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龍山下
-
2 # 文學中年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沒必要!!!
拜託,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夠艱難的了,能不能少做一些為難自己的事情? 每天要做著不喜歡的工作,說著違心的話,恭維著討厭的人,難道還得看自己不喜歡的書?有些書看不下去,那就不看了就好了呀,世界上還有無數其它的好書在等著與你邂逅。
看書首先應該是件愉快的事情(就算是悲劇小說也不例外),如果沒有帶給你愉悅的閱讀體驗,那首先是書的問題。沒必要難為自己,非要在不想看的書上浪費時間。
最後化用倉央嘉措的一句事: 讀有趣書,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以上的話都是針對成年人說的,不適用於學生們。學習、讀書屬於學生的職業,不喜歡數學書一樣得學(捂臉)。。。。。等長大了就給自己一個只讀喜歡書的自由!
-
3 # 七夏的小屋
我覺得這個要取決於個人的耐心以及對這本書的慾望大小。如果你覺得這本書讀了有用,那麼,請千萬不要放棄!即使它前面可能晦澀難懂、毫無吸引力,但是好多書都不是一開始就能讀懂的。
之前我讀《月亮與六便士》,剛開始糊里糊塗的看不懂,但是因為喜歡書的名字,於是就耐心讀下去,竟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回過頭再去讀前面,也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高中時同桌讀《百年孤獨》也有一樣的感覺∶因為是名著,就買來讀一讀,沒想到那麼難懂,還好堅持看完了,發現寫的真的很好!
-
4 # first194986965
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來定,對於自己不需要並且還不感興趣的書就不必強求了,哪些對自己需要的並且是有益的就應該堅持讀下去。我以前是一個特別愛看書的人,只要是感興趣的什麼書都能看,對於哪些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書籍,的確需要認真思考揣摩,甚至看不下去,我就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必須完成多少頁的閱讀,如果沒有完成當天的任務,第二天一定補齊。就這樣堅持把一本書讀完學透。古人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一本好書是會受益終生的!
-
5 # 三傾傾
有的書看不去呢,就不要勉強自己去看了,當然如果你說的是教科書的話,那就需要加油咯。
選擇一本自己有興趣,能繼續看下去的書非常重要,因為長期勉強自己閱讀,會直接影響到今後的閱讀興趣。如果覺得累了的話,看一些輕鬆而不失大雅的小段子,短故事,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
6 # 小姐姐成長記
謝邀,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的金句,並且在成長過程中長輩們為激勵自己不斷在耳邊說起,在成長一些便有了唐代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不管哪一句在我們兒時,青年,中年和老去都是緊密相關的。兒時看書,為了考個好成績,得到父母的誇獎,老師的表揚。青年看書,為了可以有份體面的待遇還不錯的工作,好娶個差不多的媳婦兒。中年看書,為了升職加薪,也為了豐富自己的閱歷,更為了 給孩子做榜樣。老年看書是不想被社會淘汰,吸入新鮮事物更加開闊眼界。
不管什麼事,只要是自己不感興趣的不管是接受程度或者是牴觸心理在可能是否能看進去都是個問題。自己不感興趣的書,如果不牽扯到升官發財和充電。我是肯定不會去看的。因為白用功唄。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回覆列表
以《百年孤獨》為例。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初看此書,被其冗長冗長的人物名字和一團麻的家族關係搞得神經衰弱,不覺發出感慨:這麼喪屍算什麼名著?!
我現在的建議是:把它留到心智成熟的時候再去看。這書本質就是說不論什麼樣的人,熱情、沉默,平和,偏激,善良、邪惡,轟轟烈烈的大人物、平平淡淡的小市民,最後的結局都是走向孤獨。心智不夠堅定的話,容易被百年孤獨的強大氣場催化出悲觀厭世的絕望人生觀。
我們先體會其中的幾段文字: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正因為當初對未來做了太多的憧憬,所以對現在的自己尤其失望。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有時兩人會一直默默坐到傍晚,面對著面,彼此凝視,在靜謐中相愛,並不比當初在癲狂中相愛減色。”
……
面對這樣的作品,當你沒有能力讀它的時候,就不要勉強去讀懂。不要逼自己去面對那些看似紛亂的情節,不要強迫自己搞清楚那一代又一代的人物關係,不要翻來覆去的理清某些相似的名字不同的人物。若干年以後,經歷了許多不想經歷的事情,從一個故作孤獨的人變成了一個真正開始明白孤獨的人,卻沒有了過往的浮躁,再重拾讀它,彷彿重新發現了一個被廢棄已久的寶藏。曾經晦澀難懂的文字如今卻像滔滔江水般一波一波激盪你的心靈,睡夢中還會讚歎怎麼會有這樣環環相扣精彩絕倫的敘事方式。其冷靜旁觀的口吻,讀罷激起的仍是心底最深處的蒼涼。
另,不是所有文學書都有一讀的必要,無關乎好或不好,只在於喜歡還是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