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會陳皮調研手記
-
2 # 橘子愛攝影
朋友,新會陳皮當然是儲存得越久越香,效用越大,買新會陳皮還是在新會買比較好,質量有保證,買陳皮不要買那些包裝好的,像那些大型的像糖果包裝一樣的,送禮還可以,效用就一般了,所以要到老字號的店家買散件的(價錢跟年份和質量成正比哦),在新會會城有幾家老字號的,可以去看看、圭峰路有一家、舊車站有一家、還有,田心路有一家,都是比較老字號的,希望幫到你。
-
3 # 後知後覺8095731343773
最近有朋友送來新會陳皮,一種十五年,一種二十年。基本不錯。但覺得有參雜少量其它產地柑皮,特點就是皮厚,也沒有那麼香。
-
4 # 東方貪狼
我是東莞人,九年前一直每年親自到新會果園買果曬皮。買過梅江,天馬和茶坑,每年的量是三五百斤果左右。梅江的果偏大,還有的是種植技術,我在天馬的皮是最香,茶坑只買過一次,其它產區就沒有去過。從2011年到現在一直的果價沒有太大區別。注意:果皮太靚的怕農藥超標
-
5 # 柑六叔
新會種柑早已有七百年了,憑著其與眾不同的天時地利人和,歷年來被列入貢品。 清朝大醫生葉天士新開設的中藥材“二陳湯”,特別註明“新會皮”,因不是新會所產的其藥力遠遜,且乏香氣而痺口(即苦甜味)。
略微有一點兒新會文化知識的人能夠講出,因此能見到熊子塔的農田,培育出的新會大紅柑,分外芬芳怡人,製成的陳皮系正宗陳皮。熊子塔就係梁啟超故鄉的那座。附近也有巴金誇讚的鳥的天堂旅遊景點。最正宗新會茶枝柑則為以茶坑(梁啟超故鄉)熊(ní)子塔為地標,潭江與西江干支流交匯處地區生產的茶枝柑。
陳皮在中國歷史上,最早被強調產地的記錄,是在明清時期的《本草品彙精要》,裡面就開始提及“廣陳皮”的概念。而根據《新會縣誌》的記載,最早關於新會柑的種植,可以查到宋朝之前。作為廣東10大中藥之首的廣陳皮,最早出現在詩歌裡更有宋末元初詩人在憑弔新會崖山之戰詩歌中的“天涯客鬢愁成縷,海上傳柑夢中去”提到的“海上傳柑”,就是送人元宵節的習俗,當時使用的柑,就是新會地產盛產的新會柑。
而在歷史上,宋朝的崖山,即新會縣,為銀洲湖以及譚江、西江組成的三江流域。下圖的一線區域,就是古代新會的農業核心區,也就是廣泛種植新會柑的地方。
其實,在古代,新會陳皮沒有的地理位置,就是以熊子塔的視野來劃分的。
而現在,因為產地保護等概念需要,在地圖上就分為四個產區:
一線產區包括:天馬(熊子塔)、梅江、茶坑、東西甲
二線產區包括:三江、南坦、小岡、大澤
三線產區包括:雙水、羅坑、古井(這裡已經看不到熊子塔了)
四線產區包括:司前、崖西、沙堆、崖南(這裡已經看不到熊子塔了)
所謂的“三江”平原,其實就是鹹淡水交匯處的呈現三角洲地貌的沖積平原,其中三江入口,就是形成了“小鳥天堂”島嶼其中之一的流域,就是今天“天馬村”附件。因此,水土養人,也是養了特產,新會陳皮的優質,離不開這裡的水土作用。
但目前新會柑也面臨著產地面積不斷縮減的命運——新會的農村城鎮化、工業生產的擴大和水源耕地汙染、外地柑的入侵等等原因,造成了本地種柑成本高昂,加上對比外地柑的便宜和氾濫,充斥在線上的外地陳皮冒充新會皮等等因素對堅守在新會種植新會柑的果農,都是非常大的衝擊。因此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很大一部分新會陳皮,都是加入外地皮來提高利潤的。
上面就是核心產品天馬村附件柑場出產的陳皮,顏色和香味,跟網上銷售有很大不同,這就是正宗以傳統新會陳皮工藝以及新會柑製作的陳皮。作者同時也希望這份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堅守正宗、地道的工藝和品質,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