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街味道
-
2 # 劉楚雲817
《送別》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知。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
[譯文]
請你下馬喝一杯美酒,,我想問問你要去哪裡? 你說官場生活不得志,想要歸隱南山的邊陲。你只管去吧我不再問,白雲無窮盡足以白娛。
品賞這首古詩
-
3 # 經緯讀史
我以為王維的《送別》,是講述了一個與友人分離的平凡場景小故事,從這小故事裡,讓大家看到詩人自己內心的變化。
1.詩詞及釋意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意思是:下馬來我們喝一杯酒吧,我要問問你去哪裡?你說不過得不如意,想到終南山邊歸隱。那你去就去吧,我不再問了,白雲無窮盡時,人生自娛自樂!
2.離別的場景在詩中,我們從短短几句話中,可以刻畫出詩人所敘說的場景:詩人與騎馬的友人相見,難得見面,當然要喝一杯,瞭解朋友的去向。朋友一杯下肚,就口吐苦水,說出自己的不如意之事,以及透露自己想遠離塵世,歸隱終南山的決定。詩人聽了,想象到白雲邊上,自娛自樂的生活,那是無比羨慕,於是不再追問友人了。
這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這也是我們日常朋友離別的場景,特別是有些朋友因為某地原因要選擇離開,到其他地方另謀高就,這時會感覺,朋友分離難過,但又為朋友的選擇開心。
3.詩人的內心變化在詩中,我們從詩人的詩中故事中可感受到其內心變化:喜悅一一好奇一一難過一一羨慕。
喜悅之樂,在於“下馬飲君酒”,難得一見,請君下馬來喝杯酒。這是詩人見到朋友的歡喜,迫不及待地想與朋友暢飲。
好奇之心,在於“問君何所之”,見到朋友騎著馬出行,十分好奇朋友要去哪?喜悅過後,詩人迴歸現實,發現朋友遠行的樣子,忍不住關心起朋友的行蹤。
難過之情,在於“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聽著朋友種種過得不開心、不如意的事,替朋友難過,最後遠離紛爭,到南山歸隱去。
羨慕之意,在於“但去不復問,白雲無盡時”,既然朋友決定歸隱,想想能在終南山邊,白雲之下,過著自娛自樂的日子,是多麼的愜意,這樣的生活,讓詩人是如此羨慕,因此決定不再時朋友追問,也就是支援朋友的做法。
王維的《送別》跨越千里,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友人分別的場景,這場景又何嘗不是我們今人所經歷過的?
-
4 # 戰神150624565
自問自答為引玉。
本人認為這首《送別》很奇特,故提問出來,大家共議。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看似簡單,實際上有著深刻的邏輯關係。為了便於講解,王:王維;君:行人。
一.析詞
1.下馬飲君酒
這句關鍵是:下馬,馬,飲君酒。
王下馬,和了君的酒。這是什麼情形呢?此句與末句關係重大,且是此詩的核心背景之一。
1)是“下馬”,而不是馬車;獨自騎馬而來,為什麼呢?
2)酒是將要離開人的酒,不是王的。為什麼呢?
4)馬:騎馬比馬車快,說明見面地點遠。
由此推論出君有事要找王,不想他人看見。為什麼呢?
2.問君何所之
此句的關鍵字是“之”和“所”。這裡的“之”不是“到”與“往”含義,而是通假“也”義,是嘆詞,相當於“啊”,“呀”。
“所”指的是處境和結果之意。
白文:王問君:你的處境為什麼如此啊。
這一句話也傳遞這樣的資訊:約見面地點時,雙方沒有見面,要麼是書信,要麼旁人傳話。
假如“之”字表示去與往,難道事先不能說清楚?喝個告別酒也得有個理由,是朋友嗎?更何況君準備去“歸臥南山陲”呢,遠離紅塵,應該更是讓人高看才是。因此說,“之”字作為“到往”解,其邏輯上不通。只能說明:王驚訝君的狀況,為什麼會如此?這也說明王早先知道君,也認為他有能力。王的懷疑由此開始了。大老遠騎馬過來喝酒,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
3.君言不得意
這句話容易理解,混得不好。具體是什麼原因君沒有提及。只是引起我們的懷疑:王與君是什麼樣朋友關係,深麼?從不算近的地方獨自騎馬過來陪你喝酒,話都不說透,你是幾個意思啊?有這樣的朋友嗎?
4.歸臥南山陲
“歸”字含義深啊!要麼,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要麼,去投靠。證明:君熟悉南山陲。
個人看法:他是從那裡出來的。王信佛,彼此結交理所當然。
5.但去莫復問
本人認為這是王生氣說出來的話,沒有絲毫挽留,也沒有替他考慮將來:走吧,別再問了。
有的人認為這是王維表示他不再詢問君的情況了,其實不然。因為上文已經問過了,而君不願意多回答。這是朋友嗎?王已經吃了閉門羹。王維可是官員啊!
那麼,“莫復問”指的是什麼呢?第一句話已經有了原因:獨自,騎馬,飲他人酒,有事相求。本人認為,君是想讓王維幫幫忙,重歸紅塵!王維答應了嗎?不但完全沒有,且還給予了莫大的諷刺!
6.白雲無盡時
這是個典故。王維信佛,應當讀過《列子》。《列子·湯問》有一個故事:薛譚學謳於秦青,沒有學完技巧就想告辭。秦青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這就是白雲遏的典故。白雲止與“白雲無盡”剛好相對,意思是:你看看,白雲還再行,你的道法不行啊,回去修煉吧。不想幫,也沒有留意。
附兩句王維寫給真朋友的詩:
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天壤之別!
-
5 # 爽朗不如小心
《送別》原文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睡。
但在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平淡無奇,卻是情深意切,含有悠然不盡的意味。
這首送友人歸隱的詩,採用問答方式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思想情感。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即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全詩詩句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後兩句卻詩意大增,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詩的意思是,請你下馬來飲一杯酒,敢問你要到哪裡去了?你說因為你不得志,要去終南山那邊隱居。你只管去吧,我不在多問,那白雲沒有窮盡的時候。
-
6 # 三點文墨
送別唐代: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初讀
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感覺這首詩平淡如水,完全就像是一片記敘文,流水賬一般。
講述了自己送別朋友,問問朋友到哪裡去,朋友說自己的日子過得很不爽,想要換一種生活,尋找另外一種活法;之後作者就沒有繼續詢問,只是變相的安慰一下朋友,換一種活法挺好的,我也想換一種活法。
再讀但是這首詩讀了幾次之後,就能感受到平靜水面下的波濤洶湧;能感受到作者的詞淺情深,有著一種悠然不盡的特殊意味。
王維崇尚老莊的同時,也參禪悟道,世人稱其為“詩佛”,《送別》這首詩就蘊含著佛家禪機,“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這句詩透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徵”這些手法表達了自己複雜的思想,既有對友人的安慰、也有著自己對隱居生活的羨慕之情。
結合人物生平讀王維的一生做過官、中年後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交友廣泛,也寫了很多的送別詩。但是大部分的送別詩都沒有點明主要人物是誰,包括這首《送別》,查了很多資料,眾說紛紜,比較經典的就是這首詩是送別孟浩然歸隱的著作。
不過歌以詠志,詩詞最大的作用還是傳情達意,王維的詩詞很好的表明了這一點,用最簡單直白的語句,表達出來自己對友人的情感,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內心複雜的心理活動,最後還留與後人無瑕的遐想,讓人意猶未盡。
理解古詩詞的前提條件是讀懂古詩詞其實我認為,一首詩詞想要理解前提就是要讀懂,平時多誦讀,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做到以下三點:
01.要理解句子中的關鍵“字詞”
02.學會連詞成句去翻譯
03.掌握古詩詞中的特殊句式
這樣去誦讀,久而久之就會理解、並且讀懂古詩詞。
-
7 # 梔子花香84389196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於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問鬥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這首詩歌創作中吸取了這種透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徵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感受凝縮在“白雲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
8 # 皇天飛麟
唐代詩人、畫家有“詩佛”之稱的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人(山西運城),祖籍太原祁州人(太原祁縣)歷任官職甚多,後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
《送別》
唐代: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整編詩中前四句平淡無奇,如同平常客套待客禮數,然則含而不露,後兩句卻詩韻陡增,詩意驟濃!我們應該羨慕那山中飄逸無拘的白雲,是多麼的自在悠閒!詩人藉此來開解友人。人間所有的高官厚祿、權位顯赫、富貴榮耀,比之永恆的大自然來說,盡皆過眼雲煙!全詩是借送別友人來表達詩人的歸隱之心,同時否定了對功名利祿貪圖執妄的追求。
王維的另一首《送別》則是
《送別-山中送別》
唐代: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詩意是:我在深山中送別了好友,夕陽落霞把柴門半掩,待到明年春風把春草吹綠的時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呢?!
-
9 # 妙哉書道
首先我們看一下原詩:
《送別》唐代: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我們來看一下譯文的意思:請君下馬一起來喝一杯美酒,想問問朋友你要去到哪裡去?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要回鄉隱居終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不會再追問,那裡正有綿延不盡的白雲在飄蕩。
體會到詩人的關懷,友人也只好如實相告,大抵是自己生活不如意,或者是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也或者是其它原因。只好收心回去歸隱。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如意的心情後,於是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你就只管去吧,我也不再苦苦尋問你了,其實你自己又何必以失意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也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
從寫法上看,前面四句,似乎寫得比較平淡,但是這也是為了最後兩句做鋪墊,讀者讀到最後突然發覺詩意頓濃,韻味驟增,如果沒有前四句作鋪墊,這兩句結尾也就不會給人這樣強的反差。
-
10 # 平姐悅書
我想從“讀詩就要讀出詩裡面的‘情’”,來理解王維的這首《送別》。
《送別》(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王維,字摩詰。東坡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素有“詩佛”之稱。
1、這樣一個自帶“佛味”的人,所寫出來的詩,必是悠閒自在味兒十足。確實,王維的很多詩作都有一種恬靜閒適之感。如,“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等,讀來可以怡情悅性。
2、這首《送別》,從題目就知是一首送別詩,送給誰?詩人沒有告訴,似乎只有他們彼此理解就可以了。我們只有用“友人”二字來稱呼被送的人了。
與一般的送別詩中那種對親情、友情的難捨、眷戀之情不同,這首詩反而帶有勸慰之意。勸慰友人離開,為什麼?其實,詩中已有答案――“歸臥南山陲”,即歸隱山林。
“南山”,也就是終南山。自古“終南山”就成為了一個“歸隱”的符號。面對仕途不順,前途渺茫,內心徘徊不定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退群,歸於平淡,不汲汲於功名利祿,只追求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然物外的生活。
同樣,詩中的友人也遇到了人生的瓶頸,“君言不得意”。為什麼會“不得意”?還不是生活和理想諸多不遂,加上自己不善於經營一些關係,在仕途上打不開局面,內心鬱悶不已才如此。所以,友人向王維傾訴了一番。瞭解友人的處境後,王維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放下一切煩惱,過好餘生。這也是他對友人的深切關懷。
看到友人能夠拋開世間的一切“音響”,準備過一種躬耕于山間田野的生活。此時,詩人是為友人感到高興的。“下馬飲君酒”,再喝杯酒吧。知道友人暢遊于山水天地之間,詩人沒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擔心,有的只是“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欣慰。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這兩句看似平淡,其實很有韻味:友人到底會去向哪裡?詩人並不想弄清楚。不是詩人不重友情,而是他心中有了一個答案――“白雲無盡時”。那白雲不盡的地方就是歸宿,四海為家,就讓友人進入“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禪境中吧,去滌盡心中的塵俗雜念。
正因為這樣的“不確定”的去向,不但給詩人和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而且在美學上所表現出的高妙的藝術價值也由此而生。
假如詩人知道了友人要去的某個具體的地方,固然不失為一樁美事,但在文學價值上,此詩的藝術魅力會大打折扣。這就是無言之美。
-
11 # 亦有所思
這首詩是神作,從其風格來看,應當是源於樂府風範兒,至少是帶著樂府和古詩十九首的味道,毫無雕琢堆砌之感。
魏晉時期,便有許多大伽(比如陸機,鮑照、範雲)都開始有意地模仿樂府詩歌和古詩十九首,這種詩歌都帶有一個標題,在這個標題中一定要有原詩的標題,比如“擬行行復行行”、“擬青青河畔草”,“擬庭中有奇樹”。後來便形成了一種創作風格,
這種風格要求詩中不能用典,不能炫技,不能雕砌,不能牽強,甚至不能用明顯的文言文結構。也就是說,要寫得簡單而雋永,質樸而清遠。歸結為兩個字
自然!
後人又把這種風格細化成多種形式,這一首便是其一。
高古,清樸,淡然。
全詩連翻譯都不需要,彷彿只是口語,就連倍受詩家稱讚的最後一句也是用“簡單”為開啟方式,可是這個簡單非功力高深者絕計做不出。
都說王維是佛系青年,又說他是禁慾系代表,從這首詩便可以體會得到。他跑到長安結果除了一場緋聞以外,並沒有得到什麼實際的好處,都說他牛掰,可是這個牛掰似乎並不是他想要的。
所以這個“君言不得意”,不僅僅是朋友,也是自己。而“歸臥南山陲”也不僅是朋友的想法,更是自己的想法。
我們都能看得出來,這一句用了一個極為淺顯的典故——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謂隱居,實際上是“不為五斗米折腰”,所謂“五斗米”,可以理解為人事間的權勢富貴。
歸臥南山,是品性高潔的代詞。這第二句,表現上是說隱居,實際上可能是說自己的“不得意”,對官場對仕途的厭倦。
尾句很牛,牛就牛在他是第一個這樣用的,把口語變成了詩,不牽強,不做作,毫無斧痕,用景物描寫渲染出一種出塵之意。
賈島也有過一首《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也是這種創作方法,尾句一脈相傳的簡單雋永,回味無窮。
這種詩,是寫不出來的,可遇不可求。此生能寫出半首,死而無憾了!
-
12 # 貳讀
武則天長安元年,王維出生了。
上天似乎對其特別眷顧,不單單給了他優渥的家庭環境,還給予了他太多天賦。
他聰慧毓秀,早在九歲,即可撰寫詩文,草書隸書也堪為佳品,而且,還擅長音律。
“神童”、“天才少年”、“別人家的孩子”等等標籤,早就貼在了他身上。
如此聰慧少年,引起了岐王李隆範的注意。岐王深愛之,著重培養。
王維不負眾望,詩尤擅長五言律。
是時候去應試了。
岐王為了給他一個更好的結果,跟他說:“維,你自己選幾首比較清越的詩,以及一曲新作的琵琶曲,跟我一起去九公主府吧,請她老人家鑑賞。”
王維便帶著詩曲,跟岐王去了。
到了之後,王維剛剛坐下,便來了幾個名伶,簇擁著王維而坐。
一臉懵的王維正不知所措,耳邊傳來岐王聲音:“好好彈你的曲,這麼多人給你捧場呢!”
王維平定心緒,凝神靜思,撥動琵琶弦,便來了這一曲獨奏,《鬱輪袍》。
技驚四座。九公主尤甚。
九公主說,曲詞都是我熟悉的,但韻律卻不知,是你所作麼?
看到王維確認,九公主將王維迎為上座,說:“此子比為鄉試第一名,當為解元。”
九公主力薦。
王維甚為感動,筆耕不輟,更加努力學習。
越努力越幸運。積極努力的人,終有回報。
開元十九年,王維狀元及第。盛名之下,不負才氣。
一腔抱負,大展宏圖。
為國為民,鞠躬盡瘁。
此時的王維,滿心都是報銷朝廷。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張九齡執政,拔擢王維為右拾遺。不足1年,可堪大任的王維,又升官了。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調任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
初到邊塞,王維看著邊塞風景頗為心動,靈感爆發之後,作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作: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如此一幅震撼的景象。
王維內心充滿了豪氣。大丈夫該當如此。但他終究是監察御史,巡視完了之後就得回京了。
然而,然而,做官越久,王維便越覺得官場黑暗。跟自己的理想,也偏的越來越遠。
政局動盪,仕途不順,讓他誕生了退意:這終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隱居的日子才是自己想要的,約三兩好友泛舟湖上,飲酒吟詩作畫,豈不美哉!
是時候離開了。
想通了此節,王維便寫下了自己真實的心意:
送別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 白雲無盡時。
南山,才是自己的歸宿。
白雲無盡。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樣的生活,悠閒舒適而愜意。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啊。
我也想要這樣的生活,車水馬龍混凝土林立喧囂的城市,終不如恬淡自然的環境。
以上, 感謝閱讀。
-
13 # 煙花三月是隻貓
送別
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送別詩,最能體現王維人品和詩品的一類詩這是王維的送別詩裡的一首。王維在流傳下來的四百多首詩中,送別詩就有七十多首,可見王維交友廣泛,而每一首送別詩,王維都寫得感情真摯,可見王維人品之高,為人真誠。
王維所處盛唐時期,迎來送往的活動十分頻繁,幾乎每個人都不安於現狀,這也使得分別成為日常之事。但是王維更特別一些,在他現存的詩歌中,送別詩達到了七十餘首。單從數量上看,很少人有這麼多的留別詩。而這些詩無論是情感的濃度,還是藝術的高度也都很難有人與之媲美。
友人落第,他寫詩送別;友人貶謫,他寫詩送別;友人歸山隱居,他還是寫詩送別……在盛唐的整個社交體系中,王維就是一個很注重交往、很有人緣、也很重感情的人。
這首送友人歸隱的詩,也看出了王維的人品王維的送別詩有一種特殊情懷,他最善於也最習慣於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懸想”,不僅想人之所想,而且能啟發和誘導人往那上面想,具有直逼人心的情感震懾力。
這首詩前四句交代送朋友的緣起:因為人生不得意,打算歸隱。王維沒有抱怨社會不公,也沒有直接讚揚歸隱有多好,因為這些話對即將要走的朋友來說,都是些套話,近乎虛假。
王維只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淡淡的說,想想自由自在的白雲,以後就可以了無牽掛的欣賞了。
站在要離開的朋友的角度,聽了這話,心情應該是好了許多吧!
這首送別詩,也體現了王維的詩品王維的這一類離別詩一般只是淡淡的別愁,而卻把憾意渲染得淋漓盡致。正是這“憾意”,最能表現豐富而微妙的人際關係,最能傳達讓人愁腸百結的纏綿和深沉的情感,使我們在千百年之後,仍如置身於詩人所創造的畫面和情境當中,久久不願離去。
這首詩也是如此。我們幾乎在詩中看不到離愁,但在細微處,“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讓人感受到寫詩人的無盡遺憾,也感受到寫詩人的真摯感情,是一個寫詩的高手。
回覆列表
問題:如何理解王維的《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前言說到送別詩,王維的《渭城曲》是千古絕唱: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不過這一首《送別》另有特點。
一、三韻六句的律詩六句詩有古體,如孟郊的遊子吟,也有近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
有律詩止三韻者(唐人有六句五言律,如李益詩“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有日雲常慘,無風沙自驚。當今天子聖,不戰四方平”是也..王維的這首三韻六句詩中,有五句是律句,只有第四句出現了古體詩的三平尾。
王維的詩中,常有律句為主,夾有一處三平尾的現象,例如《鳥鳴澗》裡的“春山空”: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又如《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蓮花塢》中“紅蓮衣”
日日採蓮去,洲長多暮歸。弄篙莫濺水,畏溼紅蓮衣。又如《送張五歸山》裡的“何人歸”: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王維的這幾首詩,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除了一個三平尾以外,都是律詩的做法,包括拗句與救拗都符合律詩要求。《送張五歸山》甚至被歸類為五律。
二、前四句的鋪墊首聯中,詩人下馬飲餞別之酒,並問好友:您準備去哪裡呀?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二聯介紹了好友的回答,仕途不甚得意,所以想歸隱。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歸臥南山陲,此處借用了沈之問的成句,出自《陸渾水亭》
昔予登茲樓,感愛川嶽奇。別來雖雲遠,夜夢常在斯。更以沈痼日,歸臥南山陲。弊廬不可見,雲林相蔽虧。這個南山陲,是指洛陽的陸渾山。
王維另有《終南別業》寫到: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這裡南山陲是終南山,可見詩中的南山未必哪一座具體的山。
三、第五句的轉折絕句的關鍵處在於第三句,五七律的關鍵處在第七句,也就是倒數第二句,同樣,六句詩的關鍵處也在倒數第二句。在王維的這首《送別》中,關鍵處就是第五句: 但去莫復問。
第三聯轉折, 王維知道好友的不得已處,因此不去刨根問底,所以說
但去莫復問 。然後安慰道:
白雲無盡時。南北朝·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中寫到: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山中的白雲有的是,以後寄情于山水之中,不必再為世間的名利而煩惱了。這是解決“不得意”的最好辦法。
結束語王維的這首《送別》是好友之別,與《渭城曲》的區別是,寫景少,抒情多。前四句平淡道出,後兩句有禪機。不問原因,只看未來。
非常時間,抗擊疫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家裡蹲”。有時間多讀幾首唐詩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