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妮Jenny
-
2 # 慢慢飛的螢火蟲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地喂苦頭,讓他能力和心智得到鍛鍊。但是,絕對不該是長期物質精神雙重摺磨,過度挫折容易讓孩子夭折或者心靈性格受損。光看文中描述,不得不質疑你婆婆對孩子是否發自內心地尊重和愛。也有可能是代溝,或者婆媳不和,導致你不能從善意一面領會她的苦心,在觀念不同時候不能協調統一。
婆婆嫌棄你光帶孩子不掙錢,其實大部分家庭都有這種情況。育兒遇上生活壓力,夫妻沒能力或者不團結很容易散夥。個人認為帶孩子是人生的一部分,不該是全部,帶孩子還可以而且應該做其他的事,而不是活著只為帶孩子。孩子人生中要保姆,更要教練和榜樣。你就是你孩子的教練和榜樣。可以短暫地休息,但絕對不要長期失業。掙錢不該被當成苦差事和不得不揹負的負擔。相反,這是人自我實現和當家做主的本錢。當你足夠強大,你能為孩子做的就更多,你婆婆也會尊重你,至少不敢輕易欺負你。命運走向幸福還是無聊還是不幸,你丈夫和你一起承擔家庭責任。也要寬以待人,也要嚴於律己。當你們都學會為家庭付出和承擔責任,相信你們會在人生中獲得深層次的幸福。
-
3 # 飛揚心理王老師
一是儘量去交流。人與人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觀念有很大差異,如果不說,體現在行為上也有很大不同,這樣的情況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就難免有衝突摩擦。如果說一說,雖然也會有矛盾,但是交流過後,雙方都可能會有一些考慮和妥讓。比如你婆婆認為你給孩子吃點小零食是一種金貴,你可以說,一定要說出來,說:“孩子嘛是媽媽身上掉下的肉,當然有好吃的給孩子吃了,稍吃點零食也不過分吧。”這時候婆婆肯定要反駁,她反駁就反駁,但你已經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了,她就要考慮考慮你的感受。和婆婆的這些交流,要及時和老公交流,爭取老公的支援,不然,有的婆婆就會先去老公那裡告狀,不給她這樣的機會。
二是自己認為該堅持的可以堅持。比如變著花樣給孩子做東西吃,為了讓孩子多吃飯,為了讓孩子不挑食,就做各種各樣的飯菜,這完全合理,只要你自己不怕麻煩就行。有些婆婆婆她們自己不想費這些功夫,於是就說你太麻煩,也是為了給自己省點事做些鋪墊。不管她怎麼說,有空就有她交流一下,自己該堅持的還要堅持。
三用人的時候低調些。現在孩子還小,你們上班還要靠婆婆給看孩子,這時候就不能太要求婆婆達到多高的標準了,不餓著就行,要想親的話,你們自己去親,不能要求婆婆像你們這樣對待孩子。
-
4 # 桐瑤媽媽在深圳
她那應該是妒忌
我婆婆看到我們精養孩子,她也總說,小孩子不要太寵著了,衣服不要太多,不用太貴的。不要買那麼多玩具,不要老是去遊樂園……
一轉眼,她這個嫌不好,那個嫌不好,一帶孩子出去,這個零食也買,那個玩具也買。
所以說,只能她可以寵娃,我們不行。
-
5 # 霖貝丫丫
婆婆那一代人所謂的精養在咱們看來遠達不到“精”的程度。時代不同,家庭不同,觀念不同造就的,相信很多家庭都有這個問題,只是覺得你婆婆有點放大化了,就連我媽都說過我,照你們這麼養孩子,一個養著都費勁,我們過去,一人能帶兩三個孩子,現在帶一個都得累死,但說說也就過去了,她依舊會努力按我的要求去對待孩子。
我的原則是我的孩子聽我的,我也不會依賴婆婆幫我帶,能做的我都會自己去做,當然了,她願意幫忙,我很感激,我覺得你的婆婆很難和你相處,根深蒂固的東西改變太難了,而且這種愛說,逢人就唸叨的習慣是無法改變的,你不要奢求跟她談談她會改,她這個年紀,這個習慣已經跟了她那麼多年了,不是能改變得了的,我正在經歷,所以你還是不要費力了,這個語言的力量不可忽視,在一起時間久了,受影響的就不是隻有孩子了。而且你給孩子打下的基礎,一定比你這三年能掙的工資要富有的多,無論是孩子的身體還是性格,所以就你的情況上幼兒園前踏實自己帶吧。
幼兒園後,如果婆婆可以過來幫忙接送就太好了,你也可以去工作了。現在可以找些其他的事情做,為出去工作打打基礎。
-
6 # 天河水29209501
這和你婆婆的原生家庭有關,她應該是被散養著長大的。還有就是她對你老公的照顧應該也是散養型的,她身邊的人應該也都沒有精緻的生活。所以她把你照顧孩子的方式看成了另類。這應該就是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的後續反應。所以你也沒必要去計較她的話,她喜歡和誰說你就讓她說去,再說她對你的評論也未必就包含著貶義,這也許也是她嚮往的生活。我和婆婆之間也有過這樣的情況,我帶孩子回老家的時候,婆家人也覺得我過於嬌慣孩子,但是她們說她們的,我還是按照我的方式生活。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摘韭菜的時候都會掐一下頭,然後再把老的葉子都去掉,最後再泡上幾個小時。有一次在婆婆家摘韭菜,我婆婆在旁邊說了一句:我活了這麼大歲數也沒見過一個像你這樣摘韭菜的!那玩意兒放在盆裡用水使勁沖沖就行了。我說上面有農藥。我婆婆說:這是咱自己家種的沒打過藥。所以我覺得有些東西是由生活環境決定的。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很少會被照顧的特別精細,但是那些孩子卻都非常健康!我女兒和婆婆鄰居家的孩子一比顯得特別軟弱,那個小女孩兒比我女兒還小几個月,但是真的很壯實,什麼都能自己做,連飲料瓶蓋都能自己擰開,吃東西又快又多,什麼都不用大人管,在不平的土路上自己到處亂跑。我女兒走在那樣的路上都要我拉著小手才敢走。所以我覺得你婆婆看不慣你餵養孩子的方式也正常,所以你沒必要計較這些,不讓她幫你帶孩子就行了。
-
7 # 可兒歡樂園
每個時代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導致。
第一:你婆婆那一代因為歷史條件原因,覺得養孩子只是能讓他不餓著就是帶孩子,這和新時代的餵養方式有不同的理念,新一代的家長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後更注重健康科學餵養,這必定就要和老一輩相沖突。老一輩的不理解也很正常,不過孩子是自己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餵養,畢竟,你是孩子的媽。
第二:如果在婆家生活,還是要學會睜隻眼閉隻眼,因為老人的觀念是幾十年養成的,不可能一下因為你而改變,你也要想開點,畢竟我們年輕人不要跟他們一般見識,你只要相信,他們都是愛孩子的,不會傷害孩子,然後自己多長點心把孩子看緊點,別人也不會怎麼樣。自己的孩子自己教,就不會有怨言了;
總之,看好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生活過的多姿多彩,樂觀些,其實生活都是很簡單的,因為煩惱有時候也是閒出來的毛病,加油!
-
8 # 小沐兒麻麻育兒
為什麼婆婆總是嫌棄我們精養孩子?看到這個問題,就感覺是同病相連,天下婆媳相處都一樣啊,需要磨合,現在的我已經走出這個婆媳問題的困惑
我老公比較孝順,結婚以來我一直和婆婆住一起,沒孩子之前感覺還不是那麼的明顯,一直和睦相處
有了孩子以後,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比如:孩子又孩子玩水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愛玩水,正常的事,我的觀點是天氣只要暖和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那就盡情的玩吧,
我婆婆的觀點是:哎喲!你這個媽當的真是心大,怎麼可以玩水,孩子感冒怎麼辦,衣服又搞溼了,回頭就要生病了?
在比如:我給孩子做輔食、很細緻,變著花樣每一天不重樣的做,孩子也愛吃
婆婆說的話、不知道是褒還是貶:花頭精真多呀,別人家媳婦都是忙賺錢,就你花頭精多,誰家孩子不是吃米飯、喝粥、吃糊糊,那孩子養的照樣白白胖胖的
聽這話的意思是嫌我不賺錢、託她兒子、我老公的後腿了
類似情況在那個階段是天天上演呀,剛開始也鬱悶、壓抑、想分開住。後面想想:別讓自己不痛快,日子是自己的,必須扭轉局面,我是怎麼扭轉的呢?
一:觀念不同、做到互相理解
和我婆婆洽談:媽,知道你把孩子拉扯這麼大,也不容易,我呢也一直想跟你住下去,但我們的想法總是不同,牙齒還有咬舌的時候,也理解,我做事都是在摸索中,不一定全對,但也希望讓我自己去倒騰倒騰。
二:教育方法不同,告知你的原則
拿玩水事件說:媽,你不願意讓孩子玩水是怕她衣服溼了感冒,其實我也有這方面的擔心的,只是小孩嗎,越不讓她玩越要玩,你不是也覺得孩子現在越說越不聽了嗎,這就是沒有滿足到她。所以放心擔心保證安全讓他玩
三:放平心態、別讓自己不痛快
既然改變不了她,那就放鬆自己,如果碰到不喜歡聽的話,想想開心的事情、不計較,不辯解,微笑面對
四:生活在於細節、平時多關注她的感受
時不時帶婆婆去買個衣服,旅個遊
一回家和她說說今天發生的事,拉近距離,讓她感受你還是很關注她的
我婆婆現在比我老公還寵我,事事問我的意見,和婆婆相處也是一門學問,從放平自己的心態開始、慢慢來、你一定可以的
-
9 # 家有雙胎萌崽崽
就算隔代親,也跟育兒觀念沒有直接聯絡。
婆婆就是用這種觀念帶大自己兒子的,不說明她跟兒子不親。
老人只是跟不上時代的快速發展,對他們來說最寶貴的就是老一套的經驗,如果被否定,老人們會失去價值感,所以很難接受新觀念,這點應該理解。
理解了老人的心理訴求,心理上就不會太牴觸了。
行為上還是要照顧好寶寶,只要精力夠用,精細一點對寶寶還是很好的。
但也別太過,我有一親戚,精細到幾乎讓孩子在無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結果孩子免疫力低下,很容易生病。
關鍵在怎麼解決婆媳間的矛盾。
我一直主張媳婦能溝通就溝通,溝通不了就回避,讓老公上,哪怕老公不在身邊也可以打電話解決問題。
-
10 # 93年的小江
婆婆和我們多少肯定會有一些代溝的,我們所處的年代不一樣,所以思想各方面肯定也有所區別了,打個比方說,你婆婆總是有意無意的去親吻孩子,在她看來這是愛孩子的表現,但是在們看來這樣子很不講衛生,老人家總喜歡把孩子唔得嚴嚴實實,這是怕孩子凍著,但是我們又會覺得這樣子會把孩子的抵抗力給弄下降,……其實說過來有哪個奶奶不愛自己的孫子孫女呢,不就是處理的方式不一樣嗎,和小孩子我們要學會和他們溝通,那我們何不嘗試著和婆婆坐下來談談心呢,家和萬事興,別為了小孩和婆婆鬧矛盾
-
11 # 曉曉夢夢傑傑
那是因為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她們那個年代養孩子主要就是寶寶吃飽穿暖就可以,她們那個年代家裡孩子多,沒有婆婆幫忙照看寶寶,都是自己又要上班,又要帶孩子,沒有那麼多精力去照顧寶寶,覺得這樣寶寶也能健康長大,但她們不知道現在是優生優育,家裡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而且現在吃的喝的品類也非常多,寶媽們就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現在也是科學育兒,我相信只要寶媽好好跟婆婆溝通,婆婆也能理解的,畢竟時代不同了
-
12 # 姜老師聊人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認知,所以所謂的隔代親是源於感情因素,那麼老人對孩子非常的愛惜,但是源於老人和孩子的父母,在對於孩子的教育,生活習慣的認知上存在著差異和不同,所以有的時候會有一些矛盾,但這些矛盾並不是老人針對孩子。
-
13 # 巴寶媽媽育兒經
我家孩子生下來一歲一七個月,婆婆在老家比較遠,一直由我父母幫我帶孩子和弟弟家孩子,感覺我家孩子跟姥姥和姥爺都非常親,跟我更親,但是由於爺爺奶奶離的遠沒帶怎麼過,感覺不是很親,我父母一帶就該上小學了,就由我自己來帶,因疫情原因:今年春節回老家一呆將近兩個月,我家孩子爺爺奶奶都很疼愛孫子,但是奶奶在一些事情上從不會去慣著孩子。
-
14 # 賦詩春秋
養育孩子的理念不同。上代仍停留在他們養育他們孩子的時代情景中。所以自己的孩子必須自己養育。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我兒子剛一歲倆月,孩子快半歲的時候她突然說讓我去上班,年輕人老是在家算啥,不掙錢怎麼怎麼樣,我問她願意在市裡呆嗎?她原話說:把孩子帶回老家養(離老家一百多公里),喂活不得了嘛!
老公不同意,所以都是我自己帶孩子,偶爾婆婆來我家住半個月,加上坐月子期間,一年一共也就住倆多月。
平時一個人帶孩兒沒有精力做什麼好吃的,我趁婆婆在這,有時候給我兒子打點果泥,蒸雞蛋羹什麼的,還有米飯,麵條什麼的,偶爾吃點零食。其他也沒做過什麼,我婆婆總是說我養孩子咋那麼金貴,還到處跟人說我精養小孩兒,成天變著花樣給孩子做東西吃,餵飯的時候也是小心,(她餵飯都是孩子吃的快嘔吐了,再喂一口,讓孩子硬嚥下去那種),說我瞎乾淨什麼的,見人都說的那種。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現在因為疫情,老公封閉上班,不能回家,把我送到老家了,我在婆婆家住,她也是經常說我,孩子也不讓她抱,她就打孩子(在背上或屁股上拍幾巴掌),即使不疼,我看到心理還是有點煩。但我一直忍著,不想鬧的不愉快,我是不善於也不想吵架的那種人。
感覺這一段時間好壓抑,在這發發牢騷,只想疫情趕快結束吧!
回覆列表
都說隔代親,確實奶奶都是疼愛孫子,甚至到溺愛的程度,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人的愛也是不相同的。
首先你應該試著去理解你婆婆,她也是愛孫子的,只是你們出生的年代不同,你不是出生在她的那個年代,養育你老公應該也吃了不少苦。你老公應該也是這樣教育長大的。現在看看她的兒子成家立業不也是很好嘛。
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但是別忘記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所以的愛表達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愛是表達在於行動,卻從不說出口。有些人的愛是很嚴肅,認為嚴厲的管教孩子,讓孩子吃點苦頭,才會堅強。有些人的愛是溫和可親,讓孩子慢慢成長,對孩子犯的錯細心提醒,用心去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