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易研究與應用學者

    如果把三人行理解成了就是三個人同行,確實是太過於教條了,確實是停留在瞭望文生義,嚴重曲解了原意。

    《論語》中說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指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延伸的意義是指每一個人都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們一樣的缺點,要及時改正。”

    句子中的“三”,並不是指的數字裡的三個,而是一個虛數,泛指幾個人。道家常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三”是一個大能量的數字,是廣泛的意義,代表多個、廣大的意思。

    時刻反省自己,是提高自我修養。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

  • 2 # 港城山人

    可以這樣認為,本意是三個人一起出行,其中肯定有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師,值得去學習。後世解釋凡指三人及以上多人。

  • 3 # A硯安

    《論語》中說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指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延伸的意義是指每一個人都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們一樣的缺點,要及時改正。”

  • 4 # 書香居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好朋友們探討一二:

    一,如果單單從字面上理解“三人行”,可以理解為有三個人同行,他們言行中有善的言行,我們可以參考學習。如果有不善的言行,我們要警惕反省,自己身上有類似的就改正,沒有的話就引以為戒。

    二,從意理上理解,可以理解為自己、善人、惡人。我們身處社會中,每天接觸的人有善、有惡,他們的言行也有善有惡,對於善的言行我們學習讚歎,對於惡的言行就反省改正自己。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經典中聖賢的教導,是為了啟發後人的良知,開啟真實的智慧。我們對經典中的文字、內容要認真讀誦,研究義理,重在實踐力行,方得真實受用啊。

    希望對樓主有所裨益。

  • 5 # 平生逸靜

    三人行,就是三個人同行,這是不是望文生義?這要看在什麼情況下去分析和理解了。

    比如:有同事問我最近一段時間怎麼沒看到你?我說我們一家“三人行”去旅遊剛回來。僅從我說“三人行”這三個字的意思分析,也只能理解是三個人同行去旅遊。這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說,我們二人行去逛商場,三人行去遊玩,五人行去會友一樣,沒有另外的含義和解讀。

    那為什麼有的人理解不同?這只不過是很多人都知道“三人行”是《論語》中孔子流傳的一句俗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前半句,因此對“三人行”單獨語句的理解,往往強加上後半句“必有我師焉”的含義,這樣聯絡當然“三人行”就不是望文生義了。

    《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中“三人行”的三,就有泛指的意義了,可以是三個,也可以是三個以上的多個數。這句話的意思是:幾個人一起同行,其中必有我可以學習的老師,體現出不驕不傲,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補自己之短的謙虛態度。

    說到這,我們就可以區分出單獨句“三人行”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含義上的不同了。因此,“三人行”說是望文生義也就沒啥不妥,但不能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混淆是非。

  • 6 # 切意郎

    三人行是三人修行。一個好人,一個壞人,一個自己。叫你我他三人。都是老師。跟好老師學好樣的。壞老師則反其道行之。。

  • 7 # 馬火蟻

    這樣解釋,確實是望文生義。但是也不能說是全錯,大意不錯。

    在古文中,數字有的表示實數,大多數數字表示的是虛數。三、六、九、十二等多表虛數,不是實指。這裡的“三人行"就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在《木蘭詩》中有“策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句子,其中的“十二"就是表示很多,不能解釋成“十二本”。

    學習古文,需要精益求精,弄清楚了每個字的含義,讀起來才感覺意蘊深而美。也有人提倡讀懂大意即可,不必拘泥於每個字詞句的準確解釋,如果不是文科專業人士,這樣學習也未嘗不可,但是容易使自己理解不深不透,形成一知半解的不良習慣。

  • 8 # zhaojlnling1962

    三人行的三並不是實指三個人。是虛詞。意思是和眾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有能力學識比我高的。由此可見先賢們的處世謙虛坦誠。

  • 9 # 李布衣國學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裡的三人不是確定人數是泛指多數之意。

    孔聖,知天文,曉地理,博古通今,他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說自己出生貧賤,所以人們嗤之以鼻的活兒都會做。並且一生好學,“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言自己並非天生什麼都懂,只是好學,能不顧一切地去探求知識。

    我們看看他的相人之術,也就是從一個人的面相來預測人的吉凶悔吝。

    孔子的相術出神入化。《論語》記載。孔子的弟子商瞿出仕他國,其母親極力反對說:他都三十多還無子,去了外地夫妻兩隔,更難生子。孔子說:無憂,四十後有五丈夫子。後果然應驗。

    那麼孔子如何看出?五丈夫子又有何意呢?切聽鄙人慢慢道來:要知子女數,細觀子孫宮。對相學精通者,知道子孫宮在眼下,想知道子女情況的,要仔細看此部位。

    五子和五丈夫子有何區別呢?五子就是能生五個兒子。五丈夫子是說不但生五個兒子,而且個個都能出人頭地,出類拔萃有大出息。相書雲:臥蠶飽滿五子相隨。孔子就是從這裡看出來的。試想孔子的相術已經達到何等境界了。

    孔子一生跟任何人都去學,包括七歲孩童,孔子拜七歲孩童項橐(tuo)為師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了,這裡講的是孔子向小鳥學習的故事:

    有一天,風和日麗,孔子帶領眾弟子踏青,路遇一群小鳥在覓食嬉戲,甚是可愛,看見有人前來,怕受人傷害,一起飛走了。孔子見此,感慨萬分,說:“識時務者也”。過了一會兒,鳥兒感覺這些人沒有歹意,又陸續飛了過來

    孔子看到小鳥如此通靈性,頓生敬意,於是抬起手向小鳥敬禮,小鳥以為有人驅趕,又騰空而起,飛走了。孔子聯想起自己在魯國的經歷,無不感慨,魯國君不聽自己主張,使隳三都失敗,招致別人陷害,以此看自己還不如小鳥聰明,後來下定決心,離開魯國周遊列國,皆起源於小鳥的靈感。包括他後來的“君子不入危幫”。

  • 10 # 文化一家人

    這確實是望文生義。因為,這個三指的不是數量,而是多人的意思。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源自《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說,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必定有值得我學習之處。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同時,我們老祖宗還有一句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說的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為此,活到老,學到老,虛心向別人學習,永遠是我們應當遵循的不二法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過30歲了,被貼上“大齡剩女”的標籤,還有男人要嗎?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