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小炮聊歷史
-
2 # 正史漫談
張玄素不是被打,而是被李承乾派人暗殺未遂。面對這種情況,他為啥不上書李世民?那要看他的本職工作是幹啥的。
張玄素當時擔任的是太子左庶子,一職,根據《舊唐書》的記載,這個職務的主要工作是“掌侍從贊相,駁正啟奏。”可以視為太子的貼身秘書,還得負責糾正其錯誤。在封建社會的歷朝歷代,為了讓一國儲君往好的方向學習、避免走彎路,皇帝都會在其身邊安排這種角色。
光從崗位職責來看,就決定了這是一份吃力不討好、專門找茬的苦差,因此,擔任這種工作的人,大多是為人正派、飽讀詩書的儒家士大夫,這就決定了他們一般不招人喜歡。
我們再看看當時李承乾都幹了些啥,以及他為啥要暗殺張玄素。
自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後,時年八歲的老大李承乾就被立為太子。在小時候,他還是比較優秀的,史稱“性聰敏,太宗甚愛之”。甚至每當李世民身體不適、年幼的李承乾負責接洽軍政大事時,都表現得頗識大體、有帝王之範。
在接下來的十餘年裡,李世民奮力打拼,開創了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武力強盛的貞觀之治。但是,他的太子卻越來越不像樣子了,《舊唐書》稱其“好聲色,慢遊無度”。按理說,男人好色也正常,但人家喜歡的可不僅僅是女子。當時有個十來歲的樂童,長得極為俊秀,且能歌善舞,由此得到李承乾的寵信,還給這孩子取了個名叫“稱心”。
李世民知道後勃然大怒,把稱心以及好幾個跟李承乾交往密切的藝人都殺了。然而李太子不僅不悔改,反而因此茶飯不思、日夜痛哭流涕,私下裡還設靈堂悼念自己的“愛人”,甚至從此連續好幾個月裝病不上朝。
這還不算,李承乾發自內心的對突厥風俗頂禮膜拜,他時常在東宮率領手下穿著突厥裝束,吃羊肉、住帳篷,甚至表示等自己做了天子以後,要解發結辮當個突厥人。
此外,他還經常組織一群手下演練對攻,由於內容過於真實,甚至多次出現把人打死的情況。
對於這些腦殘行為,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一波左右庶子自然是經常苦口婆心的勸諫,由此他們還得到了李世民的嘉獎。但李承乾跟他父親不一樣,他對這些諫臣深惡痛絕,聲稱當了皇帝后要殺雞儆猴,“有諫者則殺之”。而對於眼下這幾位現成的諫者,他真的付諸了行動,《資治通鑑》稱“志寧與左庶子張玄素數上書切諫,太子陰使人殺之,不果。”也就是殺人未遂。
那為什麼張玄素等人不向李世民告狀呢?李世民是讓他們作為老師的角色、幫助李承乾改正錯誤的,而不是讓他們當通風報信的情報人員。況且,儲君之位何其重要,李承乾的東宮也許早就被李世民安插了無數專業的眼線,對於兒子的所作所為他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不願意自己十幾年的心血白費,寄希望於張玄素這些士大夫幫助他懸崖勒馬、洗心革面而已。
直白點這麼說吧:自己的兒子是啥人,李世民一定清清楚楚;但左庶子張玄素等人的任務,就是幫太子改正錯誤。直接向皇帝上書投訴?首先有打皇帝臉的嫌疑,其次說明這些人無能——勸不了太子,就向皇帝告狀,是想讓李世民自己管教嗎?那養你們這群人有啥用!
因此,後來李承乾被廢后,張玄素等人都因為“不能諫爭”,被免為平民。從客觀上來說,這些人真有些冤枉,但敢接下這份夾在皇帝與太子之間的苦差事,原本就要做好背鍋的心理準備。
但他們只是被免官而已,好歹保住了命。如果當初真向李世民告狀,估計會面臨更嚴重的後果。
-
3 # 青史拾貝
張玄素上書勸諫李承乾反被打,他卻不敢上書告訴李世民,這是為什麼呢?說起來也簡單,就是一個字,“怕”。作為太子的老師,他怕的的東西可多了。
第一怕怕太子。太子李承乾可不是普通家的孩子,從遠的說,今天張玄素當他的老師,明天等他當了皇帝,他就要給張玄素當爹(君父),換了你,你怕不怕。再者,太子打張玄素,可不是一般的打,那是準備要他的命啊。
太子諱其切,夜遣戶奴以騎楇狙擊,危脫死。
對張玄素搞夜襲,他差點就掛了。而且夜襲這件事,黑燈瞎火,很難抓到證據,就算是上書找李世民告狀,太子也可以不認賬,反而可能會再弄一次,那就基本上不可能生還了。現在不說,等於給太子賣個好,萬事留一線,以後好見面。
第二怕怕皇帝,準確的說是怕辜負皇帝的期望。當初李世民因張玄素忠直,遷他為東宮少詹事兼右庶子,後來又加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兼太子左庶子。太子的左右庶子,相當於皇帝身邊的侍中,中書令,在唐朝初期,這可是宰相的代名詞,意味著等李承乾當了皇帝,張玄素就能當宰相。皇帝的期望,自己的前途,給了張玄素無盡的動力外,還帶來了沉重的無形壓力。怕幹不好。
於是張玄素對李承乾要求非常嚴格,時不時要教育兩句。張玄素初來東宮時,發現李承乾有厭學心理,於是勸道: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苟違天道.人神同棄。
李承乾不聽勸告。後來李承乾逐漸染上了打獵、喝酒等嗜好,張玄素又勸道:
騎射畋遊,褻戲酣歌,悅耳目,移情靈,不可以御。
勸得多了,李承乾就很煩,越煩越不聽話。越不聽話張玄素認為自己越要勸,就這樣,李承乾忍無可忍,終於到最後下了狠手。張玄素如果將此事上書報告皇帝,皇帝會怎麼想,會不會認為是他教得不好,有負所託。
第三怕怕丟面子。張玄素之所以這樣想,源自自己的出身很低。李世民和張玄素拉家常,問張玄素:“你以前在隋朝的時候做什麼官?”張玄素答:“縣尉。”縣尉的品級是八品下(那時品分上下)。李世民追問:“在做縣尉之前,你做什麼官?”張玄素很不好意思地說:“九品之外未入流。”。張玄素本以為對話就此結束了,沒想到李世民還問:“那到底是哪一曹的小吏呢?”如此追問,張玄素面如死灰,出門的時候都邁不開步了。
那個時候非常注重門第等級,張玄素因為自己的出身低,很怕教不好太子,所以竭盡全力的教,但用力過猛,適得其反。如果把太子謀殺自己的事上報,那自己的面子往哪擱,教來教去,教出個壞蛋,那今後怎麼做人。
由於有這三怕,所以張玄素選擇自吞苦果。
-
4 # 天晴愛睡覺
因為疏不間親。
他跟李世民的關係疏遠,李承乾和李世民的關係親近。
他如果去告發,會被懷疑是挑撥離間,會死的很慘!
張玄素是隋唐著名諫臣,後被李世民任命去教太子李承乾,但李承乾生性頑劣,於是張玄素上書給李承乾勸誡他沒成想反被李承乾派人毆打險些喪命。
回覆列表
在在唐朝貞觀中期,所有人都以為未來的皇帝就會是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間產生,沒有人會懷疑有人能有實力和他二人爭奪這個儲君的位置。
但是,漸漸人們覺得這個儲君的位置馬上就不會是太子李承乾的了,因為他是個瘸子。但是這並沒有讓李世民覺得這個兒子做不成未來的皇帝甚至多次重申李承乾永遠都會是大唐的太子。
但是李承乾不這麼想,因為他發現自己的父親越來越寵愛另一個皇子,他的弟弟,魏王李泰,甚至這種寵愛已經遠遠超過了他,他開始擔驚受怕,也開始放縱自己。
不得不說這時候的李泰是聰明的,他不僅做了朝中的左武候大將軍雍州牧,並且遙領相州都督,督相、衛、黎、魏、洺、邢、貝七州軍事,榮寵非常,又聰穎好學,投李世民所好建立了文學館。
這個文學館,李世民做秦王的時候也建立過,這個時候魏王又想建立文學館,但是太宗同意了。這個決定更加讓李承乾害怕,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弟是衝著自己的位置來的,也許,父親還不知道。
其實李世民在寵愛魏王李泰的同時,並沒有動廢立太子的心思,當時李世民是非常想把李承乾培養成一國之君的。因為在太宗的心裡,是愛著這個兒子的。
當時的李承乾其實已經很不成樣子了,整日玩了奢靡,同時寵愛一個名叫“稱心”的男寵,這些太宗其實是心知肚明的但是李世民除了殺了這個稱心以外,並沒有過多的責怪太子,但是在李承乾的心中,卻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縱然李世民在駕幸洛陽時讓太子監國,又命三品以上的嫡子皆出仕東宮,仍然無濟於事。
李承乾卻還是越鬧越兇,甚至鬧到了對屢屢勸諫他的張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殺手。然而就算是承乾胡鬧成了這樣,唐太宗也不曾動過廢太子的念頭,甚至煞費苦心地將魏徵任命為太子太師。此舉的目的就是意在告訴眾人,他是絕不會廢掉承乾這個太子。
然而事與願違,李承乾看著越來越受李世民喜愛的李泰,心中越來越不安了,這種超越了李泰的品秩的過分的寵愛讓李承乾更是恨得牙根癢癢。他知道李泰表面上不動神色,其實暗中培植的勢力隨時有可能對他造成致命一擊,於是他決心除掉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縱然他是自己的親弟弟。
但是李承乾制定的刺殺計劃卻失敗了,這免不了李泰對太宗的一頓哭訴。於是另一個計劃在李承乾的心中浮現了出來,謀反!他打算逼宮讓李世民讓位給自己。
但是造李世民反的人都沒有取得過成功,李承乾也不例外。
貞觀十七年,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但是李世民沒有殺他,貶位庶民,徙居黔州,並於次年病死。
而那個幾乎在李世民面前做到了無聲無息把太子拉下馬的魏王李泰,他這時滿心以為這個太子之位就是自己的了。於是藉機向自己的父親撒嬌,聲稱自己百年之後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而唐太宗見青雀投進自己的懷中,立馬心就軟了,再一聽這樣的保證,當即便許諾要立他為太子。
然而這個謊言並不高明,褚遂良的一席話讓李世民徹底看穿了這個謊言,明白殺子傳弟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李泰做了皇帝之後,最有可能做的事情其實是殺掉他的兄弟。
果然這時候李泰又下了一步臭棋,徹底把太子之位讓給了一個從來不會進入別人視野中的皇子——李治,雖然長孫無忌等人已經開始支援這個仁孝軟弱的皇子,但是並沒有很多人給他過多的關注。
雖然朝中很多大臣還沒有把目光投向李治的時候,同為皇子的李泰已經感到了李治威脅,於是他對李治說了一句充滿恐嚇的話,而正是這句話讓李世民下定決心放棄魏王同時立李治為太子。
李泰對李治說的那句話是:“你歷來和元昌友善,如今元昌已被處死,你難道就不擔心自己的腦袋?”
十六歲的李治當即嚇得面無人色,此後天天哭喪著臉,惶惶不可終日。李世民大為奇怪,屢屢追問他原因,李治不得不坦白交代,把李泰的話原封不動地轉述給皇帝聽。
而差不多在此前後,李世民去看望了一趟廢太子,言語之間不免又大加斥責。李承乾憤憤然地說:“兒臣既為太子,還有何求?皆因李泰暗算,兒臣才不得不與朝臣謀求自安之術,沒想到被野心家教唆,攛掇我犯上作亂。今天父皇要是立李泰為太子,就是跳進他的圈套了。”
李世民終於不得不完全相信李泰一旦登上大位,必定會清洗自己的兄弟的事實,不願因讓玄武門之變的故事重演的李世民絕對不能讓李泰做太子,那剩下的唯一一個選擇就是李治了。
於是李世民下定決心,帶著李治駕臨兩儀殿,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重臣面前因為諸子諸弟爭位之事而欲拔劍自殺。長孫無忌等出面阻攔,表示晉王李治可立為儲君。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
而與此同時,魏王李泰降為東萊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