍔不英年早逝,那麼他可能就會有後來兩個主角打交道了,但是從蔡鍔之前表現出來的保守主義傾向以及對暴力革命的厭惡,他很有可能同時得罪後面兩位主角,那麼他的評價可能還不如陳炯明。
我看有人說蔡鍔是軍事天才,此言大謬,蔡鍔確實是近代極少數從日本士官學校正經畢業成績還不錯的華人,但是在他整個軍事生涯中,他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特別的軍事才華。
首先,蔡鍔並不是從小立志從軍的,他最開始是拿著袁世凱的留學經費去日本讀商業的,只是因為回國參加唐才常自立軍起義失敗,不得已改名換姓讀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其次,蔡鍔這個人性格比較“不寬和”,尤其是對待軍人下屬,有點明朝士大夫對待武官的架勢,可以說他得民心,但不得軍心。
因為他對待軍人下屬酷烈,曾經兩次被驅逐。
第一次是在廣西,當時蔡鍔的恩主,李鴻章的兒子李經羲擔任廣西巡撫,讓蔡鍔當廣西幹部學堂擔任總辦,蔡鍔對於軍校學生“諸生好辯者,常惡語怒斥之,甚或摑之以掌,其嚴烈如此”,直接導致1910年學校爆發了“驅蔡風潮”。
雖然當時蔡鍔已經受恩主李經羲奏調去雲南任職,他從總辦任上離職也不是因為學校的“驅蔡風波”,但是至少可以說明他在廣西五年,並不得廣西預備軍官們的愛戴。
第二次是在雲南,當然,說蔡鍔被驅逐是有點誇張,但是但是雲南軍界上下更認可唐繼堯也是不爭的事實;這裡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一條是因為蔡鍔“律部下嚴,觸刑章,必治以應得之咎。”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從蔡遊者恆貧乏無以為生,稍失檢,且陷法網焉。人謂蔡之冷峭,有威可畏而無德可懷……”
一個不得軍心的人,說他是軍事天才恐怕有點勉強。
最為重要的是即使是護國運動中蔡鍔也沒有體現出什麼具體的指揮才華,護國軍之戰與其說是軍事戰,不如說是政治戰;滇軍是一直等到馮國璋幕府發出贊同起兵的“華密”電文,才正式宣佈獨立的,而且蔡鍔所面對的陳宦和劉存厚都是蔡鍔的朋友,護國軍和北洋軍並沒有真正進行什麼作戰;事實上在蘇聯人培訓以前,華夏大地上各方交戰都是很“文明”的,第一次直皖大戰,幾十萬軍隊鏖戰一個月,傷亡不過2000人已經被外國軍事觀察員評價為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血戰了,更何況護國軍這種戰鬥。
還有,蔡鍔這個人“黑點”其實不少,只是因為蔡鍔“死得其時”,後來的史學家們把“黑點”推給蔡鍔的副手唐繼堯身上,但是如果蔡鍔沒有英年早逝,並且得罪了後面兩位主角其中任意一位,那麼“黑點”可能就會回到蔡鍔本人身上了。
說了那麼多,蔡鍔最大的“黑點”是什麼呢?他本人是民國時期鴉片橫行的始作俑者。
現在大家看蔡鍔的傳記或者正面歌頌蔡鍔的文章,都會談到辛亥革命後蔡鍔恢復雲南經濟做的特別好,把雲南從晚清每年需要清廷貼補一百多萬到辛亥後每年歲入2、300萬。只要大家稍微看一下晚清雲南省收入和清政府禁菸計劃就可以看出來,雲南財政特別困難的時候恰好是晚清禁菸的時候,而蔡鍔治下雲南歲入和雲南在前清沒有禁菸時相差不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蔡鍔治下雲南收入究竟是怎麼增加的。
反正現在歷史資料把這一切都推給了唐繼堯,“為解決軍費不足的困境,雲南都督唐繼堯在雲南採取了開放煙禁的權宜之策,‘設煙厘金,每百兩收滇幣五元,使鴉片運銷和吸食合法化’。此為民國西南鴉片開禁之始。至此之後,西南煙毒重新氾濫,直接影響到整個西南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
唐繼堯
甚至在護國軍運動時,滇軍也藉著護國軍進攻四川的時機,向四川大量輸送“煙土”,滇軍“屢運大批雲土入川”,以濟軍餉,“滇省煙販恃滇軍包庇,結隊而來,所過煙館林立”,導致“滇省大宗鴉片充斥各地”。
這些可都發生在蔡鍔眼皮子底下的。如果他在活的長一點,和後來兩位主角打交道,那麼十有八九,他會得一個“近代鴉片氾濫之元兇”的名頭。
回到問題本身,“蔡鍔不英年早逝,他以後會是什麼發展”,我覺得他很難有什麼發展,
因為如果他是一個政治家,那麼他在當時遠離了政治三大中心:北京、上海、廣州;如果他是一個軍人,那麼他又有一個致命缺陷,他既不是雲南人也不是四川人,他是湖南人,他沒有自己的基本盤。
有人說蔡鍔不死,唐繼堯不會坐大,這真的太高看蔡鍔了,蔡鍔自己在給友人的信中都說了,滇軍驕橫跋扈,他指揮不動“滇軍兵驕將悍,紀律氣質遠非數年前之比,已不復可用。……他們目下幾乎要不聽我的命令了。我本意要保薦殷叔桓(殷承瓛)來接替我,而羅榕軒(羅佩金)手握兵符,只好給他。”
所以,蔡鍔如果不英年早逝,要麼成為另一個“陳炯明”,要麼成為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成功人士。但是不管是那一個,我們都看不到現在歷史所呈現的蔡鍔了。
回覆列表
蔡鍔是我國近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辛亥革命前曾經在雲南滇軍中服役,不到三十歲就擔任了滇軍的協統(旅長)。辛亥革命爆發後,蔡鍔帶領雲南新軍響應起義,被眾人推舉為雲南省都督。蔡鍔的這段經歷和閻錫山非常的相似,閻錫山也是日本軍校培養出來的高材生,也曾經在清朝新軍中擔任軍官,在辛亥革命爆發後,閻錫山被山西新軍推舉為山西都督。
雖然閻錫山和蔡鍔的經歷相似,但是閻錫山和蔡鍔是兩個性格相反的人。閻錫山的性格狡猾多變,縱橫民國政壇30多年,被人們稱為“民國政壇不倒翁”。在袁世凱當權的時候,閻錫山看到袁世凱兵強馬壯,主動向袁世凱表明忠心,保住了自己山西督軍的位置。而蔡鍔則一直心向共和,袁世凱畏懼蔡鍔的軍事才能,將蔡鍔調到了北京任職。蔡鍔到達北京之後,開始縱情於聲色犬馬,袁世凱認為蔡鍔已經沒有雄心壯志,逐漸放鬆了對他的監管。
蔡鍔離開雲南之後,唐繼堯繼承了蔡鍔的勢力範圍,在護國戰爭爆發前,蔡鍔假裝去日本治病,輾轉回到了雲南。在蔡鍔回到雲南的時候,雲南王已經變成了唐繼堯,雖然蔡鍔是護國運動的倡導者,但是護國軍的領導者是唐繼堯。唐繼堯是一個典型的地方軍閥,他統治雲南十多年,後來被新崛起的龍雲所取代。因為唐繼堯在雲南根深蒂固,即使護國戰爭後蔡鍔沒有去世,蔡鍔也無法重新得到雲南的地盤。
在護國戰爭爆發後,蔡鍔帶領第一軍進攻四川,唐繼堯對於蔡鍔有所防備,只給了蔡鍔幾千人的軍隊。梁啟超後來在回憶錄中稱,蔡鍔的軍隊只有3000多人,軍餉和武器只夠兩個月使用的。但是蔡鍔憑藉著一腔熱血,仍然帶領軍隊進攻了四川,四川戰役蔡鍔以少勝多,逼迫北洋軍簽署了停戰協議。後來袁世凱因病去世,黎元洪想要結束護國戰爭,蔡鍔被任命為四川督軍,不過此時的蔡鍔已經病入膏肓,1916年11月8日蔡鍔因病去世,去世的時候只有34歲。
四川是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最混亂的一個地區,整個四川分佈著大大小小几十個軍閥勢力,我們假設蔡鍔沒有英年早逝,成功擔任了四川督軍,那麼蔡鍔也很難能夠統一這些軍閥勢力。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南方軍閥和北方軍閥的勢力差距明顯,雖然蔡鍔擁有較大的威望和地位,但是以蔡鍔微弱的兵力,想要統一四川已經十分困難,想要統一全國更加的困難。
蔡鍔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然而在軍閥混戰時期,像蔡鍔這種性格的人往往容易被人謀害,像閻錫山一樣圓滑的人反而能夠成為“不倒翁”。
閻錫山的政治頭腦比蔡鍔強得多,他縱橫民國政壇三十多年,最後也只是一個省的霸主。唐繼堯繼承了蔡鍔的勢力,也只是一個省的霸主。因此蔡鍔如果不英年早逝,應該也只是一個省的霸主,畢竟在混亂的軍閥年代,蔡鍔這麼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想要一統全國確實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