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
2 # 君山話史
徵遼東之戰是司馬懿軍事生涯的代表作,此役從開始到結束,過程行雲流水,展現高超的軍事藝術。
1、戰前對敵我雙方的分析準確到位,做到知己知彼
出征前,魏明帝曹睿與司馬懿有一段對話。
皇帝問:“公孫淵會採取方法應對進攻?”司馬懿答:“公孫淵若是放棄老巢襄平(遼寧遼陽),這是上策;在遼東組織兵力抵禦,是中策;若是坐守老巢,必定為我生擒。”
皇帝問:“他會選擇哪一策?”司馬懿答:“只有明智的人,才會審慎考察雙方力量,作出必要的放棄。公孫淵沒有這種智慧,他認為我孤軍深入,不能持久作戰,定會先在遼水一線抵抗,然後退守襄平。”
皇帝問:“往返需要多久呢?”司馬懿估摸下說:“進軍一百天,進攻一百天,返回一百天,中間休息六十天,如此算來,一年就夠了。”
後來戰事發展,與司馬懿所預料的相差不遠。
2、聲東擊西,調動敵人,避開敵人的堅固防線,在運動戰中殲滅之。
公元238年,經過數個月行軍,司馬懿的遠征軍進抵遼東。
公孫淵果然採用硬拼的辦法,派大將軍卑衍、楊祚率步騎兵數萬人在遼隧阻擊司馬懿。卑衍心知司馬懿厲害,不敢小覷,廣築牆、深挖溝,構建一條長達二十多里的防禦工事,企圖以堅壁清野,拖垮魏師。
司馬懿判斷,遼東軍的主力集中於此,老巢必然空虛,若兵鋒直指襄平,定可大破之。
襄平城在北面,司馬懿故意分出一部分兵力,佯裝成主力南下,旌旗獵獵,鼓聲隆隆。高明將領在戰場上調動敵人,調動的手段經常是欺騙。與司馬懿相比,卑衍弱爆了,他一見魏軍南下,趕忙南下阻截。豈料醉翁之意不在酒,司馬懿的精銳主力悄悄渡過遼河,向北推進,直逼襄平。
司馬懿略施小計,堅固的遼隧工事被輕而易舉地拋之身後。卑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心中大駭,情知襄平危險,趕忙撤兵,奔回都城。這時司馬懿兵鋒已進抵襄平西南的首山,公孫淵心慌了,把希望寄託在卑衍身上。卑衍有數萬人馬,從兵力上說,不比司馬懿少,只是來回奔跑,疲於奔命。司馬懿先聲奪人,進擊卑衍,大破遼東兵團,兵臨燕都襄平城下。
司馬懿曾對明帝曹睿說,公孫淵最好的計策就是放棄襄平。公孫氏三世經營遼東,根基頗深,倘若化整為零,跟司馬懿打游擊,長期抗戰,司馬懿將很難掃滅遼東。但公孫淵抱著僥倖的心理,死守襄平,這樣敗局已定。
3、暴雨成災,拒絕移營,咬緊牙關圍城到底
到了七月雨季,司馬懿遇到大難題,雨一下便是一個月,遼河水位暴漲。魏軍兵營都泡在水裡,水深達數尺,帳蓬都浸在水裡,睡覺都困難,病倒的人不在少數。將士們忍無可忍,紛紛提議把營壘轉移到高地。
司馬懿的答覆是:“有敢說移營者斬!”
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意志力,誰能堅持到底,誰獲勝的機會就更大。司馬懿是巧施妙計,才能如此迅速兵臨城下,若因兵營泡水就移師高地,等於喪失之前的成果。敵人可能會抓住機會,趁你移營時反擊;可能利用這一時機,在城外構築防禦工事。一旦放棄,前功盡棄,先機盡失。所以,再苦再累,也得堅持到底。
4、能而示之不能,虛虛實實,迷惑敵人
圍城期間,司馬懿嚴禁魏軍士兵抓捕出城打柴放牧的樵夫牧民,只圍而不攻。部將十分不解,詢問為什麼不速戰速決,為什麼不抓樵夫牧民。
司馬懿解釋說:“如今敵眾我寡,敵飢我飽,加上雨水這麼大,軍隊施展不開來,就算想速戰速決,也沒辦法。出兵以來,我只擔心敵人逃跑,不擔心他們進攻。現在敵人的糧食快耗光了,我們還沒能完成合圍,要是出兵掠奪他們的牛馬,俘獲樵夫牧民,只會逼他們逃跑。兵者,詭道也,要善於隨機應變。敵人仗著人多勢眾,又有大雨遲滯我們,故而雖飢餓窘迫,還負隅頑抗。我們就應該裝出很無能的樣子,讓他們放鬆警惕,若只貪圖些小利,把他們嚇跑了,這不是好計策。”
遼東是比較荒涼的一個地方,農業生產水平遠不及中原,首都儲備的糧食是有限的。這種情況是不適于堅守城池,長期抗戰。司馬懿不準出兵抓牧民樵夫,就是營造魏軍十分萎靡不振、無心戀戰的假象。讓公孫淵做出誤判,認為魏軍堅持不下去,很快就會退師。能而示之不能,司馬懿這隻狡猾的老狐狸,深得孫子兵法之精髓,用兵虛虛實實,雲遮霧罩。以諸葛亮之小心謹慎,都不能不防著他,何況公孫淵這種智力平平的人,一旦失去警戒心,只能淪為掉進陷阱裡的獵物。
5、出色的攻城戰術,襄平城陷落
經過一個月漫長的等待,司馬懿終於迎來雨霽日出的時候。
魏軍完成對襄平城的全面合圍,接下來便是輪番猛攻。司馬懿的攻城戰術,與諸葛亮攻陳倉頗為類似,採取上、中、下三路進攻。下路就是挖地道,從城外挖到城內;中路就是採用衝車,撞擊城牆;上路就是堆土丘、架雲梯,梯子一端的鉤子鉤住城堞,士兵攀登而上,同時箭矢、石塊齊發以為掩護。
公孫淵兵力雖多,卻沒有像郝昭這樣的防禦戰大師。更要命的是,城池被圍後,襄平城的糧食供應不上,百姓大批餓死,為了生存,不少人開始吃人肉,城內白骨相望,實為人間地獄。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飢餓蔓延到軍隊,士兵開始譁變,將軍楊祚開啟城門,向司馬懿請降。
城池終於陷落,公孫淵帶著他的兒子公孫脩以及數百名騎兵,從東南方向突圍而出。司馬懿馬上派大軍緊緊追趕,終於在梁水河畔追上,斬殺公孫淵父子。公孫氏在統治遼東半個世紀後,這個獨立王國終於壽終正寢。
——————
綜上所述,司馬懿破遼東之戰,幾乎是孫子兵法的完美戰例,甚至在某些地方推陳出新,突破常規。比如說,孫子兵法強調速戰速決,“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但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這都是一個真正軍事家區別於紙上談兵者之處。司馬懿用兵最大特點就是“詭”,這真深得孫子“兵者詭道”之真傳,讓敵人看不到他的真實意圖,處處居於主動,而敵人只是被牽著鼻子走卻渾然不覺。
-
3 # 立公子
前有關羽水淹七軍,今有司馬懿水淹襄平。
公孫淵也許會冤的大喊:此天亡我,非戰之罪!
是嗎?
不得不承認,
老天確實算幫了司馬懿的忙,
連下了三十多天的雨,
直接就把公孫淵給困在他的都城襄平裡面出不來,
直到,
彈盡糧絕!
就是這麼簡單?
哪有那麼簡單!
司馬懿還是有兩把刷子滴。1、天時地利人和,
司馬懿算是佔了天時和人和。
天時咱們上面說了,
2、這人和,咱可得說,公孫淵是不作就不死。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
魏明帝曹叡眼看著公孫淵這傢伙一會兒巴結孫權,一會兒又巴結自己。
最過分的時候,竟然把孫權漂洋過海送去到遼東的慰問團給黑了。
這傢伙,養不熟啊!
就派幽州刺史毋丘儉帶著兵去請公孫淵到洛陽喝茶。
公孫淵多賊啊,不去,堅決不去!
在海城西面的遼燧縣把毋丘儉給打退了。
然後,
稱王了!號稱,燕王。這是打算向一千多年之後的明成祖朱棣致敬嗎?
朱棣表示笑出了豬叫。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
司馬懿閃亮出現在遼東戰場!
3、地利。
公孫家經營遼東多年,按說是佔著地利之便。
公孫淵叫大將卑衍(聽這名字吧,被淹?)和楊柞照上次的老樣子,
守住了遼燧。
嘿,沒想到,司馬懿那也是打過勝仗的呀,除了諸葛亮,他還怕過誰?
佯攻一陣遼燧之後,繞過去直接就圍了襄平(遼陽之北)
這時候,咱們前面說的雨可就下來了。
這雨大到什麼程度呢
海船可以直接順著遼河開到襄平!
受不了啦,快餓死了,楊柞開城門投降了。
公孫淵想跑沒跑了。
司馬懿真狠!城破,
殺了公孫淵,官員,男性老百姓,
9000多人!
-
4 # 海洋377791
感謝邀請,現在帶給大家不一樣的三國。在莊子一片中有這樣兩個故事,一個,說,一幫木匠圍在一棵大樹旁。當時莊子好奇就說你們為什麼不把這棵大樹砍了呢?目前就說這棵大樹,沒什麼用。當夜,莊子,夢見樹對她說只因為自己沒用,所以我才能頤養天年。如果我是一塊好木料,早就被木匠砍了做房梁了。這樣我還能夠頤養天年嗎?第二個故事是說莊子和他的學生們路過一間民居,這家人家養了兩隻鵝,有一隻會叫,有一隻不叫。當晚,主人便把這只不會交換的鵝殺了。因為主人認為這隻鵝,沒有用。司馬懿,對這兩則故事爛熟於心。試想如果司馬懿真的沒有用,曹魏集團為什麼要留他呢?可是司馬懿,把自己的對手全部清除,這樣,司馬懿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既然這樣,司馬懿就要保留一個看似強大的對手。他選中了諸葛亮。遼東的公孫淵,基本上無險可守。就算司馬懿不出兵,也會有別的將軍將公孫淵,剿滅。與其這樣不如做他的墊腳石合適。其實諸葛亮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司馬懿心裡清楚,進攻諸葛亮,無論成敗,司馬懿都難逃一死。所以,只能選擇避而不戰。結果,事情,的發展,正如司馬懿,預料的一樣。司馬氏,拿下天下,創立晉朝。
-
5 # 老薑聰蒜
司馬懿進攻遼東,首先是圍而不打,圍而不打的目的是想餓死守城的遼軍。當時北方遼東的城內糧草不多。沒有儲備好戰備糧食,被司馬懿圍了三個月,軍隊沒有糧食吃,老百姓沒有青菜吃,遼兵和老百姓天天啃窩窩頭和醃菜,個個面黃肌瘦,加上天天下大雨,病倒了許多人。
天氣反常,一連下了一個月的大雨,司馬懿大軍駐紮在雨中,苦不堪言。士兵多有怨言,軍心動搖。這時司馬懿想到了老鄉張靜,讓他第二天升帳時,向自己進言撤兵。第二天張靜真的說了此事,沒想到司馬懿大發雷霆,令左右刀斧手把張靜推出斬首,並厚待他的家人。
等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城裡無糧,士兵飢餓。要出城找吃的,只好出城迎戰,結果一個個騎在馬上東倒西歪,毫無還手之力,慘敗。
司馬懿攻進城後,進行了屠城政策,在軍營門外立二根竹竿,身高超過一米二的老百姓,全部殺掉。一方便又假惺惺作態,把被俘虜的六十歲以上的老兵全都放回家,收買老人和小孩的心。
司馬懿收伏遼東,跟諸葛亮收伏孟獲完全不同,諸葛亮以懷柔政策,讓孟獲口服心服,以德治人。司馬懿以狠治人,不讓公孫度他們投降,勝後進行屠殺的方式征服遼東。這為以後的晉天下不能長久,四處紛亂造反有關。
司馬懿的骨子裡學習了曹操的狠毒,這就是曹魏和司馬氏天下不能長久的真正原因。
-
6 # 九州歷史
曹睿問:你帶大軍征討公孫淵,需要多長時間?
司馬懿說:去的時候用100天,打仗用100天,回來用100天,60天休息,大約一年就足夠了。
司馬懿率領4萬步騎上路了。
司馬懿以京師精兵為中軍,以毌丘儉幽州部隊為兩翼,雜以鮮卑烏丸騎兵,向東開到遼河西岸。望遼河東岸,旌旗飄揚,鼓聲陣陣,公孫淵派遣全國之兵,來到遼河東岸,沿著遼河走勢,南北構築六七十里的大營。
三年前,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出斜谷,司馬懿據渭河擋住去路,作為進攻方的諸葛亮也試圖渡過渭河,並且是聲東擊西,但是被司馬懿和郭淮看破沒有成功,隨後還軍五丈原,雙方陷於僵持。即使諸葛亮不死,蜀軍也是疲憊之師。
這兩個場面簡直一模一樣!
司馬懿的將軍紛紛請戰,要直接渡河進攻,司馬懿說:“敵人構築堡壘,就是讓我們去攻,現在去正好中計。敵人主力在這,老巢一定空虛,我們繞過敵人,直接進攻襄平老巢,定能拿下。”這一招,三年前的諸葛亮沒有想到。司馬懿在自己陣營南側,打出很多大旗,做出要從遼河下游渡河的假象,主力部隊卻從上游渡過遼河。同樣是聲東擊西渡河,諸葛亮被司馬懿、郭淮識破,沒能成功!
在這種大好局面下,司馬懿渡河後也不急著進攻,而是構築營壘與公孫淵對峙。眾將不解。司馬懿說,敵人的營壘高,進攻不易,不如直接進軍襄平老巢,敵人肯定從堡壘出來和我野戰。於是,司馬懿與走出堡壘的敵軍野戰,三戰三捷,推進到襄平城下,開始圍城。
司馬懿開始圍城,大雨下了一個多月,平地水深幾尺,司馬懿堅持不撤。司馬陳珪說:“從前,進攻上庸的孟達,八路同時進發,日夜不息,十五天攻陷城池,殺了孟達。這一次我們跋涉的路程更遠,卻這麼安閒,我實在想不通。”
司馬懿說:“孟達守城的部隊少,可是糧食卻多得夠吃一年,我們軍隊人數比他多四倍,糧食卻不能支援一個月,用一月攻擊一年,怎麼能不速戰速決!我們用四個人攻擊一個人,就是我軍死一半,只要能攻克,還是要去做,因此不顧死傷,那是跟糧食競爭。現在情形恰恰相反,敵人軍隊多,我們少;敵人糧少,我們糧多。何況大水氾濫,我們無法行動,就是想攻城,又怎麼攻?自京師出發,我不擔心被敵人攻擊,只擔心敵人逃走。現在,敵人糧食快要吃完,可是我們的包圍圈還沒有完成,如果掠奪他們的牛馬,阻止他們砍柴放牧,勢將逼他們逃走。戰爭是一種詭詐的行為,必須隨機應變。敵人仗恃龐大的軍力,又仗恃大雨不止,所以雖然飢困,不肯認輸,我們要裝作我們束手無策,這樣才能讓他們安心固守。貪圖一點小利,使他們受到驚嚇,棄城逃走,不是好的計謀。”
大雨終於停止,司馬懿把外圍的包圍圈完成以後,開始作滅國性攻擊,高堆土山,挖掘地道,使用樓車監視城中動靜,衝車撞擊城牆。公孫淵派人投降,司馬懿不接受。公孫淵再派侍中衛演晉見,願送出人質。司馬懿說:“軍事對決有五種結局:能戰就戰,不能戰就守,不能守就逃,還有投降、死亡!公孫淵不自己捆綁投降,當然是決心死亡,不必送人質。”很快,襄平陷落,公孫淵父子被殺。
司馬懿歷史上的名聲不好,但是此戰非常經典,足以寫入軍事史,是三國時期為數不多的漂亮仗。最關鍵的是,司馬懿將遼東地區收歸國家,當時遼東屬幽州,包括11個郡國:涿郡、廣陽郡、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治所襄平,今遼寧遼陽市)、玄菟郡(治所高句驪,今遼寧省新賓縣西南),司馬懿順便把樂浪郡(治所北韓,今北韓平壤)、遼東屬國(治所昌黎,今遼寧義縣)都收歸國家。
回覆列表
司馬懿攻其必救殲滅遼東公孫政權
孫子兵法中說:我想戰,可對方深溝高壘,就是不跟我戰,我們有什麼辦法?唯有一條,就是攻其必救,攻其必救是為了讓敵方應戰,已方可以圍城打援。
曹魏祁山之爭剛剛偃旗息鼓,魏明帝曹睿對司馬懿等文臣武加官晉爵之時,傳來了公孫淵謀反的軍情。遼東太守公孫淵稱雄一方,自立為燕王,改年號紹漢,聯絡東吳,侵擾北方。邊官報知魏主曹睿,曹睿決計派司馬懿率馬步軍4萬前去平定遼東。司馬懿根據當時敵我力量對比和平叛路途遙遠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四千裡之地,往百日,攻百日,還百日的作戰計劃,得到曹睿的批准。
當司馬懿到達遼東以後,發現公孫淵令卑衍、楊祚二將率重兵屯於遼隧,而且是“圍塹二十餘里,環繞鹿角,甚是嚴密”,企圖依託良好的陣地,持久堅守,拖垮遠道而來的魏軍兵馬。但司馬懿非常人可比,他總結了過去的經驗,也吸取了過去的教訓,決心繞過敵人防禦的硬殼,向敵方防禦空虛的縱深穿插。書中描寫了司馬懿這一用兵過程,當司馬懿得知對方的部署情況時,笑著說:“賊不與我戰,欲老我兵耳。我料賊眾大半在此,其巢穴空虛,不若棄卻此處,徑奔襄平;賊必往救,卻於中途擊之,必獲全功。”於是勒兵從小路向襄平進發。
卑衍與楊祚商議說:“若魏兵來攻,休與交戰。彼千里而來,糧草不繼,難以持久,糧盡必退;待他退時,然後出奇兵擊之,司馬懿可擒也”這個計謀此著已被司馬懿料到。二人正商議間,忽報:“魏兵往南去了。”卑衍大驚說:“彼知吾襄平軍少,去襲老營也。若襄平有失,我等守此處無益矣。”遂拔寨隨後而起。早有探馬飛報司馬懿。懿笑說:“中吾計矣!”乃令夏侯霸、夏侯威,各引一軍伏於遼水之濱:“如遼兵到,兩下齊出。”二人受計而往。
早望見卑衍、楊祚引兵前來。一聲炮響,兩邊鼓譟搖旗:左有夏侯霸、右有夏侯威,一齊殺出。卑、楊二人,無心戀戰,奪路而走;奔至首山,正逢公孫淵兵到,合兵一處,回馬再與魏兵交戰。卑衍出馬罵說:“賊將休使詭計!汝敢出戰否?”夏侯霸縱馬揮刀來迎。戰不數合,被夏侯霸一刀斬卑衍於馬下,遼兵大亂。霸驅兵掩殺,公孫淵引敗兵奔入襄平城去,閉門堅守不出。魏兵四面圍合。
結果,魏軍於遼河之濱巧妙設伏,殲滅了遼燧的叛軍主力,使敵方完全處於了被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