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qzuser00000000
-
2 # IT空間電腦知識
關於英特爾cpu的型號和字尾名含義,可以看我的這篇文章http://www.toutiao.com/i6406169719103029761/
-
3 # 科技風滿樓
1、Atom(凌動),主打低功耗和小面積晶片,多用於上網本和現在的WIN平板。
2、Celeron(賽揚),主打入門市場,價格低廉,目前主要是雙核雙執行緒。
3、 Pentium(奔騰),奔騰是在core出現前Intel的主力CPU,不過現在已經現在淪為入門市場的CPU,定位和賽揚類似,效能比賽揚稍強。
4、Core (酷睿),Core是目前Intel民用CPU的主力產品線,Core產品線覆蓋了低端到發燒級,早期的酷睿系列命名規則是Core EXXX(雙核)和Core QXXXX(四核),近年來已更改為Core I3(中低端),Core I5(中高階),Core I7(高階和發燒級)這三類。
另外還有代表伺服器領域的Xeon(至強)系列,效能強悍,當然價格也是非常“牛逼”。
然後在品牌系列後面一般有幾位數字,我簡單的介紹一下:
數字第一位代表第幾代CPU,一般越大,架構更優。例如i7-4770K>i7-3770K。
數字第二位代表處理器等級,數字越大,效能越好。例如i7-4810mq>i7-4710mq。
數字第三位和第四位一般分別代表核顯和功耗,可忽略不比。
在數字後面往往還有一些字母后綴,其代表的意義一般有:
H,M,U,表示功耗,字母越小,功耗越大,效能越好。所以後綴:H>M>U。比如:i5-5350H>i7-4610m,i5-4330m>i7-4558U
H:i7少見,i5的比較多
M:筆記本專用,雙核,M前的數字代表電壓高低。比較複雜覺得可以不用太比較
U:筆記本專用低電壓,雙核,效能比M差,其前的數字代表功耗。比較複雜覺得可以不用太比較。
QM(MQ):筆記本專用,Q代表quad,即四核CPU。其前的數字代表功耗,數字越小,功耗越大,效能越好 比如3630qm>3635qm
HQ:HQ與MQ的區別在於封裝方式不一樣,MQ可拆卸,而HQ不可拆卸。HQ效能略好於MQ。比如:i7-4710hq>i7-4710mq
XM(MX):旗艦級CPU。
此外帶有MQ,HQ,XM的通常要比帶有H,M,U的效能要好很多!
還有一些CPU後面只跟了一個字母X,K,S,T的。
X代表頂級至尊版(6核12執行緒)
而K,S,T代表功耗,字母越小,功耗越大,效能越好。
另外K還表示可超頻,實現效能提升。
-
4 # 小布侃車
何止CPU啊?整個電腦行業如此紛繁複雜的型號往往令人摸不著頭腦,不過搞明白這些型號不過三點而已,快隨小布來吧:
一、代次IT行業必然是個理工男、科技男聚集的地方,所以這裡沒有那麼多潤色與浮誇,他們嚴格、死板的不斷更新和提升著硬體的能力。
所以新產品一定比舊產品有提升,“買新不買舊”這句話是對的。
但是提升多少可就不一定了,我們可以按大致1.3倍估計。
比如Intel產品的更新被網友戲謔為“擠牙膏”,意思就是他每代產品的效能提升不過1.15倍左右。
再比如如今的nVidia GTX1000系列顯示卡火了,就是因為他比上一代的顯示卡提升了1.5倍以上的效能,這已經屬於相當有良心了。
代次的命名方式如下第一位代表代次——
比如intel的CPU:
i5-2500,i5-3570,i5-4590,i5-6500,i5-7500,代表第二代到七代的產品。
再比如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GTX280,480,580,680,780,980,1080。
無論是什麼配件,型號編制如果到頭了,常規方法就是三位升四位,四位到頭再回到三位。比如曾經的9400GT顯示卡升級成為GT140,把GT放到了前面,ATi的顯示卡也是HD7850到R9 280再到R9 380等。
最後,為了直觀起見,這裡直接給出縱向Intel七代CPU間的效能差距,你看網友們稱他為“擠牙膏”其實一點不算過分:
再看nVidia新舊產品對比:
(當然了,雖然上述單一的測試成績並不能代表真實效能,但放在這裡看到一個大致趨勢還是有足夠參考價值的)
二、高低端產品那既然新上市的產品效能翻了1.3倍,那一定具有著統治性的優勢了唄?
其實不然,所謂無奸不商,在同一代產品中,高低端產品的效能差距大約在3倍!
所以,“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多年以來依然是適用的。很多時候(舉個其他IT行業例子更為顯著)比如Nikon的D7200上市後,因為相對D7100的提升過於微弱,而7100因為是舊產品又迎來了大幅度的降價,所以反倒形成一種“新產品上市卻造成舊產品銷量火爆”的尷尬局面。
這在組裝機行業雖然不至於,但就拿今天來說,i7最新的7700K依然趕不上4代4960X的效能這種現象卻是組裝機行業長期存在的。
高低端產品的命名方式如下:比如Intel的CPU:
第二位代表等級,比如7700是高階,7500是終端,7300是低端,當然價格上也是數兒越大越貴。
顯示卡方面也是一樣:
比如nVidia GeForce GTX1080是高階,1070/1060是中端,1050則是低端。
好了,學會了以後,我們做個練習,GTX1070和RX480哪個強?
哎,這兒就開始坑爹了,480已經是ATi當下的最高端了,卻賣1500多塊錢,比nVidia更低型號的1060都便宜(根據視訊記憶體不同賣1500-1999不等)看起來十分誘人,1070不但不是nVidia的最高階,居然還要價2999,這不坑人嗎?
哎!這裡您就要記住了——不同廠家的高低端不能拿來對比!
這1070要高出RX480好幾條街,1060在理論測試上都不輸480,實際應用上更是超越。所以還是得相信“一分錢一分貨”。
最後拿出一個高低端產品效能的對比,可見無奸不商!
三、組裝機都需要什麼最後,組裝機都需要什麼呢?隨著科技的進步,VCD解碼卡、網絡卡、音效卡全都整合在了主機板上,如果不玩遊戲,甚至顯示卡都整合在了CPU裡,偌大一個機箱,你需要的其實只有:
主機板(所有東西插在主機板上),
CPU(電腦的大腦),
記憶體(馮諾依曼架構中需要儲存臨時資料的地兒),
硬碟(儲存你需要的資料),
機箱(這玩意水深,價格差距大,要小心)
電源(這玩意價格不是很多人知曉,可以提前查查)
加上外設:比如顯示器、鍵鼠、音箱就齊了!
是不是很簡單。
回覆列表
英特爾CPU命名規則:
首先,最開始的英文是英特爾的英文(Intel)
Intel後面是CPU品牌:Core應該是咱們最熟悉的一個,主要是家用PC使用的處理器,中文譯名“酷睿”
還有一個品牌叫XEON,這個是伺服器級別的處理器,效能強於Core系列,但是也更貴、發熱更大,個人PC上很少採用這一系列的處理器,中文譯名至強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Pentium系列,這是最低端的一個系列,同樣也最便宜,中文譯名奔騰。自己裝機的話不推薦這一系列,所以後面不管它了
凌動和其他的見都見不著的東西就不說了……
品牌後面是產品級別:(這裡只說Core和XEON)
Core後面跟的字母是i,XEON後面跟的是E,這個字母其實沒啥卵用……然後字母后面還有一位數字,3代表本產品系最低端,5代表本產品系中端,7代表本產品系高階。
產品級別後面是代數和SKU數值:產品級別後面有四位數字,第一位代表代數,比如6xxx就是第六代,7xxx就是第七代,但是最近幾代的提升其實也不是很明顯(要不然你以為英特爾牙膏廠的外號哪來的……)
至於後三位……不那麼重要,不說了。
SKU數值後面的字尾是特別版本:U字尾代表低壓版,效能比較弱,發熱比較少
M代表移動標壓,效能發熱中規中矩
四個數字裡摻了個Y的是極限低壓,效能呵呵噠,發熱也很少
MQ的意思是BGA封裝四核處理器,可以自由拆卸和更換
H也是BGA封裝,但是焊在主機板上,無法自由更換
HQ的意思是直接往主機板上焊的處理器……也沒法換,多見於遊戲本
K代表超頻系列,在電壓電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超頻來榨取更多效能,當然了,主機板和散熱也得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