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宗歷史
-
2 # 仗劍任我行
魏文侯時代是魏國的黃金時期,國力大增,再加上吳起的魏武卒方陣讓列國聞風喪膽。秦昭王后期正是秦國蠶食六國的時代,戰國四大將之一的白起更是大放異彩,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讓軍事第一強國趙國一蹶不振,基本奠定了秦國一統六國的局面。歷史不可重演,假如他二人對戰的話,以他二人的戰績來看,吳起稍微遜色點。戰國後期秦國經過了幾十年的變法,綜合國力遠超其它諸侯國,因為決定戰爭勝利的是綜合國力,不是一員或者幾員大將所決定的,魏國必敗。
-
3 # 明太宗
吳起一個富有傳奇性的人物,在魏國的時候,魏國強,在楚國的時候楚國強,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魏文侯時期的吳起,碰上秦昭襄王時期的白起,雙方領軍大戰一場,誰能贏,誰又能滅了誰呢?
0.1秦國被吳起奪走河西之地的背景
戰國時期,魏文侯由於率先變法,成為當時七雄中最強的存在。吳起在魏文侯時期,南征北戰,佔領了秦國的河西之地,狂虐秦國。吳起奪走河西之地時,秦國正值秦獻公在位。而秦獻公之前的四位君主都平平無奇,無所作為。秦獻公被奪走河西之地之後,拼死想要將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奪回,可最終以失敗告終。正因當時秦國的弱小,才有了秦孝公那張震動戰國的求賢令。
0.2糧食、軍事力量
魏國是和韓,趙兩國從晉國中分裂出來的國家,論領土無論什麼時候都比秦國的領土小,包括魏文侯時期的魏國。而領土的大小決定了糧食的產量和軍隊的數量。
秦昭襄王時期的秦國已經擁有了巴、蜀兩地,河西之地早在秦孝公時期就已經被奪回。秦昭襄王時期,敢冒著天下之大不違,將周朝的九鼎運到咸陽,就可以證明秦昭襄王時期的軍事力量到底有多麼的可怕,已經足以壓制住山東列國。魏文侯時期的軍事力量雖然強大,但遠遠達不到秦昭襄王所在的高度。
(↑秦昭襄王時期的秦國地圖)
0.3兵種
魏國得以成為戰國時期第一位霸主,離不開魏武卒(魏武卒是魏國獨有的兵種)。當年的魏國就是依靠魏武卒,稱霸於諸侯。而到了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的父親)的時候,戰國開始流傳著一句話,“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說明了當時的魏武卒已經敵不過秦國的銳士。
0.4吳起和白起的對比
吳起的一生百戰百勝,論軍事水平也是戰國時期的佼佼者。但是吳起指揮的戰役,卻一場都沒有被譽為經典戰役。而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被稱為經典戰役的有伊闕之戰,長平之戰等等。論軍事實力,吳起遠遠比不過白起。
總結
魏文侯時期的魏國,論哪一點都比不過秦昭襄王時期的秦國。如果魏國的吳起和秦國的白起領兵對戰,吳起雖然註定贏不了白起,但白起註定滅不了魏國,一個國家不是一場戰役就能滅掉的。
-
4 # 聖路易絲
吳起作為亞聖來說很少為人所熟知,當其軍事素養其不亞於白起,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當時的秦國和魏國的基本情況,白起時期要知道秦國已經經過了數十年的商鞅變法,而秦軍也已經打造名震天下的大秦銳士,而這個時期的軍事將領的領導能力將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戰場上的成敗。因為秦國是軍功制,同時期秦軍的戰力是強於諸侯各國的,白起用秦國這個大的平臺從來成就了自己輝煌的一生,戰國時期的耳熟能詳的戰役大部分都能看到白起的影子。而吳起為什麼能成為一個與孫武並列的人呢,極大程度是因為這個人有著極高的適應性,不管什麼樣的軍隊都能經他之手來成為戰無不勝的強軍,而大家發現了沒有歷史上只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將領很多,但是和軍事主官一起留下來的很少,岳飛的岳家軍,戚繼光的戚家軍,一個軍事主官能給這個軍隊注入靈魂是最難可貴的,而這種軍魂一旦形成不管後世的主官如何變化,這個軍隊的內在的那種氣質很難改變。而吳起正是這樣的將領,名震天下的魏武卒就是經他之手鍛鍊而成。而我們再來看一下吳起和白起,正所謂一個好的將軍不一定是一個好的改革家,白起在當時絕對是不世之名將,天下名將在當時無出其右者,而吳起之所以鮮為人知那是因為吳起雖然百戰百勝,但其知名的戰役確很少很少。而勝利從來不只是軍事上的強弱來衡量的,如果強盛時期的白起與吳起戰,相信很少有人分出勝負,而如果他們兩個同時從零開始經營一支軍隊的話,我想白起不可能會勝過吳起。
-
5 # 侃古說今
歷史沒有如果,吳起與白起都是戰神般的存在,都有超高的軍事素養!都是歷史上知名的軍事家!可以說都是歷代軍事統帥的偶像!追逐的目標!他們的百戰百勝,常勝不敗!可能殺戮太重,註定沒有好的結局!
吳起,可以說,誰用它,誰的國家就戰無不勝,最初魯莊公用他打敗了比他強大的齊國,魏文候用他,幫他練就了天下無敵的魏武卒,得以初期橫掃中原!後來魏武候沒有重用他,去了楚國,楚悼王重用他,實行吳起變法,又得以稱霸!可惜,魏文侯和楚悼王都不長壽,沒有得以發揮吳起的價值!
白起也是即吳起之後,又是一代戰神!不同的事,白起是在秦國國力強大的時候。發揮出了他的價值,吳起是從弱小到強,然後稱霸!白起是戰國時殲滅敵人最多的統帥,尤其是長平之戰,為後來的統一天下,打下了基礎!沒有白起,統一天下,也成了未知之數!
同樣的戰神,同樣的常勝!還是崇尚吳起的以弱勝強!他的五萬魏武卒,擊敗秦國的幾十萬大軍,奪取河西!太經典了!相比的白起長平之戰就看出差距了!
-
6 # 小僧精通天下各種武學
從對軍隊的統帥來講,吳起更厲害一些,吳起創造了很多軍事思想和戰術。但打仗拼的是國力,持久的話估計魏國先支援不住。
-
7 # 讀春秋思無忌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令人不得不答啊。
魏文侯和吳起是魏國史上的最佳君臣組合,同樣,秦昭王和白起也是秦國史上的最佳君臣拍檔。
兩起相爭,必有輸贏,但不存在哪一國因此而被滅的說法。1)魏文侯時期,李悝變法,吳起打造出一支百戰百勝的魏武卒,他們三人是魏國史上最強組合,而那時的秦國早已風光不再,試問魏國有一舉滅掉秦國了嗎?並沒有,吳起率領著他的魏武卒渡過天塹黃河,並佔領了秦穆公時期賺下的家產——河西之地。雙方實力如此懸殊,魏國並沒有再西進一尺,而是沿著河西之地,修建了以防守為目的的長城。
2)秦昭王時期,商鞅的二十級軍功賞罰制度讓每一個秦國士兵成為了殺人不眨眼的秦銳士。白起率領著這樣一支魔鬼隊伍,渡過黃河,越過太行山,魏國痛失山西之地。當時魏國早已滑下戰國之初的霸主神壇,秦國有滅掉魏國嗎?也沒有。
可見,一戰能定一個國家之滅亡是個偽命題。為何?
三國成鼎立之勢,七國也是同樣的道理。每個國家為了自己的處境,絕不容許哪個國家成獨佔鰲頭之勢,所謂唇亡齒寒,因此往往是哪個國家稍微強大,其他幾國便會聯合討伐之。如孟嘗君率領的三國伐秦,樂毅牽頭的六國伐齊等。
因此,如果沒有一個國家強大到足夠可以統一六國時,那麼七國就會盡力地保持著原有的平衡。
雙起之戰孰敗孰勝?1)統帥
吳起精通兵法,並著有兵書《吳子兵法》,與孫武齊名,魏武卒也是他一手精心打造。白起,起於行伍之間,後得到魏冉的舉薦,成名於大戰之中,可以說是實戰造就了這位戰神。如果說白起是實戰派,那麼吳起便是實戰加理論派。
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也就是說,凡作戰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戰,而用奇兵去出奇制勝。善於運用奇兵的人,其戰法的變化就象天地執行一樣無窮無盡,像江海一樣永不枯竭。戰爭中軍事實力的運用不過“奇”、“正”兩種,而“奇”、“正”的組合變化,卻永遠無窮無盡。
引用孫子兵法,就是想證明一件事情。強強相遇時,擅長出奇兵者,往往能笑到最後。白起也許正是看著孫吳兵法長大的,因此不管其戰績如何,他終究不過是熟讀兵書而已。而吳起則不一樣了,他是兵法的原創作者,這種人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能根據戰場不斷變化的形勢而隨時想出克敵制勝的方法。
白起之所以能輕鬆贏得長平之戰,就是遇上了讀死書的趙括,如果碰到能寫兵書的吳起,試問,吳起能主動跑到對方的包圍圈裡去受死嗎?這麼說吧,趙國出個廉頗,秦昭王都沒有戰勝長平之戰的信心,直到使出離間計換上趙括後,才敢派出白起。如果吳起來了,估計是二話不說掉頭就跑啊。
2)士兵
就選拔制度來說,魏武卒的平均素質強於秦銳士。
魏武卒之所以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離不開其極為苛刻的選拔制度。
據《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魏武卒的選拔條件:身披三重甲,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日行百里。只有滿足這些選拔條件計程車兵才可以成為武卒。因此,魏武卒其實個個都是百裡挑一的精銳士兵,而秦銳士的選拔則相對寬鬆許多。
就賞罰制度來說,秦國的軍功賞罰制度使得秦銳士更具殺敵計程車氣。
魏國士兵一旦透過魏武卒的考核,馬上便可得到土地獎賞,也就是說,他們立刻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有家產的人士。而秦銳士則需要用戰場上的軍功來兌換獎賞。因此,當秦銳士和魏武卒在戰場上短兵相接時,魏武卒考慮的是如何保命,而秦銳士則是想砍掉對方的腦袋去換取獎賞。
綜合這兩個條件,魏武卒的個人素質強於秦銳士,但秦銳士計程車氣高過魏武卒。雙方誰能勝出還真不好說。
3)後勤保障
無論從雙方國君還是後勤保障來說,就當時兩國的國力而言,雙方可以說是不分伯仲。因此,便不再展開論述了。
結語:假如白起在戰場上幸會吳起,雙方大戰難免,但是不會因一戰而亡國。那麼雙方勝負如何呢?我認為魏國將實力碾壓秦國。
1)就統帥而言,白起雖然身經百戰,也曾爆扁紙上談兵的趙括,但當他遇到吳起,一位擅長出奇制勝的兵法家,那麼恐怕也只能感嘆“既生白,何生吳”。
2)就士兵而言,魏武卒個人素質強於秦銳士,而秦銳士計程車氣高過魏武卒,一旦短兵相接,勝負難分。
綜合考慮兩者,我認為吳起將以奇兵取勝。
回覆列表
你看看白起跟廉頗的對陣就知道了,當時廉頗堅壁不戰,白起也沒辦法,雙方就一直對峙,誰也佔不到便宜。趙國後來罷免了廉頗,啟用了趙奢的兒子趙括,也就是紙上談兵的那位,才最終葬送了趙國40萬大軍。當然後面還有一個典故,就是趙國被殺40萬人後,趙王派人想重新啟用廉頗,於是有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所以高手過招,沒有誰能輕易佔便宜,更別說誰滅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