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戈

    在炮戰時代,軍艦彈藥耗盡就是個大問題,但同時它之所以成為問題,也與炮戰準確性不高,一定程度上要靠炮彈數量求命中率有關。導彈與艦炮的根本區別就在於精確制導,彈藥消耗量是成數量級地降低。當然,導彈也因此攜彈量有限,尤其是遠端型號。但同時,也更是由於導彈使軍艦的攻擊命中精度大大提高,而且殺傷力可觀,使海戰出現了大機率命中,大機率擊沉的局面。如果只有一方擁有這種優勢,海戰就將是屠殺式的,但如果雙方都有導彈且效能相當,恰恰使海戰進入了遠戰、慎戰的局面。沒有把握,雙方都不大敢隨意發射導彈。

    這只是說的進攻性的艦對艦導彈,對防禦性的艦對空和近程防禦導彈,也要特別小心耗彈過快,但同時對手又恰恰看中了以數量優勢刻意追求防禦方耗彈過快,這就是所謂“飽和攻擊”的用意。

    艦對艦導彈也追求“飽和攻擊”,但那並不是指攜彈量相當的兩艦之間決鬥式的打法,而是千方百計利用空中、水面和水下等多平臺齊射,形成數量優勢。此時,既然一方有能力、有準備、有條件(哪怕只是在區域性)形成兵力和火力優勢,那自然該它贏。輸掉的一方是輸在排兵佈陣和火力運用上,這並不怨單艦導彈攜彈量不夠,對方的數量優勢也絕不是靠單艦。

    在這種多艦種甚至多兵種協同的作戰中,單艦的攜彈量從來不是孤立考慮的因素,艦隊作戰,彈藥補給船早早就根據戰鬥艦艇的效能和敵情,考慮好了補給方案。但除了美軍航母或兩棲打擊群那樣大規模從海上發起對陸打擊,因而彈藥消耗迅速以上,真正實力相當的對手間,水面艦艇大規模發射導彈對攻的局面,至今極為罕見,儘管“飽和攻擊”已被探討和演練了幾十年。

    所以,擔心軍艦導彈打光,不如多瞭解一些海軍戰術,任何戰鬥都不是靠最後一彈才取勝的。

  • 2 # 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早期伯克驅逐艦都有海上裝填導彈用的起重機,為此還佔據了6個垂直髮射擊單元的空間,不過後來在實用之中發現這個起重機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處,所以伯克級後期取消了,這表明各國並不認為戰時會出現驅逐艦導彈打完的情況,因為到了這個時候,可能戰鬥早就結束了,或者艦艇自己都被擊沉了。

  • 3 # 偉大光榮正義

    看到題圖突然感覺時光飛逝,這張武庫艦概念圖起碼二十年以上了。簡單說一下結論:驅逐艦的導彈一般具有海上再裝填能力,如果有需要,而且情況允許,可以由伴隨保障的補給艦進行彈藥補給。另外,前面幾個答案說戰爭中一艘艦一般不可能把導彈全部打完,當然目前為止是這樣,幾次區域性戰役或者說軍事行動要麼規模較小,要麼單邊碾壓,沒有真正的海上大規模衝突。要真碰上大國之間開扁還是蠻蛋疼的,開一盤《艦隊指揮官》試試看就知道了,DDG不是動不動就有100多坑加一坑四彈的。

  • 4 # 霹靂火觀察

    驅逐艦是如今各國海軍中中流砥柱的作戰力量,無論是護航還是海戰都離不開驅逐艦,那麼驅逐艦的導彈用完了該怎麼辦,是跑還是留下呢?

    驅逐艦成為海軍作戰主力不過短短數十年時間,其作戰效能提升卻相當之快。二戰及之後的驅逐艦噸位不過兩三千噸,典型的如薩姆納級,基林級等。而隨著導彈技術和雷達電子技術的發展,驅逐艦的噸位和效能在接下來數十年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到了新一代的斯普魯恩斯級和基德級時,儘管仍然採用傾斜式發射架和傳統雷達,其噸位就已經逼近萬噸,到了伯克級,噸位則真正到了萬噸級別。

    而如今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則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將近兩萬噸的水平,這已經是二戰時期重巡洋艦級別的噸位了。隨著垂髮技術的應用和噸位的增加,驅逐艦能攜帶的導彈數量也越來越多。早期驅逐艦不過能攜帶數枚導彈,加上一些備彈,不僅應付多目標威脅相當吃力,而且持續作戰能力相當不足。

    但是垂髮技術加上大空間帶來的巨大備彈量,讓現代驅逐艦擁有了相當高的多目標應對能力和持續的火力性。像世宗大王級驅逐艦的垂髮系統可以同時打擊海上和空中乃至陸地目標,作戰方式之靈活前所未有。但是即使如今的驅逐艦都能帶數十上百枚導彈,仍然要面臨高強度作戰時導彈消耗很快,最終打完的情況。

    那麼這就需要驅逐艦具備再裝填的能力,否則有槍無彈的驅逐艦就只是活生生的靶子而非獵手,現代綜合補給艦如供應級,火山級就具備為驅逐艦補充彈藥的能力。驅逐艦在彈藥不足後應當先退出作戰海域,並迅速尋找己方補給艦進行彈藥的補充。無論是透過橫向補給還是空中的吊運補給,都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為驅逐艦補充數量足夠可觀的導彈。

    驅逐艦補充彈藥完畢後就重新具備了強大的海上作戰能力,因此其就可以返回作戰海域繼續作戰,整個過程不過數小時乃至數十分鐘之久。因此後勤補給在現代海戰中也佔據相當重要的作用,沒有各種補充和供應,軍艦也會成為無源之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事老和我換法定節假日的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