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玩講堂

    節目採用了全新的形式,用“演員推介+小短劇+國寶今生故事講解”創新節目形式,一改往日同類節目的沉悶氣氛,更能吸引青年觀眾的眼球。

    而第一期節目主要展示了“故宮博物院”的3件國寶: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乾隆的《各種釉彩大瓶》

    司馬光的“石鼓”

    今天,咱們就重點講一下近期熱點人物——乾隆篇《各種釉彩大瓶》

    《各種釉彩大瓶》號稱在故宮博物院陶瓷管的地位,代表了整個中國陶瓷史中,技術上的集大成者,和真正意義上的巔峰之作。咯,長這樣↓:

    從上圖可以看出,顏色確實較其他瓷器顏色鮮麗,色彩豐富,充滿暴發戶浮誇風,與我們印象裡的瓷器的素雅相差萬里,據說燒紙難度極高,難度係數達到0.0023%

    這裡,空空想到了網友製作的乾隆與雍正的逗趣圖:

    “各種釉彩大瓶”部分的小短劇是王凱主演的,也是他第一次演皇上、演乾隆。

    在短劇中,王羲之“吐槽”乾隆亂在他的字畫上蓋章題字!

    網上找到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在乾隆年間是這樣的!注意,可能是乾隆太喜歡這幅字畫了,甚至題了一個大字:神!

    難怪有網友吐槽——乾隆才是彈幕鼻祖:藏品傍身隨時“吐槽”

    寫個“神”,蓋滿章還不夠,乾隆又在開頭加了【神乎技矣】四個特別大的大字。當然寫的還是不咋樣,順便又扣了一堆章。

    你萌感受下比例,那四個字比原帖都大↓

    你以為就這些就結束了?Naive!乾隆是誰呀,人家可是個有錢有地位的作逼。朕就是要【存在感】

    題字已經不能滿足乾隆的興致,來感受一下乾隆的蓋章大法

    據《乾隆寶藪》記載,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有500多個。什麼【乾隆御覽之寶】、【太上皇之寶】、【 八徵耄念之寶】等等等等,去博物館參觀的小夥伴一定能見到。反正之前範主去故宮看的石渠寶笈特展的時候,就見識了乾隆蓋在字畫上的各種“豬肉章”。

    ►晉 王獻之 《中秋帖》的蓋滿章+題大字↓

    同樣寫的不咋地的【至寶】↓

    ►《富春山居圖 子明卷》

    經過統計,乾隆在這幅《富春山居圖 子明卷》題跋了55處,感覺這幅畫已經變異成了乾隆的書法手(草)稿作品

    不過,戲劇的是這卷被乾隆愛愛愛不完的《富春山居圖》其實是個贗品,黃公望的真跡反而被乾隆打成偽作。不過幸好乾隆鑑定水平不咋地,真跡才沒糟到乾隆的【愛之毀滅性蓋章題跋】,落了個清靜。

    另外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乾隆仿照宋徽宗的畫,嗯,真的很辣眼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網上找一下。

  • 2 # 說瓷

    大家的確都在吐槽乾隆爺的審美,什麼俗不可耐,農家樂等等……

    其實這真的是一場誤會,天大的誤會!

    《國家寶藏》節目中出現的瓷母引發了大家對乾隆爺的審美吐槽,就連節目中的小品也借雍正帝的口吻批評了乾隆爺的大俗之風。

    主持人張國立也翻出了之前網友的搞笑吐槽:

    乾隆:皇阿瑪……

    雍正:閉嘴,看見你就糟心,你這農家樂審美遺傳的誰?

    其實都是圍繞乾隆爺喜歡奼紫嫣紅,繁縟至極的瓷器而開展聯想。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瞭解古代瓷器的人都知道,彩瓷當中,五彩成熟於明代,以嘉靖五彩最為典型;鬥彩發明於宣德年間,以成化鬥彩最負盛名;粉彩創燒於雍正且最具代表;琺琅彩創於康熙且最為珍貴;洋瓷亦創於康熙,但盛於乾隆。

    明嘉靖 五彩與藻紋蓋罐

    以上幾種彩瓷涵蓋了中國古代陶瓷中的彩瓷主流品種,但沒有一個創燒於乾隆朝,有些種類只是到了乾隆時期做的更加精美。事實上,乾隆爺只是把前朝已有的瓷器品種做出了許多新穎的造型,增加了更多可供賞玩的趣味性。

    乾隆粉彩像生瓷果盤一對

    如果說愛好“大紅大紫”的彩瓷就是“農家樂”審美,那麼明嘉靖五彩魚藻紋罐子的“年畫派”風格又算什麼?康熙經典的琺琅彩瓷碗是否能免俗?雍正時出類拔萃的粉彩又當如何?

    康熙珊瑚紅地琺琅彩蓮花紋碗

    乾隆時期清宮造辦處確實生產了大量的彩瓷,而且無不用其極,以至達到鬼斧神工的地步,歷朝歷代無出其右者。這也許是老爺子被人以“農家樂”審美妄加揣測的由頭。

    但時代畢竟在進步,中國製瓷業發展到明清時期必然過度到她自身的進化階段,加之西方“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影響,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已成定局。

    乾隆洋彩蕉葉紋花觚

    因此,不可能總停留在數百年前的所謂“素雅、質樸”的審美需求上。制瓷技術的進步,使更多的釉色品種得以創燒,更加繁縟的裝飾成為可能,從而誕生了“瓷母”這種令人歎為觀止的作品。

    清乾隆 各種釉彩大瓶,又稱“瓷母”

    乾隆爺只是想做的更好,在前人創燒的瓷器品種上做的更加精美而已。他一次次的命督陶官唐英做出新穎的瓷器樣式。

    至於不計成本的創作出如此之多的“豔俗”作品,我的理解是,乾隆爺只是想挑戰一下瓷器製作的巔峰,好奇心促使他希望看到更為奇特的作品誕生。另一方面,好大喜功的帝王心態掩蓋了他質樸、好古的另一面。

    清乾隆《弘曆賞古圖》

    其實他返璞歸真,追求素雅的審美也一直存在著鐵證。在故宮收藏的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中,很多都有乾隆的題詩。每當遇到心愛的瓷器藝術品,老爺子都會即興賦詩一首,然後命工匠刻在器物表面。

    臺北故宮藏 北宋汝窯青瓷盤

    他一生創作了很多關於宋代五大名窯作品的詩句,透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出,乾隆爺似乎每每經過反覆把玩之後認真思索,然後針對器物的造型、釉色、出處、含義等等都做出了自己的理解。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哥窯青釉魚耳爐

    不光是自己經常為宋代瓷器題詩作賦,乾隆爺也在著力仿造宋代瓷器,仿造汝瓷就是他復古之心猶存的又一力證。

    仿造汝瓷的命令一下,還是唐英硬著頭皮去做。他多方收集資料、打探訊息,在老闆大力資助下打響了複製汝窯的技術攻堅戰。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仿汝釉花囊

    此後,仿官窯、哥窯、定窯作品相繼誕生……

    設想一下,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乾隆爺何必興致盎然的在器物上題詩?如果不是嗜古之心的驅使,老爺子又何苦潛心鑽研宋瓷的奧秘?也更不會命唐英去仿造宋瓷了。

    這一切都將無從解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仿哥釉葉形洗

    也許正是出於自己對簡約、質樸、天人合一的宋瓷的崇拜,他覺得已然不可能超越那個時代的巔峰。所以老爺子才刻意追求巧奪天工的“豔俗”作品,以此來刷刷存在感!

    反過來說,如果乾隆朝生產的瓷器較之前輩沒有創新,也沒有所謂更加“豔俗”的東西誕生。今天的我們也不會對她品頭論足,你也許又會吐槽乾隆的瓷器完全是平淡無奇,甚至走了下坡路。

    乾隆帝著宋代服飾畫像

    “農家樂”審美其實只是一種誤會,乾隆爺只能以這種“豔俗”的方式讓後人永遠銘記在心,以示天朝大國海納百川之勢,請允許他刷一下存在感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時,德華人為什麼首先選擇進攻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