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意泊之
-
2 # 何能爾1
魯迅生活在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的前葉,原名周樹人,是浙江紹興人,出身在地主階級家庭,有過留學日本的經歷,青年時代讀書就涉略廣泛,深受進化論,尼采和俄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影響。
作為一名文學鬥士,絕對不是普通文人。魯迅留給我們的文學著作中包括曾經或現在出現在中學教科書中的文學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等等,以及刻畫的文學形象孔乙己、阿Q等,均讓人記憶尤新!魯迅的作品不管在當時還是在現代,影響力巨大!
少年學習魯迅的文章時總有點牴觸,總是感覺先生對於當時的社會有點偏執,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中年回頭在讀魯迅的文章的時候,才發現當初是多麼的幼稚,認識是多麼的膚淺,多麼的錯誤!隨著年齡的沉澱,越會覺得魯迅的偉大。
近年來魯迅作品淡出教科書的原因,有以下凡個方面。
一、與當今時代相比,魯迅的思想較偏激,言語較激烈。魯迅對於所處的時代的社會有著很深的理解,痛恨當時社會上的一些人和事。他的以筆為槍針砭時弊,所以語言風格較為偏激,也不太適用於新時代年輕人去學習。
二、筆下人人物對學生的消極影響。魯迅筆下有許多有著優良品質的人,比如藤野先生等,值得尊敬和學習!但是也刻畫了不少落後的甚至反面的人物形象,如迂腐愛吹牛的孔乙己,保守的閏土,不思進取的阿Q等等,這些人物形象都對正在形成三觀的青年學生容易造成消極影響。
三、魯迅的文章更加適合成年人閱讀。由於青年學生人生閱歷不夠豐富,所以先生的文章對學生的正能量的影響不如從前。選擇其他更適合青年學生學習的文章進入教科書就更具有與時俱進現實意義。
-
3 # 江南俗士1972
魯迅當然是文人。所謂文人,兩層意思,有文化的人或靠文化吃飯的人。魯迅先生自然有文化,也靠文化吃飯,標準的民國文人一枚。
魯迅在我眼裡,首先是偉大的思想家。魯迅沒有系統的思想著作,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小說和雜文裡。魯迅是自由主義者、人道主義者,是中華傳統文化最深刻的反思著,也是真正的愛國者。
魯迅還是傑出的小說家。雖然沒有長篇鉅作,確實遺憾,但魯迅的短篇小說不僅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國文學史的傳奇。
魯迅最引起爭議的,是他鬥爭者的身份,或者說他是一個怎麼樣的戰士?有褒揚、讚頌乃至吹捧利用,有誤會、批評乃至抹黑貶低,但正如先生自己所說,有缺點的戰士終究還是戰士。
最後說句心裡話,如果我生在民國,有幸認識魯迅先生,我願意成為他的學生和粉絲,但不願做他的朋友或戰友。
回覆列表
在中國,倘魯迅稱不上文人,又有幾位能稱得上是文人的?
什麼是文人,錢鍾書在《論文人》一文中說:
“所謂文人也者,照理應該指一切投稿、著書、寫文章的人說。但是在事實上,文人一個名詞的應用只限於詩歌、散文、小說、戲曲之類的作者”。
根據這個說辭,魯迅確實是文人。
繼續看看魯迅為文之始和其為人之終。
魯迅為文之始魯迅雖然學過醫,但在醫學上並無建立,成績一般,在《吶喊 自序》一文中解釋自己為何“棄醫從文”時說:
“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候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從這一段文字,便可以見魯迅為文的志趣。雖談不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向,但其為國為民的諍諍偉願,也是赫然紙上。
於是,自1906年,魯迅26歲時開始,先生以文為陣,以筆為刀,至1936年病逝,前後三十年,著述頗豐,涉及的創作有:小說,詩歌,散文、雜文、翻譯,學術研究,美術設計,文字達二百五十多萬字。蔡元培稱魯迅為“新文學之開山”,毛澤東公開稱讚道:“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魯迅行文冷峻犀利,邏輯清晰明白,語言真實質樸,情感愛憎分明,敢愛敢恨。文字裡嚴肅的有些冷的魯迅在朋友面前,也是嘻嘻哈哈,友善親和,待人誠懇,值得依賴。這些從魯迅先生與文學青年如唐弢、肖紅、瞿秋白等的交往中也可以得見時代發展迅速,現今與魯迅時候之年代已經相隔甚遠,但魯迅的精神,魯迅的文章,諸如他的“痛打落水狗”的快意,他的“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的理念,他的“拿來主義”,他的“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犧牲精神,他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強大的生命力,在中華民族的角角落落裡發著微光,時刻警醒、鞭策著前行的人們。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