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棠言語
-
2 # 趴趴熊葛
我唏噓於“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為了家國、入戲由愛人范蠡獻美人計於吳王懷中的故事。歷來,由於在評書、文學作品、民間傳說及戲劇中,把西施作為愛國愛民、勤勞樸實、美麗動人的古代婦女形象廣為傳頌。特別是把西施塑造成春秋末期吳越關係史上起過重大作用的一位女性加以渲染後,西施的優美傳說在民間更是世代流傳不衰。
《管子·小稱》篇中就載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西施是我國古進時候一位絕代佳人,她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長得紅顏花貌,芙蓉之姿。美麗的西施為了家國之復仇振興事業,西施憑她傾國傾城之貌和高超的琴棋歌舞,致使吳王日日深宮醉不醒,吳王很快就昏了頭,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在她的內應下,越國也就比較容易實現自己的復仇計劃了,勾踐終於滅吳復國。那麼,西施接下去的人生呢?
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西施的愛人范蠡正是設計實施這次復仇計劃的主謀,捨得絕代佳人西施,圖的是滅掉吳國,振興越王勾踐領導下的國家,這一招夠靈也夠毒的,范蠡在這一點上真是少有的大度了,天下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半分。復仇的目的達到了,聰明的范蠡知曉越王會殺害有功之臣的,就帶著美麗的西施歸隱江湖去作買賣了,成了富可敵國的陶朱公。
當然,一個國家的興亡,自有它歷史的必然性,有它深刻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原因,不是一兩個人能左右得了的!
-
3 # 荒廢時間24
割肉遺妻東方朔做常侍郎的時候,漢武帝有一次在伏天賞賜肉給侍從。然而負責分肉的太官丞卻遲遲未來。東方朔便獨自拔劍割肉,並對他的同僚們說:“伏天應當早點回家,請允許我接受天子的賞賜。”隨即把肉包好懷揣著離去。後來太官丞將此事上奏漢武帝。武帝便問東方朔:“昨天賜肉,你不等詔令下達,就用劍割肉走了,是為什麼?”於是東方朔脫帽跪謝請罪。漢武帝說:“先生站起來自責吧!”東方朔再拜說:“東方朔呀!東方朔呀!接受賞賜卻不等詔令下達,這是多麼無禮呀!拔劍割肉,多麼豪壯呀!割肉不多,又是多麼廉潔呀!回家送肉給妻子吃,又是多麼仁愛呀!”漢武帝聽罷笑著說:“讓先生自責,沒想到你竟反過來稱讚自己!”於是又賜給他一石酒、一百斤肉,讓他回家送給妻子。歲更其婦東方朔任郎官時,漢武帝時常給他賜食。東方朔每次吃完後便把剩下的肉揣在懷裡打包帶走,衣服髒了之後漢武帝又賞賜他綢絹。東方朔便將漢武帝賞賜的財物全部用於娶長安城年輕漂亮的女子。然而每位女子都是娶回來一年就被拋棄,再重新迎娶。大隱於朝漢武帝身邊的郎官大多數人認為東方朔是瘋子,武帝則認為東方朔若是不行荒唐之事,身邊的郎官沒有人能比得上他。而東方朔自己則說:像我這樣的人就是所謂隱居在朝廷中的人。古時候的人皆隱居深山之中。東方朔時常在酒席中飲酒暢快之時便唱:“隱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馬門。宮殿裡可以隱居起來,保全自身,何必隱居在深山之中,茅舍裡面。”騶牙歸義有一次建章宮出現了一隻長的像麋鹿的動物,但是沒有人認識這隻動物。漢武帝便命令東方朔來看。東方朔說:“我知道這個東西,請賜給我美酒好飯讓我飽餐一頓,我才說。”武帝應允。吃過酒飯,東方朔又說:“某處有公田、魚池和葦塘好幾頃,陛下賞賜給我,我才說。”武帝再次答應。於是東方朔說道:“這隻動物叫騶牙。當遠方有前來投誠的事情,騶牙便會先出現。它的牙齒前後一樣,大小一致而沒有大牙,所以它叫騶牙。”後來過了一年左右,匈奴混邪王果然帶領十萬人來歸降漢朝。武帝於是又賞賜東方朔很多錢財。
東方朔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在政治上不是貪汙多少錢牛逼,也不是解決了什麼民生問題牛逼,更不是救了多少人牛逼,最牛逼的是不僅過得好不僅解決老百姓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活著,最重要的是活著,最重要的是活著!重要的事說三遍。在暴利與慾望的統治下怎麼利用智慧活的精彩。在殺了無數大臣甚至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放過的漢武帝手下辦事,能把"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朝"這句話留給後人,當真是當時第一智者。
當然這只是根據問題提出的故事,我也懷疑過故事的真假,但是畢竟他活到了最後。
-
4 # 疆行君
閻應元,北京人,一個沒有品級的小官,退休後定居江陰。
1645年南京淪陷一個月後,清朝再次強推剃髮易服。剃髮令傳至江陰,百姓自發殺死清廷委派的縣令舉義反清,邀請閻應元為總指揮。十萬江陰百姓困守孤城八十一天,擊斃清軍三名王爺,十八員將領,斃敵七萬五千人(此數存疑),城破後遭屠城僅五十三人倖存,閻應元拒絕向清軍統帥下跪,後就義。後世江陰人長期抵制清廷科舉,直到乾隆年間政府為閻應元立祠才開始緩和。
東林黨人當汗如雨下啊!
城破之日閻應元在城門上留的絕命詞: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
5 # 東郊狄仁傑
在嚴嵩掌權的日子裡,別說是嚴家父子,就是他們手下的同黨,也沒有一個不是依官仗勢,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誰都讓他們幾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縣裡,有一個小小知縣,卻能夠秉公辦事,對嚴嵩下面同黨,一點不講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廣東瓊山人。他從小死了父親,靠母親撫養長大,家裡生活十分貧苦。二十多歲他中了舉人後,做過縣裡的學堂教諭,教育學生十分嚴格認真。不久, 上司把他調到浙江淳安做知縣。過去,縣裡的官吏審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賄賂,胡亂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認真審理積案。不管什麼疑難案件,到了海瑞手裡,都 一件件調查得水落石出,從不冤枉好人。當地百姓都稱他是“青天”。
海瑞的頂頭上司浙江總督胡宗憲,是嚴嵩的同黨,仗著他有後臺,到處敲榨勒索,誰敢不順他心,就該誰倒黴。
有一次,胡宗憲的兒子帶了一大批隨從經過淳安,住在縣裡的官驛裡。要是換了別的縣份,官吏見到總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來不及。可是在淳安縣,海瑞立下一條規矩,不管大官貴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憲的兒子,平時養尊處優慣了,看到驛吏送上來的飯菜,認為是有意怠慢他,氣得掀了飯桌子,喝令隨從,把驛吏捆綁起來,倒吊在樑上。
驛裡的差役趕快報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搖過境,本來已經感到厭煩;現在竟吊打起驛吏來,就覺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聽完差役的報告,裝作鎮靜地說:“總督是個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縣招待過往官吏,不得鋪張浪費。現在來的那個花花公子,排場闊綽,態度驕橫,不會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麼地方的壞人冒充公子,到本縣來招搖撞騙的。”
說著,他立刻帶了一大批差役趕到驛館,把胡宗憲兒子和他的隨從統統抓了起來,帶回縣衙審訊。一開始,那個胡公子仗著父親的官勢,暴跳如雷,但海瑞一 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還說要把他重辦,他才洩了氣。海瑞又從他的行裝裡,搜出幾千兩銀子,統統沒收充公,還把他狠狠教訓一頓,攆出縣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親哭訴的時候,海瑞的報告也已經送到巡撫衙門,說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驛吏。胡宗憲明知道他兒子吃了大虧,但是海瑞信裡沒牽連到他,如果把這件事聲張起來,反而失了自己的體面,就只好打落門牙往肚子裡咽了。
過了不久,又有一個京裡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被派到浙江視察。鄢懋卿是嚴嵩的乾兒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個地方,地 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筆大錢,他是不肯放過的。各地官吏聽到鄢懋卿要來視察的訊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裝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樣子,他通知各地, 說他向來喜歡簡單樸素,不愛奉迎。
海瑞聽說鄢懋卿要到淳安,給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裡說:“我們接到通知,要我們招待從簡。可是據我們得知,您每到一個地方都是大擺筵席,花天酒地。這就叫我們為難啦!要按通知辦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別地方一樣鋪張,只怕違背您的意思。請問該怎麼辦才好。”
鄢懋卿看到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惱得咬牙切齒。但是他早聽說海瑞是個鐵面無私的硬漢,又知道胡宗憲的兒子剛在淳安吃過大虧,有點害怕,就臨時改變主意,繞過淳安,到別處去了。
為了這件事,鄢懋卿對海瑞懷恨在心,後來,指使他的同黨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狀,海瑞終於被撤了淳安知縣的職務。
到嚴嵩倒了臺,鄢懋卿也被充軍到外地,海瑞恢復了官職,後來又被調到京城。
海瑞到了京城,對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敗情況,見得更多了。那時候,明世宗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上朝,他躲在宮裡一個勁兒跟一些道士們鬼混。一些朝 臣誰也不敢說話。海瑞雖然官職不大,卻大膽寫一道奏章嚮明世宗直諫。他把明王朝造成的腐敗現象痛痛快快地揭露出來。他在奏章上寫道:“現在吏貪官橫,民不 聊生。天下的老百姓對陛下早就不滿了。”
海瑞把這道奏章送上去以後,自己估計會觸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回家的路上,順道買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兒子看到全嚇呆了。海瑞把這件事告訴了親人們,並且把他死後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裡的僕人也都打發走了,準備隨時被捕處死。
果然,海瑞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場轟動。明世宗看了,又氣又恨,把奏章扔在地上,跟左右侍從說:“快把這個人抓起來,別讓他跑了!”
旁邊有個宦官早就聽到海瑞的名聲,跟明世宗說:“這個人是個出名的書呆子,他早知道觸犯了陛下活不成,把後事都安排了。我看他是不會逃走的。”
後來,明世宗還是下命令把海瑞抓了起來,交給錦衣衛嚴刑拷問:直到明世宗死去,海瑞才得到釋放。
-
6 # 柚子媽咪sunny
一代女皇武則天,是我最欽佩的一個人。男尊女卑的年代,女人的地位本來就很卑微,更何況要與男人們爭天下,謀權利,不是一般的女子所能做到的,不僅需要謀略也需要膽識。
武則天從一個商人之女,一步步做上妃子,最後做上皇位,是個傳奇一樣的存在!歷史上對她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
7 # 江浙小子
張自忠將軍,是自鴉片戰爭以來,近代中國面對外敵侵略,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抗戰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古有老話:唇亡齒寒,所以在面對整個名族被外敵侵略,尊嚴被踐踏的時刻,每個華人都有義務與職責去站出來,扛起這份責任。生前作為一名陸軍中將的他,其實不需要親赴抗戰一線,像大多數指揮官一樣,待在指揮部裡也是可以的。如此,犧牲陣亡的機率豈不是能大大的降低了,但是張將軍沒有,他是心繫將士們的,與兄弟共進退。哪裡戰鬥最激烈,哪裡就是我的指揮所,這其實已經是抱著殺身成仁,馬革裹屍的決心。戰鬥到最後一刻就是張將軍的最終歸宿。
-
8 # 淺若璃悠
還記得楚懷王昏庸無能,聽信小人讒言,放逐了真正為民為國的臣子屈原,屈原深沉強烈的愛國情感卻在此時因為楚懷王的無能而無處施展,但卻並不因此就喪失了愛國情感,反而愈加強烈。屈原最終的跳汨羅江而死更是象徵著屈原悲慘的結局。
可是,屈原在此等情境下還能有寫出如此多之名作,比如《離騷》、《天問》等,其名作影響力不容小覷,而楚辭更是屈原等人開創的一種新文體。最讓我佩服的一點就是屈原的愛國情懷和為國無私奉獻之精神。
突然讓我想起一句詩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正是詩人此等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更能讓我拍手稱讚。
而《史記.項羽本紀》中關乎劉邦與項羽的形象刻畫則尤為生動突出,把劉邦的狡詐機智與項羽的優柔寡斷的特性顯露無遺。在鴻門宴中,劉邦一方雖表面上處於弱勢,但實則萬眾一心,不畏懼敵人,而在項羽一方卻是心思各異,只有范增頭腦清醒,知道該如何對付劉邦。
劉邦取得項羽信任後,范增屢次暗中提醒項羽伺機殺掉劉邦,但劉邦還是有著婦人之心,並未下手,錯失了最好的時機,而范增急中生智,可最後還是讓張良鑽了空子使得劉邦因此藉機逃脫。 “鴻門宴”可謂歷史上出現的極為緊張激烈的場面,令人咋舌。
還有《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更能展現出藺相如為國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風度。該歷史故事講述的是:因為廉頗不服藺相如職位高於他於是便揚言羞辱他,只是最後廉頗也被其為國家利益為重的謙和氣度所感動並負荊請罪。
還有越王勾踐為取得吳王信任竟口嘗屎尿,而忍辱負重的勾踐其精神值得敬佩。
以上即我所想到之為我所動容的歷史故事。
-
9 # 歷史大帝
樂不思蜀,這個詞的原型是來形容劉備的兒子劉禪,亡國以後在曹魏不念故里,玩的還不亦樂乎,因此才流傳到今天的一個典故。不光如此,在劉禪身上,還有很多家喻戶曉的典故。比如趙雲七進七出曹營,最終將阿斗從曹魏手裡搶過來,劉備死後,劉禪繼承了蜀漢的權力,但是劉禪比較昏庸,不但沒有光大劉備的基業,還將蜀漢拱手讓人。因此,如今很多人,將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個人爛泥扶不上牆。雖然,劉備的二代,都是一些昏庸無才之人,但是他的孫子輩卻非常的有氣節。
劉諶,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孫,蜀漢後主劉禪第五子,三國時期蜀漢北地王。當年鄧艾的大軍,繞過了姜維的防線。突襲成都,不料成都不戰而降,姜維最後也無奈投敵,最後導致蜀漢破滅。
鄧艾大軍兵臨城下之前,蜀漢眾多大臣,言論幾乎差不多,主要有兩個,一個就是往哪裡跑,以當時城防兵的兵力,根本無力抵抗鄧艾大軍,鄧艾在曹魏中又是以智謀而聞名,所以想要堅守不出,力抗鄧艾大軍,想等到姜維的援軍趕到,幾乎不可能。況且當時姜維的大軍在鍾會已經被牽制住了。很多大臣主張往南跑,那邊都是曾經臣服於蜀漢的少數民族。
另外一個提議,就是投降曹魏,首先站出來絕對支援這一建議的是譙周,益州人士。他力勸劉禪投降曹魏,理由:實力不如別人,如果投靠東吳,只能為極人臣,屈辱罷了。而且東吳也不是曹魏的對手,遲早要覆滅,如果那個時候再一次投降曹魏,還不如現在就投靠了曹魏,至少現在東吳還存在,曹魏必定會以禮相待。在眾人的極力勸說下,劉禪選擇投降曹魏,這個時候有沒有為國盡忠的人呢?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當時他在前線,拒絕了曹魏的誘降,從而戰死沙場。享年三十七歲,義不受辱以殉國的還有劉禪的第五個兒子。
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主人公劉諶,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非常少,不過在蜀漢滅亡的最後一幕,挺身而出。此人比他的老爸劉禪更有氣節。勸阻劉禪不成後,跑到了劉備的廟裡,痛哭了一場,然後殺掉了自己的全家,最後選擇自殺殉國。
跟當年大明朝覆滅時,崇禎皇帝選擇一樣,雖然沒有大才,但是這份氣節值得別人敬佩!
-
10 # 俊俊電影
如果你突然得到了權力,你會做出什麼事?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電影,乃是真人真事改編。
9月份一度成為口碑榜No1,豆瓣8.5分。
雖然全程沒有驚悚恐怖鏡頭,卻比所有的恐怖片都讓人心有餘悸。
冒牌上尉
1945年,二戰末期。
德國開始潰敗,此時離投降已經不遠了。
大量的德國士兵與部隊走散,或是乾脆直接做逃兵。
但是,此時希特勒還沒有投降,德國國內的憲兵隊,依然在四處抓捕逃兵。
主角威利·赫羅德,正是一個德國逃兵。年齡只有19歲。
在憲兵隊取樂式的追殺下,他死裡逃生。
他在躲過憲兵隊的追捕後,也和其他的逃兵一樣,開始做些偷雞摸狗的事。
目的只有一個:活下去。
也許是命運開了一個玩笑,在快要倒在飢寒交迫的野外時,
他意外的從一輛車裡,撿到了一身軍官的軍裝。
換了一身皮,吃了點車裡的水果。他終於從死亡線上回來了。
或許,赫羅德原本只是出於保暖目的換上大衣,但偏偏此時從遠處走來一個士兵,看見赫羅德的裝扮張口就喊「長官」。
當軍官的感覺自然要比做又冷又餓的逃兵好得多,於是赫羅德決定把這場戲演下去。
僅僅是換了身軍裝和軍銜,一個剛剛還在為生死發愁的逃兵,
突然變成了手握權力的軍官。
而這還是在德軍已經潰敗的大環境下。
赫羅德很精靈,很會唬人。當晚,就以軍官的身份,在農場給自己弄來了一頓飯。
甚至第二天,又繼續收編了不少散兵遊勇。
漸漸地,居然組成了一個小隊伍。
此時的他,沒有什麼目標。
他只知道,只要做軍官,就不會捱餓。
當然,要維持軍官身份,就必須做出這個身份應該做的事。
他在人民的注視下,槍斃了一個偷東西的逃兵。
明明一天前,他自己也是一個逃兵。
可此時,他已經沒有退路,也不想再有退路了。
不能對逃兵產生同情,否則自己就會被揭穿。這樣的思想想必已經刻在腦子裡。
繼續前進的路上,這隻小隊遇到了憲兵隊的盤查。
他謊稱自己是軍官,執行最高階的秘密任務。是【希特勒元首直接下令的】。
憲兵隊熱情的把他接回營地。
原來這裡,是一個專門用來關押逃兵的地方。
當時,各種逃兵,散兵,為了生存下去而滋擾群眾,偷雞摸狗,打家劫舍都是常有的事。
光這一個營地,就關押了100多個逃兵。
憲兵隊把逮捕這些人之後,又不能送回前線,又不能放,又要等軍事法院、司法部門判決。
而司法部遲遲不來判決,駐地的軍官,天天以逃兵為人質,威脅他們的妻女肉體賄賂自己。
有的女兒來和他上床,只是為了給自己的逃兵爸爸送一件大衣。
可這大衣,最終也沒有落到逃兵的手上。
對於這些逃兵,憲兵隊是一點也不同情的。
只覺得,司法部一天不判決,憲兵隊一天就要養著。
可以說,這些逃兵都是憲兵隊的大累贅。
恰巧,主角來了。
主角帶著所謂【希特勒元首的最高指令】,恰巧可以被憲兵隊利用。
憲兵隊由此繞過了司法部,狐假虎威,對逃兵進行了處決。
未經審判,直接槍斃。
甚至,出於節省時間,連槍斃都不走程式。
直接挖了一個大坑,讓逃兵站進去,然後拿防空高射機槍掃射轟炸。
然後再對沒死的,進行補槍。
毫無人道,毫無法制,甚至毫無軍法軍令。
簡直就是隨便找個理由進行屠殺。
為什麼?
因為屠殺了逃兵,自己的位置就坐穩了。僅此而已。
冒牌上尉,殺伐果決,為民除害,沒人敢不服氣。
他甚至開始虐殺逃兵,以及不聽話的下屬。
就像電影一開始,憲兵隊追殺他時一樣,
他讓逃兵和不聽話的下屬,開始跑。
然後自己從後面射殺。
不一樣的是,他當初跑得快,死裡逃生。
但是他對待這些逃兵,卻是把他們綁在一起。
這些人根本就跑不快,跑不了。
赫羅德收入麾下的第一位列兵,也就是最初替他開車的司機,一直都對他的惡行嗤之以鼻,雖然懷疑他的真實身份,但也沒有膽量敢揭發。
他一直都還有一點良知。曾經勸上尉放過逃兵。
赫羅德最精明的一點,就是擅於拉人入夥,讓懷疑他的人與其同流合汙。
在對逃兵進行屠殺時,赫羅德特意找來司機,讓他近距離補槍,射殺那些沒在轟炸中死去的囚犯。
原本還存有一點良知的司機,此刻也惡魔附身,並在射殺完成後,畢恭畢敬地向赫羅德敬禮,報告任務執行完畢。
赫羅德還找來願意求生的逃兵,讓他們互相殘殺。
聽話的,就免死收入自己手下。不聽話的,當場自殺。
在這樣一個扭曲的環境裡,早就已經不是制裁逃兵了。
而是權力的扭曲。
每個人,都成為了他的幫兇。憲兵隊也一步步的成為了他的專屬部隊。
離開憲兵隊之後,他又率領著這支小隊伍,進入城市。
直接當街槍斃了投降派市長,霸佔了城市裡最好的酒店,和一些女人。
然後開始了盡情的縱慾,狂歡。
有膽敢忤逆他的下屬,也都直接槍斃。
此時,德國已在投降邊緣,組織渙散,
過了很久之後,才有軍隊來抓他。
把他送上軍事法庭。
可最後,還是讓他給逃跑了。
電影裡,他躲進森林裡,不知去向。而森林入口,白骨堆積成山。
此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
威利·赫羅德,1925年出生,父親是一個屋頂工人。
做逃兵後,冒充上尉軍官,狐假虎威,
在營地對逃兵進行屠殺,在城市裡恣意縱慾,都是真事。
所以,他也成為了二戰歷史上,較為出名的一個劊子手。
據維基百科上的介紹,他在營地的八天時間裡,謀殺了超過100名同胞。
而他當時只有19歲。
經過審判後,他狡猾的逃跑。直到在國外再次被抓。
二戰結束後,英軍押送他回到進行屠殺的營地,挖出了195具屍體。
翌年冬天,他被送上斷頭臺 。此時他才21歲。
電影結束時,導演在字幕中還加了一個彩蛋。
主演“冒牌上尉”帶著他的那些手下,開著電影裡的車,殺進了德國的某個小鎮。
然後,開始騷擾,搶奪,毆打路過的市民。
市民居然沒人敢反抗!
注意,這是彩蛋,是現代城市裡,而這些市民都不是演員。
(事後電影組肯定對他們進行了補償和道歉。)
所以,這個彩蛋,算是一次行為藝術。
大家覺得離自己很遙遠的事,很扭曲很變態的事,
其實隨時都可能發生,甚至是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
往小了說,校園霸凌,但凡上過學的人,沒親眼見過,也聽說過。
可出來制止的,敢於反抗的,又有幾個呢?
往大了說,歷史上任何朝代,任何地方,這種權力+暴力+獨裁式的事情,都在不停的發生和上演。
因為這就是社會和人性的本質啊。
電影中,因為“逃兵”是“錯的”,所以就可以,不走任何程式,無理由的屠殺他們。
這就是這一系列動作中,最常見的一個,先佔領道德的制高點,然後弄死你。
當你犯錯之後,人們欺凌你,好歹還有個理由。
而在校園霸凌中,很多時候,欺凌你,只是因為你不合群,你不小心鬧了個笑話,甚至僅僅是因為你窮,你醜。
人們都習以為常了。
上個星期給大家介紹的9.3分美劇《美國囧案》中,人們懷疑的第一個物件,僅僅是因為褲子上不小心弄髒了,便被人嘲笑拉褲子。
然後所有人嘲笑他,疏遠他,霸凌他。從小學一直到高中。
在他們看來,只是一個玩笑罷了,卻改變了別人的一生。
去年,我給大家介紹的優質電影《方形》中,也有這麼一個行為藝術。
一個男人假扮猩猩,各種無理取鬧,滑稽無禮,打,砸,鬧,糾纏,所有人就默默看他表演,沒有人制止。
甚至猩猩開始扯一位女士的衣服頭髮,也沒有一個說話。好像回到了一開始的廣場,每個人都對求助無動於衷。
這就是最大的諷刺。
這猩猩,就象徵充滿了自我意識,自私,暴力,各種小惡彙集起來的化身,肆意蠻橫的在宴會上游走。而宴會,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
宴會上的賓客低著頭,默許這隻猩猩以行為藝術的名義,胡搞瞎搞而不敢反抗的樣子,就是魯迅筆下吃著人血饅頭冷漠麻木自私的人群的樣子。
只要沒有搞的自己身上,只要不是逼到忍無可忍,只要沒人帶頭反抗,那就默認了,就任其發生。
赤裸的猩猩,和衣冠楚楚的人類,惡,麻木,自私,冷漠,軟弱,淋漓盡致的大合集。
一旦有人掌握了權力,無論這權力是狐假虎威來的,是任意一個理由來的,還是靠暴力來的。
他做起惡來,就會格外的熟練。
而群眾,就會格外的配合他。
甚至哪怕是屠殺,也不敢有人反抗。
比如上個月黃渤的電影《一出好戲》中,王寶強飾演的司機小王。
最開始選他做荒島上的領袖,只是因為他有生活經驗,可以讓大家不餓肚子。
可沒多久,小王就成了大王,成了剝削階級,獨裁統治者。
一開始的時候,總有一個理由。
哪怕這個理由是你沒戴帽子。
到最後,總是欺壓,苦役,剝削,淫樂,阿諛,賄賂,一樣不少。
獨裁的形成,權力的扭曲,總是需要幫兇。
回到電影《冒牌上尉》中。
其實主角剛到憲兵隊,就有人看出他是冒牌的。
因為這個人就是曾經追殺過他的人,而且一眼看出他的軍服,褲子不合腳。
這就是露出馬腳。
想一想,在部隊,基本沒有衣服不合身的情況。因為這樣軍容不整,作風不嚴,乃是軍隊大忌。
那麼,接受【希特勒元首最高指示】的軍官,可能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穿著不合腳的軍裝的人嗎?
這些憲兵隊的軍官們,恐怕一早就知道上尉是冒牌的。
但他們還是配合他演戲,為什麼?
因為他們真的很想“解決”掉那些逃兵。
因為德國已經潰敗,人人自危,人人自保。大家都想借機減少麻煩。
這個冒牌上尉,願意假傳聖旨,幫我們除掉逃兵。
我們只要裝傻就夠了。反正不背鍋。
大聲的叫著元首萬歲,逃兵該死。實際上中飽私囊,人人得利。才是人性真實的黑暗面。
還有那些平日裡道貌岸然的喊口號,在網上寫一些所謂的正能量,輸出三觀,實際上為了獲取聲名和利益,用道德武器打壓別人,維護自己中飽私囊。竊取信任,濫用溫柔,道貌岸然,兩面三刀。
腦子裡空空如也的人,最喜歡談道德,最喜歡用正義的戰錘。道德是捧在聖地上的。因為道德是他們唯一的武器。
拜金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利益至上者,最不喜歡談道德。一提及道德就滿臉鄙夷。他們只有在對自己有利時,才拼命強調道德。
道德多了,利益少了,衝突加劇,衝突雙方便各自拿著各自的道德,互不讓步。
道德被髮明出來,是用來和諧美好的。
但現實裡,文明進步的場面總是少數,互害互損,互相找對方的麻煩,彷彿才是大多數。
道德正義變成道德綁架,從來都沒有算清楚過。
即便這種素質,在城市裡不是大多數,可在所有人類裡,卻絕對是大多數的。
因為文明就是這麼稀缺又脆弱的東西呀。多讀讀歷史就知道了。
道德武器,道德鐵錘打道德大棒,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分不清誰更高尚了。這樣的事情,見過太多。
道德何其無辜,夾在各種各樣的人中間,真可憐。
笑。跑題了。
從《冒牌上尉》的主角,扯到配角。
從主犯暴力和權力,扯到假道德這個幫兇了。
當然,世界上還是有美好的一面,和互相幫助的環境的。
我絕不是試圖危言聳聽,把人們說的好像一無是處。我只是覺得,今天這部電影《冒牌上尉》,主題是一個警醒。
警惕。是因為它並不新鮮。離我們並不遠。
就好像《冒牌上尉》最後這個彩蛋一樣,隨時可能發生,從來沒有改變。
我從來不害怕溫柔,不害怕善良,不害怕道德和正能量。
但是我卻極其害怕那些販賣溫柔,販賣善良,販賣道德的人。
三兩句話就開始利用道德和輿論的人,一有爭論就最先轉身對著看客表演自己謙卑無辜的人,說來說去也說不到實際問題本質的人,我是一貫敬而遠之的,更別提靠著這東西吃飯的人了。
因為這些人一旦佔領了高地,手握權力。(哪怕只是話語權)
馬上就會從假道德幫兇,變成了暴力的實施者。
畢竟《冒牌上尉》的主角,一開始也沒有計劃要搞什麼屠殺。
他也只是接著軍官的衣服,以幫群眾找回失物為理由,
狠狠的罵逃兵,揚言要統計損失,發放補償。
然後騙一點吃的罷了。
大家覺得,這個人好棒哦,簡直為民解憂,趕快支援他。
再一次:一開始的時候,都是這樣的。
如果你突然掌握權力,你會變成什麼樣?
冒牌上尉,軍裝只是給他一個表演的舞臺。
從普通人到屠殺,也許人們只是少一個機會而已。
紙牌屋經典臺詞:
任何事都和性有關,
除了性本身。
因為性關乎權力。
最可笑的,是很多人把那些別有用心的道德,當做天理。
對於那些被定義和規矩搞昏了頭腦一知半解迂腐到只會搬弄語言而不知道事物的本質為何物的人,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有人利用,有人被利用。有人無辜,有人強調自己無辜。
各種各樣的人我真的看的太多了。社會是複雜的,形形色色的人難以辨認。
用單一的一句話,一個標準,就想分清所有的善惡好壞,簡直就是在耍流氓。
所以我才說正在把這些善惡,價值觀,識人辨人,社會糾纏問題和自我選擇,總結成一本書。
我預感這會本書會是我至今為止寫過最長的東西。
《方形》講的是藝術,《一出好戲》講的是社會,
《美國囧案2》講的是霸凌和報復,《冒牌上尉》講的是權力和屠殺。
但他們其實講的都是一個同一個問題,
就是隱藏在道德和權力背後,人性深處的自私,醜惡,兇狠和愚昧。
-
11 # 西安交大黎荔
喜歡一則與長髮有關的史事。《世說新語賢媛》載:晉明帝時,東晉大將軍桓溫滅蜀,李勢妹被迫做了桓溫的寵妾。桓溫的妻子、東晉的南康長公主開始時不知道這件事,後來她聽說了,就拿著刀,帶著數十個婢女去殺李勢妹。撞開門的時候,李勢妹正坐在窗前梳頭,,姿貌端麗,婉容清秀,但見一頭長髮如瀑布般傾瀉至地,她正在徐徐結髮,神色閒正。那嬌柔的風姿媚態,格外悽婉動人。李勢妹看到南康長公主帶著人來殺她,一點也不驚慌,從容地說:“我是個國破家亡的人,無奈落到這種地步。今天如果能夠被您殺掉,正是我心裡所希望的。”她的頭髮很長,一直拖到地上,在黑髮的襯托下,面板顯得非常潔白細膩,看上去,是那樣地光彩照人。身為女人的南康公主也被眼前這幅美女梳妝圖震撼了。“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因為言哀人美,李勢妹得以化險為夷,躲過一劫。南康長公主不僅沒有殺她,並且回來一直都對她很好。
-
12 # 胡曉白
一般我們常聽說的是 誅連九族,而誅十族,是朱棣創造出來的。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進入南京後,大和尚謀士姚廣孝提前對朱棣說;“南京城攻下之日,方孝孺一定不投降,希望你不要殺他。殺了方孝孺,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朱棣點頭答應了。
剛開始朱棣召見方孝孺時還是很客氣的,畢竟方孝孺是當時的大儒,翰林學士,在讀書人的心中那地位可是很高的,主導著輿論的力量。再加上之前姚廣孝拜託過他,不要殺方孝孺。
所以,朱棣態度客氣的讓方孝孺來草擬即位詔書,沒想到方孝孺毫不客氣的拒絕了他!
不但拒絕,還在朝堂之上,當著眾大臣的面,義正言辭的抨擊朱棣的造反行為。
朱棣耐著性子和他解釋(狡辯),“我不是造反呀,我是來清君側的,剷除那些奸臣的,但是不小心,我的好侄子朱允炆自己羞愧自殺了???我也是沒辦法,不得不當皇帝呀,不然讓這大好江山荒著嗎?”
方孝孺輕蔑的瞥了朱棣一眼,一下子就戳破他虛偽的表象:“你說你清君側,奸臣死了,那皇帝還有兒子呢?怎麼不讓皇子繼位?”
朱棣再次狡辯:“皇子們太小了,怎麼能讓他們幼小稚嫩的肩膀,來抗如此重擔呢?”
方孝孺再次追擊:“哼,你說皇子們太小,皇上還有兄弟呢,怎麼不讓他們來繼承皇帝?”
朱棣詞窮,他從小在軍營里長大,帶兵打仗是一把好手,可和這些文人鬥嘴,這不是選錯對手了嗎?
氣急敗壞的朱棣,乾脆撕下偽裝,老子也懶得裝了。
“你就不怕我誅你九族嗎!!!”
“別說誅九族,就是誅十族又如何?!”
方孝孺梗著脖子說。
朱棣若受得了這威脅,那他就不是朱棣了。
“好!老子今天就成全你!”
果真,朱棣下令誅方孝孺十族,自古只有誅九族,那第十族怎麼算?這也難不倒朱棣,第十族就是方孝孺的朋友學生。
方孝孺凌遲,其他男的砍頭,女的入教坊司為妓。
人間慘劇!!!
-
13 # 鋼琴教育者
那個時候,張議潮剛剛攻克沙洲,河西走廊都在吐蕃的勢力範圍之內,而在這路程中,絕大部 分是崇山峻嶺與茫茫的大漠,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生理上的極限痛苦,還有吐蕃的圍追堵截,隨時 都有可能喪命的危險。
為了避開吐蕃的耳目,他們打扮成販夫走卒,將上表的文書藏在身上,菩至還有僧侶願意隨行,因 為吐蕃信佛,這樣就能減少被發現的風險,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把沙洲光復的訊息,帶到長 安。
荒原廢土,茫茫大漠,兇殘的吐蕃,難以想象他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又是怎樣咬牙堅持下來的。
而在悟真僧人的《國師唐和尚百歲書》中,也記載了這次九死一生的出使結局,材大中四年七月廿 日,已下七人至,六人奉河西地圖,聖悅,賜臣全帛錦彩,誠歡誠懼,頓首。可以看出,十隊人 馬,整整走了兩年,最後到達長安的,只有七個人。 他們的到來震動了長安,《深碑》記載;。馳表函入長安城,已(以)獻天子,上達天聞。皇明 披覽,龍顏嘆】。關西出格,豈虛也哉,"闢歡呼,擰舞稱賀表達天庭,大中大悅,嘆日 西出格。
使送河西旌爺,賞賚功勳,慰諭邊庭收復之事"
此時此刻,我想在那路間遊蕩的忠魂,亦可含笑九泉了。
他們只是默默無名的小人物,他們生命的消逝也許在這浩瀚的歷史長河裡激不起半點浪花。
但我會一直記著這個故事,關於勇氣與忠誠,關於生而為人的品質裡,最閃亮的光。
義之所在,雖幹萬人吾往矣。
-
14 # 月明如昔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的曹操馬不停蹄地帶著軍隊趕到洛陽,準備隨時向南支援被關羽圍困的曹仁。
這時曹操已六十五歲,不久前剛剛晉封為魏王,還擁有了任意提拔官員與賞賜爵位的權力,可以說離皇帝的位置只剩了一步之遙。這本是一次很普通的軍事駐紮,可是為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卻在這裡特意注了一句—— 王更修治北部尉廨,令過於舊。
堂堂魏王為什麼要去下令修一個北部尉的官署?而且還特意說明要修得比以前還好,好像曹操很熟悉這官署似的,如果單拎出這一段來,不少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但如果能夠稍微瞭解下曹老闆的過去的話,就會明白曹老闆為什麼會下這樣一道命令了。
北部尉,那是曹老闆出仕以後當的第一個官啊—— (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那時曹老闆才二十歲,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下定決心要滌醜蕩惡,無論是什麼權貴豪強,敢犯禁者一律嚴懲不貸。曹老闆以為靠著自己的力量,靠著自己秉公執法、剛正不阿的信條,他是可以做到這一切的,可是很快現實就給了他一個又一個的耳光。他被一次又一次的調離,調到了一個新地方,他仍執迷不悟地繼續跟豪強做對,於是很快就又被調走,他被徵召到朝廷裡,當了有名無實的議郎,他一次次向皇帝上書,懇求皇帝廓清吏治,懲除奸佞,結果毛用都不管,朝廷一天比一天腐敗,豪強一天比一天猖狂,天下民不聊生,四海沸騰。曹老闆這時才總算明白了,既然用道義拯救不了蒼生,那就豁出命去用武力來平定天下。
轉眼,四十五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滿懷著雄心壯志的年輕人已經變成了形容枯槁的老人,他消滅了幾乎所有的對手,統一了整個北方,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魏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他是王,只要他願意,隨時都可以當皇帝,可是皇帝,真的是他的理想嗎?
當魏王再一次站在了北部尉官署的門前時,準會想起許多年前自己第一天走馬上任時的那個下午。
回覆列表
說個關於愛情的吧!
司馬相如,漢賦四大家之一,大文學家。
卓文君,著名的才女,司馬相如的妻子。
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時候,彈奏一首鳳求凰,追到了卓文君。
之後卓文君父親不給他們生活費,於是他們在街邊賣酒為生,在街上開了一家酒店,文君坐櫃檯打酒,相如穿上圍裙,端酒送菜,洗碗刷碟子。日子雖然清苦,但兩口子相敬如賓,過得和和氣氣,這就是著名的故事【文君當壚】
一個貴族女子,為了一個有點才情的文人,而拋棄了自己的家業,隨他去賣酒為生,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我們常常聽說古代有眾多悽美的愛情故事,那大多都是地位相當,的悽美故事,唯獨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事互相欣賞的故事。
後來,司馬相如發達之後,就想拋棄卓文君,納小妾,卓文君於是給司馬相如手書一首詩。
皚如山上雪,皓如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
悽悽重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竹杆何嫋嫋,魚兒何徙徙,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
——《白頭吟》
一位貴族女子,拋棄家業,跟隨一位文人,吃盡苦頭,最後再要被拋棄時,還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
我相信這是一個對愛情有著最純真期望的少女的訴求。
聯想當下社會風氣,每讀古人這種故事,不禁潸然淚下!此種重情重義,怕是再也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