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斗12

    不懂古詩的韻律,也不寫古詩,寫現代詩就無所謂了。現代人寫古詩,多已失去了古詩的意境,看起來就像電影的場景道具。

  • 2 # 綠水青青

    不好意思哦,我不會寫詩。有時是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有感而寫,作為留念。不能作為詩。當然為了讀著順暢,也會注意一點的。

  • 3 # 亦有所思

    東北已無入聲字,如何吟賦出宮商?

    我個人不注意,也沒辦法注意(藉口!),因為小可是北方人,一張嘴就是一股兒大碴子味,不怕您笑話,平捲舌我都分不清楚。

    所以讀李清照詞的時候非常糾結,按現代語發音都已經美到冒煙,若是按古漢語發音豈不妙到天怒人怨?

    北方語音已經沒有入聲字了,讀詩詞天生就有了自卑心理,總覺得照南方人少了一個天賦。導致寫詩詞時也是自信不足,宛如小妾生的女兒,滿臉滿心的自傷自憐,處處抬不起頭來。

    從而導致了一個更嚴重,並且無法調和的後果。

    寫詩詞時嚴格按照格律填寫,可是讀詩詞時卻要按現代漢語發音進行吟哦,這種諷刺的意味彷彿一個青樓女子晚上接客,白天去大學講授男女授受不親的貞潔之道。又彷彿專家說這個蔬菜解毒那個水果護肝結果這些東西都特麼有農藥殘留一般。

    詩詞一道,至少在樂感方面已經和古代脫節了,詩還好一些,詞對於我們北方人來說,除非知道入聲字,或者詞里根本不用入聲字,同時保證詞裡所有字的古代發音和現代發音完全相同,否則,無論如何寫,都不過是養在外面的私生子或沒有名份的小三,連說話都不敢大聲。

    北方人寫詩詞中的詞,在寫的時候就已經低人一等了。

    沒有了音律之美,還算是詩詞麼?不過是中國風的流行歌曲罷了。

    倘若真有心,我應當把所有的入聲字的發音搞清楚,參照上海,安微,閩南等方言把每個字都念到準確無誤。

    可是我沒有這個心,詩詞,只是我千萬愛好中的一個,又不想當詩人,專家和學者,算了。

    理由就像老公眼裡的老婆,只要想找你茬,總能找到的!

  • 4 # 塗之人995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不為詩而詩,能留心思想,留心韻律,留心平仄,留心對仗,就不易了。

    偶有好句,便得意忘形。有人欣賞,便衷心歡喜。

    入聲,不問。

  • 5 # 心若素

    幾年來從開始的閱讀詩詞,到後來加入詩詞網校學習填寫詩詞,無可避免的要接觸到入聲字。現在普通話裡已經沒有入聲了,古入聲字分流到陰陽上去四聲裡面了,也就是一二三四聲。南方的一些地方方言中還保留著入聲。

    寫詩詞時,如果用中華新韻就不存在入聲字的運用問題,按照普通話的發音就行,拿不準的查新華字典。但是閱讀詩詞,如果不懂入聲字,會錯以為前賢們的近體詩不合格律。

    我開始學習詩詞接觸的就是平水韻,所以寫詩詞會注意入聲字的運用。特別是有些詞牌宜押入聲韻,更是需要注意的。

  • 6 # 汈汊海波

    望眼天地籠青紗,

    欲窮千里步於家。

    微風輕拂青絲過,

    低語看花幾瓣落。

    致:宅家日久,欲神經質;遠足,駐於舍的女寶寶們

  • 7 # 燕山常青客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得弄明白什麼是入聲字。入聲字是古漢語中的一種發音聲調,因此確切地說應該稱之為古入聲字。

    古代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到了元朝時代因為受蒙古人發聲的影響,平聲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兩種聲調,也就是現在使用的一聲和二聲,上聲字有一部分併入去聲裡,剩下的就是現在的三聲,去聲字和那些從上聲併入去聲裡的字就是現在的四聲,而古入聲字則分別歸入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等四個聲調裡,所以,現代漢語的普通話裡沒有入聲字,因為現代漢語的普通話是以北京地區的語音為基礎,但在某些地方的方言裡卻保留對古入聲字的使用,比如在福建、廣州、上海、蘇州等地的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方言裡就有古入聲字的發音,也就是說這些人在學習和欣賞古詩詞的時候對古入聲字的使用可謂得心應手。

    其次,是要明確在進行詩詞寫作的時候是使用新韻還是使用古韻。

    如果想使用新韻創作詩詞,只需要按著現代漢語的發音,遵循格律詩詞的格律要求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區分古入聲字,因為這些格律詩詞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平仄變化)對新韻和古韻是同樣適用的。但要想使用古韻進行詩詞創作的話,那就要嚴格區分並熟練掌握古入聲字以及古韻部的使用方法。這就涉及到了在進行詩詞寫作時對新韻和古韻的選擇問題。

    有人說,使用新韻簡單易學,不需要費心費力的去學習古入聲字和古韻部。但也有人說,用新韻創作的詩詞雖然讀起來朗朗上口,似乎很和現代人的韻律美,可又感覺缺乏古韻的意境,不要忘了,這些格律詩詞的基本規則要求,比如平仄變化等是在古代就已經逐步發展並且到了唐代就使用成熟了,而今天我們用古人的格律要求,卻使用現代漢語的發音標準,似乎總有不妥之處。

    總的來說,新韻古韻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想要簡單易學,又符合現代人的韻律美,那就使用新韻。可要想深入學習或是進一步欣賞古詩詞的意境,那就選擇古韻。

    最後,是如何使用古入聲字。如果我決定在詩詞創作中使用古韻,那就要熟練掌握古入聲字和古韻部的使用方法。

    現在使用的古韻,一般是指寫詩時用的《平水韻》和作詞時用的《詞林正韻》。它們都是古人在漫長的歲月中透過詩詞創作的實際運用並經過認真總結才逐步發展成熟的,是無數古文人、詩詞大家心血和智慧的結晶。

    前面已經介紹了古入聲字的發展及古韻的一些特點,那接下來就重點分析一下古入聲字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大家都知道使用平水韻和詞林正韻進行詩詞創作時必須遵循平仄和用韻的基本規則,那古入聲字的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上面已經說過,古入聲字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作為一種單獨的發音形式,而是併入了其它幾種發音中。而詩詞寫作中平仄變化規則的運用是最基本的要求,古入聲字併入三四聲的就不用再費心嚴格區分了,因為古入聲字和現代漢語的三四聲一樣都是發仄音。但古入聲字併入現代漢語一二聲的字卻必須嚴格區分,因為現代現代漢語一二聲是發平音,這樣的話,如果不對古入聲字加以區分,那就會出現新韻古韻混合使用的情況。實際運用中這種現象也很多,用韻時認為用的是平水韻,可對古入聲字不能認真對待,結果造成本來整首詩詞適用平水韻,可對個別字卻是入聲字與普通字混同,也就造成了平仄混亂,甚至是把入聲字用在韻腳,而寫作者自己又渾然不知,弄得古今通用,不倫不類。

    其實,要想學好古入聲字,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能是慢慢學習,逐步熟練。開始可以在古韻書或網上查詢古入聲字表,同時網上也有一些對古入聲字進行歸類劃分的方法,有的按現代漢語拼音的字母順序進行劃分,有的按部首順序進行劃分,也有按漢字的象形字方法進行劃分歸類,但不管哪種方法也無法字全面概括,就連古入聲字到底有多少個也沒有統一的規定。不過好在常用的古入聲字也就幾百字,其它不常用的可以在各種工具書或是網上詳細查驗,總之是熟能生巧,慢慢在詩詞創作中學習運用,久而久之就能掌握大部分常用的古入聲字了。

    本文結語,筆者還是建議初學格律寫作者,應首先使用新韻,等格律詩詞中的平仄、用韻等基本規則都熟練掌握了再學習使用平水韻或詞林正韻這些古韻,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也就逐步學會了大部分古入聲字的正確使用。

    祝願所有的詩詞愛好者都能學有所成,最終詩詞泉湧!

  • 8 # 紅葉別宛

    各地方言的入聲調值大多不同,而且整個音節的發音又牽涉到更多語音在時間空間的演變問題,我寫東西較即興隨意,不太注重這個。

  • 9 # 草根品民

    儘量不用,用,也改一下,以新華字典的平仄為準。

    比如,燕子,就用Swift代替此處的仄,或燕兒代替此處的平。

    平水韻嘛,感覺現代人寫詩最好不要用。

    為什麼呢?因為,你既然用平水韻平寫詩,那麼你就必須捨棄很多現代用語。否則就不三不四,不倫不類了。而少了現代用語,會感覺寫出來的詩不接地氣,會感覺寫岀來的東西太虛了!

  • 10 # 鳥語花香談古論今

    寫詩作(填)詞,首先考慮的是意境;

    詩詞是文學的昇華。

    如果寫詩首先考慮的是入聲如何如何,不考慮意境,那就有些捨本逐末的味道。

    有位學者說:

    通常會寫詩的人,只要寫出一句,

    下面的部分相對來說很容易。

    他說的容易,也是指的意境,從意境中去考慮押韻。有時候一首詩在意境和平仄中有些不協調的,不一定必須要平仄第一位,那樣反而會顯得避重就輕。

    詩詞歌賦,隨著歷史的變遷,從詩經開始,一直都是在演變。各個歷史時期的詩都有他們時代獨自的特色。而現代的散文詩,從五四運動後推崇白話文開始,那時候的詩詞,怎麼散文,都有些韻腳痕跡;而時至今日的許多散文詩詞,彷彿都越來越看不到詩詞的味道了。

    看看許多歌曲的作詞,90年代以前早期的作詞,都很有韻味,很對仗工整,意境很美。到了後來的流行歌曲隨意作詞作曲,許多歌的歌詞和講話差不多的了。

    詩詞歌賦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古代的文言文很難懂,而他們的詩詞很通俗易懂,比如說:床前明月光……比如遠看山有色……比如白日依山盡……之類詩詞;而到了後來,越往現代走來的古體詩詞,卻由於太注重入聲,注重平平仄仄之類條條框框,反而有些

    晦澀難懂,很蹩腳的味道。味同嚼蠟,人家都不想看。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否可以認為詩詞歌賦已經走偏了呢?不得而知了!

  • 11 # literallyYoung神秘咖

    本人有一首詞以入聲字做韻,和大家分享一下:

    玉樓春 • 冬之雨

    秋珠肆虐冬時節,

    疏滴密絲相續發。

    南撣舊郭雪凝枝,

    北打新居霜浸葉。

    華燈驟上風初歇,

    光暖夜明街石滑。

    逡巡需挽袖邊人,

    心意可猜雲上月。

    (詞林正韻)

    個人認為,現代人朗讀含入聲字的詩詞,可以嘗試把入聲字都讀作四聲,這樣韻就能感覺出來了。

    例如這一首詞裡,節,滴,發,郭,葉,歇,石,滑,月都是入聲,全部按普通話四聲讀,平仄和押韻的感覺就會比較到位。

    不知各位朋友是否同意,請予指教。

    *經網友"使用者8377401041180"兄提點,詞中"撣"字是由"襲"字改過來的,以合平仄; 在此致謝。另外自己把"初"改成了"驟"字。

    (攝影: Lisa Liu)

  • 12 # 曉曉微微

    我只是偶爾寫點現代自由體小詩。寫作時肯定考慮押韻的問題。至於入聲,完全沒考慮過————這是已經被淘汰的漢語語音了。

  • 13 # 凌波釣客

    當代什麼古韻今韻說法其實基本都是利益之爭!不爭,何以壟斷媒體市場?何以謀得名利?騙得外行就可以!要想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默守成規和拘泥小節都是錯誤的!

  • 14 # 弈海蒼龍

    入聲字,該怎麼讀?國家普通話裡早己廢除,老師怎麼教?學生哪裡去學?,古音調又有幾人能會?假如讓那些對入聲字執迷的寫詩人去吟誦自已的作品,不怕讓古人笑話嗎?即便知道此字是個古入聲字,卻無法正確讀音,那與當前很普遍的所渭啞巴英語有什麼區別呢?古人韻律是適應當時的語境的,如今語音不同了,仍一味堅守,豈不怪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聯“鴻雁南飛一路點秋容”,上聯怎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