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譚老師談教育

    筆友這個問題問得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小譚老師。按一般的來說,一首詩中是最忌諱出現重字的。可是這首詩卻有四個重複的字,這可不是單純的重複。是有意而為之,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李商隱寫的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問我何時回家,我回家的日子定不下來呀。我此時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這正在盛滿秋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麼一天呀,我們一起騎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芭莎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呀。

    首先看到前倆句,

    一問一答。表示他們分離已久,卻沒有了相聚之期。詩人一邊回憶去過,一邊看著眼前的巴山夜雨。心中思念與愁緒,正如這池水一般從心頭湧溢位來。

    在這看到後兩句

    由現在轉入未來,幻想著將來能夠與你團聚後的畫面,對你產生很大的期盼。結果又由未來回到了現在,要是能夠和你一起回憶現在所看到的此情此景。

    這首詩,重複的使用巴山夜雨,這李商隱發揮了很大的浪漫想象。從過去到現在,再從現在到未來,再由未來到現在,時間的界限,空間的轉述在他的筆下消融了,造就了回覆往返的音樂,不過這也成就了李商隱的一些寫詩的風格,

    你若提問,我必用心做答案,我是你們的小譚老師

  • 2 # 棗樹,棗樹

    第一,作者詩歌水平很高,用字準確。晚唐詩人李商隱與杜牧有“小李杜”之稱,可見他的詩歌成就之大,世人對他的詩歌評價之高。成就這麼高的詩人寫詩所用字詞相當精準,不會犯小孩子寫作文用詞重複的毛病。

    第二,理解全詩內容大意。李商隱的名作《巴山夜雨》內容:“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詩歌大意是作者羈旅他鄉,收到妻子來信,問他何時歸還。他此時遠在巴蜀,向北遙望長安故園,寫信告訴妻子,歸期還不確定,現在巴蜀正下著綿綿秋雨,秋雨連下多日,池塘裡的水都上漲了許多。

    作者神來之筆,運用時空轉換寫法,想象著什麼時候夫妻團聚,在窗下秉燭夜談,回憶那昔日巴山夜雨之景之情。

    第三,作者運用了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全文無一字寫相思,卻處處流露出作者思鄉思念妻子之情。

    第一句中的巴山夜雨是實寫作者所處的環境,最後一句的巴山夜雨是想象出來的,夫妻二人團聚,回憶巴山夜雨時的情景。

    第四,品讀賞析詩歌不僅需要聯絡作者的寫作背景,還要通讀全文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切記斷章取義,生搬硬套。

    第五,唐詩是古代文學的精華,我們要好好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揚光大。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如果這位提問者能好好通讀此詩,瞭解詩歌意思和寫作手法 ,就不會再犯此類毛病了。希望大家明白,兩個巴山夜雨意思不同,不重複。

  • 3 # 靜待花開的蘑菇

    李商隱可謂是晚唐時期的憂鬱小王子。他的詩多用含蓄朦朧的表現手法抒發傷感哀苦的情緒。他的愛情詩也是纏綿悱惻,扣人心絃。這首詩是他寫給自己妻子的一首七言絕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從第一句我們不難看出。這首詩是一封覆信。李商隱收到了自己妻子的來信,問他什麼時候能夠回家。但是李商隱這時被連綿的雨困在了大巴山不能踏上歸途。這一問一答極富表現力,不能給出確切的日期體現出作者的無奈和愁思。

    巴山今夜下著大雨,秋水長滿了池塘。這裡的“巴山夜雨”是實寫。寫出了雨之大,水之大。解釋了為什麼不能返鄉的原因。如果完整的看第一句,細細品味。還會發現,作者看著雨越下越大,池塘裡的水越積越多。他的內心是煩躁的,擔心的。他迫切的想要歸家,與妻子團聚,可是卻被這大雨阻隔。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從這句是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李商隱是個暖男。何當: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我能夠和你在西窗下徹夜長談呢?這句話是作者的設想,是虛寫。在第一句詩中,作者把自己的無奈、愁思全丟擲來了。那麼他的妻子聽了更是無奈、愁思。兩個人都沒有解決的辦法。李商隱暖就暖在這個設想上。不能團聚是事實那麼我們期盼一下總是好的吧。等我們團聚的時候我給你講講,今晚在這巴山夜雨中,我是多麼的思念你。此句一出還怕夫人的小臉不會笑的紅撲撲。

    縱觀全詩,這兩句巴山夜雨,第一句是實寫當前之景,第二句是虛寫未來之情。恰當的表現出時間與空間的迴環往復,達到了內容與形式上的完美結合。不但不重複,而且道出了作者剎那間情感的變化。

  • 4 # 曹宗國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重複“巴山夜雨”,是運用此時與彼時、此地與彼地意象疊映的藝術手法,強化了思念的情緒與意境。這種意境也是人生中一種常有的生命體驗,那就現實的生活情形,往往在後日的生命記憶中浮現,此情當成追憶,並且當時就不惘然,此情的人生況味也是格外強烈。

  • 5 # ytzyzmz

    《黃鶴樓登黃鶴樓》

    [唐代]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6 # 絳珠草

    “巴山夜雨”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詩句。全詩: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現在還沒有確定的歸期,今天晚上巴山這裡正下著大雨,雨水把池塘都漲滿了。什麼時候能夠同你在西窗下一起剪著燭花呢,那時再告訴你巴山夜雨時我思念你的情景。

    詩人在詩中兩次提及“巴山夜雨”絕不是簡單的重複使用。

    “巴山夜雨漲秋池”此處“巴山夜雨”是實寫景。是詩人現實中的場景描寫,點明瞭時空位置場景:秋夜、巴山、夜雨。詩人獨自在淒涼的巴山之地無盡的孤獨惆悵悽苦和對妻子的繾綣之情都與綿綿密密、淅淅瀝瀝的夜雨交織在一起漲滿了秋池,似乎也浸透了心扉寒入了骨髓。

    “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處的“巴山夜雨”是虛寫情。是詩人想象中的一幅溫暖且溫馨的畫面:詩人回到了闊別己久的家中與妻子在西窗下挑燈促膝夜談。即使是對未來的期盼也已經讓詩人沉浸在團聚的幸福喜悅中了。

    近體詩一般要避免字面上使用重複。而詩人在此詩中卻打破常規兩次提及“巴山夜雨”,一次是實寫景一次虛寫情,兩次重複使用不僅在聲韻上回環和諧朗朗上口,更是恰切地表現了時間與空間的迴環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 7 # 花雨戀城

    此處絕非簡單的重複。作為晚唐著名詩人,“小李杜”之一的李商隱,他所作之詩構思新奇、隱晦迷離,非常耐人思索。而《夜雨寄北》正好是具有這種風格的一首作品。

    李商隱寫詩所寄物件,至今仍有爭議。我個人認為,其纏綿悱惻,微具浪漫風格的語調,應是寫給妻子的。你問歸去的時間,我卻無法擺脫世事的紛擾。可嘆這無期便是期,只得將這無盡的寂寞連同無奈,灑進這巴山連夜的暴雨之中,漲滿秋池,空了心池……歸去之時共剪燭花,當面訴說著巴山雨況。我想,寂寞是團聚之時的笑料,而此刻的幻想,便是孤寂的又一次膨脹。他看到的僅僅是一汪秋池之水嗎?他聽到的僅僅是連夜的雨聲嗎?所謂的首尾呼應,所謂的疊詞重複,不過皆為一次次思念的產物。無法見到思念的人,無法觸碰北方的輪廓,不妨再一次將視線拉回這巴山的夜雨,你可知,雨未絕,緣未斷……

  • 8 # 深圳祥雲齋

    提問很好,參與一下。

    晚唐小李杜之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兩次用到“巴山夜雨”,很多讀者有不同理解,本人粗解有3層面:

    1.格律:唐詩的本身格律上的需要,“君問歸期”平仄平平對“巴山夜雨”平平仄仄,“共剪西窗”仄仄平平對“巴山夜雨”平平仄仄。李商隱的詩句非常美,他對格律上非常考究,如:滄海月明珠有淚,藍天日暖玉生煙;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些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美句,我們現代人對李商隱詩句中的格律無需擔心:李可隨心所欲,信手拈來。

    2.場景:《夜雨寄北》是詩人(就當李商隱本人好了)回覆親人(妻子或愛人或友人?但友人似乎不太可能,因為後面有“共剪西窗燭”,似乎是妻子或愛人,否則太曖昧了,應該是親密的異性才對!)的信句:大致推斷李商隱當時羈旅在北方長安,收到親人書信問他何時歸來,詩人在秋夜回信時聯想到此夜的家鄉巴山也正秋雨,所以自然就說了“巴山夜雨”。本人以為此處“巴山夜雨“很可能是指一個時令:秋天時節(那時的巴山秋天時節雨水特別(多),也許寫信的此夜此時巴山也正下雨中。),迴應“未有期”:我也不知何時是歸期,也許在巴山夜雨季節的某一天能歸來(唐詩鄭谷另外句: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兩者非常相似的手法)。所以,此處的“巴山夜雨”是借代是主謂結構:借代整個巴山(巴山應該理解借代故鄉的“君”(妻子或愛人)住的地方)都在下著秋雨。後一個“巴山夜雨”是回覆與想像“何當共剪西窗燭”:回來那時詩人又可與愛人一起對坐西窗,一起挑撥蠟燭燈芯(花)一起聊天談心讀書(唐詩有句:紅袖添香夜讀書),那時西窗外正下著秋雨:此時的巴山夜雨是即時場景:西窗外的巴山正下著秋雨(換句話說,巴山是定語,夜雨是主語)。

    3.意境:剛說了,第一個巴山夜雨很可能指一個時令,詩人在此夜遙想巴山高大縹緲,秋雨瀟瀟,親人遠隔千山萬水,滿滿的是離愁,是思戀,是相思苦,是無奈何處。作者內心估計兩個大字:思與愁。接下來看看最後那個“巴山夜雨”的意境:上文提到,最後一句主要是詩人透過聯想,歸來時回到親人(妻子或愛人)身邊,一起對坐西窗,一起挑撥蠟燭燈花,一起舉案齊眉談天說地,情話綿綿,過去所有的相思苦都沒了:此時是甜蜜,是依戀,是耳鬢廝磨,是良宵美好,是知心愛人。那時的作者是:甜,美,愛。

    最後,唐詩宋詞是古人留給我們今人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美好載體,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李賀杜牧們是一代代華人的精神偶像,他們的美文美句足可流傳千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賓士大G適不適合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