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沃德乒乓球體育愛好者
-
2 # 迷童小書包
影響乒乓球比賽勝負的非技術因素。俗話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我個人覺得把這句話放到乒乓球領域裡,可以改動為:“七分靠技術,三分天註定,剩下一分拼人品”(為啥多出一分呢?因為乒乓球每局11分嘛~)。
這“三分天註定”,就是影響乒乓球比賽勝負的非技術因素,在這其中我又粗略地分為主觀因素(戰術+心理+身體)和客觀因素(器材+場地+規則+運氣)。
先來聊聊戰術吧。對於乒乓球友來說,想必大家對戰術這個詞,並不陌生。我個人所理解的乒乓球戰術,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團體賽中的排兵佈陣;而第二個層面則是個人在比賽過程中如何合理地綜合運用各項單項技術。
先簡單講一下第一個層面吧。眾所周知,乒乓球是存在“球路相剋”這個說法的,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二王一馬”時代——這是中國乒乓球極具統治力的時代,幾乎包攬了所有大賽的冠軍,然而馬琳、王勵勤、王皓三人卻相互牽制十餘年,最終無人成就“大滿貫”偉業。
戰術運用是貫穿比賽全程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賽前對對手的研究準備、賽中的及時變化調整和賽後的總結反思。
除了遭遇戰,賽前對比賽對手的研究是很重要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專業隊員可以通過錄像等資料來輔助做戰術準備,而我們一般的業餘愛好者留下的影像資料幾乎沒有,就要透過自己的觀察來加以判斷了。
我自己觀察對手,主要看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看對手的發球,自己是不是能夠看得懂。看不懂的話,就要做好吃發球的心理準備,然後再爭取從其他方面找補。
第二個,是看對手的準備站位。一般來說,靠近側身位、雙腳前後站位的正手突出,靠近中間位、雙腳平行站位的,反手更好。而業餘愛好者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能做到兩面均衡的很少。
第三個,是看對手的身高、體型等。一般來說,高個子護檯面積大但銜接速度慢,而且中間位空當稍微大一些;小個子護檯面積小但銜接速度快……等等。
如果是遭遇戰沒有看過對手打球的話,一般開始還是遵循常規的戰術打法。比如,打橫拍瞄著對手腋下突破,打直拍發反手位長下旋有奇效,打顆粒膠/削球打法反手位奔球開道等等。然後再根據對手的表現進行調整。做好了賽前準備之後,就是最為關鍵的賽中變化調整了,也就是大佬們常說的“閱讀比賽”的能力。但是對於咱們一般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這個太過於高端了,相比於這個,我認為戰術的執行力更為重要。戰術的執行力包括兩個方面的考量,一個是堅定性,一個是靈活性。
比如,你賽前觀察發現對手反手強正手弱,但是比賽過程中對手的正手剛好線上,連續打了幾個好球,那麼我們此時就可以把球更多地給反手位、中間位,但最後殺板得分的時候還是要從正手位突破。我記得有一次王楠在解說比賽的時候說過:“打到比賽的關鍵分時,不管前面打成什麼樣子,這個時候就是要死抓著對手的弱點不放。”這個就是執行戰術的堅定性。
戰術的靈活性又是什麼呢?舉個栗子,比如打伊藤美誠,大家都知道要以發反手位奔球為主。但是你不可能一場比賽從頭到尾都只發這一種球吧,難道她就不會側身攻的嗎?還是需要配合其他落點進行牽制,不能讓她太容易猜到球路了。戰術是死的,人是活的。
戰術的堅定性和靈活性是相輔相成的,靈活性是前奏是鋪墊是過渡,堅定性是一錘定音是一招制敵是一擊斃命。只有靈活性沒有堅定性,就是打亂仗,輸了是正常,贏了全靠蒙;只有堅定性沒有靈活性,就是過於呆板,容易被對手抓住難以擺脫。
最後,說一下賽後的總結反思。這並不是“事後諸葛亮”,而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最後的最後,乒乓球戰術是否有用,是建立在雙方技術實力水平相近的基礎之上的。一般來說,局分相差在3分以內,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比分能夠咬得住”,才有把大量精力放在戰術準備上的必要。
接著聊聊心理吧。話說回來,從學術上來說,心理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乾巴巴的學術定義我就不羅列了,大家也不愛看。
我們一般把心理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相對穩定的外在表象,比如性格、氣質等;另一個就是動態變化的內在的心理過程,比如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等。
乒乓球是個精細活,大家都認可心理因素對運動員的技術水平發揮影響很大。那麼,問題來了:心理因素又是如何影響到技術發揮的呢?
從大的層面來看,性格氣質會影響一個運動員整體的技術打法風格。我們國乒有個很有意思的“雙子星”現象:在同一時期,往往會出現兩個打法風格迥異,而實力並駕齊驅的核心主力。從劉國樑、孔令輝,到馬琳、王勵勤,接著是張繼科、馬龍,他們之間奉獻了許多經典的巔峰對決。
外向型的球員,球風更具衝擊力,相對來說出成績會比較早,但成績往往會有起伏,不太穩定;內向型的球員,球風細膩縝密,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的積澱,厚積薄發,成績相對而言更為穩定。兩者並無高下之分,都能達到世界的巔峰水平。
從細微的層面來看,變化的心理過程也會影響比賽的程序。這個影響是多維度的,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都會對技術的發揮產生影響。
第一,認知會影響自信心,自信心不足就會影響技術使用的堅定性和合理性。記得小胖說過一段話:“2019年我經歷的挫折,是內心的煎熬和挫敗感,如果人不改變,再好的技術在關鍵時刻還是用不出來。”
第二,情緒最能左右人的思維,情緒占主導地位時,理性就會“退居二線”。而乒乓球運動是智慧與技術的雙重對抗,打球時最好的心理狀態就是“理智的激情”。積極的情緒會讓人打球時更加釋放,技術發揮更加自如;而怯場、心虛、焦躁、想贏怕輸、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負面情緒,會給自己加上一個又一個的DEBUFF,都不需要對手做什麼,自己就能把自己捆成一隻“大閘蟹”。所以,乒乓球運動員和興奮劑基本不沾邊,因為要打好乒乓球,先得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君不見,哪怕內心狂野如“藏獒”張繼科,也只會將情緒壓制到比賽結束之後,才如火山爆發一般,來個激情四射的“撕衫”show……就算是撕球衣,也得等握手之後,背對再撕
第三,情感決定你打球時的投入程度。俗話說:“不瘋魔,不成活”。你對乒乓球這項運動有多熱愛,打球的時候就會有多沉浸其中,心無旁騖自然能把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反之,則雜念叢生,心魔纏身。
第四,意志品質往往是反敗為勝的關鍵所在。這個就不必多說了,每一名優秀的運動員,都有一顆“不拋棄、不放棄”的心:帶傷堅持作戰的丁寧,外號“馬要”的馬琳,打著封閉也要上場的張繼科、“三線作戰”不下火線的許昕……
可謂是“練球猛如虎,比賽戰渣五”,深受心理素質不過硬之苦久矣。但也算是“久病成良醫”,有幾味偏方,可供大家姑且一試——偏方一: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就會打出什麼樣的球。所以呢,你若是個開朗大方、不拘小節的人呢,就儘量把球打得簡單一些,大開大合、大刀闊斧地硬拼實力;你若是個認真嚴謹、心思細膩的人呢,就不妨多從小球入手,在變化和戰術設計上多一些巧思。
球風和個性相吻合了,打起來才不會束手束腳。好比一個身高體壯的歐洲大個子,偏偏要和中國球員比拼臺內小球技術;或者一個亞洲小個子卻要和歐洲選手退臺拉開架勢對拉,都會感到十分別扭,十成功力都發揮不了三成。
偏方二:敗中求勝。這是我最近閱讀卡耐基《人性的優點》一書時,得到的靈感。書中有戰勝憂慮的三步法:“找出最壞結果——接受最壞結果——改善最壞結果”。
放到乒乓球領域,打球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呢?輸球。嗯,輸球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嘛。那我要怎麼輸得不那麼難看呢?把我自己的水平打出來就好了……別人的療效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是這味藥對我自己“想贏怕輸”心理的療效挺好的,可以幫我卸下很多思想包袱。
偏方三:比賽時不去考慮勝負,只專心打好每一球。這個是某次“初代目”鄧亞萍,在解說比賽時講到的:“認真打好每個球,每個球都打好了,它自然就會有個好的結果。”說白了,就是“專注”二字。說到這,我就不禁聯想到吳敬平指導對小胖的評價:“一個心思特別純淨的孩子。”也許只有這種“心裡只有球”的人,才能登上球壇巔峰吧。
偏方四:多打比賽。心理素質這個東西吧,打著打著就出來了。對比一下中日兩國的年輕球員,在國際賽場上,一年到頭滿世界“以賽代練”的日本小將,與很少有機會出國打比賽的國乒小將相比,不論從技術實力的發揮、還是對比賽場地氛圍的適應,明顯都要好上許多。對咱業餘愛好者來說也是一樣,交的學費夠了,成績多少會有所提升的。
-
3 # 體育生活不分離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
說到穩定性,需要日常練習基本功時,多體會來球的速度和力量,能借力時多借力。
說到下轉,說不敢起板,就需要日常多練習加轉弧圈。
加轉弧圈,可以發力,也可以不發力。只要掛出安全的弧線,能過網,即可。主要還是在於後續面對上轉的銜接,能否穩定正反手跟上,能否穩定打相持。
越是打比賽,都心理壓力大,可以多用中小力量,正反手掛起來,或者說托起來,把下轉變成上轉。
你越發力,越容易自己失誤,而且發力後,自己還原慢,對手一旦頂回來,自己第二板跟不上,不如用中小力量。
當然,你發球可以發側上,上轉,逼迫對手推或擋,直接就避開了下轉的問題。直接上手發力,或者進攻,或者打落點,都可以。
另外擊球時間,可以在下降期,慢一點做動作,保證過網上臺就可以了。
打比賽,很多時候心理壓力大,節奏比較亂,越想打快,越自己打丟,對手等著你打丟,也贏了。
他搓,一直下轉,你也可以對搓。
搓左右落點,搓長短落點,可以近網,可以突然劈長,打亂對手的節奏。當然平時需要多練習搓球,搓轉,與搓不轉,混合練習。擺短與劈長,左右兩個落點都需要練習。
對搓沒什麼,他能連續搓,你也可以。打比賽不需要拉啊衝啊,場面好看未必能打贏,打贏也不需要好看。
打比賽,是個心理抗壓的問題,以及控制球的問題。如果日常控球,對自己打出的球,速度,旋轉,落點,都控制不好,打比賽更不會好。
控制,是乒乓球較為高階的技術。發力拉衝,並不一定打贏。所有的高手,都是控制高手,控制長短落點,控制回球速度,用巧勁,不發死力。
打比賽穩定性需要練控制,上手進攻,有時並不一定需要,不上手,也可以打贏。穩定,勝過力量。
-
4 # 乒乓雜誌
業餘愛好者在比賽中總會遇到像題主一樣的情況,明明是實力比對手強,但是卻打不過對方,這是很影響士氣和心情的。雙方比賽就是這樣,實力偏弱的一方為了取勝,一定會透過其他方式來彌補基本功不足的缺陷。而實力更強的一方,一定要做到遇強則強、遇弱更強,這對於基本功有著一定的要求。很多朋友會說,自己的基本功已經很好了,但還是會有遇弱則弱的情況出現,其實這就是說明您的基本功還不夠紮實,同時應變能力和耐心都有待提高。
比賽中的穩定性很大程度是以紮實的基本功來作支撐的,基本功不僅體現在拉球這樣的進攻手段上,同時也反映在搓球這樣的控制手段上。因此,要想做到真正的基本功紮實全面,不僅要在進攻上下苦功,在搓球上也要多做文章。不然很容易就陷入到有心無力的境地,空有進攻手段,但卻無法為自己製造上手的機會。題主還提到了反手時好時壞的問題,這其實就是基本功不紮實的表現。建議題主的反手要從上旋球開始入手,不要急於轉下旋,只有將上旋球的擊球感覺掌握透後,才能順利進入下旋階段。期間可以加大多球訓練的頻率,著重練習搓球或擺短銜接反手拉球,這樣一個計劃可以照顧到兩種存在的問題。
最後,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實力弱的選手之所以能以弱勝強,很大程度是依靠耐心和動腦。很多覺得自己基本功不錯的朋友在比賽時總想盡快上手得分,而少了一些耐心,無論是專業球員還是業餘選手,放低心態都是很關鍵的。
-
5 # 乒乓球球
這個問題是初級乒乓球愛好者經常遇到的,主要集中在有一定基本功,但基本功並不是很紮實的愛好者身上。主要需要從三方面解決:
一、基本功要活練
基本功訓練不等同於站著不動打正反手。比賽中的基本功是綜合技術的體現,比如對方搓的下旋球,你拉起來就用到了拉加轉弧圈球技術,對方再防回來這時你的進攻就應該是前衝弧圈球技術,如果再拉加轉弧圈球肯定會出界。
乒乓球愛好者在單項技術掌握後,要結合實戰需要將幾項技術結合在一起成套練習。最基本的就是搓一板(搓球)、起下旋(拉加轉弧圈球)、攻上旋(拉前衝弧圈球)、變線(拉不同落點),這個套路練習熟練是很有效的。
二、重視搓球
正規乒乓球教學很忽視搓球的練習,教練都會教你直接拉起來轉成上旋進攻。實際上業餘乒乓球比賽搓球是很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是得分手段。原因是業餘水平乒乓球愛好者進攻的質量、連續性都不高很難給對方造成殺傷。所以業餘乒乓球愛好者要專業練好搓球,遇到比賽中鐵搓類的對手不要慌,先耐心搓住,再尋找機會進攻。
三、心態要平和
乒乓球比賽誰贏誰都是可能的,不能因為平常對方練球不如自己就輕視對手。要是練球水平高就肯定贏,那大家就別打比賽了,改拼基本功定勝負得了。所以一定要在戰略上蔑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認真對待每一個球,全身心投入到比賽中去。領先不驕傲,落後不氣餒。只有這樣你才能充分發揮平時訓練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打好比賽。
只要做好以上三個方面,乒乓球愛好者在比賽中的穩定性和上手能力就會很快提高,過不了多久乒乓球技術水平就能又上一個臺階。
-
6 # 乒乓球804
實際上,腳上的功夫比手上的功夫還重要!具體來說就是:當來球彆扭時,你一定要先移動腳步,然後再上手(要養成習慣),這樣失誤率才會降低。因為在賽場上,機會球是很少的,只有快速移動腳步,才能使彆扭的來球,變成也許可以上手的球。
回覆列表
朋友你好,這裡面有幾個問題
1、你說的實力比對方強,是指基本功還是套路的多變,
2、反手時好時壞,這裡面有狀態的影響,但是也有基本功的因素哦
3、心裡素質很重要,出手要果斷,出手有沒有其實不重要這是你訓練時候考慮的,比賽時候只需要考慮該不該出手
4、你說被下旋磨死,那就是說搓球有待提高,其實搓球是乒乓球的最基本的一個,和正反手的攻球一樣重要(我就經常被高手搓的懷疑人生)
建議你
2、加強套路的練習,就是練習幾種發球搶攻的套路求 比如衝底線發球,然後第二板退步猛攻,這樣不但提氣,而且對手也會慌
3、多練練搓球吧,搓和擺短,業餘裡面炒雞好用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