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淵為何很快就讓位李世民了?
6
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李淵沒有選擇,他只有選擇退位,然後被軟禁,失去權力的皇帝,普通人都不如。如果他敢想著奪回權力,李世民會毫不猶豫的殺了他的。趙武靈王就是前車之鑑。

    玄武門之變實際是李淵自己挑起來的。

    李淵在篡位登基後,封李建成為太子,但又怕太子權力太大,威脅自己的皇權,於是用二兒子李世民來制衡太子。

    《琅琊榜》看了吧。譽王就是梁帝用來制衡太子的,這是那個時候大部分皇帝的選擇。

    那個時候,皇帝要不立一個弱勢太子,比如司馬炎的太子司馬衷,比如劉邦後立的太子劉弗陵,比如石虎後立的太子也是七歲的孩子,

    如果立一個正常的強勢太子,當太子跟自己奪權,要不自己殺了太子,如漢武帝殺劉據,漢景帝殺劉榮,石虎殺石邃石韜,要不自己被太子殺,如劉宋文帝被太子殺了,趙武靈王被兒子殺了,楚成王被太子殺了,周幽王被太子殺了,楊堅不明不白的死了,

    於是很多皇帝立一個太子,又用另一個兒子權力,用來制衡太子,石虎、梁帝、李淵、李世民都是這麼做的,這樣做更危險,很容易皇室內訌的,

    這幾種選擇都不是最優的,當然也沒有最有選擇。

    李淵雖然知道危險,但沒有選擇,李世民登基後,同樣如此,用李泰制衡太子,於是太子造反,被自己廢了,於是再也不敢立強勢的李恪和李泰為太子,立了懦弱的李治。

    玄武門之變的起因,就是李淵用李世民制衡太子,任何人在李世民的位子,都會選擇政變,因為你不政變,就是死。即使你非常偉大,不想政變,你的黨人也會逼你政變的,因為他們的命運跟你綁在一起了

  • 2 # 京州局長趙東來

    首先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亙古我敬唐太宗,雖他忤逆弒殺兄,若非當年渭水盟,大唐哪裡得安寧。在唐高祖統一全國的過程中,世民先參與策劃了太原起事,而起事之後,在討平群雄的戰爭中,他又立功最大。李世民能征慣戰,智勇兼備,已成為唐軍事實上的最重要的領導人,被高祖李淵封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之上,併兼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還詔令在秦王府中設定官屬。世民自恃才能和顯功,在府中開置文學館,延攬四方文學之士,這些人都成了世民的謀臣策士。此外,世民南征北討,逐漸在天策府中網羅了不少勇將猛士。擁有了如此眾多的謀士與勇將,秦王世民的周圍自然形成了當時政壇上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集團,直接威脅到太子建成。建成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聯合同樣對世民不滿的齊王元吉,採取曲意聯絡唐高祖的妃嬪以為內助、加強自己的軍力、收買世民的部下等策略來強化自己並削弱世民的勢力,甚至發展到在世民酒中下毒的地步,到了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建成、元吉和後宮妃嬪更是常常在高祖耳邊說世民的壞話,使高祖漸漸對世民產生了猜疑,局勢對世民十分不利。世民決定先發制人。6月4日,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經玄武門入皇宮,埋伏在臨湖殿附近,突然射殺了準備入朝的建成和元吉,然後聲稱“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並派親信“宿衛”高祖,迫使高祖接受了既成事實。三天之後,唐高祖宣佈立秦王為太子,國家大事,一律由太子處理。當年8月,唐高祖被迫讓位,自稱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歷史上把這次政變,叫做“玄武門之變”。其實玄武門之變是唐初勳貴集團爭奪利益的必然結果,太子和秦王必有一死,二人都有做皇帝的能力和班底,不過是李世民更狠,做事更果斷,及時發動玄武門之變,躲得了主動,不過李世民因此對李建成和李元吉很是愧疚,對其後代也是多加封賞。李淵在玄武門之變以後,識時務者為俊傑,及時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很快又禪位於李世民,因此李世民得以登上歷史的舞臺,成為貞觀皇帝。畢竟能殺李建成的李世民,為了帝位,未嘗不會殺李淵!

  • 3 # 三不談

    應該算是老糊塗李淵不停的搞平衡,讓秦王主管軍事,太子一一系抓後勤及黨務,天下已定,繼續平衡,對秦王又拉又打又防又忽悠,讓秦王開府,又許諾洛陽以東都歸秦王,在兩派人馬走鋼絲,玩著後世明世宗朱厚熜的玩法,何況遇到了軍事上第一牛逼的皇帝兒子老二和一票牛逼手下,玩脫線早晚得事,不死都是好的。

  • 4 # 使用者94738516596

    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可以看到現在的正史上面都是記載的是李建成挑起的,因為畢竟是李世民贏了嘛。

    現在的主要觀點就是由於大唐在建立的過程中,李世民的功績要遠大於李建成的,所以李建成擔心李世民影響到自己的太子之位,而發起了玄武門之變,這個觀點很多人還是接受的。

    但是要知道古代是立長不立賢,李建成雖然在軍事上不及李世民,但是在朝廷的管理上絲毫是不輸李世民的,加上李建成也沒有做什麼失德之事,所以李淵死後,肯定是李建成繼承皇位的。那麼李建成有什麼理由發起玄武門之變呢?

    其實這場政變完全是李淵自己造成的,首先是立李建成為太子,那麼以後的天下肯定是李建成的,但是李淵卻把所有的軍政大權給了李世民,不僅是封李世民為秦王,而且還是天策將軍,大唐所有的軍事大權都在李世民手裡,而且李世民還有自己的天策府,可以自行招募官員,這個就相當於太子東宮,李淵給了李世民太大的權利。

    現在還有一種觀點就是李淵在起兵造反的時候,是李世民挑起的,而且李淵答應以後奪得天下之後封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沒有這麼做。所以李淵才會給李世民如此大的權力,但是權力一大野心自然就會大。於是玄武門之變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到了這個時候,李建成死了,李元吉也死了,那麼只能選擇李世民來繼承皇位了,而且這個時候的李淵,不選擇立李世民為太子還能有誰呢?自然自己也就只能退位了,選擇做了太上皇。

    其實這個時候李淵退位不退位已經不重要了,李世民已經沒有手了,所以他也不會殺了李淵的。弒兄是可以通過歷史來改寫的,就像前面說的可以說是李建成先挑起的,李世民只是反抗,那麼自然後人對於他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話柄了。但是殺父這個無論如何都是磨滅不掉的,在中國的三綱五常,就算李淵要他死都是可以的,所以殺父這個罪名不論是誰都是不能磨滅的。所以李世民這個時候只需要靜靜的等待李淵傳位給他。

  • 5 # 殘碑讀史

    玄武門之變的肇事者,沒有懸念,就是李世民及其幕後團隊。

    ↑想讓我李世民出局?怕是做夢吧↑

    而且,玄武門之變是一場策劃良久的軍事陰謀,是李世民為了奪得皇帝之位的絕地反擊。

    但不要誤會——絕地反擊並不是說李世民當時處於絕境。實際上,他的老爹李淵和他的兄長李建成對李世民都還不錯,非但沒有讓李世民處於絕地,反而讓李世民成為“天策上將”,能夠獨立開府,儼然國中之國。

    那麼,李世民的“絕境”體現在哪裡呢——他沒有登基稱帝的可能,尤其是楊文幹事件之後,李世民未來可見的前途就是成為第二個李孝恭。

    當天下大局穩定,李建成登基之後,李世民最好的結局就是成為李孝恭,榮華富貴,喝酒買醉,從此告別軍事和權力中樞。而且,他還得感激自己的老爹和皇兄,換成是外人,早就功高震主被剷除了,換成是石虎這樣素質的老爹,他也早就被剷除了。

    ↑李世民絕不甘心做失敗者↑

    李世民及許多後來人,總是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看成是被迫的,其實哪裡被迫了,分明是為了當上皇帝的一次主動的出擊行動,堪稱是李世民軍事生涯中最為兇險的一次戰役,成功則擁有天下,失敗則身死家滅。

    李淵和李建成,都低估了李世民想當皇帝的勃勃野心。他們為這個錯誤,付出了慘重代價。皇權之無情殘酷,

    從“玄武門之變”中就可以看出。在分析和回顧歷史事件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其主要人物的性格因素。

    李世民作為千古一帝級別的魅力型領袖,其光輝成功的軍事生涯讓他的自信心達到巔峰,他以戰勝敵人為最大樂趣,不懼挑戰,一往無前。

    然而,這種性格是雙刃劍,當自己的父親和同胞兄弟成為自己稱帝道路上最大的敵人時,他選擇了把他們當做竇建德,劉黑闥一樣,來而不懼,鬥智鬥勇,全部拿下!這需要一種“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超然自信,需要果決到冷酷的進取個性,所以,“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獨有的政治演出。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世民才28歲↑

    我們當然要指責他的殘忍和不倫,但說實話,這種殘酷更多是皇權的本質所帶來的,如果只是爭奪商業繼承權或者產業家產的話,我相信李世民會做出朱元璋在被郭子興猜忌時那樣的抉擇:把家產大部分讓出來,另起爐灶,重新創業。

    至於李淵為何很快讓位給李世民,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1、李世民需要儘快取得帝位,從而對玄武門功臣們輪弓形蟲,安定天下。

    2、“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已經完全掌控大局,以他的性格,自然不會選擇枯等李淵老死才登基,等李世民把黨羽力量安插完畢後,就立即接管帝位了。

    3、李淵自知大勢已去,不再折騰,也無法折騰,負隅頑抗毫無意義,當個“太上皇”還能留存面子,保證晚年生活。

    總而言之,“玄武門之變”之所以發生,李世民是第一責任人,他不是被李淵和李建成逼迫,而是自己太想當皇帝,拒絕成為第二個李孝恭,從而主動做出的豪賭行為。

    李淵這人能屈能伸,識時務,所以在李世民徹底掌控大局後,配合把戲演完,讓位給了李世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換了新工作。主管不教東西。問問題都以很忙來搪塞,該辭職麼?