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魯直
-
2 # 走近歷史文明
商朝是怎麼建立的這個問題要從夏桀亡國開始說。夏桀是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君主。夏桀生性殘忍,整日醉酒享樂,用度奢靡,完全不理會夏民的悽苦,民怨極深。可見夏朝的結束和這樣一個君王的昏庸是脫不開關係的。曾經也有個剛正不阿的大臣叫關龍逄,試圖勸夏王要節省用度,體恤民心。這樣的諫言非但沒有被桀聽進去,還被生性殘忍的桀命人拉出去殺了。有了這樣的先例,其他大臣即使是有心勸解也懼怕桀的殘忍暴虐不敢再進言了。有的看夏王朝已經是大勢已去了便投在了商湯那裡。在這不久後,不滿之心在臣服於夏王朝的各個諸侯和部落中蔓延,有的甚至已經開始公開反叛夏桀。
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是商部落的首領,商朝開國君主。湯是個有雄圖大略的人才,他不拘一格,廣納人才。在那個時候人人都想找一個賢明之主,所以湯的勢力逐漸壯大,這為他以後滅夏建商打下了基礎。
湯採取的策略是先拔除掉夏王朝的羽翼,先後消滅掉夏桀下的十幾個小國,以觀察夏桀的反應,桀知道後肯定是不會坐以待斃,以召見為名把湯召進宮,哪知這是夏桀早已擺好的鴻門宴。湯和隨從剛到夏王都便被下令囚禁在夏臺,(夏臺就是鈞臺,在今天的河南禹縣,也是夏王朝的監獄)。伊尹和仲虺(仲虺是商湯時期的著名大臣,他與伊尹併為商湯左、右相)得知湯被囚禁的訊息非常著急,卻也沒有亂了陣腳,急忙的找來很多的奇珍異寶和美女進獻給夏桀,請求釋放湯。夏桀本性貪財好色,見到美女和珍寶便下令釋放了湯。顯然夏桀的這個決定會讓他日後懊悔不已。
夏桀囚湯的事情在諸侯和方國中引起了不小的恐慌,這樣的恐慌必然會讓那些臣服於夏王朝的附屬國下定投奔商的決心。夏桀的暴虐讓這些人擔心有一天自己也會朝不保夕。湯回到商以後看到歸商的人越來越多,便與伊尹、仲虺商討征伐豕韋和頤國的事,經過商議和準備後,湯和伊尹率軍先對豕韋進行攻擊,大軍壓境,豕韋還未來得及求援便被商軍滅了。豕韋被滅後,頤國勢單力薄,湯又一鼓作氣,揮軍東進,將頤國也滅了。
處於韋、頤兩國北鄰的昆吾國是一個比較大的方國,國君被稱為夏伯。夏伯見到韋、頤兩國被滅,立刻整頓軍隊,準備迎戰商湯,同時也命人日夜兼程趕去夏王朝向夏桀報告湯滅韋、頤兩國的事情。夏桀聽後極其震怒,下令起九夷之師要去徵商。湯本意是想率軍先去消滅昆吾,再去徵東夷,進而滅夏桀。但是伊尹制止了湯,說現在還不是征伐的最好機會,因為東夷還服從夏桀,如此時去徵,勝算顯然不大,為了穩妥,倒不如差遣使臣入夏請罪,等待時機。湯採納了伊尹的意見,差使臣帶了請罪的奏章和貢物去見了夏桀。夏桀見了貢物和請罪的奏章便和身邊的諛臣商議,諛臣們紛紛恭賀夏桀,說他威震天下,無人敢反叛,商候也要認罪,可以無需出兵,安享太平。於是夏桀下令收兵,仍然我行我素的整日飲酒作樂。
可惜安享太平的日子終是不會長久,一年後,昆吾和夏伯自恃可以消滅湯 ,便率軍向商進攻,可惜最終昆吾和夏伯還是以失敗告終,商湯大敗昆吾軍,殺了夏伯和昆吾。這時伊尹又給湯出謀停止向夏桀的進貢,靜觀其變。當夏桀得知湯滅了昆吾又不進貢時,又下令起九夷之師。夏桀的反覆無常也讓臣服於夏的東夷首領們看出桀不會太長久,便不再聽從調遣。伊尹看時機已然成熟,就請湯率軍隊伐桀。
湯和仲虺、伊尹率軍和夏桀在鳴條之野相遇。會戰開始前湯為了鼓舞士氣,還宣讀了一篇伐夏桀誓詞,列出了夏桀的許多罪狀。商軍在湯的動員鼓舞后士氣大振,反觀夏軍士氣低落,又趕上雷雨天氣,無疑是雪上加霜。夏軍敗退,夏桀見狀不好便率500殘兵向東逃到了三朡(今天的山東定陶北)。三朡是夏王朝的一個方國,三朡見到夏桀兵敗逃來,便讓自己的軍隊保護夏桀,並揚言要和商湯決一死戰。顯然三朡並未能夠如願,三朡和商湯在成耳交戰,三朡軍戰敗,三朡伯被殺。夏桀一看情況不好便又帶著那500殘兵向南逃走,直至逃到了南巢。商湯率軍緊追不捨,還沒等夏桀逃出南巢,在城門口將夏桀等人捉住。後湯將夏桀流放到南巢的亭山。夏桀曾對看管他的人說他很後悔沒有在夏臺就將湯殺掉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在湯和伊尹逐一消滅掉夏王朝的殘餘勢力後,很快佔領了夏都,夏朝的親貴大臣們也表示願意臣服於湯,湯為了安撫夏朝的臣民還舉行了祭天儀式,向臣民們表示他們是按照上天的旨意來懲罰有罪的桀。就此,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的王朝,夏王朝至此宣告結束。湯大勝後建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北),開始了商王朝長達600多年的統治。
回覆列表
中國曆朝,總是新舊交替。一個新政權,基本在前一個朝代日薄西山的時候發難,猛烈攻伐,建立新朝。所以,朝代的更替有兩個原因:一是內部的腐朽壞掉、統治不善;二是外部力量的打擊。內外作用互動,新朝便代替了舊朝。
商朝的建立也是這樣一個過程。
據《史記》記載:“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意思是說:夏朝孔甲即位後,喜歡祭祀鬼神的活動,好喜歡搞搞淫亂的事。在這兒,就把禍根種下了。
《史記》裡還說:“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畔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鳴條,遂放而死。”
翻譯成現代的話:“從孔甲那個帝王開始,各路的諸侯就不太聽話了,造反的事情多起來。到了孔甲的曾孫桀在位時,就更不是個東西了——不修文德還經常用兵打仗,老百姓被弄得元氣大傷,忍受不了了。桀又把商湯抓來,關在夏臺這個地方,後來又把他給放了(估計這是夏桀這輩子犯得最大的一個錯)商湯逃離虎口以後,修文德,仁義天下,諸侯們都歸順他了。商湯大軍在時機成熟後,起兵造反,大舉進攻夏桀;桀的軍隊打不過這夥諸侯,他只好敗走鳴條,後被捉住流放,死在流放地了。”
夏朝滅亡、商朝建立,主要因素有:
一、從孔甲開始,夏朝走向衰弱。這就是在“作”。
二、桀的做法比他曾祖父更離譜。
1.內政不修,導致階級矛盾日趨尖銳,民不聊生。從孔甲時候打下的壞底子,到他這兒更差了。
2.不思進取,驕奢淫逸。據《竹書紀年》記載,他"築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 ,還從各地搜尋了大批美女,藏於後宮中,日夜與妺喜及宮女飲酒作樂。
3.重用奸臣、排斥賢臣。他重用趙梁,這個人專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樂、勒索和殘殺百姓。但是他不重用賢人伊尹,伊尹只得離去。
4.不聽勸諫。太史令終古勸諫他,他不聽,所以太史令就投奔商湯了。關龍逢勸諫他,不但不聽,還把人家殺了。(多麼像商朝末期比干的命運呀!)
老百姓沒了指望,對桀徹底失望,盼著他滅亡,甚至願意和他同歸於盡。看看,帝王做到這一步,很悲催。這叫“不作不會死”!
三、商湯對桀的攻伐。
夏桀無道,諸侯就會另尋明主。湯起兵,做了諸侯的統帥,賢人伊尹又追隨(多麼像姜子牙追隨周文王)。商湯先攻打昆吾了,接著又討伐夏桀,夏桀敗亡。經過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 ,定國號為"商"。
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頒佈了《湯誥》,要求其臣屬"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就要"大罰殛汝"。向說明推翻夏桀的道理,夏之所以滅亡完全是上天降災的結果。實際上,是列舉了夏桀的罪過,為後世做警惕的。
但可惜啊,到了紂王那裡,怎麼把祖先的話全忘了呢?商被周滅和夏被商滅,簡直是歷史重演。後人讀史,當時刻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