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明友書法
-
2 # 靜一號普洱茶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46歲入蜀以前,偏於文字形式;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藻繪”為工變為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風趨向質樸而沉實,表現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著蒼涼的人生感慨。
詩歌內容
陸游的詩歌涵蓋面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按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
堅持抗金,討伐投降派。陸游坦率直言“和親自古非長策” ,“生逢和親最可傷,歲輦金絮輸胡羌”,並揭露“諸公尚守和親策,志士虛捐少壯年”。 其樂府詩《關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層統治者和守邊士兵、淪陷區人民在主戰和主和立場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統治集團的妥協求和政策造成的嚴重惡果。陸游的這類詩歌,以其鮮明的戰鬥性、針對性,鼓舞了人們的抗金的鬥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許。
抒發慷慨激昂的報國熱情和壯志未酬的悲憤。陸游年輕時就以慷慨報國為己任 ,把消滅入侵的敵人、收復淪陷的國土當作人生第一要旨 ,但是他的抗敵理想屢屢受挫。 於是,他的大量詩歌,既表現了昂揚的鬥志,也傾訴了深沉的悲憤之情。如《書憤》一詩,詩人一心報國卻壯志難酬,昂揚豪壯中帶著蒼涼悲愴,既是詩人個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運的縮影,是這類作品的典型代表。
描寫田園風光、日常生活。陸游熱愛生活,善於從各種生活情景中發現詩材。無論是高山大川還是草木蟲魚,無論是農村的平凡生活還是書齋的閒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魚、一鳥,無不裁剪入詩”。《遊山西村》一詩,色彩明麗,並在景物的描寫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為廣泛流傳的名句。他的《臨安春雨初霽》,描寫江南春天,虛景實寫,細膩而優美,意韻十足。
愛情詩。由於宋代理學對士人思想感情的約束和宋詞的發展,宋詩言情的功能漸漸減弱,宋代的愛情詩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難以和唐詩比肩,但陸游卻是個例外。陸游年輕時曾和前妻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歷,他悼念前妻的詩歌,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晚年創作的《沈園二首》,被後人稱作“絕等傷心之詩” ,是古代愛情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藝術特點
①藝術風格上,兼具現實主義特點,又有浪漫主義作風。陸游性格豪放,胸懷
朱宣鹹中國畫《陸游詩意圖》
壯志,在詩歌風格上追求雄渾豪健而鄙棄纖巧細弱 ,形成了氣勢奔放、境界壯闊的詩風。陸游把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壯志豪情都傾瀉在詩中,常常憑藉幻境、夢境來一吐胸中的壯懷英氣,陸游的夢境、幻境詩 ,飄逸奔放,被譽為“小李白”。 然而對功名的熱望和當權者的阻力之間有著無法克服的矛盾,嚴酷的現實環境給詩人心靈壓上了無法擺脫的重負,因而陸游又崇尚杜甫 ,關懷現實,主張詩歌“工夫在詩外” ,詩風又有近於杜甫的沉鬱悲涼的一面。
②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陸游反對雕琢辭藻和追求奇險 ,其詩語言“清空一氣,明白如話”。陸游重視鍛鍊字句,他的對偶,新奇、工整,而不落於雕章琢句之嫌。趙翼曾評陸詩“看似奔放實則謹嚴” ,劉克莊亦有“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之嘆。 陸游的七言古詩《長歌行》,筆力清壯頓挫,結構波瀾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氣勢於明朗曉暢的語言和整飭的句式之中,典型地體現出陸詩的個性風格,被後人推為陸詩的壓卷之作。[2]
陸詩的地位
陸游在南宋詩壇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雖然局勢危急,但士氣尚盛,詩壇風氣也頗為振作;隨著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漸趨消極,詩壇風氣也變得萎靡不振,吟風弄月的題材走向和瑣細卑弱的風格日益明顯。陸游對這種情形痛心疾首 ,他高舉起前代屈、賈、李、杜和本朝歐、蘇及南渡諸人(呂本中、曾幾等)的旗幟與之對抗,以高揚愛國主題的黃鐘大呂振作詩風,對南宋後期詩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江湖詩派中的戴復古和劉克莊都師承陸游。到了宋末,國破家亡的時代背景更使陸游的愛國精神深入人心。
陸游的詩歌,對後代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特別是清末以來,每當國勢傾危時,人們往往懷念陸游的愛國主義精神,陸詩的愛國情懷也因此成為鼓舞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陸游寫山水景物和書齋生活的詩篇,因描寫細膩生動、語言清新優美,也頗受明、清詩人的喜愛。陸詩中對仗工麗的聯句常被用作書齋或亭臺的楹聯,也說明陸游的這一類詩篇在後代擁有廣大的讀者。
詞
陸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於詩歌創作,“是有意要做詩人” ,對作詞心存鄙視 ,因而,作為“辛派詞人”的中堅人物,與其詩相比,陸游的詞數量並不多,存世共約一百四十餘首。但陸游才氣超然 ,並曾身歷西北前線,因此,陸游也創造出了稼軒詞所沒有的另一種藝術境界。
陸游詞的主要內容是書寫愛國情懷,抒發壯志未酬的幽憤,其詞境的特點是將理想化成夢境而與現實的悲涼構成強烈的對比,如《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回想當年,滿腹愴然。陸游也有詠物詞和愛情詞,其《卜算子·詠梅》,上闋寫景、下闋表志,顯示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釵頭鳳·紅酥手》一詞,節奏急促,聲情悽緊,先後兩次感嘆,蕩氣迴腸,悽婉動人。
陸游詞風格多樣,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真摯動人,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而有些詞常常抒發著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著高超的襟懷,或寓意深刻,又和蘇軾比較接近。最能體現陸游的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渾、盪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風格與辛棄疾比較接近。 但陸游詞亦因風格多樣而未能熔鍊成獨特的個性,有集眾家之長、“而皆不能造其極”之感。
散文
陸游在散文上頗有造詣,兼善眾體,構思奇巧,文筆精純。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說詩,最能體現陸游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一樣,不時地表現著愛國主義的情懷。陸游還有一些別具風格的散文,書寫鄉居生活之狀,淡雅雋永。
陸游的《入蜀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內容豐富,舉凡史事雜錄、考據辯證、詩文評論、小說故事等應有盡有,形式靈活,長短不拘、文字頗簡練;尤其過三峽的一部分,多有對自然風光、名勝古蹟的歷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評,字裡行間浸透著愛國之情,又饒有趣味。 隨筆式散文《老學庵筆記》,筆墨雖簡而內容甚豐,所記多系軼聞,頗有史料價值,是南宋筆記的精品。同時,陸游還善於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陸游的《祭雷池神文》語言淺切而氣勢雄放,與其詩風頗近。
史學成就
陸游還具有史才,陸游的史學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時所修的《兩朝實錄》和《三朝史》,而在於他私撰的《南唐書》。南宋時期,記述南唐歷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領導史館所修的《舊五代史》、歐陽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計11個版本,陸游遍取諸本,按本紀、列傳,編為《南唐書》十八卷。
陸游編撰《南唐書》的目的在於借古鑑今,為南宋王朝樹一面歷史的鏡子。在本紀中,陸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為“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孫(李恪)”,糾正了以中原五代為正朔的觀念,並在書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詞語,借記述南唐國君治國、治民及用兵之法,抒發強烈的愛國情感。
陸游《南唐書》的史學成就主要表現在:①體制創新。陸書只有本紀和列傳,成為紀傳體斷代史中的一個特例;尤其是其“類傳”,除人物以類相從外,又創設《雜藝、方士、節義列傳》(卷十七)、《浮屠、契丹、高麗列傳》(卷十八),歸類精當,史識更勝前人。②史評色彩鮮明。宋代理學興盛,陸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績作為評判人物的唯一準繩的觀點,如多數史家都批判後主李煜沉迷詩詞,不思政業,坐失南唐基業,陸游卻先贊後主“天資孝純”、“以愛民為急”,再對其“酷好浮屠”作簡單批駁,最後總結為“雖仁愛足以感其遺民,而卒不能保社稷”。③嚴謹的治史精神。陸游辨前史之誤,補前史之失,其書卷數、人物雖不及馬令《南唐書》之多,但史料多經考證,“簡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補儲存方面有巨大價值。
書法藝術
在陸游的一生中,除了詩文外,書法是他理想的寄託和永遠的追求。從其有關書法的詩作和存世的書法手跡、碑帖看,陸游擅長正、行、草三體書法,尤精於草書。陸游的正體書法,師從晉唐法帖 ,沉雄渾厚,極富神韻,有明顯的顏真卿楷書筆勢;其行書、草書,取法張旭、楊凝式 ,又受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影響,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講究對比的變化和節奏。
陸游的書法簡札,善於行草相參,縱斂互用,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意致深遠”。其《自書詩卷》,仍然保留早年學習顏真卿、蘇軾書法的筆法風格和習慣用筆,但又明顯地融會楊凝式行書、張旭草書的長處,無論是用筆、結字和布白都與其詩渾然一體,明人程郇題跋為“詩甚流麗,字亦清勁” ,是難得的書法佳作。
-
3 # 嶺南孤客
放翁是古詩人中遺詩最多的,正應了“言多必失”這句話。放翁的詩包括詞,佳品不多,實在不敢恭維。讀過《紅樓夢》的人,不知記得起來不?黛玉教香菱學詩,說到了放翁的短處。放翁的詞被認為《釵頭鳳》第一,我則不以為然。曾有詞(《鶯啼序》第三片)曰:
宮牆綠柳,愁酒黃縢,釵頭鳳血滴。錯錯錯!奪卿薄命,枉為鬚眉,不及文君,噁心冥憒。
知道沈園故事的詩友,可體會拙意然否?放翁喜歡炒冷飯。
-
4 # 人文之眼
若評論一個人的詩歌,不可不先做到知人論世。孟子在《孟子·萬章下》中如是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按照孟子的主張,評論一個人的作品,必須要先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思想感情、人品德行、,同時還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即做到“知人論世”。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生的第二年就遇上了靖康之亂,隨著其父陸宰離開中原南歸。他年幼時看到父輩們“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跋傅給事帖》,《渭南文集》卷三一)。所以他很早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劍南詩稿校注》卷四)的豪言壯志。陸游二十九歲參加進士考試,因為名列秦檜的孫子之前而受到秦的嫉恨,複試被黜落,直到秦檜死後才得以入仕。在他的一生中,抗金復國的理想貫穿他生命的始終,因此這也讓他當時兩次被罷職。但是他的愛國情懷始終不改,時刻盼望著殺敵報國和收復中原,直至生命的彌留之際,他仍然提筆寫下了《示兒》一詩囑咐兒孫:“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的生活經歷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四十五歲以前,他任鎮江通判等職,後因贊助張浚北伐而罷職家居;二,自四十六歲入蜀從軍至六十五歲再次被彈劾罷官;三,六十六歲以後在山陰農村閒居20年。陸游的詩歌風格也大致可以相對應地分成三個階段,其中第二個階段是他詩歌風格的成熟階段。
陸游的詩歌淵源。陸游的詩歌主要和江西詩派有著深刻的淵源關係,他曾經師從江西詩派的曾幾,又私淑江西詩派的呂本中。曾、呂二人經過靖康之亂後,愛國思想變得十分強烈,這種思想也同樣影響了學習者陸游,所以,陸游的愛國思想除了和自己生活的年代有關以外,還受到了曾、呂二人的影響。
除了曾、呂二人以外,陸游還學習前代的優秀詩人,把屈原、杜甫這樣的大詩人當做自己的異代知音,曾寫下了《楚城》和《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以表達對屈、杜二人的緬懷。陸游還學習岑參和陶淵明二人,陸游認為岑參是唐代僅次於李白和杜甫的大詩人。他在晚年閒居山陰老家以後,則注重學習陶淵明閒適恬淡的生活態度和平淡自然的詩歌語言。
詩歌風格:
第一,把愛國思想和詩歌藝術高度熔為一爐。靖康之變以後,宋國的北方半壁江山淪為異族的鐵蹄之下,因此,民族矛盾始終是南宋社會最受關注的熱點問題。陸游作為那個時代的旗手,理所當然地高舉殺敵報國的愛國主義旗幟。陸游的詩歌中就有很多反映愛國主義的詩歌:“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仍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劍南詩稿校注》卷二五)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金錯刀行》,《劍南詩稿校注》卷四) 這樣的詩歌又如他的《關山月》:“和戎詔下五十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愛國主題的詩歌在陸游的詩歌中不足十分之三,但是由於陸游的詩歌數量較多(流傳至今的有九千四百多首),所以愛國主題的詩歌數量也不少。這種愛國主義的詩歌每當在民族危亡的時刻總會被人們重新重視。清末的梁啟超說:“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讀陸放翁集》之二,《飲冰室文集》卷四五)。
第二,不幸的愛情生活豐富了陸游的詩歌內容。陸游的前妻唐氏翁姑的喜歡,兩人被迫分離,不久唐氏就抑鬱而終。後來陸游再遊沈園時,寫下了哀婉卓絕的《沈園》二首:“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還有《釵頭鳳·紅酥手》一詞:“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第三,陸游熱情奔放,神采飛揚,既有李白豪情壯志的風格,又有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陸游常常透過描寫夢境來一吐胸中的豪壯英氣,如“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劍南詩稿校注》卷二六)。可是殘酷的現實還是給詩人壓上了無法擺脫的重負,如“酒醒客散獨悽然,枕上屢揮憂國淚”(《送範舍人還朝》,《劍南詩稿校注》卷八)。
第四,陸游尤其擅長七言詩,他的七古、七律、七絕成就都很高。劉克莊甚至說:“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後村詩話》前集)。比如陸游的《劍門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陸游對後世的影響:南宋初年,雖然局勢危急,可是士氣尚盛,整個詩壇的詩歌風氣較為積極。然而隨著紹興和議的簽訂,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局面形成,士階級計程車氣已經轉為消極。面對此情此景,陸游痛心疾首,他有首詩寫道:“爾來士氣日靡靡,文章光焰伏不起”(《謝張時可通判贈詩編》,《劍南詩稿校注》卷一三)。可以說陸游在那個時代是一個比較孤獨的人,但是就像孟子所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他以一人之力扛起了時代的愛國主義的大旗。
後來的江湖詩派中的戴復古和劉克莊都師承陸游,陸游的詩歌在後世尤其是清末以來,在國事危急的時刻,陸詩成為鼓舞人們反抗外來侵略無窮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國文學史(三),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
【2】中國古代文論,李建中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
-
5 # 齊魯風水預測
陸游詩作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他的詩大致可以分為三期:第一期是從少年到中年(46歲)入蜀以前。這一時期存詩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於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實。第二期是入蜀以後,到他64歲罷官東歸,前後近20年,存詩2400餘首。這一時期是他從軍南征,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的時期,也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長期蟄居故鄉山陰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現存詩約近6500首。詩中表現了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著蒼涼的人生感慨。“詩到無人愛處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藝術境界。另外,在這一時期的詩中,也表現出趨向質樸而沉實的創作風格。在陸游三個時期的詩中,始終貫串著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
-
6 # 鏡中花水中月69
陸游生活在南宋末年,南宋風雨飄搖國力贏弱,外族入侵中原,朝庭無力抗拒,割地陪款苟安一隅,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真是路有凍死骨,朱門酒肉臭。
陸游在動盪的環境下成長,自幼飽嘗了百姓生活的艱辛,體會到統治者荒淫無道軟弱無能給人民造成的危害和創傷。陸游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渴望建功立業大展抱負,贏得生前身後名。陸游到老都念念不忘收復失地還我河山,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可以說是死不冥目啊!
其詩詞存世很多,大多慷慨悲歌,有心殺敵,無力迴天感慨傷懷的吟唱。
-
7 # 文蹤旅跡
陸游無疑是一個詩歌名聲很盛的詩人。我覺得他的詩歌實在很高。
他夾在兩宋之間,卻滿懷愛國情懷。“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南宋王超下詔和戎,將軍能戰不戰,猶如隔岸觀火的旁觀者。而朱門歌舞昇平,戰馬肥死,玄弓黴斷。這真是一個國家的悲哀。在《關山月》中,陸游一開場就把一個朝廷的萎靡和奢靡寫了出來。“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邊關無戰事,不訓練,將士們在刁斗聲聲、明月沉浮中圖安逸、混日子。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許多三十歲左右參軍的壯士現在都已經白髮蒼蒼了。三十從軍真青春,而今已是白髮人。“和戎”豈不是禍國之舉,豈不是受辱之行?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令宵垂淚痕!”在陸游的筆下,戰士、老百姓、被奴役的人們日子苦不堪言。何日能復國振興?在中原大地,前人浴血奮戰,保家衛國。而如今卻是“將軍不戰”。一方面,佔領者在中原趾高氣揚,一方面卻是老百姓忍辱含淚。這樣的場景讓人心生悲意,不禁垂淚。《關山月》裡,滿是陸游的愛國情懷。
陸游站在冰冷的現實之中,卻熱望遠方。在《示兒》一詩中,陸游把那種現實中的不堪與對未來美好情形的期盼寫得很是讓人心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孩子啊,我活著沒有看到國家統一,心裡充滿悲意。假如朝廷收復北方了,你一定要記得祭祀祖先時給我說一聲。無奈、遺憾、希冀的味道全部出來了。
他心懷杜甫式的悲涼和清醒,他又有李白式的浪漫和飄逸。他既沉雄,又清麗;既悲壯又婉約。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年輕時的夢想到今天幾乎成空,北望中原,從前的人血沸騰變成了化不開的幽怨。當年,瓜州擊金,戰馬馳騁,捷報頻傳的場景歷歷在目,讓人振奮。而如今,我鬢髮如霜,夢想成空。禁不住想起了三國孔明,出師表雄心震天,看如今,誰可光復漢室定中原?全詩悲憤如杜甫,飄逸如李白。
-
8 # 阿燚黃南開
陸游是中國七百多年前的偉大愛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故後世詩詞評論常常稱他為“陸放翁”。他出生在南宋時越州山陰縣(即今天浙江紹興市)。陸氏是當時山陰縣一大家族,原世代以務農為業的,但到了陸游的高祖陸軫,才透過科舉走上仕途,陸軫雖然做了官,但仍然保持著樸素的家風,在朝居官四十多年,始終不曾置買田產,仍然過著“兩袖清風”的寒素生活。他的祖父陸農師(即陸佃),宋徽宗時,官至尚書左丞時,因受奸臣蔡京的排擠,被貶到安徽毫州任知州,剛做了一任後便死在任上。到了陸游的父親陸宰,曾任官至朝請大夫。陸宰是一個藏書家,他和父親陸佃一樣,也是一位官僚兼學者型的人物。由此可知,陸游是出身於一個有文學傳統的官僚地主家庭。山陰陸家雖是世家,卻並非豪門顯貴。傳至陸游這一代,家境已漸沒落。故家庭間的文學氣氛,對陸游成為南宋大詩人的成長與發展都是有利的條件。
陸游生於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農曆十月十七日。當時他父親陸宰正任職淮南計度轉運副使,而且剛剛奉朝廷之令到京城東京(今河南開封)去朝見聖上。陸游就是在這次趕京途中一個風狂雨驟的日子裡誕生了。陸游後來有詩記載他出生時的情景:“餘生急雨暗淮天,出沒蛟鼉浪入船。”
陸游正逢國難之時誕生的。他從小就熱愛學習,有詩自稱:“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他從十七歲開始正式寫詩。一生寫下一萬多首詩詞,是南宋最高產的詩人。那麼,陸游的詩歌究竟如何呢?
陸游死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農曆十二月廿九日,這日正好是除夕,他也剛好八十五歲。由於陸游長期而辛勤地不斷寫詩作文,故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學遺產,計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其中包括《入蜀記》六卷,詞二卷;《劍南詩稿》八十五卷(共計古風、律詩九千一百三十八首;《放翁逸稿》二卷,續添一卷;《南唐書》十八卷;《老學庵筆記》十卷;《家世舊聞》八則;《齋居紀事》三十六則。(此外尚有一些零散著作)。
首先,陸游在他八十餘年的生命和一萬首的詩詞中,始終貫串著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國詩壇上崇高地位。如《關山月》:“……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詩中陸游用了三方面鮮明對照的寫法,使讀者清楚地看出當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就其所表現的內容來說,這首詩概括了南宋的社會現實,也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一面鏡子。在詩裡,陸游那種愛國憂民的悲憤之情充滿了全詩!還有他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在這短短的四句詩中,詩人把他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痛恨,對賣國賊的失望,對淪陷區人民的關懷寫得是多麼的深切動人!陸游的詩歌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他不但寫愛國憂民的情緒,並且還在詩中表明自己救國的膽量和決心。這一點,在他之前的古人的詩作中乃絕無僅有的。譬如他的《夜讀兵書》:“老病雖憊甚,壯氣復有餘,長纓果可請,上馬不躊躇!”陸游從詩中表明自己老當益壯,如果朝廷能給他報國的機會,他非常願意即刻投筆從戎,上馬殺敵。又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說:“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詩人雖然年老力衰了,但“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在病中仍念念不忘為國捍衛邊防。讀這首詩,真使我不由得地極為驚佩,敬服陸放翁堅強的意志和愛國熱烈的感情!特別是在他臨死之頃,還寫下那首作為遺囑的《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之所以讓後人千古傳誦,正是陸游充滿了血淚的歌唱,博取了人們的共鳴!強烈的愛國精神洋溢在《示兒》這四句詩中的字裡行間,直到此時此刻的我,同樣深受感染著!
總之,陸游的詩歌不但深刻地反映南宋當時尖銳的民族矛盾,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外,同時用他的詩詞揭露了勞動人民所受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壓削,並寄予詩人深切的同情。因而陸游的詩歌,是具有極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另外,陸游又是一個多方面的作家。在其它文學藝術(譬如書法)以至史學方面都有著高度的成就。最著名的歌唱愛情的就有那首《釵頭鳳》詞。他的散文在南宋是極為傑出的,具有用字精準、修辭洗煉、結構明晰等特色。
陸游,身兼詩人、作家、學者、書法家等諸多領域,給後世留下了一份相當豐富的文化遺產。但願我們年輕一代,認真地加以研究,繼承和學習,延續萬代書香!
-
9 # 亦有所思
放翁詩歌分為兩種
一種是類似杜甫的保家衛國,收復河山,詩作裡滿滿的全是愛國的激情,和無所作為的憤慨。比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比如“剖心莫寫孤臣憤,抉眼終看此虜平”
另一種是類似普通的生活細節,細節分明,勾劃精巧,情趣十足,受到後世人極度的追捧。比如“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比如“寒澗挹泉供試墨,墮巢篝火喚煎茶”
其愛國詩,受到了當世人的追捧,他有一個晚輩叫蘇泂,在陸游過生日的時候特意寫了三首詩以祝賀,其中有一句“論詩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正是對陸游愛國詩歌的高度讚美。而且這種讚美並不過份。近代學者梁啟超不也說過“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麼
其生活詩,同樣受到了後世人的追捧。他的對仗詩句經常會被雅人做成中堂一類的書法作品掛在牆上,因為陸游的對仗功力在當時可謂天下第一也不為過,劉克莊曾經心悅誠服地誇獎說“古今好對偶被放翁用盡”,小可也在許多關於律詩創作的回覆中說過,對仗功夫學陸游即可。
小可曾說過,詩詞俱佳是很難的,古代也是如此。詩詞同時取得成就的最明顯的例子不是東坡,是陸游。陸游的詞不止有釵頭鳳的痛苦,有卜算子的情懷,也有訴衷情的悲壯。
陸游取得詩歌上的成就,一方面是天賦,另一方面是情懷,中國歷史上愛國詩人很多,但真正做到棄筆從戎的詩人,只有陸游。他甚至願意去當一個小兵,而且他是真正地上了戰場,縱馬殺敵。這一點把所有的詩人甩在了後面,能和他相比的也只有年青時的辛棄疾了。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這是陸游詩歌藝術的靈魂,他反對閉門覓句(閉門覓問是我們的最大特色),他反對詩歌創作中的詞彙雕砌和典故堆砌(我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認為這是詩歌的窮途末路。“詩家於此欲途窮”,
用陸游的一首句做為這篇破碎不堪的回覆的結尾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鏤虛空。
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
-
10 # 岐黃叟
陸游是中國宋代最偉大的詩人,沒有之一。陸游出身望族,高祖陸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陸游自幼勤勉好學,十二歲時已能作出很好的詩。抗金名將宗澤和岳飛,是少年陸游心目中的英雄偶像。二十歲的陸游曾作長詩《觀大散關圖有感》一首,詩中表達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之志。此後陸游的詩情一發不可收,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詩人看到金兵佔領區的百姓,把眼淚都快流盡,他們在企盼王師的北伐中又熬過了一年,字字啼血如訴!在《書憤》中"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彷彿你能觸控到散關的風雪,和邊關的金戈鐵馬!陸游在彌留之際所作的《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既是對兒子的殷殷託付,更是一位耋耄老人最後的一掬家國情懷!
陸游是一位十分勤奮的詩人,一生留下詩歌近萬首,以五言和七言見長。陸游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兵南下,南宋朝廷苟安媾和之時。陸游四歲那年,愛國將領宗澤鬱郁而死;十七歲那年,抗金主帥岳飛被害而亡。這兩人對後來陸游的詩歌風格影響極大,讀陸游的詩讓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愛國主義熱情。
而作為現實中的人,陸游也有他情感的另一面,如《遊山西村》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句既富有哲理,又讓人回味無窮,也透出晚年的陸游,在遊玩當中的無限喜悅心情。
陸游和唐婉兒的悽婉愛情,在《沈園二首》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
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
曾是驚鴻照影來。
(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
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
猶吊遺蹤一泫然。陸游的詩:
憂國憂民,貼近生活,熱情飽滿,對杖工整,比喻生動,修辭考究。
細讀陸游既有王維的禪妙、杜甫的沉鬱、王安石的蘊藉,也還有李易安的一泓婉約。個人以為,陸游詩歌是宋代詩歌的翹楚,無人能出其右。
-
11 # 戈壁灘駝鈴
要了解陸游的詩,就要先了解陸游的生平和為人。
抗金詩人陸游字務觀,他的故鄉在山陰,今浙江紹興。
陸游出生那年,金軍南侵,陸游的父親陸宰帶著全家逃跑途中,在過淮河的船上母親生下了他。陸游懂事起,父親就教他識字、寫詩,還常常給他講岳飛和其它抗金英雄的故事,這在陸游幼小的心靈裡留下深刻印象,使他從小就立志抗擊金軍,報效國家。
陸游學習勤奮、認真,讀了很多書,尤其酷愛詩文。從十八歲就開始寫詩,水平很高。
二十九歲陸游到臨安參加進士考試,想不到的是秦檜的孫子秦壎也參加考試,按成績陸游該得狀元,秦檜為了讓孫子考上狀元,就說陸游的文章裡有抗金的句子,要查辦他。
就這樣,陸游逃回老家山陰,開始練習武功劍術,還借來《孫子兵法》認真學習。
直到三十四歲時,朝廷才派他到福建寧德縣當很小的主簿的官。又過一年,他來到臨安當官,開始接近皇上趙構。他向皇帝進言國家要發奮圖強,趙構不聽,還免了他的職。
不久,金軍攻打南宋,宋孝宗即位,主張抗擊金軍。他把陸游招到朝廷,賜給他進士出身,讓他擔任起草重要文書的工作。後來抗金斗爭失敗,宋孝宗也動搖了,就免了抗金將軍張浚的職,因為陸游支援張浚抗金,也被罷官,陸游又回到老家山陰居住。
陸游此時生活非常貧苦,到他四十五歲那年,朝廷又派他到四川去當通判的小官。這次長途旅遊,使陸游看到長江流域很多名山大河,也瞭解到那一帶的風土人情。從此陸游的視野更加開闊,題材也更加豐富,寫出了很多有社會意義的詩篇。
陸游四十八歲,虞允文推薦他到興元府南鄭縣今陝西漢中,做四川宣撫使公署幹辦公事和檢法官,這裡是抗金前哨。
從此陸游開始在軍隊中生活,陸游請求出去巡邏,宣撫使王炎同意了他的請求。有一回陸游帶領士兵在大散關把敵人打得大敗,陸游非常激動,覺得打敗金軍收復失地是有可能的。可是南宋朝廷對抗金不堅決,導致抗金斗爭總是遭到失敗。這使陸游傷心極了,他為此寫了一首詩抒發他的憂憤感情。
送範舍人還朝
平生嗜酒不為味,聊欲醉中遺萬事。
酒醒客散獨悽然,枕上屢揮憂國淚。
詩的意思是:我喝酒不是為了品嚐酒的滋味,而是為了讓酒給醉倒了,好忘記所有令人煩惱的事情。醒來時看到客人都散走了,只留下自己一個人,卻又感到很淒涼孤獨,就在枕頭上不斷地揮灑憂思國家的淚水。
後來陸游的朋友范成大回臨安去做官,就把這首詩帶給宋孝宗看,宋孝宗非常感動,就把陸游調到福建去做官。陸游無論到哪裡做官,都認真為百姓做好事。可是,因為他有抗金思想,投降派大官就排擠他、罷免他。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過著清貧的田園生活。
陸游不管走到哪裡,都寫很多詩,共計一萬多首,是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流傳下來最多的詩人。他借詩歌歌唱田園生活的古樸、美妙,寫抗金詩抒發他的愛國熱情。他的田園詩清新樸素,都受到人們的歡迎,他的愛國詩更出名,人們更喜歡看。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
宋 ·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
陸游寫此詩時已經六十八歲了,可他還想著為國效勞出力。可是陸游卻無法實現他為國立功,收復失地的願望。他八十五歲時,得了重病,快去世時掙扎著寫下最後一首有名的詩篇《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訊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陸游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是古今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的愛國熱忱氣貫長虹,永垂青史。
回覆列表
宋代詩人中,我特別喜歡陸游。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
陸游創作的詩歌今存9000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老學庵筆記》等。
陸游的詩歌涵蓋面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按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堅持抗金,討伐投降派。二是抒發慷慨激昂的報國熱情和壯志未酬的悲憤。三是描寫田園風光,日常生活。其名句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四是愛情詩。晚年創作的《沈園二首》,被後人稱為“絕對傷心之詩”,是古代愛情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下面是我用硬筆創作的陸游《草書歌》,請朋友們批評指正!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