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粒閒聊
-
2 # 生猛歷史
如果評選二戰時期的歐洲境內的“戰五渣”,給華人留下“騎兵砍坦克”笑柄的中歐大國波蘭無疑會成為眾望所歸之國。這個曾經的中歐霸主在一個月內就成為了元首“閃電戰”之錘的刀下之鬼。那麼,為什麼希特勒會選擇用閃擊波蘭拉開歐洲戰場的序幕呢?
1938年的德國已經把同文同種的奧地利人收入麾下,捷克斯洛伐克更是在慕尼黑會議後成為元首的兵工基地,再向東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已經開始導向納粹的旗幟,因此,東南方向希特勒已經可以完全放心。正南方向的瑞士雖然橫亙在德意之間,但是向來中立且處在阿爾卑斯山中的瑞士人實在讓元首提不起興趣。
在西方與北方,在一戰吃盡苦頭的法華人築起了馬奇諾的“銅牆鐵壁”,荷蘭比利時丹麥這些臨海國家仗著英國海軍的後臺,希特勒在解決法國之前也暫時不想擴大自己在海上的受敵面積。因此,環顧整個周邊,只有東方的波蘭最適合用來開刀。
圖/二戰前的歐洲
新仇舊怨波蘭,確實是德華人最想佔據也最能佔據的國家。首先,波蘭與德國同處於波德平原之上,易北河、奧得河之間的廣闊原野完全可以讓德華人剛建立起來的摩托化騎兵師策馬狂奔,一日覽盡華沙的斯拉夫妹子。
除此之外,作為一個一戰後剛剛獨立的國家,波蘭的工業化水平大概還停留在工業革命之前,他們的機械化程度幾乎為零,騎兵師則是真正的騎兵,海軍孱弱到只能停留在一個但澤港中打醬油。因此,面對如此的弱雞且毫無障礙的波蘭,元首毫不猶豫的伸出了擴張的鷹刃。
圖/奮不顧身的波蘭騎兵
除了戰略選擇與強弱對比之外,波蘭人與德華人八百年的歷史時期中長期處於互相爭鬥的狀態,波蘭北部的地區長時間屬於德國的普魯士邦國領土,存在大量說德語的普魯士遺民,因此,德華人對波蘭的攻擊對他們來說更像是等待已久的“又見王師”。如此看來,德華人選擇波蘭當開胃菜是必然中的必然。
參考文獻:1. 妮塔·普拉茨莫烏斯卡:《波蘭史》
-
3 # 挖掘機式遂發槍
德國為什麼在他的擴張中選擇了波蘭人下手,那是因為一在第三帝國的不流血的擴張中,是本著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精準操作。希特勒上臺後,用了十年的時間將德國的經濟和公路基本建設搞了上去,就開始了不流血的擴張,先是搞定了墨索里尼,讓義大利默許了德國奧地利合併,接著希特勒對英國首相張伯倫軟硬兼施,PK,撇開歐洲強國蘇聯,搞出慕尼黑協議,呑掉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
法國,英國這兩個一戰後歐洲版圖的首席規劃師以為緩靖政策能讓希特勒的侵略腳步能停一停,禍水東方去,但是張伯侖低估了希特勒的野心,當張伯倫揮舞著有希特勒簽字的紙片說自己給英華人帶來一代人的和平時,希特勒已經開始了武裝征服的藍圖。
一戰凡爾賽條約的怪胎一一是大多數德華人民對波蘭的共識,它侵佔了西里西亞,肢解了普魯士,在返回故土的德華人看來,同胞們正遭遇了波蘭賤民的欺負,這就是納碎黨對德國大眾的宣傳。(一戰後英法大搞民族自決自治,奧地利,匈牙利,沙特,約旦等國就是這樣冒出來了。
德國先丟擲來了和波蘭人共管但澤特別市的方案,但波蘭人跟本不想看一眼,波蘭人以為百萬大軍的波蘭有同英法的盟約,德軍不敢動手。前期捷克危機時英法拉蘇聯對抗德國,蘇軍將軍問能否借道波蘭被波蘭人一口回絕,使希特勒的特使裡賓特洛甫外長有機會同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搞出〈蘇德協約〉幫了希特勒的大忙。
希特勒決心在有生之年掃蕩波蘭這個橫攔在德國條頓騎士團東進路上的拌腳石,同時幻想著不同大不列顛的同種族人兵戎相見。以為英華人以軟弱的張伯倫為首,最多就是抗議德國侵略,經濟對抗封鎖那一套,但張首相突然下臺,換了個好戰分子邱胖子,只好倍著他們打第二次世界大戰了。
-
4 # Prussia
德國閃擊波蘭是為了與蘇聯瓜分波蘭:德國和蘇聯雙方都以波蘭作為相互之間的戰略緩衝地……。
一戰戰敗使德國萌生復仇翻身之心
一戰德國戰敗後,德國的軍備生產受到嚴格控制,且還須承擔鉅額的戰爭賠款。讓德意志人感到屈辱的,還有講德語的蘇臺德地區被鄰國捷克趁機佔領。一戰後由於奧匈帝國解體,捷克獲得獨立。一九一八年十一月,捷克佔領了以德意志日耳曼人為大多數的蘇臺德地區,而且不顧當地德意志日耳曼人的強烈反對,在‘’聖日耳曼條約‘’中將蘇臺德地區強行劃歸捷克斯洛伐克。屈辱使德意志人激發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也從此產生了復仇翻身的願望。一戰中在巴伐利亞後備步兵第十六團服役的下士傳令兵阿道夫-希特勒,他後來獲得德意志人的一致擁戴,從而成為了實現德意志人復仇翻身願望的‘’不二人選‘’。
德軍與蘇臺德日耳曼人
在一九三八年九月的慕尼黑會議上,希特勒信誓旦旦的向張伯倫和達拉第兩人保證:‘’德國對捷克沒有領土要求,只想收回蘇臺德地區‘’。然而,被希特勒成功忽悠了的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理還矇在鼓裡,以為真的‘’贏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一九三八年十月,德國國防軍整齊列隊進入蘇臺德地區,接受道路兩旁行納粹舉手禮的德意志日耳曼人的歡迎。一九三九年三月,德軍毫不客氣地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德國佔領蘇臺德和捷克,被蘇聯認為是英法將納粹禍水引向蘇聯。於是蘇聯由於忌憚德國的侵略擴張野心,除了在國際上繼續保持與德國的正常外交關係,對內也加快了旨在強化國防的第三個五年計劃的軍事工業化步伐。希特勒對蘇聯這個東歐巨人也有所忌憚。於是在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派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前往莫斯科,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共同簽訂了所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秘密條約的實質:確定了德國和蘇聯瓜分波蘭後,雙方分別以波蘭的西部和東部作為各自的戰略緩衝地。
德蘇簽訂瓜分波蘭協議
德蘇簽訂瓜分波蘭協議
苦難的波蘭--德軍蘇軍握手言歡
苦難的波蘭--德軍蘇軍相談甚歡
希特勒拉開鮮為人知的二戰序幕
一九三九年八月三十一日下午四時,幾輛開車開到波德邊境的格萊維茨電臺大樓前停下。一些奇怪的‘’波蘭軍人‘’跳下車,突然衝進了位於波德邊境的德國格萊維茨電臺大樓,很快,德國民眾都收聽到了所謂的“波蘭軍人”對著電臺麥克風的講話。講話大意是:“德國永遠是波蘭的敵人,我們對待德華人必須毫不留情,必須處死每一個與波蘭有分歧的德華人,我們必須向德國發動進攻‘’……。當天晚上,德國上空的無線電)電磁波中迴盪著希特勒那極富煽動力的聲音: “就在昨天,波蘭軍隊對德國發起了進攻,這是瘋狂的行為,為了制止這種瘋狂,德國必須以武力對付武力‘’……。原來這是希特勒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讓黨衛軍關押的一些囚犯穿上波蘭軍服,然後送到波德邊境製造事端,接著再將這些‘’波蘭軍人‘’擊斃,然後拍下假現場的照片發表在報紙上欺世惑眾。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凌晨拂曉前,德軍飛機首先空襲了波蘭縱深,然後再對波蘭前沿實施強大的地面炮火打擊,緊接著德軍機械摩托化大軍越過波德邊界向波蘭發起了所謂‘’白色方案‘’的閃擊作戰行動。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上午九時,英國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上午十一時之前撤出波蘭,否則英國即將向德國宣戰。中午時分,法國也要求德國撤離波蘭,時限為下午五時。由於德國置之不理,英法兩國於當天即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而爆發。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七日,蘇聯不失時機地出兵佔領了波蘭東部,三十多萬波軍成為蘇聯戰俘,波蘭從此被德國和蘇聯瓜分。波蘭西部的傳統騎兵顯然不是德軍裝甲鐵騎的對手,所以很快被迫向德軍投降。一九四零年,蘇聯在西部卡廷森林屠殺了兩萬兩千多名波蘭軍人……。
-
5 # 二戰對講機
毫無疑問德華人必定優選進攻波蘭!第一,波蘭的地理位置
波蘭是個內陸國家,但是在一戰中瓜分了德華人的國土。為了使波蘭有海岸線,波蘭佔領了旦澤地區,切斷了德國本土和東普魯士的聯絡。這一點讓希特勒深以為恥,不管出於個人恩怨還是考慮戰略縱深,德國還是想收拾波蘭這個貼臉的渣渣。而且德國的軍事策略還是以東部為主,不會硬碰硬選擇西部的英法倆國。本身德國周圍都是國家,攻陷波蘭就有了後方戰略依託,避免兩線作戰,德華人也考慮給自己留著後路。第二,波蘭就是個軟柿子
相比法國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強陸軍,德國如果開戰會直接面對英法倆國,導致連盟國的蝴蝶效應被圍攻。雖然波蘭當時也算當時的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但是波蘭落後的軍事理念一直停留在一戰前期。波蘭人喜歡英勇的騎士,坦克都是派來偵查使用。結果德華人的“閃電戰”面對波蘭人約20萬的騎士充分的試手,甚至開戰以來,波蘭的的機場都沒有使用,天空已經是德華人自己家一樣。僅僅28天,波蘭人完全戰敗。不堪一擊的波蘭,也徹底激發希特勒這個野心家的信心!!第三,不靠譜的隊友
波蘭人的傲嬌,被英法盟友徹底傷透了。但是得英法倆國不想打,也不敢打。天真的以為德國吞併了波蘭,捷克等國家,賺點零頭就算了。而且存在英法打的小算盤,想把禍水東引,把戰火引到蘇聯境內。結果德華人也是這麼想的,迷惑英法出其不備。東部蘇聯和波蘭的恩怨已久,機警的蘇聯人也想把戰火脫離本土,抑制在波蘭境內,結果出現瓜分波蘭的卑鄙計策,波蘭就這樣子被當做破罐子摔來摔去……第四,仇人相見
德國和波蘭的恩怨各個方面都有,德意志屬於日耳曼人,而波蘭屬於斯拉夫人,雙方不管從民族、信仰,政治還是宗教上都勢同水火。中世紀時期,波蘭人厲害的時後,一直欺負著德華人,後來德華人厲害了聯合沙俄三次瓜分波蘭的版圖,直到二戰時,波蘭人抱著英法的大腿,仗勢欺人,不懂的審時度勢,直接屠殺德意志人民,德意志的拳頭怎麼能容忍波蘭人耀武揚威?波蘭人捱揍是必然的啊,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6 # 吾評武願
因為波蘭是德國、蘇聯是世仇,歷史上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的前身)奪取過曾經屬於波蘭的西里西亞地區。波蘭強盛的時候也曾經攻佔過莫斯科。俄羅斯夥同普魯士和奧地利(德意志兩大邦國)三次瓜分波蘭。 一戰復國後,波蘭這個跳樑小醜,把讓自己復國的凡爾賽條約違反了。向西割了德國的波茨南地區(該地區曾屬於波蘭領土,但在當時該地區居民95%是德意志族),把德華人氣死了。一戰後重組德國軍隊的塞克特上將曾說:“波蘭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與德國本身的需求不可調和的,波蘭必須滅亡,而且一定會滅亡”。他甚至在德國軍隊中,灌輸敵視、毀滅波蘭的思想。波蘭向東武裝干涉俄羅斯的內戰,割佔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部分領土,波蘭民族主義者甚至瘋狂叫囂:波蘭要恢復其全盛時期的領土。結果一復國就把兩個主要鄰居惹毛了!波蘭的毀滅又進入倒計時。 還有法國出兵佔領魯爾區,波蘭也出過力!波蘭當時有英法撐腰,沒少欺負德國和蘇聯,把自己的主要兩個鄰居都得罪成了死敵,而且在當時德華人眼裡,波蘭是比英法還要可恨的敵人,所以德華人先消滅波蘭是必然的。也是歷史的選擇,當然了,即使到了1939年初,波蘭還是有可以避免亡國的機會的,例如當時希特勒要求波蘭讓出旦澤走廊的條件,以當時波蘭的國力還有國際形勢,波蘭就應該同意,以損失些領土來避免亡國的命運,因為波蘭讓出了旦澤走廊,希特勒即使在瘋狂,他也會選擇在與蘇聯之間留一塊戰略緩衝的,因為這是對無論是德國還是蘇聯雙方都有好處的。
可是壞就壞在了波蘭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在東邊挨著對他咬牙切齒的而且實力遠超過自己的蘇聯的情況下,還自以為是的拒絕希特勒的要求,可以說是不長眼睛到了極點。 而蘇聯和德國開始其實是友軍,簽署了協議準備瓜分歐洲。第一步當然要和蘇聯一起把波蘭佔了,這樣背靠蘇聯盟友,侵略歐洲。戰爭開始時,蘇聯供應了德國大量物資。只不過後來蘇聯侵略芬蘭展現了蘇軍的羸弱;1940年莫洛托夫訪問柏林,在如何瓜分歐洲上兩國分歧很大.後來德國決定入侵蘇聯.
-
7 # 東方評史
在波蘭歷史上,曾經被普魯士和沙俄三次滅國又三次復國。
它一直處在北極熊和普魯士狼的夾縫之中,當真是很不容易。
普魯士即後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前身,一戰結束後波蘭又一次從德俄兩國的地盤之中鹹魚大翻身,又一次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在希特勒領導的德國再次崛起強大之後,又對它的鄰國提出了領土要求。
在一戰之前,波蘭的其中一部分領土是屬於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
同時,東普魯士與德意志帝國的領土並不接壤,中間有波蘭走廊,而其中的但澤地區是波蘭和德國爭議最大的焦點!
希特勒上臺後第一個吞併的國家並不是波蘭,而是奧地利。
這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問題,有人曾這樣說,說是希特勒吞併了自己的祖國。
這話有點不對,奧地利和德意志本來就同屬日耳曼民族,本來就是德意志境內的兩個聯邦。
希特勒的信念就是建立一個大德意志帝國,合併奧地利只是他計劃中的一部分。
希特勒第二個的目標是捷克斯洛伐克,他先是吞併了德裔居住的蘇臺德地區,繼而又吞併了整個的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和波蘭都是英法兩國的保護國,吞併這兩個國家的領土本身就意味著在向英法兩國開戰。
但英法兩國的反應是相當的軟弱,也因此助長了希特勒吞併波蘭的決心。
波蘭是英法兩國最後的底線,入侵波蘭就意味著向英法兩國宣戰。
而波蘭也依仗著背後有英法兩國的撐腰,所以它不像捷克和奧地利那樣軟弱,相反它的態度是異常強硬。
希特勒發動歐洲戰爭的目的,一是向英法兩國復仇,以報凡爾賽和約的一箭之仇。
二是按他所說的拓展生存空間,擴大德意志帝國的領土,
此時他對於直接向英法兩國宣戰其實並沒有十分的把握,所以才先拿鄰國開刀。
納粹德國不僅仗打的好,而且宣傳鼓動栽贓陷害嫁禍於人也是世界第一!
先是利用凡爾賽和約激起了民眾的仇恨情緒,繼而又對但澤地區的波蘭走廊提出了領土要求!
英法兩國雖然因波蘭問題向德國亮出了最後的底線,但希特勒早已經摸準了達拉第和張伯倫的脾氣,兩國不僅沒有戰鬥意志、而且戰爭準備也沒有做好。
但波蘭卻還仍矇在鼓裡,它還一心指望著一旦戰事爆發英法兩國會前來救駕呢。
就好比後來的俄羅斯相對於南聯盟,一開始也是口氣十分的強硬,到最後真打起來了他也只能看著乾瞪眼!
1939年9月1日,德軍以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合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對波蘭進行閃電式打擊。
德國空軍僅用三天的時間便完全將波蘭空軍消滅殆盡,陸軍裝甲力量將陳舊龐大的波蘭軍隊撕裂合圍。
與此同時北極熊也趁火打劫出兵波蘭,在兩國的夾擊之下,波蘭又一次被兩國瓜分!
-
8 # 麥田軍事觀察
不管怎麼說,在1939年使勁工作了,是德國唯一的選擇,究其至少有四點。
首先,波蘭距離德國最近,幾乎是臥榻之側,豈能允許它的存在?更重要的一點,波德之間有仇,一戰之後,波蘭復國時,有關領土劃分的時候,與德國有過相當緊張的關係,德國一度將波蘭式為主要的威脅,甚至超過法國,那麼優先打擊他,自然也就成了第一選項,
其次,波蘭的力量最弱,到1939年時,德國透過和並奧地利,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不僅大大擴張了地盤,而且實力有很大的增長,在整個歐洲的地區內範圍內,許多國家已經明顯地傾向於德國,比如:匈牙利,這樣周邊的敵人只剩下兩個,一個西方的法國,另一個就是東邊的波蘭,那麼從柿子挑軟的角度來說,只能選擇東線了。
再次,東邊還有一個盟友:蘇聯,德國在30年代的外交政策上,有明顯的反蘇傾向,但是利益至上的原因,德國在1939年8月時,與蘇聯簽訂了不得互不侵犯條約,其中在有關波蘭的問題上,雙方達成了分割波蘭的交易,這讓進攻波蘭的後果只有基本解除。
最後,德國判定,英國和法國不會為了波蘭直接出兵,也就是說,基本上不會受到西方的威脅,這一點在歷史上也得到了證實,英法並沒有進攻德國的意思。
以上原因決定了德國只能夠選擇進攻波蘭,而不是其他國家。
-
9 # 銳度何老師
這件事還得從波蘭的復國談起。
歷史上的波蘭也有過輝煌和強大,德國、土耳其、俄羅斯都曾經是他的手下敗將。大名鼎鼎的波蘭翼騎兵也打下過莫斯科,蹂躪過善良的俄羅斯人民的。鼎盛時期的波蘭領土達到過100萬平方公里,這在歐洲就屬於龐然大物了。
後來,波蘭民主搞過了頭,國家開始陷入分裂,走向衰落。19世紀被德意志、俄羅斯、奧匈帝國瓜分乾淨,亡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戰勝國:美、英、法,重新規劃未來的歐洲格局。怎樣處理戰敗的德國成了大問題。法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與德國的仇恨也是最大。所以它強烈主張肢解德國,把德國拆分成幾個小國。當然,法國自己的小算盤也是很明顯,肢解了德國,以後的歐洲大陸就是他一家獨大了。
而防止歐洲大陸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恰恰是英國的國策。英國絕對不允許歐洲出現一個超級大國,歐洲必須分裂,歐洲國家必須互相制衡,這才最符合英國的利益。所以英國是堅決不允許肢解德國。其實就是不允許出現法國獨霸歐洲的局面。
消滅德國威脅,最徹底的辦法就是肢解,但英國不幹。所以,只能退一步:削弱。巴黎和會給德國開出了極為苛刻的條件,用來防止他再度崛起。滑稽的是正是因為這些敲骨吸髓的條件,反倒激發了德國的民族主義,導致了德國的反彈,希特勒上臺,爆發二戰。
巴黎和會給德國上了枷鎖,但這個枷鎖是用條約的形式套上去的,很明顯,這並不安全。而且德國是歐洲傳統的軍事強國,極為善戰。為了防止他再次崛起,就必須再上個保險,就是波蘭!
英美法對德國進行了削弱,然後再扶持波蘭復國。
近代的波蘭,是美英法硬立起來的國家,並與它結成盟友,幫助他強大。目的就是在德國東側打下個楔子,用它來監視和牽制德國。未來,如果德國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陷入英法和波蘭的兩面夾擊。
而且,當時蘇聯已經建立,英法也很怕布林什維克發展到歐洲,這樣也需要有一塊橋頭堡,來阻擋蘇聯的入侵。這個使命也落到了波蘭的身上。
經常有網友嘲笑波蘭愚蠢,總是站錯隊,被人家德國和蘇聯給滅了。這是不瞭解情況。波蘭這個國家就是為了剋制德國和蘇聯這兩個國家而立的。東擋蘇聯西防德國,是波蘭立國的使命。他不是站錯隊,是壓根就沒的選。不給人家當馬前卒,你這個國家都立不起來。就像以色列,建國當天就遭到阿拉伯國家圍攻,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這跟波蘭一樣,都是孃胎裡帶來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造成的。
問題裡談的:德國進攻波蘭。這問的有瑕疵,波蘭是被蘇聯和德國兩面夾擊而滅亡的。對於德國來講,波蘭就是美英法插在我後背的楔子,按照用兵原則來講,我肯定是先打弱的,也就是波蘭。拔掉你之後,我的後背才安全,這樣我才能放開手腳對付英法。這是一個很正常很合理的選擇。而蘇聯呢,你波蘭是美英法插到我面前的眼中釘,我也是必須要給你拔掉的。
波蘭就是為了威脅蘇德兩家而立的,趕上蘇德國力上升期,人家兩家一攜手,把他給滅了。
立波蘭的初衷是如果德國重新暴露出侵略野心,波蘭與英法東西夾擊德國。
如果蘇聯入侵歐洲,由波蘭在前方擋住,英法在後面支援上去。
但是,歷史出了一點小意外,兩個如果同時發生了。也就造成了波蘭再次滅亡的悲劇。
二戰中,波蘭無疑是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害,希特勒、斯大林前後下黑手,前面是正規軍被德軍圍殲,後面是蘇聯秘密警察製造卡廷慘案。但是,畢竟二戰結束後它再次復國。天底下沒有白吃的晚餐,這是波蘭復國必須付出的代價。美英法立了你,你就得交出投名狀。
-
10 # 淮上秋陽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了58個師、160萬人、6000門大炮,組成南北兩個集團軍向波蘭發動了“閃電戰”。波軍倉促應戰,由於指揮失度,戰術思想落後,再加上英法實行“綏靖”政策,見死不救,終應力量懸殊,抵抗一個月後亡國。那麼希特勒為什麼首戰選擇英法的盟國波蘭?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德國進攻進攻波蘭之前,已經佔領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從地理上看波蘭處於德國的半包圍之中。正因為如此,所以希特勒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之後便下達了“永遠消滅波蘭”的命令。
第二,波蘭和英法是盟國,德國處於法波之間,而波蘭實力又不如英法。所以希特勒決定速戰速決,先佔領波蘭,然後回過頭來解決英法。
第三,攻佔蘇聯是納粹德國的既定國策,德蘇之間早晚必有一戰,而波蘭又與蘇聯接壤,佔領波蘭就有了進攻蘇聯的前沿跳板。
第四,為了避免攻佔波蘭後可能引起英、法和蘇聯同時出來干預,所以法西斯德國和蘇聯於1939年8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一切準備妥當,為了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戰果,德國便拿波蘭首先開刀。
-
11 # 歷史有知社
二戰,是以德國閃擊波蘭為全面爆發標誌的。那麼,為何德國會最先攻打波蘭呢?德國最先進攻波蘭,並不是偶然的決定,而是蓄謀已久。無論從英、法等國的態度,還是德國的地緣政治及德國的民族情感與德波雙方的歷史等因素上來看,波蘭都是德國首攻的不二之選。
首先,從當時的背景上來看。在德國進攻波蘭之前,由於英法等歐洲大國對德國的綏靖政策,德國軍隊不但進入了萊茵非軍事區。還先後完成了對奧地利與捷克的吞併,並將斯洛伐克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德國對波蘭已經形成了戰略上的半包圍態勢。
其次,從德國曆史疆域版圖的變化及民族情感上來看。在德國(德意志)的歷史上,其西部疆界較為穩定,而最大、最頻繁的疆域變動,也就是法德兩國對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為德語區,歷史上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的反覆爭奪。相比德國西部疆界的波瀾不驚,德國東部疆界的變動卻更為劇烈,矛盾也更為激烈。
尤其是《凡爾賽條約》,德國被迫割取了大量領土給波蘭,且將德國分割成了兩部分。而導致了德華人對戰敗條約的最大不滿,一戰後的德國政府對西部疆界予以承認,但對東部疆界卻始終沒有承認。德國最先攻打波蘭,迎合了德華人對“失地”的內心渴望。
第三,波蘭與周圍國家的關係也不和睦。波蘭在歷史上曾消失了123年,因歐洲的三大帝國(德國、奧匈、沙俄)全部倒臺,才得以復國。作為新獨立的國家,在疆界上就必然會有鄰國矛盾衝突。就德國、蘇聯等國而言,看波蘭的眼神都會顯得怪異,總會覺得波蘭曾是自己的領土。而波蘭作為弱國,也不安分,不但曾經干涉蘇俄革命,還趁德國吞併捷克之際,佔領了捷克的切欣地區。所以,波蘭就不可能獲得鄰國的好感,這也是蘇聯後來趁火打劫,而與德國共同瓜分波蘭的內在原因。德國最先攻打波蘭,也容易獲得他國的諒解,而不至於局勢過分緊張與敏感。
第四,英、法等國對蘇俄共產主義的仇視,而希望將德國這股禍水引向東方。德國位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在吞併奧地利之後。南面與盟國義大利相鄰,且有阿爾卑斯山脈地理隔斷。北面是丹麥、瑞典、挪威等半島國家,需要海軍力量的支援,而德國的海軍力量相對較弱。且對納粹種族主義來說,北歐國家與德國屬同一民族,有一種親切感,且這些國家的油水也不多。
故而,德國作為Continental的國家,只能選擇東線與西線。相比西線的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後方還有英國),東線的波蘭顯然更軟弱可欺。而在二戰全面爆發之前,德國也無法評估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挑戰法國與英國(一戰時,德國的西線戰爭就陷入長期膠著狀態)。故而,德國選擇較弱的波蘭下手,能順便檢驗一下自身的軍隊戰鬥力。而德國最先攻打波蘭,又能暗合英、法將德國這股禍水引向東方蘇俄的那種心理。
-
12 # 文舀
繼德國吞併奧地利,侵佔捷克斯洛伐克後,英法繼續緩靖政策,禍水東引,西線無戰事就好,希特勒抓住其軟肋,聲東擊西。於1939年9月1日,實施白色方案突襲波蘭,英法迫於盟國義務被迫對德宣戰,二戰首先在兩大帝國主義集團之間爆發,英法隔岸觀火,不去救援,波蘭被迅速擊潰,蘇聯從東部進入波蘭,波蘭在東西兩面攻擊下亡國。
-
13 # 東方敏鑫
波蘭夾在德國和蘇聯之間,德國知道德蘇之間終有一戰,作為進攻蘇聯的橋頭堡,波蘭處在極好的戰略位置,反之,蘇聯也一樣。波蘭和德國.俄羅斯之間有著幾個世紀的恩怨糾結,根據瓜分波蘭的德蘇秘密協定,德華人先拿下屬於它的那一部分才放心,如果先進攻西歐,蘇聯人先進入波蘭的話,蘇軍是否會遵守秘約不越過界限進攻波蘭西部就難說了。所以,當德軍進佔波蘭西部時,蘇軍為了防止德軍越界進佔波蘭東部,快速出動幾十萬大軍佔領了波蘭東部。雙方雖然有秘約,但必竟是靠實力說話的。
-
14 # 島主說事
二戰時,德華人為什麼首先選擇進攻波蘭?這個問題就像正在發生的俄烏軍事行動一樣,烏克蘭選擇投靠英美,卻忘記了身處漩渦之中,到頭來美國躲閃、歐盟觀火,沒有一個替烏克蘭出頭。而二戰波蘭也一樣,面對斯大林在1939年4月丟擲的組建四國聯盟的橄欖枝,波蘭居然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導致蘇德簽訂相互不侵犯條約,一個月後波蘭被瓜分。
首先,二戰德國選擇對波蘭先動手,有小試牛刀的意思。從二戰爆發前的德國所處環境來看,當時英法蘇都有能力阻止戰爭發生,但卻都睜隻眼閉隻眼,由事態朝著戰爭方向發展,除了波蘭自己風吹草頭牆沒有主見以外,德國進攻波蘭恐怕有三個試探性作用。
一是試探英法對德國擴大戰爭規模的態度。由於第三帝國的崛起是在英法綏靖政策的保護下完成的,所以,從1936年開始不斷豐富的閃擊戰理論,到1938年基本上完成了裝甲獨立成軍的過程,而且在吞併奧地利和兼併捷克斯洛伐克作戰中,英法不僅幫忙出主意,還為德國進攻捷克創造條件,客觀上講,也慫恿了德國對波蘭動手。
二是試探蘇聯對德國東進的態度。雖然蘇德之間很早以前就保持著互惠互利的經貿往來,蘇聯甚至還為德國軍工崛起提供條件,但暗中卻又相互提防著,德國如果不出讓一些東歐利益,蘇聯是不會輕易讓德軍佔領波蘭的,所以,德軍佔領波蘭達到了一石二鳥的目的,既掃除了東進障礙又解除了進攻西歐的後顧之憂。
三是檢驗閃擊戰的打擊效果。由於古德里安建立的閃擊戰理論,投入實踐的過程太短,需要用一次真正的戰爭來檢驗,進攻波蘭就成為首選,其中,德國也是摸準了英法不會真正參與作戰的脈搏,所以,一打一個準,就像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一樣,英法也是作壁上觀,僅僅是發個宣告制裁這制裁那,看著戰爭向一邊倒發展。
其次,二戰德國先進攻波蘭,有利於緩解國內戰與不戰的矛盾。從歷史上看,波蘭一共被奧匈帝國和沙俄滅亡三次,蘇德瓜分波蘭算第四次。一戰波蘭重新建國以後,波蘭跟德國跟蘇聯都存在一些邊界上的糾紛問題,所謂但澤走廊就成了德國進攻波蘭的藉口,而對阿道夫來說,雖然二戰爆發前,他控制了衝鋒隊改為黨衛隊,但國防軍裡仍然存在兩種聲音,閃擊戰能不能打出奇蹟,憑德國當時的軍事力量能不能打贏周邊這些強國,都是未知數,阿道夫需要一場真正的戰爭幫他贏得絕對指揮權。
所以,人們會發現,德軍進攻波蘭時,也是做了兩方面的準備,一方面用一個集團軍群沿法軍建設的馬其諾防線進行防禦,阻止法軍越過防線增援波蘭,一方面用兩個集團軍群鉗形夾擊波蘭,雖然波軍使用傳統的打法用血肉之軀與強大的裝甲部隊作戰,終因實力差距太大一個多月就被瓜分。
從這個層面講,進攻波蘭又是德軍恢復信心和展示作戰能力的戰爭,此戰以後,國防軍中一些不想打不敢打和不願打的高階將領們,也慢慢轉變了看法,甚至像布勞希契和哈爾德這樣的高階指揮官,剛開始還準備以發動兵諫企圖阻止阿道夫,但在佔領波蘭以後再也沒有了下文。
再次,二戰德國先進攻波蘭,就是挑軟柿子捏。看看正在發生的事,烏克蘭就是嘴硬不饒人自己惹的禍,哪怕是稍稍跟俄羅斯保持一定的關係,也不至於普大帝會動手。實際上,俄羅斯在經濟情況並不太好的情況下對烏克蘭下死手,也是被英美逼到了死角,選擇烏克蘭也是殺雞給猴看,誰讓烏克蘭不會見風使舵呢?
二戰波蘭也一樣,連英法都讓德國三分,甚至蘇聯還跟德國保持友好關係,就波蘭夾在中間左右不討好,不打你打誰?一方面,波蘭的軍事實力有限,又是一戰後重建國,德軍有打贏的條件。這個從戰爭打響後波軍迅速潰敗就能看出,波軍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強大到可以擁有話語權的地步,與德軍一接觸根本就是兩個等級的戰爭。
另一方面,西歐的勢力範圍多數被英法控制,打下波蘭就會讓其它小國噤若寒蟬,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這一點也有點像俄烏之戰,俄軍這個時間佔領基輔,就有讓那些親近西方的小國存在危機感,用普大帝的話說,再惹俄羅斯烏克蘭就是榜樣。
透過上面的分析看出,二戰德國進攻波蘭,只是德國企圖佔領歐洲的一步棋子,實際上,德國就是拿波蘭練手,真正的對手是英美和蘇聯。而對波蘭來說,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迫使他在親西方還是投靠蘇聯方面必須有個取捨,客觀上講,自己沒有那麼強大,依附於誰都只能招來滅頂之災,二戰波蘭如此,如今的烏克蘭也是如此。
-
15 # 視野新觀
戰爭是賭博,德華人在賭,賭的是德國入侵波蘭能夠速戰速決,賭的是英法兩國不會為波蘭的利益出頭。
德國在發動二戰之前已經把所有國家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在歐洲大陸,有能力制止德國侵略的只有三個國家:法國,英國,蘇聯。其他國家無論是國力還是軍隊實力都比不上德國,也抵擋不住德軍的攻勢。
德國正式發動二戰之前,進行了三次影響重大的軍事行動。
一,德國出兵萊茵蘭。萊茵蘭屬於德國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不得在萊茵河左岸以及右岸50公里縱深的德國領土上,派駐軍隊、修築工事和軍事設施,萊茵蘭成為非軍事區。在萊茵蘭以西是法國領土,法國在邊境地區部署了大批軍隊,防止德國的重新武裝。
1936年3月7日凌晨,德軍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而此時德國剛剛恢復兵役制,軍隊數量較少,戰力較弱,而法國和兩個盟國波蘭捷克可以動員90個師,還有100個師的後備力量,但是法國坐視不管。
二,德國吞併奧地利,1938年3月15日,德國吞併奧地利,英法等國再次坐視不管。
三,慕尼黑會議。1938年9月29~30日,法國總理達拉第,英國首相張伯倫,德國元首希特勒,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國慕尼黑開會,希特勒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讓德意志族聚居的蘇臺德區。
希特勒稱這是德國在歐洲最後的領土要求,英法兩國最終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同意割讓蘇臺德區。而整個會議過程,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代表被禁止步入會場,只能在休息室默默等待英法各國的宣判。
英法兩國習慣了犧牲小國的利益保護自己,如果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很可能再次不管不顧(結果證明確實如此),而且波蘭軍事力量薄弱,德國可以速戰速決。但是英法兩國的軍事實力強大,很可能把戰爭拖的很久,這就需要德國迅速解決背後的波蘭。
-
16 # 鐵杉
這是軍事戰略上的需要,德軍意在從南北夾擊蘇聯,用波蘭作橋頭堡,所以必須佔領波蘭,波蘭在蘇德戰爭中必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了。
回覆列表
希特勒在1933年1月30曰上臺後,他的終極目標是建立千秋的第三帝國。這就要首先將《凡爾賽和約》,一頁一頁的“撕毀”。《凡爾賽和約》中:有限制德國軍備;在萊茵蘭地區,德國的武裝力量不得進駐,也不能建設軍事工事;德國與奧地利不能合併;蘇臺德地區劃歸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現今為波蘭的格但斯克)設為自由市,並建立但澤“走廊”,將東普魯士與德國其他地區隔開,由波蘭管理等內容。在二戰時,德國之所以首先進攻波蘭,簡單的解釋就是,希特勒“撕到”但澤這頁時,岀亊了。英、法兩國,特別是英國一反幾年來的常態,開始對德國採取了強硬的態度,而希特勒也見招拆招,使波蘭成了二戰中首個犧牲品。
在希特勒上臺的頭兩年內的時間裡,主要精力放在了鞏固他的權力、秘密的發展軍備,並將自己“打扮成和平主義者”。但從1935年3月,公開擴充軍備,開始走岀了撕毀《凡爾賽和約》的第一步。1936年3月,岀兵萊茵蘭非軍事地區。1938年3月,岀兵奧地利、併吞並了奧地利。1938年9月30曰,透過《慕尼黑條約》佔領了蘇臺德地區。並在轉年的3月份,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成為了德國的附屬國。此時,希特勒要撕毀的一頁,就是但澤。而早在1938年10月24曰,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就向波蘭駐德大使,提岀了但澤問題,也就是收回但澤和在走廊地區,建設具有治外法權的鐵路等要求。波蘭拒絕此要求。希特勒在11月24日,下令讓德國軍隊做好準備,岀其不意地佔領但澤。但澤問題,漸漸地成為了熱點,德波關係開始處於緊張狀態。1939年3月31曰,英國首相尼維爾.張伯倫,一改多年的對德綏靖政策,甚至是縱容的態度,向波蘭提岀保證,英國決心抵擋德國對波蘭的任何威脅,以確保歐洲的和平。這是已被“寵壞了”、“長大了”的希特勒所不能容忍的。德國在近幾年的時間裡,擴張了領土、增加了人囗,經濟生產能力也大幅地增長了,軍事力量也能與西方國家相抗衡了。而且,希特勒也不能丟了“面子”,他此時在德國已如“上帝”一般。希特勒也不相信,英、法兩國會為了波蘭與德國開戰。在此後的幾個月的時間內,英、法與蘇聯的聯盟談判的失敗,而德蘇和約的簽訂,使希特勒在1939年9月1曰,發動了侵略波蘭的戰爭,使波蘭成為了二戰中第一個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