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子休閒閣

    呂母起義為報仇

    呂母(?—公元18年),女,琅琊郡海曲縣(今山東省日照市)人,是一個財產俱豐的富戶。她是新莽時期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女領袖。曾經率領大軍破縣城,殺貪官。起義軍後來歸附“赤眉軍”。   現在,山東日照境內奎山西麓的崮河崖上,呂母起義的點將臺猶存,後來稱作呂母崮,成為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的紀念地。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當時,由於封建官僚、地主、商人相互勾結,加速土地兼併,對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實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使得社會矛盾叢生、危機四伏。在這種情況下,王莽"篡漢"後所實行的一系列"改制",更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把廣大農民推向了不起義就沒法活的絕路。甚至像呂母這樣家有數百萬資產的富戶,也都不堪忍受如虎的苛政,終於揭竿而起

    呂母曾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以經營釀酒、賣酒為業的大富戶。她的獨生子呂育,做過縣上的小吏,因故被縣宰冤殺。兒子死後,呂母十分痛恨縣宰和黑暗殘暴的王莽統治集團,下決心要報此大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散盡百萬家財,開酒店、買刀劍,救濟貧苦百姓特別是一班貧苦少年,結交下了許多人。最後,呂母哭著道出了自己的心願:"我之所以幫助、救濟大家,不為別的,只因縣宰不公道,枉殺我兒,我想請大家幫我報仇雪恨。"眾人聽後都很感動,表示願隨她起事。

    天鳳元年(14年),呂母聚眾180多人,在海曲起義。廣大農民因不滿王莽的統治,紛紛趕來參加,不久,起義隊伍就擴大到數千人。

    天鳳四年(17年),呂母決定攻打海曲縣城。她自稱"將軍",率數千起義農民與官軍展開激戰,一舉攻下了海曲城,活捉了縣宰。獲勝後,呂母要嚴懲縣宰,縣衙的一些官吏都跪拜為其求情。呂母大怒,斥責道:"殺人者當死,罪有應得,你們何必為他求情?!"遂將縣宰處死,以其首祭呂育。

    破海曲、殺縣宰之後,呂母起義軍威名大震,吸引了許多貧苦農民不斷來投,起義隊伍迅速發展至數萬人。其後,呂母率部轉戰於崮河兩岸、琅琊附近的大海之上,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多次與官軍激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封建地主階級,引起了王莽的極大不安。王莽一面派兵鎮壓呂母起義軍;一面又派遣使者,假惺惺地勸降,表示可以赦免起義農民,要求他們放下武器迴歸田裡,遭到了堅決拒絕。有的使者向王莽覆命說:"盜賊解,輒複合。問其故,皆曰愁法禁煩苛,不得舉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給貢稅。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鐵挾銅,奸吏因以愁民。民窮,悉起為盜賊。"王莽對此十分惱怒,免了反映情況的使者的官,同時,調集大軍加緊鎮壓。呂母起義軍多次擊敗官軍的圍剿,堅持鬥爭,沒有一個投降的。

  • 2 # 王牌太史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因為母親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如果自己的孩子死於非命,那做母親的很可能會不顧一切的為孩子報仇。在新莽政權時期就有一位呂母,她的孩子被縣宰殺害了,然後呂母找了很多人為他報仇。史料中稱這位母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的女領袖,但也有人感覺這就是單純的為子報仇,到底哪種說法才正確呢?

    兒子被殺

    呂母是現在的山東日照人,家裡的生活比較富裕,她的兒子呂育在縣裡做了個負責巡查緝捕的小官。呂育的性格品行如何,史料中並沒有記載,但從他後面做的事情中可以看出,他應該是個比較有良知的人。後來縣宰讓他去威脅那些交不起捐稅的百姓,但呂育沒去,縣宰一怒之下就把他給殺了。呂母見到兒子的屍首後,心裡非常憤恨,她發誓要給兒子報仇。

    其實縣宰在這件事上一點理都不佔,首先他作為一個官員,不應該去威脅百姓。其次是就算呂育不聽話需要懲罰,也不該把人給殺了啊,所以呂母的憤怒並沒有錯,並且這也是一個母親的正常反應。從呂母決定報仇這事上也可以推測,呂母應該是個寡母,在古代的生活本來就不易,那她該如何跟官員鬥呢?呂母決定不惜任何代價,然後她開始了行動。

    呂母找幫手

    呂母的第一步計劃是用自己所有的錢財去開一個酒樓,她為什麼會這麼做呢?因為開酒樓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賺錢,報仇是件很費錢的事情,必須要有個穩定的來源。二是開酒樓可以擴充套件人脈,大家在看影視作品時應該發現了,酒樓是個什麼人都會光顧的地方,最容易打聽訊息和找幫手。並且呂母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只要可以報仇什麼人都可以結交。

    不得不說呂母是個很有智慧的人,有時候一些年輕人來買酒,錢不夠,呂母就賒給他們,對於那些有困難的窮苦人,呂母就拿衣服和糧食來接濟他們。就這麼過了幾年之後,周圍的人都很感激她,還想湊些錢給她,但呂母什麼都沒要,她只是說出了自己的遭遇,然後問大家能不能幫她。周圍的百姓也早就不堪王莽的統治了,所以他們都願意幫助呂母。

    呂母起義

    呂母很快就組織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他們開始秘密演練,然後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到了天鳳四年,呂母登上土臺祭天,並自封了將軍,然後便帶著人殺向了海曲城。經過一場激戰後,他們抓住了縣宰,並將其處死。這場戰事結束後,呂母的名聲大振,遠近的窮苦農民也都紛紛趕來投奔她。讓人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起義軍竟然發展到了上萬人。

    呂母起義就像導火索一樣,引爆了所有受欺壓人的怒火,然後全國各地都開始出現起義軍。但就在呂母起義的第二年,她病故離世了,她的部卒大都參加了赤眉軍。而新莽政權也在建立之後不久,就滅亡在了轟轟烈烈的起義中。每當我們提到新莽政權的時候,我們談論的都是王莽,還有劉秀等起義者,但我們都忽視了這個普通的發起者,她也該被眾人知曉。

    結語

    那該如何定義呂母起義呢?其實她的出發點確實是給兒子報仇,至於後來因她而起的各地起義,這是她沒有預料到的。所以說她也算是起義的第一人,但也只能是被動的第一人。不過有人在提到她的時候,說她是買兇殺人,這種說法也不正確。因為買兇殺人是個貶義詞,呂母但凡有點辦法,她也不會用這種方法去報仇。所以說呂母也許不偉大,但絕對是個好母親。

  • 3 # 老張讀史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專權,毒死漢平帝,廢掉孺子嬰,將漢室江山據為己有,登基稱帝,建立新朝,改元“始建國”。

    王莽即位之後,雖然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擁戴,但是反對的人也不在少數,國內反莽浪潮不斷。再加上王莽不斷對外作戰,所耗巨大,國庫空虛,只得向民間徵收重稅,一連設定了六種稅:一是鹽稅,二是酒稅,三是鐵稅,四是名山大澤採辦稅,五是賒貸稅,六是銅冶稅。如果有人敢不繳稅,就嚴加懲治、處以重罪,導致貧民無法謀生,富民也無法自保。再加上發生蝗災、旱災,導致民不聊生。

    王莽

    於是各地起義不斷,不僅有劉氏宗族起兵反抗,還有地方大員、盜賊、農民,甚至還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起義女領袖——呂母。呂母只是一個老嫗,為何膽敢作亂呢?

    呂母是琅邪海曲(今山東日照)人,是當地有名氣的以經營釀酒、賣酒為業的大戶,未曾犯過法。她有一個獨生子叫做呂育,是海曲縣的小吏。本來一家人衣食無憂、幸福的生活著,卻被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命運。

    有一次,呂育犯了一件小罪,按說根據當時的律法,這點小罪根本沒什麼大事,當時的縣宰卻不知道怎麼想的,冤枉了呂育,還將他給處死了。呂母得知之後,心裡對縣宰怨恨不已,於是私底下偷偷招攬賓客,計劃為兒子報仇。

    呂母

    呂家素來富有,資產達數百萬。這件事之後,呂家更是加大生產,釀造出了更多的好酒,還購買許多的刀劍和衣服。每逢有少年人來買酒的,呂母都賒給他們,看到有些少年人衣服破爛的,還送給他們新衣服,也從不問多少。這些都是呂母為了收買人心的手段。幾年後,呂母家裡的錢財也快用盡了,那些少年人得知之後,爭相來還債。

    呂母哭泣說:我厚待你們,並不是為了求利,只是因為縣宰枉殺了我的兒子,我想要為兒子報仇。你們願意幫助我嗎?少年們被她為子報仇的舉動所感動,再加上平時沒少受呂母的恩惠,都答應了她。一時間,聚集起百十人的隊伍,跟隨呂母乘船出海,不斷招攬亡命之徒,隊伍擴大至數千人。

    呂母一看時間成熟,於是率領隊伍攻破海曲城,抓住了縣宰。海曲城的縣吏們都跪在地上,為縣宰求情,呂母說:“我兒子犯了小罪,不足以致死罪,卻被縣宰冤枉所殺。殺人就要償命,有什麼情可說呢?”於是殺了縣宰,將他的頭顱放在自己兒子的墓前祭祀,之後又率領隊伍返回大海之中。

    這件事情之後,呂母名聲大振,許多不堪忍受新朝壓迫的百姓紛紛來投奔她,呂母手下的隊伍逐漸壯大,很快達到了上萬人。呂母率隊伍起義,點燃了各地反抗王莽統治的烽火,星星之火很快形成席捲全國的燎原之勢。天鳳五年,琅邪人樊崇起兵,聚眾百餘人,後轉入太山,自號三老。後來,盜賊時青、徐大饑,崇同郡人逄安,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也都相繼起兵,並投靠樊崇。

    呂母病死之後,其隊伍大部分加入了樊崇領導的赤眉軍,還有一部分加入了青犢、銅馬等農民起義軍。

    呂母為子復仇、反抗暴政,體現出了古代婦女英勇抗暴的鬥爭精神。如今,在山東日照境內的呂母崮,成為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女領袖的紀念之地,時刻向人們講述著呂母復仇的英勇故事。

  • 4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女領袖呂母,雖生活富裕,但因其獨子呂育被當地縣令冤殺,她為子報仇用萬貫家財招攬天下豪傑志士,揭竿而起率眾起義,被公推為首領,成功殺了縣令為獨子報仇雪恨,也徹底點燃了民間反抗王莽暴政的起義烽火,最終成功推翻了王莽政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晉朝的存在感為什麼給人的感覺是很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