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剛子聊歷史

    公元1627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登基,崇禎皇帝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他並不昏庸,反而很有理想和抱負,剛登基就想收復遼東失地,作為唯一打敗過後金騎兵的袁崇煥被迅速啟用。崇禎為了表示自己求賢若渴的誠意,破例走下大殿親自迎接袁崇煥,並下詔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

    這樣的待遇讓袁崇煥一時高興過了頭,犯了第一個大忌:吹牛吹過了頭,當場立下五年收復遼東的軍令狀。

    話剛說出口連自己都後悔了,所以他緊接著提出了苛刻的附加條件,第一:朝廷要提供足夠的糧餉,第二:自己要有絕對的用人權,也就是說用什麼人不用什麼人自己能說了算,別人不能干涉(甚至包括皇上)。這些條件是很無禮的,袁崇煥希望崇禎能駁回他的請求,這樣自己也能把五年復遼的大話收回來。但讓他沒想到是年輕的崇禎一口答應了他的無禮要求,這下沒辦法了,牛皮吹出去了,開出去的條件皇帝也答應了,只能硬著頭皮上了。當然我們得承認袁崇煥不只是會吹牛,還是有些真本事的。成為大明三軍統帥後,他不但打造了一支可以和八旗軍相匹敵的騎兵部隊,還在遼東建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關寧防線。這條防線讓後金軍很頭疼,每次進犯都想著怎麼繞過去。

    按說這樣一個人才崇禎還是很喜歡的。就算做不到五年收復遼東也不會殺了他,但接著袁崇煥又犯了第二個大忌:殺了守衛皮島的正一品武將毛文龍。

    皮島的位置比較特殊,位於後金的後方。後金一直不敢長驅直入就是怕毛文龍的人馬,所以儘管此人一向不把朝廷放在眼裡,也犯了不少錯誤,比如虛領軍餉私自徵稅等,幾任皇帝都是睜隻眼閉隻眼。至於袁崇煥為什麼要殺毛文龍,可能是他眼裡揉不得沙子,看毛文龍不順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新官上任,想殺雞給猴看。總之,1629年8月,袁崇煥在未經請示的情況下擅自殺了毛文龍,按照明朝的法度,沒有皇帝的聖旨,是不能處死像毛文龍這樣的大將的。所以事後袁崇煥也害怕,趕緊給崇禎皇帝上了請罪摺子。崇禎對此事十分惱火,但毛文龍已經死了,他還得靠著袁崇煥鎮守邊關也就不好發作,這事不了了之。

    接下來袁崇煥又幹了一件蠢事,做了一筆不該做的買賣,讓崇禎對他的不滿越來越多。

    雖然袁崇煥是想多賣點錢,但要命的是他沒告訴崇禎軍餉不夠,手下計程車兵弄不好要譁變。糧食被轉手賣到了後金手上,崇禎就不這麼想了:你袁崇煥先是殺了牽制後金的毛文龍,現在又把糧食賣給了後金。透過這一系列的事,崇禎開始懷疑袁崇煥是不是暗地裡投靠了後金。當然到此時崇禎只是開始懷疑袁崇煥,也沒有什麼真憑實據,並沒有起殺心,但接下來的事,讓崇禎覺得這個人肯定不能留了。

    後金努爾哈赤死後,新上任的皇帝皇太極起兵繞過袁崇煥的防區。因為毛文龍死了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次後金軍是長驅直入迅速逼近北京。接到訊息後,袁崇煥火速回軍準備勤王,可是一路上他都跟在了後金軍後面,一仗沒打。到了北京城下,雙方仍舊不停地周旋,也沒打什麼仗。這時候京城就有謠言了,說後金軍是袁崇煥引進來的,袁崇煥已經投靠了後金。這個時候不光是崇禎,就連京城的老百姓都相信袁崇煥投敵賣國了。

    其實袁崇煥是有苦衷的,他知道後金的實力,想在野戰中打敗後金騎兵基本不可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固守堅城,像當年打敗努爾哈赤那樣,用紅衣大炮來對付騎兵。眼下最好的堅城就是北京城,所以他要求帶著大軍進入北京城。

    不得不說他的戰術是非常好的,但可惜的是他只懂打仗而不懂政治。本來戍邊大軍沒有聖旨突然回京就是謀反,而且一路上有很多可以阻擊後金的機會,他都沒有阻擊,反而是一路跟隨,這種戰術很讓人懷疑。現在還要求進兵城裡,在崇禎來看,這是要開啟城門把敵人放進來嗎?自然不能答應他的要求。

    後金在城外耗了一個多月,也沒討到什麼便宜,就退走了。這時候崇禎要找袁崇煥算總賬了,1629年11月,崇禎詔袁崇煥面聖,而且不準帶兵。一進城袁崇煥就被下了大獄,由於袁崇煥平時心高氣傲,得罪了不少重臣。這個時候更有人密奏崇禎,袁崇煥和內閣大臣錢龍錫秘密勾結。說他曾經行賄錢龍錫,而且彈劾的奏摺寫得惟妙惟肖,賄賂的銀兩放在哪都寫得清清楚楚。內閣大臣和戍邊統帥勾結是謀反罪,加上京城一直流傳著,是袁崇煥引來了後金軍。認準了這兩點,袁崇煥是必死無疑了。最後袁崇煥以“通敵叛國”的罪名被凌遲處死。

  • 2 # 史無止境

    己巳之變(1629年),皇太極繞道入侵京城,袁崇煥率軍千里勤王,十一月十七日到達北京城下。二十日取得廣渠門之戰勝利,崇禎很高興 :據奏逆酋敗,截其遺孽。督師總領將士,用此奇捷,朕心嘉悅。召見袁崇煥賞賜貂裘盔甲。二十七日,袁崇煥率軍又取得左安門之戰勝利。但是,十二月初一,崇禎突然召見袁崇煥,將其逮捕下獄。次年八月,以“通虜謀叛”的罪名將袁崇煥磔殺。

    對照明清相關史料可知,崇禎是中了反間計,懷疑袁崇煥謀反,遂逮捕袁崇煥,將其下獄。又因為朝內黨爭及某些勢力的陷害,最終導致袁被殺。

    一、崇禎中反間計逮捕袁崇煥

    1、據《清太宗實錄》記載:“先是。獲明太監二人。令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巴克什達海監守之。至是還兵。高鴻中、鮑承先遵上(皇太極)所授密計。坐近二太監。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乃上計也。頃見上單騎向敵。敵有二人來見上。語良久乃去。意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臥竊聽。悉記其言。 ○庚戌(二十九日)。縱楊太監歸。後聞楊太監將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奏明主(崇禎)。明主遂執袁崇煥入城。磔之。”

    2、《滿文老檔》:“二十九日,遣楊太監往見崇禎帝。楊太監以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告明崇禎帝。遂執袁都堂,磔之。”

    3、《平虜傳》:兵部周夢尹奏疏:廿九日傳進奴書,初一遂縛督師,遂遍搜督師之親暱以苦殘之。(一般的罪名只會逮本人,不會殃及袁的親信。由此可知,崇禎懷疑袁謀逆。另外請注意十一月二十九日以後,次日就是十二月初一,沒有十一月三十日。)

    4、兵部郎中餘大成《剖肝錄》記載:石衲(餘大成)時任職方,獨發憤對眾日:“奈何使功高勞苦之臣,蒙不白之冤乎?”因往見梁廷棟日:“兵臨城下,而自壞萬里長城,豈計乎?”

    棟曰:“此上意也。”【這裡明確了逮袁是崇禎的意思】

    石衲曰:“煥非為無罪,實有大功。今日為城中,舍此難堪禦敵者?朝廷置兵部官何用?使功罪倒衡若此?公宜率合部爭之。”

    棟曰:“人皆言煥畜逆。”【“畜逆”,謀反之意。】

    5、袁被逮後御史高捷奏疏就稱袁崇煥為“逆”,並稱:內患除矣。

    《崇禎長編》:十二月初五,乙卯,江西道御史高捷疏言:皇上赫然震怒,下督師袁崇煥於獄。輦下嘖嘖萬口誦聖明英斷,踵武肅皇,國法振而內患除矣。乃目前更有吃緊一事,則綸扉禁地,近有與崇煥奸逆相倚,如輔臣錢龍錫其人者,尚可一刻寬斧鉞之誅乎?夫崇煥口任邊事而心不爾也,其遣弟通好,遠在數年之前,其斬將剪忌近在數月之內,唯別一機関,故另一作用。今日之事豈無故而致此哉。皇上苐博採道路之公論,細審前後之情形,而崇煥罪案自定。……總之慾外示專制,內脅至尊,因以漸成款局,兩人陰謀詭計,目中安知有皇上乎?……值茲羽檄旁午之會,目擊奸逆朋比如此。拼死直髮其謀……得旨:龍錫忠慎,豈有是事?高捷不得過求。【崇禎回覆稱錢龍錫不是奸而是忠,沒有否認袁崇煥是“逆”。】

    6、據《明季北略》記載:“都中又喧言崇煥導虜入犯,上(崇禎)甚切齒。先是,虜出獵,擄我多人。中有二璫(太監),上命偵崇煥者,亦被擄。虜視之,知為璫也,乃設一計,佯為袁遺書約犯邊,答雲:“知道了,多謝袁爺。”又佯驚雲:“乃為璫聞,縛璫亟斬之!”又故遺一奴私放璫歸。璫歸,上其事。上再召崇煥入,即下詔獄。”

    二、朝中某些勢力的陷害:

    1、前巡捕營獲一木工,雲崇煥謀反,以為諜,下鎮撫司勘。掌刑指揮李若璉鞫得其枉,奏之,復下錦衣衛以為實。於是,喧傳崇煥謀反,人人切齒。及行刑,百姓臠食其肉。崇煥誤國之罪無所逃,以為謀反,冤矣。都下流言多出三大營官軍口,一人造謠,傳之一隊,一隊傳之一營,一營傳之都下。不三日,連諸內廷聞達御前矣。大臣黜陟,往往由此。朝廷以為輿論無私,而不知其由於匹夫恩仇,奸人反間,殊可恨也。(王世德《崇禎遺錄》)

    2、 一日,巡捕營獲一木工,謂為督師崇煥奸細。奉旨打問。君問原緝員役曰:“袁督師現在遼東,即有異志,渠之提塘、承差俱在京,何必用一木匠為奸細?”眾堅以為真。及訊,犯人隨口直認雲:“袁督師修蓋衙門,戴方巾,穿白綾袍。知我常在京中,遂差打聽京中有多少人馬,欲起手反叛。”君再四誘問,始痛哭曰:“捕營苦刑,叫如此說,不然駁回,當時夾死。我是山西人,在京作木匠,何曾到遼東?”  君據實上報。上令錦衣衛劉僑再審,乃以為真,立付重闢。君失出降二級,回衛。君笑曰:“吾不以人命博一官也。”(《畿輔人物誌》之李錦衣若璉傳)

    三、崇禎皇帝給袁崇煥定的罪名:謀叛欺君,結奸蠹國。斬帥以踐虜約,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匯入犯,復散援師,明擬長驅,及戎馬在效,頓兵觀望,暗藏夷使,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致廟社震驚,生靈塗炭,神人共忿,重闢何辭!”

    崇禎給袁崇煥定的罪名是通虜謀叛。即私通建虜,陰謀叛亂。但這些私通、陰謀內幕普通人怎麼可能知道!

    罪名中有一條是“斬帥以踐虜約”。但是明廷透過什麼途徑知道袁與虜有密約?當時後金裡面既沒有明朝高階間諜也沒有後金叛歸明朝的高官告知這種絕密內幕,又沒有袁崇煥的親信告密揭發,也只有後金故意放回的太監才能竊聽到這種“機密”了。而且逮袁之前幾天崇禎召見袁時信任有加,還給予賞賜。可幾天之後崇禎態度180度大變,急急忙忙召袁進城,逮捕下獄。這說明了崇禎突然得到了某種資訊,對袁由信任而產生懷疑。態度大變和“竊聽”來的虜約這兩條可以說是崇禎中反間計的鐵證。

    罪名中的陽匯入犯對應《明季北略》反間計中“袁遺書約犯邊”。

    其他如散遣援師頓兵不戰等說明崇禎不懂軍事,市米資盜一條說明崇禎不懂外交。”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與《清太宗實錄》反間計中“事可立就”正好對應,意指謀反。

    可以說崇禎給袁崇煥所定的罪名完全是中計的反映。

    袁崇煥被崇禎處以凌遲。按《大明律》,也只有謀反之類的大罪才會被凌遲(即千刀萬剮),一般的罪行通常會留全屍。

  • 3 # 雨夜一燈明

    崇禎皇帝處死袁崇煥的時候,給袁崇煥定了九條罪名,分別是“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這九條罪名當中,有些是真的,有些是政敵強加的,有些是敵軍挑撥離間而來的。

    “託付不效”這一條罪名主要是講袁崇煥本身為兵部尚書以及薊遼督師,他所負責的地區就是北京城以及東北遼東等地區的安全,抵禦清軍的進犯。但是袁崇煥卻將自己的將士分配到了其他的地方,導致本應管轄的地區受到了威脅。

    “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這四條罪名則是指袁崇煥在皇太極入關之時沒有進行阻攔,並且也沒有上報到朝堂之中,居心為何,不得而知。再加上袁崇煥為人過於仁義,以為將糧食給了後金,後金就會感激袁崇煥以德報怨,從此不再進攻明朝邊界,從而換取和平。但是,正是因為如此,袁崇煥才落下了通敵的話柄。

    “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最後這四條罪名則是在清軍將領滿桂率兵攻打京城的時候,袁崇煥沒有及時來救援,反而還在為了議和而與眾人爭辯,甚至還殺了反對議和的毛文龍。崇禎皇帝就是因為袁崇煥殺將而極度憤怒,相信袁崇煥是真的叛國,判處袁崇煥死刑,並且令明朝百姓分食其肉,以洩民憤。

  • 4 # 朵朵佬爺

    我還是覺得殺的沒道理,講了空話,該殺?軍隊私有化,憑殺毛文龍一案可以定性?如果想擁兵自重,殺退清兵後,為何又引頸被殺?擁兵自重實則自保,袁自保了嗎?說崇禎中了反間計,比較合理,憑他自以為是,濫殺大臣的性格,殺個袁崇煥,視同殺個奴才,根本不當一回事,還可以給京城一個交待!

  • 5 # 山越武將

    明朝亡於袁崇煥。

    1、袁崇煥等人的堡壘推進戰術是財政無底洞,耗費無數白銀,掏空了國庫,最終朝廷不斷加稅導致官逼民反。在國庫捉襟見肘的時候搞這種戰術,無異於自殺。

    2、在袁崇煥有意或無意的配合下,蒙古、北韓、毛文龍對滿清的包圍網被一一破壞,滿清從此無後顧之憂,皇太極放心大膽地開始入關搶劫,大明安定多年的首都從此一次次被圍。

    3、擅殺毛文龍令其部下寒心。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是毛文龍部下,後來被排擠投降滿清,帶去了登州的火炮工匠和精銳火炮部隊,從此滿清火炮技術反超明朝,攻城不再是難題。

  • 6 # 青澀印記

    明朝氣數將盡,殺不殺袁崇煥是審時度勢而寄望奇蹟出現的應激辦法,朝中重、大臣們輿論(利益)取向才是促成皇帝決定的關鍵。順應輿情或苟延殘喘,反之有即時危險。天下不穩座下不穩,座下不穩才是要首先考慮。懷碧其罪不知毀了多少人。

  • 7 # 二曲人

    這主要是袁崇煥的過於自負與崇禎帝的刻薄寡恩相遇而得來的必然結果。

    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親自統兵進攻孤城寧遠,守將遼東巡撫袁崇煥,“憑堅城,用大炮。”擊潰了努爾哈赤軍隊的進攻,努爾哈赤非常憋氣,回去沒有過多久,就病死了。其子皇太極繼位,為雪父恥,統兵進攻錦州和寧遠,又均被擊退。捷報傳到北京,明熹宗非常高興,稱:“十年積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鋒。”但朝廷黨爭者們需要袁崇煥取得更進一步的勝利,而這不是隨便能夠做到的,因此,崇煥被劾“暮氣”,辭官回家。

    明思宗朱由檢登基,在清除魏忠賢閹黨後,接受兵部侍郎純如的推薦,用“不怕死、不愛錢”與“曾經打過”的袁崇煥處理遼東事務。升任袁崇煥兵部尚書、右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登萊天津軍務,把遼東軍事全權委託給他。並在平臺召見了袁崇煥,在召見中袁崇煥有些受寵而致的飄飄然,說了太自負的話。他聲稱:“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於萬里之外,倘皇上能給臣便宜行事之權,五年遼東外患可平,全遼可復。”這個牛確實吹大了,以他在寧遠、錦州的勝利,就以為復全遼與此一般無二可行,實在是欠思忖!而急於求成的崇禎帝竟然相信了,還順著杆子向上說:“五年復遼,便是方略,朕不吝嗇封侯之賞,望卿努力,以解天下倒懸之苦,卿子孫也可世享其福。”君臣合同標的就此定下,禍根自此種下,以當時遼東的局勢,袁崇煥此時人頭已經不在其項上了。

    此後,袁崇煥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權給權。結果,崇煥到前敵,未與皇太極動刀槍,先來了個同室操戈,收拾了據守皮島多年,作為後金對明行動釘子戶的毛文龍。接著,在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避開袁崇煥的遼東防守體系,與蒙古兵聯合,繞道遼西,經過蒙古兵的地盤,突破喜峰口以西的長城邊隘大安口、龍井關、馬蘭峪,兵臨遵化城下。很快,遵化城被攻破,戰事對明朝急轉直下,袁崇煥雖然親自帶領關寧鐵騎進京勤王,並不斷向崇禎彙報交換意見,聽取指令,但後金兵臨北京城下的局面已經無法挽回了。後來,在袁崇煥遼東勁旅的抗擊下,皇太極與蒙古兵大肆搶掠後,原道撤回。但朝廷這邊不能不對此次“已巳之變”進行追究。追究的結果,袁崇煥斷無生理。在這個過程中,有人認為崇禎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有人認為是周延儒等奸臣落井下石。我認為這些是其中因素,但崇禎思想的變化是主要因素。君臣合同規定歷歷在目,崇禎皇帝一方全面履行合同,袁崇煥一方,沒有為實現合同標的做出形象進度,反而出現了負進度,崇禎帝無法容忍。但合同期限是五年,現在時間還不到,如果直接以合同標的來說事,顯得理由不充分。作為初登大寶的皇帝,不能給人以草率處事的形象,於是,崇禎還是走程式對崇煥進行羈押、審問,但他心裡對袁崇煥的意見已經大到了極點。

    經過多半年的羈押、審問,不管袁崇煥認可不認可,反正最後司法給定了二十條罪狀,崇禎下令把袁崇煥殺了。

  • 8 # 老龍亭拉麵

    我現在掌握的材料顯示,袁崇煥是知道皇太極幾萬人要跨過喜峰口,進攻京師的。幾萬軍隊的調動,一河之隔的瀋陽城裡的軍事調動,在寧遠的袁崇煥會不知道?我提頭保證,袁崇煥絕對知道,以我對袁督師的瞭解,他不放探子絕不可能。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事前知道,為什麼還讓皇太極跨過蒙古破長城喜峰口呢?你們覺得他是漢奸,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這裡面有一個天大的計謀。

    皇太極之所以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把他全部精銳調走,是因為毛文龍死了。毛文龍被袁崇煥殺了,所以皇太極可以調走所有軍隊。

    !!!!!!!!重點來了,,,,,,,也就是說毛文龍不死,那麼皇太極就不會把所有軍隊調走!!!!!!!

    你還不懂嗎????這是一場驚天的賭局,賭的就是,我讓你沒有後顧之憂,讓你賭上所有去打北京城,而我賭的是你拿不下北京城,而我卻可以拿下你的瀋陽!

    這就是五年復遼的核心!!!!!!

    可惜啊,可惜啊,皇太極咬勾了,你可以去把一座幾乎空城的瀋陽拿下,但你卻忘了,你還有個皇帝,你不該把皇帝作為誘餌。

    所以,袁督師,你死一萬遍也該,因為你心中只有自己的五年復遼,卻沒有皇帝。

  • 9 # 曉木曰兮歷史系

    假如袁崇煥是被崇禎逼迫:“你必須五年平遼!”那麼我對袁督師的評價肯定是正面為主的。有野心不是壞事,本領承擔不了自己的野心,怪得了誰?膽子夠大就配得上“英雄”(雖然是作死的英雄)的稱號?

    明朝的滅亡涉及的人和事實在太多了,並不是某個人單獨“傾覆王朝”或者可以“獨挽天傾”的。我個人的看法,具體到袁崇煥的事蹟,很可能他所做的一切是在幫王朝續命(哪怕一秒鐘),而崇禎所做的一切是加速了王朝的崩潰(很可能是雪上加霜)。。。但這在我看來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有沒有不惜一切去拼”,這點崇禎做到了,至少比大多數人做得好。

    因此,袁崇煥無論是被迫上任,還是“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確實可以“五年平遼”,那麼至多是“自視不明”,這屬於智商和能力不足的問題。就像袁應泰,雖然稱得上丟失瀋陽的罪人,但諡其為“忠節”並無多少異議。

    ——問題是有太多無可置疑的史實證明,袁崇煥很清楚“五年平遼”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認為後金政權不能奪天下然後自我腐化自我解體,這倒不是離奇的思路。但把時間點定在“五年之內”,這一點就毫無依據和理性可言了。事實上,我並不認為當時(崇禎元年)有人能認定滿清會奪取天下,明朝只有十幾年壽命了。所以,大家琢磨的都是“平遼”,而不是“熬一天算一天”。

    ——很顯然,肯定不會輸(山海關堅不可摧),但又打不贏(收復失地)。。。。。所有人(大概除了崇禎)都認定也只能認定,唯一可能的“平遼”方式就是議和。換到宋朝,這簡直就是“常識”了。

    ——當然,即便是屈辱求和,年年歲貢,好歹百姓可以安穩幾年。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袁督師忍辱負重還是說得過去的。問題在於“天子守國門”的明朝,剛剛坐上金鑾殿的年輕皇帝,議和的可能性可行性是多麼微小,袁崇煥真的不知道?即便議和成功,仍然要繼續全力戍邊(保障議和成果),大明和百姓的負擔並不會減少多少,這袁崇煥也真的不知道?

    所以,除非袁崇煥存心等死(我死好過別人死),所以先忽悠一下小皇帝。。。否則,他為了達成議和的目標不惜一切代價是完全合理,也是唯一的“一線生機”。袁崇煥就是憑藉一點僥倖心理,拿無數百姓的血汗和邊軍邊民的生命去“博一下”,萬一成功了呢?

    ——我完全相信袁崇煥絕對不想做漢奸,更不想明朝滅亡。我也很想把袁督師的動機想的非常高尚,但我真的很難用如此詭異的理由(袁崇煥自己活膩了)來說服自己。

  • 10 # 這些歷史要讀

    袁崇煥的悲劇一部分是崇禎的性格缺陷造成,還有一部分其實還是袁崇煥自身造成的,而且後者佔的比率更大些。

    首先,袁崇煥對崇禎誇下海口聲稱“五年平遼”,其實本身就在欺君;

    當初,崇禎召見袁崇煥,準備想再度啟用他,坐鎮遼東。結果,那時袁崇煥卻很不厚道,自以為崇禎年幼可欺,於是就對崇禎說自己能“五年平遼”。然而,以當時明軍的戰鬥力,別說平遼了,五年內不讓清軍再進一步就算不錯了。因此,袁崇煥的“五年平遼”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但袁崇煥當著皇上面這般承諾了,就得對此負責到底。如果實現不了,就是欺君。而欺君本來是要殺頭的。

    其次,袁崇煥被彈劾的罪名,也確實有依據,而不完全是莫須有的;

    袁崇煥坐鎮遼東期間,也確實做了一些不該做,或是說不合法度的事。當初,袁崇煥殺將立威,私斬大將毛文龍,這本身就是不合法度的。而且在此期間,袁崇煥與滿清也保持一定的書信來往,確有與後者議和的傾向。所以,“擅殺島帥”和“與清廷議和”這兩條罪名,也不完全是冤枉他的。

    袁崇煥最終被凌遲,其實某種意義上是在背黑鍋。

    袁崇煥被重新啟用後,崇禎不僅給予他很大的信任,而且還儘可能給予他更多的支援,要錢要糧,崇禎都統統應允,全力支援。不僅崇禎皇帝如此,滿朝的文武和廣大的老百姓,也都對這位袁督師寄予厚望,期望他再來個寧遠大捷,戰勝滿清,保境安民。

    結果,袁崇煥拿了朝廷這麼多支援,到任後遼東的局勢卻並沒有好轉。而且,官軍不僅沒能擋住八旗,還讓八旗破天荒的殺到了北京城下,造成了己巳之變。

    這樣一來,別說崇禎皇帝要生氣了,就是京師地區的老百姓們也都生氣了!

    要知道,滿清八旗是很野蠻和兇殘的。他們入侵期間,可是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京畿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破環。而身為薊遼總督的袁崇煥,自然是難辭其咎的。

    所以,廣大飽受八旗兵侵害的京畿百姓,他們沒能力找滿清八旗報仇,也不可能找那些穩坐京師的達官貴人算賬,更不可能把責任推到皇上身上。於是,大家就只能把惡氣,統統出到袁崇煥的身上。

    這樣一來,袁崇煥很自然的就成了己巳之變的最終替罪羊。文武百官都紛紛向他身上潑糞,把責任都推到他的身上。最終,就造成了袁崇煥被凌遲處死,而且京城百姓更是恨得要“分食其肉”......

  • 11 # 史論縱橫

    明朝末年並不是袁崇煥一個人冤死,還有很多身居高位卻下場慘淡的人,比如,熊廷弼、王化貞、楊嗣昌等人,都是非正常死亡的,崇禎在位期間光殺的總督就有7人,巡撫11人,只不過袁崇煥死的確實是最慘的,身居袁崇煥這樣的人臣,被凌遲處死的,自古以來都極為少見。

    那麼,袁崇煥為何會落得一個凌遲處死的下場,估計袁崇煥是最懵逼的,他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是在為大明賣命,然而讓袁崇煥沒有想到的是,在其行刑現場,劊子手一邊凌遲割他的肉,一邊在那賣,圍觀的一邊看,一邊花錢買,一邊生吃袁崇煥的肉。

    看著別人吃自己身上的肉,你說袁崇煥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

    關於袁崇煥為何會被凌遲處死,說法歷來很多,其中明朝官方的說法,最值得推敲。“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

    總結起來就是"擅殺毛文龍"、"私下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

    這幾點內容可以說,即使是放到現在依然沒有實錘,袁崇煥殺毛文龍一直都是謎案,展開來說,怕是專講也要上萬字,還難免說清楚,而私下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也不好定罪。

    在袁崇煥被下獄的九個月期間,可以說充滿了很大的轉折,怎麼會就來了一個凌遲呢?其實這主要是崇禎思想的轉變。

    擅殺毛文龍,私下議和等不過是幌子,根本到不了凌遲處死的份上,解鈴還須繫鈴人,真正要袁崇煥死的還是崇禎。

    話說,袁崇煥為什麼會被重用,相信大家都會提到“平臺召對”,正是這個召對,為袁崇煥埋下了殺機。

    當時崇禎很看好袁崇煥,因此直接恢復了袁崇煥的職務,並且召見袁崇煥問其對策,袁崇煥當時就表示“計五年,全遼可復。”結果別人問袁崇煥有何良策,袁崇煥竟然說“上期望甚, 故以五年慰聖心耳”。

    崇禎這麼看好你,你竟然拿崇禎逗悶子,別人當時就表示“崇煥禍不旋踵矣!”

    說袁崇煥滿嘴跑火車也不為過,其實袁崇煥跑火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遼東戰事還沒有大規模爆發的時候,袁崇煥就表示:“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獲得朝堂一片讚譽,後來更是在寧遠打了一次大捷,袁崇煥一下子走上了人生巔峰。這也是崇禎後來啟用袁崇煥的重要原因,畢竟袁崇煥是明清戰爭中,明朝少有的勝利。

    崇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人竟然認為他是一個仁慈的人,其實他才是薄情寡義的人,知道袁崇煥耍他後,當然會對其下死手。

    袁崇煥第二次平臺召對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的話說大了,當崇禎問他具體計劃的時候,袁崇煥提出了很苛刻的條件,基本上在遼東的“權、錢、兵”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當時崇禎很年輕,完全答應了袁崇煥,並且賜他尚方寶劍。

    袁崇煥說五年平遼是崇禎元年,結果崇禎三年初,皇太極就殺到北京,崇禎這個時候對袁崇煥的不信任已經跌到了低谷,這才是袁崇煥被凌遲的根本性原因。

    因此,袁崇煥在遼東獨斷專行、明朝的黨爭影響、私下議和、擅斬毛文龍、後金反間計等,都是別人攻擊他的藉口,真正讓崇禎嫉恨的是,我這麼不輕易相信人的一個人相信了你,結果你卻拿我逗悶子。

    原打算五年平遼,結果兩年就被人打上門來!

  • 12 # 今古大觀

    自古伴君如伴虎,袁崇煥被千刀萬剮,自然是崇禎帝對他有愛之深轉為恨之切!

    說白了就是皇帝以前太看重他,太 依賴他,把遼東的一切生殺大權都交與他,可以便宜行事。

    袁崇煥下獄之後,閹黨餘孽報仇的機會來了,自然是落井下石;敵人皇太極的機會也來了,拙劣的反間計得以順利實行。

    各方資訊,匯聚一起,使崇禎帝認為袁崇煥真的是通敵賣國! 像託付不效、擅殺毛帥、縱敵深入、頓兵觀忘……不都是通敵反叛!

    崇禎帝又犯有疑心病,用人必疑!孫承宗、熊廷弼就是前車之鑑,崇禎一不高興,就是不殺就撤。

    真是寧可我負天下人,決不可天下人負我!崇禎活剮了袁崇煥,還不解氣!還來個傳首九邊。一個為崇禎守疆的將士的血淋淋的人頭,在邊關傳來傳去,也許能起到震懾作用。事實證明也寒了將士們的心。

    祖大壽看到皇上卸磨殺驢的嘴臉,當時就嚇跑了,後來降清也跟崇禎的作為有關。

    吳三桂在京城十萬火急之時,為什不著急去救,還不是一個怕字。 我覺得袁崇煥被千刀萬剮的原因,怪自己不夠低調。雖然有權便宜行事,但忘了他上面好還有個皇帝。再一個是皇帝疑心太重,刻薄寡恩。還有殺毛帥是最大的錯誤,毛文龍有一百條罪,也該皇上定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買一千多萬的車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