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譚譚5188

    現在的醫院領導巴心不得少招人,不管醫生護士,總把幾人的活給一人幹,這樣支出減少,個人收入相對增高。每年學校畢業那麼多學生,哪裡好找工作?

  • 2 # 嘿佬佬

    醫院人手不足是全國的問題,醫療資源匱乏和不平衡的問題。

    好工作的好是一個個人感受的東西,年薪一百萬的工作好不好?好?這麼累這麼辛苦?不好?薪資待遇很高了。大多數人都是不會滿意自己的收入的,給你一百萬,你覺得你同事不如你,盡然110萬。給你120萬,你覺得另個公司有崗位130萬你可以去。

    醫學專業找工作相對來說挺好找了,薪水相對也算高的,當然也是非常辛苦,不僅僅工作時辛苦,本身學習過程就辛苦。

  • 3 # 聃者徐也

    首先,學醫的、金融的和IT行業這種專業,不讀到博士哪就不是一回事,沒有好的用人單位會要。中國每年醫學院畢業人生上百萬,但醫院數量有限,學醫的學生高考因專業熱門是過獨木橋,畢業後找工作進大醫院又是一次過獨木橋。我老婆的朋友2012年華西醫大博士畢業,一起畢業的八個博士,學校只留下一個,他應聘到了省醫院是其餘七個裡面唯一能留在成都的,其他六個在成都找不到合適醫院只能各奔東西。

    博士都不好找工作,更不要說其他人了,所以看上去醫學院畢業的人很多,找不到好工作的更多,而且現在的人才市場不僅醫生這個行業,所有行業都存在一個現象,外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裡面的公司很多招不到合適的人,這其實是一種教學和實際應用的脫節。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畢業的學生眼中只有大醫院,小醫院或地方醫院看不上。這是一種需求和期望的差異。

    其次,醫生要熬,成名不易,強度大,壓力大很多人堅持不到最後就轉行了。這個朋友進了醫院被安排去上夜班,博士也得上夜班,因為你是新人,據說新人至少熬三年才有機會上常白班,而且還不是絕對。醫生是個好行業,但必須能成名,一個是新人必須熬,另一個是月月考試,年底評職稱,寫論文,總之你看到的主治醫師,專家門診這些都是熬出頭成功的,在他們身後是無數鬱郁不得志的醫生。這部分人鳳毛麟角,自然各地爭搶。

    工作強度看,醫生工作強度大,心理壓力也大,不像有些工作,任務在自己手裡掌控,中途可以放鬆,緊松自己掌控只要最後交出作品,醫生不行,病人絡繹不絕,沒有一點時間休息,現在醫患糾紛嚴重,把醫生這種行業硬生生逼成了高危行業,許多醫學院畢業的人在擇業時也望而卻步。這些情況讓從醫基數變少,從機率上講成才的機會也少。

    所以市場上,供求雙方一邊是找不到工作,不,是找不到好工作的學生,另一方面是找不到好醫生的醫院。

  • 4 # Zhaoshi1980

    招聘門檻越來越高!來了接著能幹活!倒逼要求越來越高!211.985,雙一流,博士優先,有證書優先,國際期刊發表論文優先!競爭激烈啊!

  • 5 # 血液科何醫生

    不外乎幾點:

    1.現在的學徒剛實習,總要被罵,罵到一定份上才能拿到實習報告,這不是醫院嚴格,貌似像是一種醫院的“潛規則”

    2.醫院工作有苦有累,動不動還要被患者投訴,確實太難了

    3.好醫院的標準,如果真的是好醫院,要來的實習生也要是學校拔尖的,這樣才會重點培養,還要籤一種“賣身”夠3~5年的合同,確實不合理,為了雙方的利益,這個合同時間最好建議是縮短一下,哪怕一年一簽呢?

    4.還要混日子,到最後才可以提升到住院總,還有就是時間,不夠時間,你想評職稱,都是不行的。

    總之,我太難了,不過三甲醫院的好處也很多,往長遠看的話,你對患者好,對同事好,自然而然他們也會對你好。

  • 6 # 醫者不能自醫

    以我自身經歷來說這件事吧,我是13年畢業的,當時讀的也是臨床醫學,二本學校,現在好像說是專業已經升為一本了吧,畢業後就職於一家民營醫院,說到這就有人會問了,為什麼不去公立醫院呢,哈哈,因為沒有背景沒有實力,出身於農村家庭,我在畢業的時候已經24歲了,而在同樣年齡的小夥伴們已經開始賺錢了好幾年,本想著繼續讀研,奈何自己英語太差,家庭經濟又不好,只能先考慮工作,同一年畢業的學生很多,大多學醫都回到了家鄉公立醫院,甭管是從事臨床還是行政,基本都是屬於體面點的,這是好一些的,而我們這些差一些的本科生,就只能臨時找個小醫院穩住腳跟,因為大醫院基本就都要研究生了,這就是根本所在,本科生眼高手低,研究生都遍地都是了,在一類人起點都一致之後,同樣規模的大一點的醫院為了自身的發展,就要引進更高階的人才,提供更高的需求,沒有個博士學位都進不去了,還要說有個有實力的導師,博士生本就是鳳毛麟角,當然不好招人,而本科生甚至碩士都達不到要求了,自然找不到所謂的好工作,然而在下級醫院找個工作還是沒那麼難的,只不過有些人心裡是不認可自己的崗位,認為對不起自己的學歷及付出,醫學本就是個付出與收穫不平衡的職業,正確認識自身才是根本所在。

  • 7 # 聆聽看生話

    中國衛生部對醫院醫學不良及管理弊病未從良心根治,所謂“醫療好人的勢利眼制”遮羞布式醫療制度給中國醫學原地踏步帶來沉重的打擊。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數量遠超醫院在職醫生的數量,很多有才華有能力學醫大學生,因家庭背景及錢財勢力不足而無法在(金錢觀勢利眼觀)醫學界正常上班,而隨著方方面面的生活壓力,很多醫學大學生成為醫生夢想破碎,不得己隨波逐流成為中國都市漂流一族。一、中國醫院用人招聘醫學畢業證必須痛心自我反省大學生醫改的嚴重缺限,讓有真才實學無背景的大學生走進醫院擔負起挑選醫學人才擔子,清理醫學醫德不良走後門進醫院的在職醫生。中國醫院為何中國醫院會有很多醫學無術品德較差的醫生群?走進醫院的患者有很多小病因醫生醫術太差導致病情加重,而且出現此類情況,醫院不能知錯就改,採用層層醫院包庇錯誤行為,使矛盾激化,發生很多“一命博一命”醫療慘案。二、中國醫院應建立完整合理的管理體制。①醫院領導層作為醫院權利組織,有“以病人為中心"看病救人作為醫院發展的核心點,勿以“資本主義金錢觀”走形式拋棄“救死扶傷”醫學宗旨。②醫院精簡內構,完善醫院管理員擁腫龐大體制。③醫院勞動報酬合理公平分配,糾改中國醫院試習大夫與試習護士工作不給工資報酬的“資本主義剝削工作制”。中國衛生部應該認真思考改制中國醫學用人制,讓中國醫院成為百姓稱讚的救死扶傷的仁義行業。

  • 8 # 黃藥無師

    首先是擴招惹的禍,自從擴招以後,各地醫學生井噴式上升,特別是近些年,各類專本科醫學院校不限制的開班,班多人多錢就多,師資力量不足,有的醫學院校就用剛畢業的本科來教學,質量可想而知。學生人數是多了,但醫學是難學難精的學科,在生源和師資力量都不足的情況下,有很多學校對於在校生的並不嚴格,培養出來的醫學生很多根本就是烏合之眾,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需要,只有拔尖的那些人才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畢竟誰也不想招來的人犯錯,在醫學上犯錯就意味著醫療事故,誰都不想惹麻煩。

    其次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群眾對於健康的要求也比以前重視得多,以前有病基本是坑,實在抗不了看下赤腳醫生,實在頂不住了才來醫院。現在的人有病第一選擇就儘量選擇本地大醫院,加上現在的環境汙染比以前嚴重,吃的喝的都問題多,生病的多,進醫院的就多,進醫院的人多了,醫院的人手就顯得不夠了。

    其三是醫院的擴張,近些年來,各大城市各大醫院紛紛擴張,大醫院用人的標準又不降低,畢竟大醫院是要收治疑難雜症的,用人標準低了會砸了醫院的招牌。而每年精英學生又那麼少---現在沒讀過博士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精英了,好醫院的人生不夠就不奇怪了。

    其四是在現有的分配製度下,醫生的付出和收入是遠遠不能成正比的,在付出和收入不匹配的情況下,自然吸引不了精銳,甚至有的精英醫生改行甚至是跑到國外執業去了,這樣,好醫生的數量就不足了。

    其五是現在的醫療環境對醫生並不友好,動不動就罵甚至被捅殺。現在的很多人學醫,要麼就是奔著以後好找工作,要麼就是對醫學懵懵懂懂的人去報讀,真真正正熱愛醫學甚至把醫學當做信仰的人並不多,那些對醫學沒有足夠熱愛甚至是信仰的人,如果畢業了可以有別的賺錢的門路,就不會戰戰兢兢的在醫院奮鬥,改行不在話下,這樣又流失了好多醫生,從而造成醫生人數的不足。

  • 9 # 小花豬JJ

    因為沒錢沒人啊。進大醫院只需要兩點:有人,有錢,沒錢沒人你只能在小醫院混著,這就是現在的風氣。像鄭州鄭大醫院沒有個幾十萬你是進不去的,即使你花好幾十萬進去也不是正式的

  • 10 # 卡夫卡1867010

    不光是醫學院和醫院,現在各行各業都是這種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人手短缺。究其根源,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公司/機構總是想用最少的人創造最大的利潤,所以幹活的人累死,而老闆/領導又不肯招更多的人幹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怪圈。

    如果政府部門下大力氣督促,嚴格執行上下班時間,以及帶薪休假的制度,不走過場,或許能改變這種不良現狀。

  • 11 # 幸福使者859

    好的醫院要的是好的人才,你不是好的人才,就只能去不是太好的醫院,如果你不願去那些不是太好的醫院,當然找不到好的工作了。

    其實,現在醫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還是很不錯的。

  • 12 # Qiu100773961

    首先是醫院編制有限,以前設定的配置同現在病人數增加脫鉤。

    二是醫院醫生工資同績效掛鉤,造成小病大醫,小病大查的情況成普遍現象

    三是網路不正常宣傳,造成大眾心裡一有點不舒服就往大醫院跑,不做個全身檢查不放心

  • 13 # 懸壺之居

    這個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客觀方面和主觀方面(醫學生和醫院)。

    客觀方面:首先,醫學生的學制太長,家底不厚實的人很難堅持下來;其次,我國的醫療制度還有待於完善;最後就是目前的醫療環境很緊張。

    主觀方面:

    1、醫學生:不管是本科、碩士、博士,學制長,壓力大。總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收到的回報也相對較高,但是事與願違,因此很多醫學生入職後發現醫院的待遇不好以後就主動辭職了。此外,不同專業的醫學生,畢業後找工作的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還有就是,對於醫學生而言,碩士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學歷要求了,等到畢業以後,總是想去好的三甲醫院,但是人家醫院又不要,不好的醫院自己又看不上,覺得自己讀了碩士感覺白讀了,還不如人家本科生呢。

    2、醫院:從醫院的角度來看,醫院要求的是高精尖人才,醫院對醫學生的要求很高,不僅僅要求醫學生的學歷、年齡、性別,還要求醫學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為醫院做出貢獻的同時,還需要在科研上做出一番成就,來提高醫院的整體實力的同時,提高醫院的知名度,這是非常難得,很多人都達不到這樣的標準,所以會導致人才不不足;此外,由於地區、科室、醫療環境的影響,許多醫生承受不了高強度的壓力而大量的流出,而醫院的人才流入又很困難,導致醫院人手不夠。最後,我覺得醫院留不住大夫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滿足大夫最在意的兩個東西,待遇和職稱,因為看病的話在哪個醫院看都是一樣的,現在的醫院待遇跟不上,職稱評不上,而私立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待遇和職稱上面的待遇都要好於現在的醫院,也導致了醫院的人才廣大流失。

  • 14 # 常吃奧利奧

    先給結論:因為好醫院需要高階人才,而大多數醫學院培養出的學生只是普通人才。

    目前國內是普遍缺少醫生的,不論是基層醫院,還是大型省級醫院。引用國家衛健委的資料,2015年,國內每千常住人口配有2.2個執業(助理)醫師。而同期美國是不到3人。相比而言,國內確實是缺少醫生的。那問題出來了:既然國內醫生這麼缺,為啥感覺醫生還是不好找工作呢?

    就業人數不斷上升,就業形勢日趨嚴峻

    國內醫學院數量並不少(我統計了下,包括各類有醫學專業的高校,不到130所),加之學校連年擴招,培養出的人才也是持續增多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供過於求,而是供需不平衡。“研究生供不應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專科生供過於求”;重點院校就業率高而普通院校就業率低;發達地區許多人想去卻去不了而欠發達地區又急需人才。進而造成了整體就業率相對下降。

    醫院要求高學歷

    也正是由於就業形勢的嚴峻,倒逼醫學生考研。進入各大高校,考研氛圍最濃郁的一定是醫學院。學習最認真的也一定是醫學生。幾乎每個醫學生都在準備考研。對於許多醫學生而言,如果考研不成功,以本科的身份畢業也就意味著失業。在大家都想去高層次醫院時,醫院只能透過提高學歷要求,提高院校要求來進行篩選。進而造成了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研究生滿大街跑,博士生供不應求的怪相。

    高層次醫院也缺少人手,但缺的是高階人才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高層次的醫院永遠都缺人。要層次醫院永遠都敞開大門歡迎人才的,但一定是高階人才。許多醫院甚至寧願科室人員有空缺,也不願意降低招人標準。原因有幾個:1、降低招人標準意味著醫院水平的降低;2、科室高強度運轉缺人時,總有許多學生以及規培生可以使用(壓榨),所以不像表面上那樣缺人;3、科室的指標有限,不得不慎之又慎。

    基層醫院缺少人才,但大家不願意去

    偏遠地區醫院,基層醫院對醫學本科生有很大需求。但往往由於條件相對較差,許多人並不願意去。換個說法,不是說本科畢業找不到工作,而是他們不願意去基層醫院。我曾經在一個回答中提到過:國內醫學專業的錄取分普遍是較高的。二本的醫學院校分數線往往要達到甚至超過一本線。試想一下,當年分數還不錯的學生,畢業後只能去一個最最普通的縣醫院,甚至衛生所,有多少人願意呢?

    最後,用兩句話總結這個問題:大家都想要優質資源,而優質資源往往有限。所以優質資源永遠是緊缺的。優質資源反過來希望更優質的人才反哺,所以優質資源又是極其挑剔的。
  • 15 # 還是要努力818

    去年夏天有的鄰居的孩子醫學院本科畢業(二本學校),他家託了關係把孩子安排進了三甲醫院,說是學歷不夠,只能進急診科。也就是說大醫院對學歷的要求是較高的。

    另外有些人雖然學歷達標但能力不足,經過培養後也不具有獨立坐診或手術的能力,也只能安排乾點別的。有一同學就是這種情況,後被安排到供應科了。

  • 16 # 赫魯曉蘇672

    因為我們國家對於醫學人才的培養還沒有理清科研跟臨床的關係,臨床上過於複雜的職稱體系,使得中級職稱跟剛入門住院醫生得不到充足的鍛鍊,不能成為真正的獨立行醫的醫生,而高階職稱的醫生很多科研和理念上,因為行政職務過於佔用時間,而無法及時更新,我們國家對於醫學人才的培養,還是學而優則仕的體系,這是相當成問題的。

    醫療的職稱體系應該只分兩級,就是住院醫生、主治醫生,成為住院醫生得到充足的鍛鍊,具備獨立行醫的能力後畢業成為主治醫生,如果對科研上有興趣,在科研上有所發展,那麼在另外授予副教授甚至教授頭銜,這樣的話,能夠在住院醫生畢業時候保證其臨床技能的合格,同時又避免了臨床人才培養耗費過多時間,而又得不到足夠訓練,使年輕人上升受阻。

  • 17 # 小閆的學習筆記

    找個工作和找一個理想的,能和很多同期不同院校畢業差不多的工作是兩個概念。區別二者關係,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可能是解決這個疑問,消滅這個疑問的最有效方式。

  • 18 # 動物出圈

    剛畢業醫學院的學生最好到基層醫療機構去鍛鍊鍛鍊,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一般都是全額撥款事業編,待遇不錯而且壓力還不那麼大,積累經驗為日後更好發展。

  • 19 # 甘拜下風0306

    好醫院要求高,研究生、博士生才要。而有的醫學生上學時混日子進入臨床實習階段一問三不知,實習階段就是掙表現的時候,這個時候都不好好努力表現自己那家醫院敢要……

  • 20 # 口腔那點事

    首先需要就這個問題中所提到的好工作進行界定,好壞的標準是什麼需要明確,是進三甲稱之為好,還是進公立醫院稱之為好,還是去一所實現所長的民營醫院稱之為好,我們不能田忌賽馬跨階對比,這樣對比沒有任何意義!

    但這樣估計不能算回答問題,醫學院學生找不多好工作,首先跟教育體制有關,一所專科學院畢業生,先天不足,定位就是基層醫生,要想更好必須不斷學習!其次職業特性,醫生是個關乎生命的職業,所以對學生素質要求比較高,再次,培養和晉升模式,畢業生`到執業醫師,至少需要6-8年,也決定了成長的艱難,拿著低工資,幹著主要活,在別人看來就不算很好,最後就是虹吸效應,人往高處,資源不平衡,基層醫生缺失!但其實在老百姓看來,只要能看病,都是好醫生,都算好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郵儲銀行有款產品,每年存10000元,連續存3年,第5年兌付34800元,這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