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697877266火龍
-
2 # 我是高約翰
年輕氣盛的時候誰會聽父母的話呢等到人到中年的時候才聽什麼都晚了聽又起到什麼作用呢都是做兒女的深有體會!馬上就要做父母的人了其實都一樣
-
3 # 等待美好的一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說的,對於幼童來說,那真是百分之八十都聽得進去,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給了零食和玩具。記得寶寶讀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因為身體原因,奶奶給了她一個手鐲,對寶寶說不能取下來),有天睡午覺起床的時候發現手鐲不見了,急得大哭,對老師說手鐲不能離開她,然後老師幫她找到後她才沒哭,平時也不讓小朋友碰。
記得寶寶三歲多的時候,去超市要買玩具,每次我都說你到玩具那裡好好看,看五分鐘,看好了我們就回家了喲,寶寶開開心心的答應了,然後時間到了也不買就和我開開心心的回家。現在這個辦法行不通了。現在孩子五歲多了,平時就給她說家裡的經濟情況,每次到超市看到她喜歡的玩具,一看到價格就對我說:媽媽,走嘍走嘍,這個玩具也太貴了,等它最便宜(超市打折)的時候我們再來買。當時心裡想的不是她有多懂事,而是怕她會慢慢形成自卑的性格,到家後我就對她說:寶貝,你真的很喜歡很喜歡你看到的那些玩具嗎?看著寶貝左思右想的,但她卻沒給我答案;接著我又說:寶貝,你看你平時買的那些玩具,買來的時候你很喜歡,但是第二天後就不玩了,家裡的有個箱子裡都是(大部分都是她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和老公買的,現在她不喜歡了),你覺得這樣叫浪費嗎?媽媽答應你的你還記得嗎?媽媽說過,只要是你喜歡的,而且能一直玩(最少一個星期)的媽媽都會考慮給你買,不過不是所有你喜歡的玩具我們都要買,知道嗎?寶貝想了下就同意了我的觀點。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對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是陌生的,他只能透過身邊的人慢慢地去接觸,去體會,然後大腦再不斷地思考,之後才形成他自己的思維。孩子慢慢地大了,會在大腦裡過濾掉他認為是錯誤的事物,所以當孩子長大後會和父母唱反調,有時候觀點不一樣,有的父母會說孩子不懂事,其實在我看來,父母都想法也不全是對的。記得我讀初中的時候,媽媽會對我說奶奶對她怎麼不好,有什麼都給叔叔家,我對媽媽說,媽媽:她拿不拿給你沒關係,反正那本來就不是我們的,你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可以了,媽媽點了點頭。媽媽每次做豆腐,都會叫我和妹妹拿點去給奶奶,儘管奶奶每次看到我和妹妹都不高興,但是我們拿去放好我們就回家了,次次如此,我們沒有不開心,也沒有很難過,直到奶奶快過世的那年,她給了媽媽幾塊土,我們拿東西去的時候她會給我們幾個水果,和我們說上幾句話。
每次我有什麼事的時候,會和媽媽打電話,每次媽媽都是支援和鼓勵我,媽媽做得不對的地方我也會和她講道理,她也會聽,只是現在,再也聽不到了,媽媽離開我快四年了,只有在夢裡才會看到她,媽媽,我想您了!
現在,我也是一位媽媽,對孩子我不會強加我的想法,孩子想去做的事,只要是往好的方向走,我都會支援並理解。
-
4 # 海上一扁舟
父母對兒女的一些建議,兒女能聽多少,我個人認為是由兒女們的年齡和性格決定的。
第一,年齡。大部分兒女們在童年時期是比較聽父母話的。等再長大一些,成了青少年,大家都知道青少年一般都比較叛逆,這時候父母的建議,大部分兒女都不會聽,他就喜歡和你對著幹。隨著年齡的增長,等到兒女們為人父母時,他們才明白父母的苦口婆心,都是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
第二,性格。如果兒女性格溫和,父母提的建議,他們就會心平氣和的與父母商量,可如果遇到暴脾氣,父母提的建議不順兒女的意思,立馬和父母翻臉,大吵大鬧,最後也很難聽取父母的建議。
-
5 # 道一如水
這個主要是看父母對人生的領悟層次,以及對新事物的理解程度,對人生領悟層次高就決定了能提什麼樣的建議,對新事物的理解程度決定了孩子的接受程度。另外孩子的教養和修養也很有關係,父母孩子的情商也很重要。但是有一點,父母的建議可以不接受、不順從,但是要委婉的繞開,不能讓父母覺得自己老而無用很重要
-
6 # 悲傷會說話
小的時候聽不進去,長大了就聽進去了。
讀書的十幾年,爸媽說的話我好像完全聽不進去,也許是叛逆。好好讀書,以後長大找個好工作,出人頭地,我現在樣樣沒有。
後來畢業工作了,爸媽說要跟同事處理好關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不要輕易得罪別人,不要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工作沒幾年就結婚了,爸媽的話更多了。要孝敬公婆,有什麼事情不要跟老公吵,有話好好說,主動做家務,凡事都要給自己留個心眼,不要太懶散,對小姑子好一點……諸如此類。他們最擔心我搞不好婆媳關係,我性格就是那種心直口快的。而事實是結婚7年我也沒跟公公婆婆紅過臉。
現在看來,如果讀書的時候就能聽進去他們的話,估計現在就沒我老公什麼事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
7 # 明月清風伴我行
謝謝邀請!父母對兒女的建議大部分兒女會聽的,但是不一定都相信,兒女們有自己對事物的判斷及解決辦法,父母的建議只是參考,當他們在實踐中得到的結果和父母是相同的他們才真正認可父母的建議。父母也不要因此自己的建議沒有及時得到子女的迴應而放棄,因為你的建議會給子女有一個選擇判斷分析的前提,對他們處理事物有很大的幫助。子女會因對你的券券之心而感激!
-
8 # 沁園齋的音視界
一般父母對兒女的建議能聽進去5%就已經OK了,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難聽進去父母的建議,父母之所以給懵懂無知的兒女建議,是很擔心他們走彎路,不是有句老話說的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這該不聽還是不聽,直到自己在前進的路上受到挫折了,這時候覺得悔不當初應該聽父母的建議了,這時父母會告訴他們,“吃虧是福”。
-
9 # 公子兮
我是百分之九十都聽的。這取決於幾點:
1.父母和兒女的關係。關係融洽,母慈子孝,其樂融融,什麼事都商量著來,關係不好,不僅不聽,還對著幹。
2.現在的孩子普遍有主見,不聽父母的。以崇尚自我為樂。
3.農村父母,也沒什麼文化,普遍孩子都是自己做主,久而久之,遇事也不會聽父母之言。有文化的父母,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啟蒙老師,助手,引導者,扶持者。,當然是聽的。
我們老家有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也不是沒道理,凡事跟父母商量不是壞事,老人有經驗,可以讓兒女避免踩坑。
-
10 # 阿蠻大大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小的時候,也許是我不懂事,常常不聽父母的意見,但長大後,只要是父母給我的建議,我都會洗耳恭聽。
兒時的自己非常地頑皮,父母常常和我說:不要喝涼水,睡覺要用被子蓋好胸口,大風的天氣不要出去玩。但往往事與願違,仗著自己年輕,覺得喝點涼水怎麼了?大風的天氣出去玩多穿件衣服不就行了嗎?結果導致自己經常生病,三天兩頭往醫院裡跑,父母也是為我操碎了心。
結婚自己有了兒女以後才知道,父母的建議都是透過生活的閱歷得來的,經過歲月的打磨,閱歷早已成為中規中矩的建議,有時可能還在你的行為沒有發生之前,就幫你及時止損了。所以說現在一般他們給我提出建議,我都會傾聽,還會和他們一起分析利弊,找到最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
11 # 市場大媽海霞
這得看兒女處在什麼年齡段,經常聽父母說自家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孩子大了,凡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觀點,有不對的地方,可以引導和見意,甚至於強烈反對,但不能暴力打壓,處理得當,兒女當然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
12 # 張知雪
父母對兒女的建議,孩子能聽進去多少,這個應該從孩子的年齡,性格,成長環境等差異區別分析對待吧。
一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說的話,還是能聽進去很多的。在兩三歲之前,孩子基本上是盲聽,也就是大人說什麼,孩子都會照做。到了三歲以後,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就開始和父母有了分歧。一點點學會鑑別式的接受父母的建議。看著好像與大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其實父母和孩子畢竟在一個環境下共處的時光很多,這樣孩子身上自然而然就會有很多受大人影響而產生的思維方向,和對事物判斷標準,也就是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溫馨和諧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會認可父母的很多建議,因為父母一直以來營造的生長環境,是孩子喜歡的,聰明的孩子還會運用從小到大接觸到的知識,根據自己的判斷力來有改進的接受父母的建議。而在一個不安定、不健康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可能大多會採取叛逆的方式對抗。也就是根本聽不進去父母的建議,有用的沒用的,都會反感,拒絕接受。這時候需要更多的溝通交流,來達到彼此的理解和支援。
孩子聽進去多少父母的建議也分孩子的性格,也就是自身因素,同樣的家庭,同樣的教育方式,成長起來的孩子人生髮展也有很大的區別。不管怎樣,只要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選擇的大方向沒有問題,能夠確立正確的三觀,以善為本,樂觀向上就是健康的生活選擇。至於聽進去多少建議,選擇怎樣的人生路,還是交給兒女們自己選擇吧。
-
13 # 粵西誠金
很高興回答你的邀請,兒女有沒有聽父母的話和有沒有接受父母的建議這個話題,兒女有沒有聽話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在小孩成長過程中受環境影響和教育有關。在農村有很多家庭因為經濟原因不得不出外打工,小孩成了留守兒童,一年下來見面的日子都沒幾天更不要說管教了,然後久而久之受環境影響,如果是結識一些壞人就很難扭得回頭了,也就更不要說聽父母的話了。反之:條件好點的父母一直在小孩身邊陪伴,對小孩的性格瞭如指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發現小孩缺點時及時糾正,且跟小孩相處也是比較溶恰的,像這樣的父母跟小孩我認為還是會聽父母的話和建議的。
-
14 # 20寧靜致遠20
小時候,父母教育孩子的待人接物、講究衛生、注意安全等一些好習慣當然會聽。而成年以後,兒女們都擁有自己獨立的認知水平以及處事能力,父母的建議相對少些。如果在重要的大事上,兒女們可以參考父母的建議,不一定會照單全收,畢竟父母的出發點也是為兒女著想,但父母的建議也不一定會跟上兒女成長的步伐。
-
15 # 胡亞濤
一、不同年齡的父母建議,兒女的聽話程度有所不同。
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兒女們的思想觀念,成熟大小,也存在很大差異。
但無論是哪個時期,父母的建議,都是經過個人的經歷,歷練總結出的實踐經驗。
兒女們視聽話程度而定。如果聽話,聽得就多一些,反之,就少一些。
但無論聽多,聽少,父母的建議一定要牢記在心,這是對兒女的一種良好的思想輸導教育。
二、父母對兒女的建議,應遵循立杆見影、以身作則的原則
父母就是兒女的榜樣,榜樣的力量大無窮,沒有比父母以身作則的身形於教,更有對兒女有說服力的。只有父母身先士卒作為標杆,作為兒女的他們,聽話的程度,也會大大增強。
-
16 # 庫億萬
感謝邀請,首先要搞明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要一味的追求暴力教育,對誰也不好,要了解孩子希望的教育方法是怎樣的,你喜歡不一定孩子也喜歡,而建議一定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方法去說,對孩子有益的要用嚴肅點的語氣來說,罵孩子時,要用溫柔點的語氣來說,家庭成員應該是平等的,讓孩子遠在他鄉時也能想起在他(她)出生的地方有一個溫暖的家。
回覆列表
兒女對父母的建議基本上是聽不進去的。他們自己的朋友說一句頂父母的一百句。除非他在外面碰到頭了才會想起父母曾經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