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a參天大樹
-
2 # 凌小松
貴州畢節有“偷青”一說。
正月十六的白天,村子裡的少年就互約晚上去偷青。小時候覺得這是一件極有趣的事情,刺激冒險,原本只是新年討彩頭,圖個吉利,但是到了小孩子這裡,就顯得非常有趣,可以光明正大的和朋友們一起冒險。
晚上吃過晚飯 ,準備好一個手提籃或者袋子,正襟危坐,只等同伴的暗號一響,就像一柄箭一樣的奔出門去,小夥伴們三五成群,互相交換情報。哪裡有菜地,那家菜地裡種了什麼菜,菜的長勢如何等。按照習俗,偷青要偷到白菜,小蔥,大蒜,青菜等才算圓滿。一般不對同族人家出手,所以小夥伴們要去其他村子動手,基本會去偷表哥家。半開玩笑半當真。
十六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猶如白晝一般。青少年互約出門偷青,年長者埋伏在菜園裡,只等偷青的少年來,跳出來嚇對方。所以去偷青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膽戰心驚的,彷彿自己真的變成一個“小偷”。所以十六的晚上格外熱鬧,狗叫聲,呼喊聲,笑聲混成了一片,能夠喧鬧一整夜。
-
3 # 夢裡棠香
重慶這邊也有偷青一說。不過是農曆正月十四,稱為過大年。小時候筆者基本上每年都去,提一個小簍或者幾個塑膠袋,約上幾個耍得好的小朋友。偷青有個習俗,偷了哪家的不準罵,被罵了的也會更加好。但偷青有幾不偷,比如老弱病殘家種的不偷,不偷別人預留種子的,不大量的偷。這個習俗只是突一個吉利,偷青也是象徵性的。偷青也是有技巧的,看到大片張勢好的蒜苗和豌豆尖要注意一點,晚上看不清,小心淋了糞便在上面。今年不一樣了,多數人因為疫情都不會去偷青。在困難時刻,反而大家是一種理解,人家難得種,買也不方便。不過這個習俗看似陋習,其實按照這個不約之俗幾個不偷來看,這是一個節日的場景之一,是大家節日過後的一個趣談。不要去過於的解讀偷青這個習俗要不得。
-
4 # 凌淩柒
童年的時候我家鄉有“偷青”這樣的民間節日,大概在春節過後,春耕前。我們屬於粵地,田地較少,稻米是一年種兩造的,幾乎所有水田都是種稻米的,只有每年農曆10月第二造稻米收割後村民便可以利用自己的田來種植各種蔬菜,過冬過年吃,還有種多些土豆和白蘿蔔,大頭菜(醃鹹菜脯)用來吃到來年瓜果可以吃的季節,也叫青黃不接的季節。春耕前田裡還有許多青菜,偷青的這一天夜裡,人們可以去別家偷青菜,但是如果被主人敲簸箕的話,偷菜的人在這一年裡就會走黴運。我大概5、6歲的時候被家裡的大些的叔輩的哥哥姐姐們“安排”跟鄰居家小孩一起去偷過一回,很順利,偷回來他們就煮宵夜吃,也沒給我們吃什麼。之後被大人知道了被訓斥了一頓,之後再也沒有去過了,慢慢的人們也不去偷青了,這一節日也就被淡忘了。現在的90、00後也不知道有過這麼個節日了。
-
5 # 青鴿
鄉下人正月十五會打著燈籠走上山坡去"偷青(情)"。相傳這可以偷來一年的好運,偷來桃花的運,姑娘的情。小夥子喜歡誰家的姑娘,就去她家的菜地偷幾把她家的菜,這樣,姑娘就知道有小夥子愛上她了。小夥子回家把摘上幾把青青的豌豆苗尖交到媽媽手裡,告訴媽媽這是誰家的,媽媽也會知道兒子喜歡上誰了。不動聲色的媽媽煮上一鍋清香的陽春麵,讓兒子飽飽的吃下,期待兒子好運長青,叫的媒人去姑娘家提親的時候一帆風順。但是,在石南卻另有說法!
偷青的物件一般都是田地裡面的農作物,但都是有寓意的,普遍體現在粵語上,偷到菜,粵語寓意財,偷到蔥,寓意聰明,偷到蒜,寓意會算數,如此種種
舊時的廣東農村,一直流行著一種神秘而浪漫的習俗:偷青。在舊社會,未婚女子受禮教禁錮,是一年也不能走出家門幾回的。偷青正是源於人們嚮往自由思想的釋放。
在廣西北海的鄉下至今仍保留著一種"偷青"的古老習俗,每逢農曆十二至十五日晚上,人們可以暫作一下"賊","偷"一點別人菜園裡的蔬菜。據說,如果偷菜挨菜園主人詛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
這種習俗的由來已不可考,民間傳說紛紜。有一種解釋是這樣說的,在舊社會,窮苦百姓熱盼在正月新春一年之始討個"生財"的"彩頭",過上一個"好打算"的吉利日子,由此便漸漸形成了"偷青"的習俗。"偷"是不光彩的事兒,但這也能說明在舊社會老百姓追求幸福美滿的生活,對窮苦命運的抗爭精神。
-
6 # 叫我小琦哥就行
百度查了一下偷青原來是去別人家菜地裡偷菜的意思,這個我對於我們這些沒有地沒有菜園的人來說太難了。
鄉下人正月十五會打著燈籠走上山坡去“偷青(情)”。相傳這可以偷來一年的好運,偷來桃花的運姑娘的情。小夥子喜歡誰家的姑娘,就去她家的菜地偷幾把她家的菜,這樣,姑娘就知道有小夥子愛上她了。小夥子回家把摘上幾把青青的豌豆苗尖交到媽媽手裡,告訴媽媽這是誰家的,媽媽也會知道兒子喜歡上誰了。不動聲色的媽媽煮上一鍋清香的陽春麵,讓兒子飽飽的吃下,期待兒子好運長青,叫的媒人去姑娘家提親的時候一帆風順。但是,在石南卻另有說法!
偷青的物件一般都是田地裡面的農作物,但都是有寓意的,普遍體現在粵語上,偷到菜,粵語寓意財,偷到蔥,寓意聰明,偷到蒜,寓意會算數,如此種種。
-
7 # 清川流夢
“偷青”這一地域性的習俗,其時間和參與者因地而異。
農曆八月十五,夜幕降臨時,偷青者(大多為未成家的男子,大人小孩都有)就集合起來,明確分工之後,因不用擔心被發現(即使被發現,也不會當作賊被捉)而各盡其責。瓜果、農作物是偷青的主要目標,以致有些主家看到偷青者還會善意地提醒別把作物糟蹋了。偷青者大多是偷能生吃的東西,也有人從家裡拿來鍋碗油鹽,把偷來的東西煮熟了吃。當吃完之後,會銷燬所有的證據,大都把果皮藤蔓拋入池塘水中。幕天席地,興盡之後月亮也西斜了,偷青人也各自歸家酣然入夢了。第二天被偷人只是笑嘻嘻地罵幾句而已,不會有人刨根尋底地去把賊揪出來。偷青人有時還會去聽人家是怎麼罵的。據說要被被偷人罵得越多越起勁就越好,這真不知道是哪門子說法!
隨著形勢的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這種習俗也逐漸消亡了,上世紀九零後竟不知偷青為何物。“偷青”這個習俗也就走進了歷史的記憶裡,被封存直至被遺忘!
-
8 # 生活是一團亂麻吖
“偷青”是一種民間習俗。流行於四川、廣東、廣西等地。每逢正月十二到十五晚上去別人家地裡“偷菜”。相傳可以偷來一年的好運氣。粵語裡寓意是財。也是舊社會里,窮苦百姓盼望一年初始討個好彩頭,過上好日子的美好願望。近年來這種古老的習俗也發展成為民間的一種樂趣,也是大人們對兒時的情懷。有的人在“偷青”的同時會留下紅包討個心安。非常有趣。
回覆列表
有的,我們老家在四川。在我們當地每逢農曆正月十五日晚上,都到別家地裡去“偷菜"”,俗稱“偷青”,它是一種民間習俗,希望在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所謂的“偷”,各種各樣品種的採摘幾個。天黑後打燈,明目張膽,大張旗鼓,大搖大擺的去附近人家的菜地裡採摘一些新鮮蔬菜。當然“偷菜”也是有講究的,不能隨意踐踏菜苗,畢竟主人家還是要吃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採摘小蔥和蒜苗的時候不要折彎或折斷,數量要12根,代表一年十二個月的健康和財運。其他品種的蔬菜只需幾根,種類要多數量要少,只是討個彩頭意思一下就好了。“偷”到生菜,寓意生財,“偷”到小蔥,寓意聰明,“偷”到蒜苗,寓意會有好計算(在我們那裡是指好運的意思),“偷”到蘿蔔菜頭則寓意有好彩頭, “偷”到芹菜寓意勤快,如此種種……都是吉祥的寓意。若你打算進採摘菜地的時候正好有人已經在裡面採摘了,不要著急,可以向他討幾個品種的菜,寓意接他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