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嗔痴歷史觀

    自古以來,官場如戰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可能就此小命不保,所以在官場中,各種權謀計策,必須掌握適度,要不然很可能因此惹來麻煩,導致自己一無所有。不過雖然在官場的很多事情都是有危險的,但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有時候不得不冒一下險,所謂富貴險中求,並不是沒有道理。

    比如曾國藩就是這樣的,他為了能夠得到咸豐皇帝的重用,更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曾國藩曾經與咸豐三次過招,然而最後曾國藩不僅沒有因此丟掉小命,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一切究竟是為何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曾國藩與咸豐之間的三次較量。

    初生牛犢不怕虎

    1850年3月,道光皇帝去世,咸豐正式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咸豐上任一樣燃燒了一把,一開始咸豐就告知天下,希望人們對如今朝廷的一些問題直言納諫,曾國藩聽到之後十分興奮,立即提筆寫下一封信給咸豐,把當朝官員的各種毛病全部寫出來,咸豐很是滿意,表揚了曾國藩一番。

    官場的其餘人員對曾國藩則是十分看不起,因為曾國藩就處於體系之中,還要公然揭穿體系中的潛規則,這對於當時的官員而言,無疑是當頭一棒,對於曾國藩而言,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緊接著,咸豐又提出要廣招賢才,並且希望朝廷之中的大臣能夠直言一下自己的問題,自己一定會好好改正。這一切行動,都感覺咸豐像是想做一個聖明之主,曾國藩高興極了,心想咸豐可能也和道光一樣會重用自己,那自己就有機會繼續大展宏圖了。

    曾國藩在咸豐提出叫大臣給自己提建議之後,就奮筆疾書,將咸豐的缺點悉數寫出,其餘大臣都沒有誰敢冒這種風險。咸豐一看曾國藩提的意見,居然真的說了自己這麼多缺點,十分生氣,當場就打算把曾國藩殺了,幸虧一個大臣勸誡咸豐“君聖臣直”,意思就是說只有聖明的君主才能接受大臣的直言納諫,咸豐聽完之後自詡自己就是聖明的君主,所以才沒有責怪曾國藩,可是咸豐寫了一份詔書,一開始表揚了曾國藩,緊接著就在不斷說明自己沒有曾國藩所說的那些缺點。

    曾國藩終於明白咸豐其實並非一個想要真正徹底改變清朝局面的賢明之主,所以曾國藩後來就不再敢輕易給咸豐提意見了,並且因為這件事情,咸豐對曾國藩有了一些偏見,經常給曾國藩穿小鞋,後來曾國藩的仕途處處受影響。

    逐漸發展讓人懼

    1857年,曾國藩在官場處處受挫,此時曾國藩父親去世,他就回家守孝去了,咸豐要求曾國藩只能守孝3個月就必須出來繼續抗擊太平軍,可是曾國藩這些日子已經受夠了自己到處碰壁的悲哀經歷,就希望咸豐能給自己一個有實權的職位,比如巡撫之類的,這樣一來自己帶領湘軍打仗也就更加順利方便了。

    為何曾國藩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還是曾國藩在湖南的時候經歷過生死存亡的很多事情,比如湖南巡撫與提督不願意支援曾國藩,還處處為難他,導致曾國藩差點死在一群綠營兵的手中,曾國藩對這次長沙之辱印象深刻,後來自己在靖港之戰中失敗的時候,更是直接被湖南巡撫拒之門外,往事一幕幕,無不在說明自己必須有實權,帶領湘軍才不會那麼困難。

    經過這些考慮之後,曾國藩藉助自己這次守孝的機會,打算找咸豐要一個巡撫當,此時的湘軍正如日中天,收拾太平軍的希望基本在湘軍身上,曾國藩覺得這次咸豐肯定會答應自己的。

    誰曾想當時太平軍內部出現一些問題,洪秀全去世,以至於太平軍一時間萎靡不振,此時咸豐覺得不要曾國藩一樣可以拿下太平軍,所以就直接順應曾國藩的意思:“你既然要守孝,我就成全你,把你所有職務取消,你在家安靜守孝吧!”

    這個意思十分明顯就是要把曾國藩開除了,曾國藩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弄巧成拙,悔之晚矣。好在沒過多久,太平軍在李秀成、楊秀清等人的帶領下,繼續壯大起來,清軍被打得落花流水,此時咸豐終於想起來曾國藩,不得已只能給了曾國藩實權,讓曾國藩出山帶領湘軍繼續收拾太平軍。

    這一次的較量,一開始曾國藩失敗了,但是曾國藩在家安靜等待,終於迎來機會,可以說在現實面前,只有實力才是王道,要是曾國藩沒有湘軍做後盾,想必咸豐巴不得早點開除他。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1860年,眼看大清朝已經快要不行了,咸豐與英法聯軍的交涉更是節節敗退,此時咸豐對擁有兵權的曾國藩更是害怕至極,想方設法想要將曾國藩的兵權拿掉,此時剛好有人建議咸豐趁著曾國藩在外作戰的時機,剝奪曾國藩兵權。

    可是曾國藩此時已經羽翼豐滿,直接不接受咸豐的命令,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作風回擊了咸豐皇帝,咸豐對此雖然十分不滿,但是曾國藩手下有那麼多湘軍,自己也害怕惹怒曾國藩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就只能忍住了。

    這就是曾國藩與咸豐的第三次較量,因為實力懸殊,並且此時曾國藩已經深諳官場各種權謀之術,對咸豐這種小兒科的行為,輕易就能搞定,並且取得勝利。

    結語

    想要擁有與人談判的機會,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有實力與資本,曾國藩與咸豐的三次較量,之所以曾國藩能夠取得勝利,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曾國藩擁有湘軍做後盾,所以才能夠那麼硬氣,要是失去了湘軍的鼎力支援,想必曾國藩就只能成為案板上的鹹魚,任由咸豐宰割了!

  • 2 # 農夫山泉一點田

    曾國藩的智慧和謀略,在他與咸豐皇帝的鬥智鬥勇中,可見一斑。

    一朝天子一朝臣,咸豐皇帝即位後,已經是二品大臣的曾國藩很是彷徨,不知道自己將會遇到這樣的安排。

    第一次拜見新皇帝,會看相算命的曾國藩發現咸豐皇帝一雙鷹眼,臉上暗布橫條皺紋後,就感覺背脊發涼。

    按照《麻衣神相》的說法,有此相貌的人,不僅小肚雞腸,生性多疑,而且生性好色,福分淺薄。

    當然,不祥之兆在曾國藩的腦海中只是一閃而過。也許,相貌並不能真正決定一個人的才能和大度。但一向謹慎的曾國藩還是決定試探一下這個新皇帝。

    第一次試探:痛哭先帝道光皇帝,試探咸豐的心胸。

    咸豐皇帝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向王公大臣賞賜先帝的遺物。朝堂上,領到遺物的大臣都默默退下。輪到曾國藩後,沒想到他居然拿著一件先帝的玉器,突然失聲大哭。

    滿朝文武大臣,都被曾國藩突然的哭聲嚇了一跳,也都為他捏了一把汗。按照清朝的規矩,大臣在朝堂中失態,可是大罪,不是革職就是殺頭。

    曾國藩並非不知道這些。但如果是哭先帝,即使失態,也不會被治罪,否則,新皇帝將會落下不孝的罵名。

    曾國藩邊哭邊朝龍椅上偷看,當看到咸豐皇帝猛然拍了一下桌子,呼地站起身來時,曾國藩還是嚇得不清。他怕這個年輕的新皇帝萬一不顧罵名,非要治自己的罪,那就真叫自作自受了。

    曾國藩慌忙跪下磕頭,請求皇上降罪。咸豐皇帝十分生氣,本想讓侍衛將曾國藩拖出去,但猛然想到他是因為留戀先帝才悲傷,只好不悅地重重坐下。

    這次試探,曾國藩雖然沒被治罪,但清楚地看到咸豐皇帝心胸狹窄。

    第二次試探:為御史求情,試探咸豐對待下屬的態度。

    咸豐皇帝即位不久後,宣佈了一條聖諭,說無論官職大小,都可以直接奏事。這種廣開言路的舉措,自然讓御史們看到了前程和光明。於是,一個叫曲子亮的御史為了立功,在早朝時上奏了一份“廣西巡撫濫殺無辜”的摺子。

    當時,廣西正和太平天國交戰,朝中的滿人官員都在罵漢人。咸豐皇帝看到這個摺子後,居然大怒,不問青紅皂白將御史曲子亮革職。

    曾國藩看到此場景,慌忙上前一步,跪下為曲子亮求情。這次,曾國藩依舊有底氣,因為皇帝自己說了要廣開言路,金口玉言,不能不算數,否則,就會被天下人恥笑。

    當曾國藩說到曲子亮作為御史,哪怕就是捕風捉影,也不能革職時。咸豐皇帝突然大怒,打斷曾國藩的話,吼道:“將曾國藩拖入大牢,等候發落。”

    曾國藩反而冷靜了很多,無奈地嘆息一聲,心想:這皇帝辦事如此草率,言而無信,容不下臣工,大清危也!

    第三次試探:看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和分量。

    曾國藩雖然被關進了大牢,但他並不擔心自己的性命,他知道,朝中的一些大臣肯定會為自己求情。此時太平天國日漸強大,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而自己兢兢業業,一心為大清江山社稷著想,咸豐皇帝不會不知道。

    果然,沒多久,曾國藩就被無罪釋放,雖然在牢中受盡折磨,好在重先見到了Sunny。

    從監獄走出來後,曾國藩就直接被侍衛帶到了圓明園勤政殿。他跪在咸豐皇帝面前,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默默地等待皇帝問話。

    良久,咸豐皇帝才說道:“曾國藩,朕有話問你。”

    曾國藩不知道自己的官職還能否保住,聽咸豐皇帝開口後,才大著膽子試探性地大聲回答:“臣——曾國藩拜見皇上;臣——曾國藩給皇上請安。”

    曾國藩將“臣”字的音量放大,拖長。看到咸豐皇帝並沒有生氣,心想:官職保住了。

    咸豐皇帝不理會跪在地上的曾國藩,忙著處理另外的事情去了。曾國藩不敢抬頭,心裡卻很不是滋味,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皇帝心中並沒有一個突出的位置,只是礙於皇帝的金口玉言,才將自己釋放。

    後來,曾國藩雖然官復原職,但徹底看清楚咸豐皇帝的能力和胸懷了。於是,他開始謀劃離開京城,因為只有遠離皇帝,才能保全自己。

    咸豐二年,因母親去世,曾國藩藉機歸家,直到組建湘軍,和太平天國抗戰到咸豐皇帝駕崩,也沒有和他真正面對面再次接觸過。

    離開是非之地,保全自己。是曾國藩得以長青不敗的重要原因。

  • 3 # 方城闕

    1850年,清道光帝駕崩,年方二十的咸豐帝即位。上位伊始,年青氣盛的咸豐帝奕濘意氣風發,革除舊弊,吐故納新,併為此頒佈了納言令,希望從中能夠發現忠賢之臣和治國良策。

    此時的曾國藩正任大清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朗(相當於現今副部長),正二品官階。也是志得意滿之時,便接連上疏咸豐帝,從政治、軍事、社會、經濟等方面指出管理弊端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或許是寬鬆的上疏氛圍讓曾國藩得意忘形,在隨後的上疏中無所顧忌竟然直指天庭,從皇帝的個人品行上來論治國理政的得與失,咸豐看後勃然大怒,將曾國藩這篇《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奏疏扔到了地上,恨恨的要嚴厲懲治曾國藩。

    辜虧軍機大學士祈雋藻再三勸解,咸豐才慢慢悄了氣。為了標榜自己善納忠言的新君氣度,不僅沒有加罪,還下旨表彰曾國藩敢說真話,還加授曾國藩兼署刑部侍郎。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史稱太平天國起義。

    起初咸豐帝起用前雲南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率領前雲南提督張必祿等前去平叛勘亂,無奈林、張二老先後在赴任的路上病亡。又再派兩江總督李星沅前去結果吃了敗仗,又派軍機大臣賽尚阿前去,又被太平軍打敗。

    面對日益緊張的局勢,咸豐聽取軍機處大臣文慶的建議,採用“以漢人制漢人”的策略,督促各地大辦團練以此維護各地治安秩序。

    此時正在家“丁憂”的曾國藩接到旨令,以在籍侍郎的身份,襄辦團練,協助地方官籌辦防剿匪亂之事。原本曾國藩準備上疏墾辭,但此時太平軍已攻下武漢,湖南告急。

    湖南巡撫張亮基專門派人去請曾國藩,讓他到省城長沙籌劃湖南防務之事。曾國藩正躊躇間,恰逢老友郭蒿燾到家來訪,聽說這事後,言辭激昂的勸他說“老兄素有澄清天下之志,今時機以至,何可辭也!”曾國藩聽後茅塞頓開,即感動又激動。雄赳赳氣昂昂的趕赴長沙,開啟了人生起起落落而又壯麗無比的下半生。

  • 4 # 佳寧姐姐說歷史

    咸豐皇帝20歲的時候繼承他老爹的皇位,那個時候他還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雖然身體差點)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咸豐皇帝剛一上任,新鮮勁立即充滿腦門他就決定幹幾件讓別人對他刮目相看的事情。

    曾國藩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這主要是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當年的 太平天國運動鬧得沸沸揚揚,為首的洪秀全,楊秀清幾乎佔據了滿清的半壁江山,並大搖大擺的定都南京。這件事讓剛上任的年輕的咸豐皇帝頗為頭疼,那時候朝廷有一個人出來圍剿太平天國,這個人就是曾國藩,圍剿太平天國行動致使死了數以萬計的人,所以有人覺得曾國藩在幫忙滿清打漢人,所以這個人始終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是什麼時候曾國藩和咸豐皇帝結了仇呢?這話還得慢慢說起。

    話說曾國藩鎮壓了太平軍,在咸豐哪裡算是立了大功,按照一般人的說法應該重用,可是咸豐皇帝橫看豎看看不上曾國藩,也覺得他是漢人的因素在裡邊。咸豐皇帝覺得曾國藩遲早有一天會背叛他,原本咸豐皇帝答應曾國藩要重賞他的承諾被收回,不但如此,還有人在咸豐皇帝耳邊吹風,這個人就是彭蘊章,有一天咸豐皇帝和彭蘊章閒聊說:“你做夢也想不到吧,曾國藩這麼一個書生就能力如此大的奇功”,咸豐皇帝這話正說中彭蘊章要害,因為他也是書生,一聽皇帝這話馬上就不高興了,渾身帶著酸氣說到:“曾國藩不過是前禮部侍郎,一個老百姓罷了。小小老百姓,在鄉間竟然能夠一呼百應,隨者以萬人計,這恐怕不是國家之福吧。”咸豐皇帝一直聽,嚇得肝兒都顫。如果重用曾國藩這不是養虎為患嗎?咸豐沉默了許久,說不出話來。

    總結:從此咸豐皇帝和曾國藩,兩個人就是互看不順眼,他也不會重用曾國藩,就是吊著他,甚至咸豐皇帝在上任之初出了一本書,曾國藩都說三道四。兩個人反正就是不對付,至於治罪那倒沒有,二人誰也不怕誰,就這麼一直耗著,其實咸豐皇帝不敢治曾國藩的罪,還是有些懼怕他的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依舊有很多人對VO有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