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時之前

    最貼切的莫過於“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出自《詩經.秦風.無衣》

    《詩經.秦風.無衣》

    秦 佚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戰袍。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與你共同對敵。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內衣。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與你一起出發。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戰裙。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冑與兵器,殺敵與你共前進。

    此曲慷慨激昂,同仇敵愾。表現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英雄氣概。

  • 2 # 醉眠芳草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出自《別詩四首·其一》,這是一首漢朝的詩,沒有留下作者的名字。詩中把朋友兄弟的關係比作枝和葉,骨肉相連,同氣連枝。四海之內的人都是兄弟姐妹,沒有誰是不相干的人,所以如果朋友受難,我們可以同甘共苦,對於他人的痛苦,我們也能感同身受。

    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出自唐張九齡《答陸澧》。面對朋友的邀請,山路再不平再遙遠,縱使是積雪滿地,也要踏雪拜訪,不辭辛苦。這兩句話短小平淡,但是其中蘊含的情誼不可謂不濃烈。“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這句馮煦評價晏幾道的話,放在這裡也很貼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出自《詩經·無衣》。這首詩描寫了戰友之間的同甘共苦,同仇敵愾。這首詩一唱三嘆,慷慨激昂,讓人胸中燃起激情,為這種英雄氣概而心馳神往。陳繼揆評價這首詩說:“開口便有吞吐六國之氣,其筆鋒凌厲,亦正如嶽將軍直搗黃龍。”

  • 3 # 漢江庸叟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宋 李清照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 李賀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清 譚嗣同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

      

      

  • 4 # 健康使者健康人

    (詩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5 # 靜待花開love

    1、可用《詩經》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來表達

    2、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3、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童學聲樂的應該同時學鋼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